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貴州安順,如何在大排檔打造“美食天地”?

貴州安順,如何在大排檔打造“美食天地”?

貴州有什麽味道?

如何定義“貴州味”是個難題,因為它遠不止眾所周知的“酸”和“辣”。

地理上,貴州在歷史上很長壹段時間都是遠離中央的“異鄉”,居住在這裏的多為非漢族,所以說貴州味的底色是少數民族味並不為過。

貴州豐富,口味獨特,但並不以“黔菜”聞名,不僅是因為它的色彩深受鄰近省份的影響,還因為黔菜沒有發展出獨特的烹飪技藝。“料理”的核心和靈魂是處理食材的烹飪方法。

地處西南邊陲的貴州,雖然本來就是個廚藝差的地方,但是幾大菜系環繞。麻辣可口的川菜,爽口的湘菜烤,幹凈利落的粵菜煮,與交通形成了貴州的味覺交匯。同時,貴州作為壹個移民大省,不同時期移民潮的相互作用,從根本上造就了“貴州菜”的特色——融合,不論產地,都是壹種美味。

如果妳想體驗因交通而生的“貴州味道”,位於貴州中部的安順可能是妳最好的目的地之壹。

1.帶著商業光環的安順小吃

安順商貿發達,當地小吃復雜多樣。安順建於明代,地理位置在“雲貴之鎖”。是雲貴主航道的要塞,安順逐漸成為貴州省重要的商埠,素有“貿易之冠”之稱。阿清人吳啟卓在《滇遊》中描述了當年的景象——“安順府城九裏圍...賈人聚遠,遠勝貴陽”。

到了民國時期,貴州開放禁煙,提倡種植鴉片。為此,四川、湖南、廣東、廣西等大煙商雲集安順,安順成為大規模的物資集散地。據《安順續誌》“四通八達,商賈遍地,綢緞光怪陸離;洋貨滿腦子,爭奇鬥艷;商業的繁榮在全省。”

商業的活躍促進了“從城門到大十字鐘鼓樓,街長壹裏多,寬三十余尺”的安順商圈的形成,北有“江埡街、王春臺街、儒林路”三處,南有“曹家街、泌陽灣街、谷府街、同治巷”四處,安順小吃在商圈中萌芽、興盛、發展。

2.“服裝在貴陽,吃喝在安順”

安順小吃如此密集,連省會貴陽都要禮讓。谷府街頭幾家看似低調的面攤,代代相傳,每壹家都是老字號。

在安順市旅遊的最佳方式是在那裏吃東西。當然,這不是我壹個人的想法。每個來安順老城區的遊客都想嘗試壹下“過街”,從街的壹頭吃到另壹頭,從壹條街吃到另壹條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裹卷是安順的壹種經典冷食。食客可以選擇四種秘制辣椒醬。番茄肉沫醬進口的時候,先皮清爽涼,再餡。包好的酸蘿蔔、綠豆芽、脆黃豆都是很脆的食材,甜中帶點酸,讓唇齒感到清爽。越辣的泡椒味被包裹,整體口感延續了清爽的味道。辣辣的辣椒醬略顯霸道,讓人要連續吃好幾遍才能停手。

裹的大小適合壹口吃下去,但是隨著市場需求,有大尺寸的裹可以滿足胃,也可以自己搭配米皮的配菜和醬料。

在路邊不起眼的角落,總有壹口煎鍋在沸騰。雞蛋餅都是金黃酥脆的,讓人忍不住拿起壹個熱氣騰騰的蛋糕就想直接送入口中。但是這個雞蛋餅需要蘸辣醬和破耳朵壹起吃,才算對。

煎雞蛋餅起源於鎮寧,它的制作方法像三明治:先將大米、黃豆膨潤後與大米、粉條粉混合,然後搗碎成漿,放入金屬六角模具中,填入餡料,再放入漿中,煎至金黃,然後取出,外殼金黃酥脆,內白。

安順小吃向來油多辣濃,但無生氣,粘牙。由於東南季風的影響,即使在最冷的壹月,安順的最低氣溫也維持在4攝氏度。冬天沒有嚴冬,夏天沒有酷暑,塑造了安順冷熱小吃並重的格局。熱食聚食,揮汗如雨,冷食鮮爽,其樂無窮。

3.米飯和麻辣圖案的組合

安順小吃有兩個靈魂——辣椒和大米。

安順小吃的原味是其他地方無法復制的,其中壹個主要原因就是辣椒的新鮮度被破壞了。在安順,辣椒沒有做好,小吃品牌就不會站穩腳跟。

辣椒衍生的各種調料是安順小吃的靈魂。可以說每壹款老字號辣椒醬都是獨家秘方,味道都不壹樣。自制辣椒對安順人來說並不難。每年八九月份,恰逢朝天椒和野生青椒上市,城裏家家戶戶開始用最傳統的方法制作“爛辣椒”。

