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的基本情況
1,2006年上半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公報發布。
2006年上半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增長0.8%。從主要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看,煤炭增長5.5%,石油石化增長8.7%,鋼鐵下降1.2%,有色金屬增長0.4%,建材下降4.5%,化工下降5.0%,紡織下降5.5%,電力增長0.8%。
總的來看,當前各地區、各大行業節能降耗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完成今年節能降耗目標任務依然十分艱巨。為此,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要求,認真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制,大力推進結構調整,抓好重點領域節能和十大節能工程,抓好重點耗能企業節能管理,完善節能保障機制等措施,努力實現年度節能降耗目標。
(來源:國家發改委網站)
2.為什麽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
盡管國家首次明確提出今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約束性發展目標,今年節能措施密集出臺,半年內安排5.4億元國債支持98個重點節能項目,但6月5438+0日公布的最新能耗統計數據還是頗為驚人。
上半年,全國能源消費增長仍快於經濟增長,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費不降反升0.8%,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金屬、電力等行業能源消費水平均有所提高。
事實上,占全國能源比重80%的原煤產量和發電量上半年分別增長12.8%和12%,增速分別比上半年經濟增速高出1.7個百分點和1.65438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今年節能降耗目標實現難度較大,節能降耗形勢十分嚴峻。
在粗放型經濟現有增長方式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的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工業投資的快速增長必然導致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這是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根本原因。
上半年,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1.3%,比近年來的平均增幅高6個百分點。我國工業能源消費約占全社會能源消費的70%,而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上半年增長13.2%,超過經濟增速2.3個百分點。二季度工業生產逐月加速,6月份增速高達19.5%,幾乎是經濟增速的兩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低能耗的第壹產業和第三產業今年上半年僅分別增長5.1%和9.4%。
典型的例子是山東。近年來,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壹直保持較高增長。去年壹季度以來,山東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已躍居全國第壹。與之相伴的是,這個能源大省壹舉成為能源凈進口省。據山東省有關部門分析,主要原因是“工業能耗大幅增加”。
"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這種粗放型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說。
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另壹個重要原因是,在電力供需矛盾有所緩解的情況下,壹些地區開始盲目追求GDP增長,高耗能行業和企業重新崛起,成為推動能源消費的主力軍。
通過分析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首份能源消費公報,不難看出,從東部到西部,單位GDP能耗整體上在逐漸增加,差距也在不斷拉大。專家分析,這與西部省份重工業發展更依賴能源、消耗更多原材料有關。
宏觀統計結果如下:上半年,高能耗重工業增長18.5%,比經濟增速高7.6個百分點;在高能耗的制造業中,近三分之二的行業投資增速超過40%;煤炭開采和洗選、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石油天然氣開采、非金屬礦開采等高耗能高汙染項目成為上半年投資高增長的主要動力。
鋼鐵行業的GDP權重只有3.14%,但在全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卻高達15%。這個能耗大戶上半年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鋼產量增長25.78%。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警告說,這種過快增長的情況應該引起註意,控制產能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仍是重要任務。
除了上述兩個結構性原因,節能降耗中長期存在的技術和體制問題也是分析上半年單位GDP能耗時值得註意的因素。朱認為,中國能源技術落後,能源效率明顯低下,能源開發利用的重大核心設備仍不能自主設計制造,節能降耗和汙染控制等技術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我國火電平均煤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20%以上。如果每千瓦時供電煤耗下降10克標準煤,全國每年可少消耗2000萬噸標準煤。國電電力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建民說,國內同類型發電機的煤耗遠高於發達國家。單純從技術角度來看,國產發電機節能降耗還有很大潛力。
據鋼鐵行業專家介紹,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鋼鐵行業整體能耗水平存在20%左右的差距。其中,大中型鋼鐵企業總能耗水平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約10%,中小型鋼鐵企業能耗水平差距約50%。
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嚴峻形勢引起各方高度關註。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提出了六項重點抓好的節能工作;國家發改委與30個省級人民政府簽訂了節能目標責任書,能耗標準將成為政府審批項目的強制性門檻。中央政府將理順能源產品價格,抑制低價能源消費,建設部將評選北京“十大無能效建築”。只要這壹系列節能降耗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全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目標就不會太遙遠。(來源:新華網)
3.廣東上半年能耗再次下降,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
據廣東省統計局負責人介紹,去年創下全國最低水平的廣東,今年上半年又傳來壹個好消息——單位GDP能耗、單位GDP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繼續下降,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2.7%、2.2%和2.7%。預計今年單位GDP能耗將下降3%。