“爛辣椒”是貴州“剁椒”的名稱。取鮮辣椒,用姜、蒜瓣、生辣椒等輔料手工切碎,用鹽、糖、白酒調味,放在壇子裏腌制。經過半年的靜態發酵,到了年底,壇子裏的爛辣椒釋放出淡淡的酸辣香氣,就算成功了。

安順人對面食的興趣總是有點差,卻有興趣研究各種米食。無論是米糊還是米粉,都是壹個新鮮的,本地發展起來的食品輕工業,晝夜不停的運轉,源源不斷的為城市裏每壹個挑剔的嘴供應食材。安順有幾十個碾米行業,如米粉行業,豆粉行業,豆腐行業等。碾米業用石頭把米碾成米,或者用水力碾米,養活城裏千余米工。米線行業用碾米機做米線,做出來的粉條細膩、均勻、幹凈,最適合做零食。

糍粑是貴州最常見的食物。原料都是糯米,大致分為現吃、火上烤、油炸三類。現在的吃法是把糯米打成壹個糯米,放在有溫度的鐵鍋裏,拉成小球,包上甜鹹餡,邊拉邊吃。有火烤的白塊糍粑,無餡,切片烤熟,配以黃豆;豆沙糕,顧名思義,扁圓形,裏面有豆沙餡;炸糍粑,有糍粑塊,餅塊,炒豆角。

清明巴是當地人對清明草和米粉的高級展示。師傅拿了糯米粉和粳米粉,清明草和水開始和面。兩種米的搭配中和了過多的糯米,給女性帶來了壹絲溫柔。我吃的是豆沙餡的。咬了半口,豆瓣醬的香味飄了出來,我急著吃。香氣傳到鼻腔,直沁人心脾。這是壹種簡單而活潑的甜蜜。西南人比較喜歡鹹餡,用爛辣椒配肉末和豆腐幹。

還有壹種很有創意的早間小吃叫“炒米粥”,將米和油藝術地混合在壹起,再加上壹勺貴州特產“開胃菜”,濃稠的粥和熱油混合著米香,撫慰著清晨空腹的胃,而炒米粥則保持了它的酥香。

4.安順人的生活從餐桌開始。

消費生活讓安順的食物壹點壹點變貴,也提升了安順人的生活熱情。清末民初,安順的餐飲業開始迅速發展。《安順續誌》載:“市井繁華,與往日大不相同。商人賺大錢,生活越來越奢侈;酒席方面,過去無非是菜、八碗、蹄筋。現在是海參席,魚翅席,燒烤席。”

無論什麽階層,只要願意關註的人,女主都有壹手好廚藝。壹年四季,零食都要準備。三月三日做清明粑粑,四月八日吃糯米飯,九月重陽做糯米飯,臘月初八要煮臘八粥。食物美味可口,令人愉快。

戴明賢曾在《壹個人的安順》中提到安順鎮的街聲。“子夜前後,城內壹片寂靜,傳來獨特的‘炒飯加糖’的叫聲。除此之外,還有幾家面館,在漫漫長夜裏靜靜地開著,天壹亮就“賣甜酒”“印拌糖”“Hot-pastry-la!“隨著頻繁的叫賣,天空變成了藍白色,陽光漸漸刺眼,安順老城越來越熱鬧。逛逛東街找聲找味,就能找到壹家很棒的早餐店。

安順人還有壹套搞笑的早餐行話,叫“滿滿的食油”,不辣,蔥叫“無紅無綠”,湯叫“湯寬”,連勺子、筷子都有外號——“鴨子”、“蒿棍”。

安順的早餐也有明顯的融合特色。破酥餅是雲南小吃,但在安順也遍地開花。只有趕早才能買到現烤的包子。當妳咬壹口它們時,妳可以看到層層酥脆的外皮,它會在妳的嘴裏融化,和鹹豬肉餡壹起品嘗美味。裹卷也是安順街頭最常見的小吃。壹般都是按箱賣的。妳可以在回家的路上買壹盒,帶回家給鹹宜的老老少少。

每天早上在儒林路吃早餐總是壹個不錯的選擇。老街上的青石鋪面,已經被時間打磨得鋥亮。只要有五顏六色的小吃,小鎮就會壹直保持壹種平靜、簡單、平和的心態,就像歲月本身壹樣。

原文取自地道風光貴州,有增刪改。

  • 上一篇:許昌必看景點介紹
  • 下一篇:釀造葡萄酒最好的發酵劑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