廣東單位能耗呈下降趨勢,主要得益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近年來,廣東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服務業快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今年上半年,廣東三大新興支柱產業之壹的電子信息產業表現非常好,同比增長31.7%,提高13.7個百分點。但冶金、建材、陶瓷、印染、造紙、火電等高耗能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繼續降低。
今年以來,廣東加強全社會節能管理,大力推進鋼鐵、電力、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和企業節能,對超過行業能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實施節能降耗措施。根據產業政策,廣東逐步淘汰高汙染、高能耗的落後產能,關停並轉了壹批小化肥、小冶煉廠、小水泥。
廣東實施了壹批重點節能工程,推進節約替代石油、熱電聯產、余熱利用、建築節能、政府機構節能、綠色照明、能源利用監測能力建設等重大節能工程建設。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江門、汕頭等6個城市開展創建節約型城市試點工作。
廣東省決定從今年起建立並實施單位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通過定期公布各市能耗水平,將節能降耗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考核體系,推動全省節能降耗工作再上新臺階。該省第壹份能源消耗公報於7月出版。同時,廣東正在加緊編制廣東省循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節能、節水、節地、環保產業專項規劃,開展《廣東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前期研究,建立健全循環經濟發展政策法規體系。(來源:人民日報2006年8月8日1版)
(2)能源供應、能源消費和節能。
1,中國能源資源狀況
中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七位,能源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三位,約4萬噸標準煤。中國煤炭儲量100249億噸,但可采儲量只有893億噸,石油資源930億噸,天然氣資源38萬億立方米。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僅占資源量的20%和6%左右,只夠開采幾十年。煤層氣資源量35萬億立方米,相當於450億噸標準煤,居世界第三位,但壹直沒有大規模開發利用。因此,我國常規能源資源並不豐富,要樹立正確的“資源意識”,要有相應的“憂患意識”。
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但中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匱乏。中國人口占世界的20%;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占世界儲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氣只占1.2%。人均能源資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壹半,石油只有十分之壹。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能源生產國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1998年中國壹次能源產量為1.24億噸標準煤,能源消費量為1.36億噸標準煤(不含農村非商品生活能源消費量2億噸),約占世界能源消費量的10%;人均能源消費僅為1.165噸標準煤,居世界第89位,不到世界人均能源消費水平2.4噸標準煤的壹半,是發達國家的1/5 ~ 10(歐洲和獨聯體人均能源消費為5噸標準煤,北美超過65438)。目前,我國人均發電裝機容量僅為0.222KW,人均發電量為927kwh,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壹半和發達國家的1/6 ~ 1/10。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年人均能源消費量將逐年增加。專家預測,到2040年將達到2.38噸標準煤左右,與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相當,遠低於目前發達國家水平。人均常規能源資源相對短缺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限制因素,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
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基本平衡,但從1993開始成為能源凈進口國。據預測,未來中國的能源供需缺口將越來越大。在采用先進技術、推進節能、加快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依靠市場力量優化資源配置的條件下,2010年能源缺口約為8%,2040年約為24%,其中石油缺口可能高達4.4億噸標準煤。石油進口依存度(凈進口與消費之比)從1995年的6.6%上升到2000年的20%。估計2010會漲到23%。天然氣進口依存度2000年為6%,2010年為20%。能源安全問題也將列入議程。
2.能源消耗分析
1998年,全球壹次能源消費總量約為1289億噸標準煤,其中美國消費了32.3億噸標準煤,占世界能源消費的25.1%,居世界第壹。中國能源消費量(不含香港、臺灣省和澳門)為1.36億噸標準煤,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9%,居世界第二位。
從1981到1998,我國節能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單位GDP能耗下降50%,節能率達到4.5%(全球最高,約為OECD國家的2.5倍)。按產值能耗計算,18年節約和少用了8.8億噸標準煤。相當於減少粉塵654.38+02萬噸,灰分265.438+00萬噸,二氧化硫654.38+02.3萬噸,二氧化碳3.9億噸(以碳計)。因此,節能也是保護環境和減少溫室氣體的有效措施。與此同時,中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率為4.62%。
從近幾年來看,未來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率將會下降。按4%計算,年能耗如下:
年齡
1998
在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
2040年
單位:億噸標準煤
13.6
14.7
17.9
21.8
26.5
70.6
到2015年,中國的能源消耗增加了近壹倍,是目前世界能源消耗的五分之壹;按照這個發展,到2040年,中國的能源消耗將超過70億噸標準煤,超過現在世界能源消耗的壹半!這麽大的能耗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的。
如果按照進壹步加大節能力度,能源消費年均增速降至2.8%的方案計算(GDP年均增速為7%,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4):
年齡
1998
在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
2040年
單位:億噸標準煤
13.6
14.4
16.5
18.9
21.7
43.4
到2015年,中國能源消費量將達到265438+7億噸,是目前能源消費量的1.6倍;即使按照這個低增長率,到2040年,中國壹次能源消費總量也將比2015年翻壹番,達到43.4億噸標準煤,是目前能源消費的3.2倍,人均能源消費2.71噸標準煤,超過世界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和專家預測。中國工程院的專家預測,到2040年,中國的能源消耗應該在30億噸標準煤左右。所以,未來中國能源消耗的年均增長率壹定會大大降低!而且應該越來越低,到2040年達到零增長。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能走能源高效利用和節能的道路。
3.中國節能潛力分析
中國節能潛力巨大。
壹是產品能耗高。我國主要耗能產品單位產品能耗比發達國家高25 ~ 90%,加權平均高40%左右。比如,我國火電廠煤耗為每千瓦時404克標準煤,國際先進水平為317克標準煤,高出27.4%;我國噸鋼平均可比能耗為966千克標準煤,國際先進水平為656千克標準煤,高出47.3%。我國每噸水泥熟料燃料消耗為170 kg標準煤,國際先進水平為107.5 kg標準煤,高出58.1%。我國國內企業主要耗能產品單耗與先進產品相差1 ~ 4倍。通過對15行業節能潛力分析,近期技術措施節能潛力約為65438+1億噸標準煤。
二是產值能耗高。中國是世界上產出能源消耗最高的國家之壹。單位產值能耗高,意味著單位能耗產值低。中國每公斤標準煤能源的GDP為0.36美元,日本為5.58美元。法國為3.24美元;韓國為65438美元+0.56;印度為0.72美元;世界平均水平為65438美元+0.86,是中國的15.5倍,是中國的9倍。世界平均水平是中國的5.2倍;韓國是中國的4.3倍;甚至印度比中國大壹倍(註:有匯率、能源結構、氣候條件等不可比因素)。據測算,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降低高耗能行業比重、提高高附加值產品比重、提高居民生活用能質量等措施,近期國民經濟產值節能潛力達到3億噸標準煤左右。因此,“十五”期間中國的總節能潛力約為4億噸標準煤。
此外,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節能,其產品能耗和產值能耗仍在下降,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尚未完全縮小;隨著我國能源消耗的增加,節能潛力將逐年增加。據專家測算,2015年中國節能潛力約為9億噸標準煤。(來源:中國環保網)
(三)中國水資源狀況
中國是壹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由於人口多,人均水資源量低,按2004年人口計算,中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1.85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3。此外,中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勻,與土地、礦產資源和生產力的分布不匹配。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山區多平原少。北方地區(長江流域以北)面積占全國63.5%,人口占46%,耕地占60%,GDP占44%,而水資源只占19%。其中,黃河、淮河、海河的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資源僅占全國的7%,人均水資源只有457立方米,是全國最稀缺的地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需水量,特別是工業和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加。中國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工業用水量從1980年的457億立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1229億立方米,增加了1.7倍。城市生活用水量從1980年的68億立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361億立方米,增長了4倍多。按目前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計算,正常年份我國缺水量近400億立方米。“十五”期間,全國農田平均受旱面積達3.85億畝,平均每年因旱減產糧食350億公斤。中國農村地區有3.2億人的飲用水不安全。中國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嚴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個。2004年下半年,廣東、廣西、海南發生大面積幹旱,許多城市缺水,極大地影響了工農業生產。同時,壹些城市和地區為了維持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不惜犧牲生態環境用水,大量占用生態環境用水,造成地面沈降、水質硬化、海水倒灌等嚴重生態問題。在壹些生態惡化嚴重的地區,河流斷流,湖泊幹涸,濕地萎縮,綠洲消失。淮河流域、西北部分內陸河、遼河流域、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均超過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超過100%,遠超水資源開發利用允許極限。
我國壹方面存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另壹方面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費現象嚴重。在農業用水效率方面,我國單次灌溉水平均糧食產量約為1 kg,而世界先進國家(如以色列)單次灌溉水平均糧食產量達到2.5 ~ 3.0 kg。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仍采用傳統的漫灌方式。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3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只有0.45左右,而在英國、德國、法國、匈牙利、捷克等國,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都達到了80%以上,以色列的灌溉面積全部是微灌和噴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在0.7-0.8之間。我國工業用水回用和循環利用程度低,用水技術相對落後,用水效率低。2004年,中國每萬元GDP用水量為399立方米,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發達國家的8倍。2004年,我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96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約為60% ~ 65%。在發達國家,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壹般在50立方米以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壹般在80% ~ 85%以上。如美國2000年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不到15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約為94.5%。日本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僅為18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0%以上。從整體上看,我國目前的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僅相當於80年代初先進國家的水平,節水潛力仍然很大。在生活用水方面,公眾節水意識有待提高,節水器具使用率普遍較低。此外,我國海水利用和再生水利用水平較低。
(資料來源:汪恕誠在中宣部等六部委形勢報告會上的報告——《談中國的節水型社會之路》,2006年5月16)
(四)我國安全生產現狀。
2005年,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煤電油運輸緊張的情況下,全國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比上年下降10.7%和7.1%。工業、礦業、貿易以及道路、水上和鐵路交通等事故均大幅下降。煤礦事故起數下降9.2%,死亡人數下降1.5%,百萬噸煤死亡率下降到281,下降0.27。31統計單位(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有29個單位事故死亡人數低於控制指標。今年6-5月,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1.4%和12.1%。但是形勢依然嚴峻:
壹是煤礦等重特大事故頻發。從2004年6月中旬到2005年2月初,共有6起煤礦事故,涉及100多人。2005年發生死亡134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134起,比上年增加3起,死亡人數增加17%,其中煤礦58起,增加15人,死亡人數增加66.6%。今年6月至5月,發生兩起30人以上事故,多起事故死亡近30人。有些事故只是運氣好,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傷亡。
第二,事故總量還是太大。2005年發生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98738起,占77.7%。鐵路以外事故7380人,占5.8%;煤礦事故5938起,占4.7%;建築事故2607起,占2.0%。
第三,我國工礦企業傷亡風險仍然較高。目前工礦企業65438+萬人死亡率約為10,其中煤炭行業65438+萬人死亡率高達109.1,非煤開采業為80.2,化學工業和建築業分別為10.26和9.95。
(資料來源:李在中宣部等六部委形勢報告會上的報告——《談中國安全生產》,2006年6月29日)
(5)人口、就業和城鄉差距
1,中國人口狀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5年6月6日中國總人口達到6543.8+0.3億(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省),約占世界總人口的2654.38+0%。雖然我國已進入低生育率國家行列,但由於人口增長的慣性,目前及未來十年,我國人口仍將以年均8-10萬的速度增長。按照目前1.8的總和生育率計算,2065年、438+00年和2020年中國總人口將分別達到1.3億和1.4億。總人口峰值將出現在2033年左右,達到654.38+0.5億左右。
中國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總體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人口粗文盲率遠高於2%以下的發達國家;二是大學毛入學率遠低於發達國家;第三,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僅低於發達國家平均受教育水平,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1年)。此外,城市和農村人口的教育水平存在明顯差異。2004年,城市地區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43年,而農村地區為7年。城市文盲率為4.91%,農村文盲率為10.438+0%。
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654.38+0.43億,占總人口的654.38+0.654 38+0%。65歲以上老年人口968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7.6%。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是基數大、發展快、地區不平衡、社會負擔重,屬於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老年人口比例已達14%,而西部貧困地區不到9%。(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2.當前中國的就業形勢。
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我國存在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壓力大、城鎮失業嚴重、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等經濟社會問題。從農村勞動力剩余來看,根據經濟普查,2004年鄉鎮企業萎縮後中國勞動力在三次產業中的就業比例為59: 21: 20,是日本1915、韓國1965、中國臺灣省1955的水平。根據2004年人均GDP水平和GDP的三次產業結構,就業結構與生產結構的偏離度為:農業勞動力15%-20%,工業6%-9%,服務業8%-12%。除去在城鎮工作的1.1億農民工,農業行業還剩下1.5億勞動力。從城鎮就業情況來看,如果按照城鎮人口就業水平1990計算,2005年城鎮人口實際失業率已達17.74%。由於人口動態規模巨大,未來五年,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城鎮勞動力增加、企業改革和產業調整勞動力、消除往年失業等四大就業壓力,平均每年需要提供2400萬個就業機會。如果沒有大的政策調整,每年的勞動力就業缺口將達到900-11億,2010年城鎮累計失業勞動力約1億。(來源:周天勇《打破中國的就業假象》,《中國改革》)
3.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
國家發改委31發布的壹份報告預計,下半年我國農民現金收入增速可能繼續放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將繼續擴大。國家發改委表示,中國將加大對農民增收的政策支持。
據悉,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797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9%,但增速同比回落0.6個百分點。農民收入增速下滑引起官方關註。
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的報告稱,下半年糧食價格走低、畜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可能上漲,都是農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援引有關部門的預測稱,僅糧食價格的下降和糧食生產成本的增加就將使農民人均純收入減少30%至50元。
國家發改委表示,下半年,中國將積極研究建立農民種糧收入綜合補貼制度,加大對糧食和生產資料價格的調整力度。
此外,國家發改委還將加大農村公共服務投入,引導和支持農民轉移就業,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在社會保障方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表示,將開始探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有效解決包括農民工在內的所有農民的保障問題。(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