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在古代《易經》中,“六”定義為陰數,“九”定義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合陽,二九為重,故稱重陽,也叫重陽。古人認為這是壹個值得慶祝的吉祥日子,這個節日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慶祝了。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花糕、五色糕,是隨機制作的。九月九日拂曉,把壹塊餅放在孩子頭上,嘴裏說些話,祝願孩子萬事如意,這是古人九月做蛋糕的初衷。精致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寶塔壹樣,上面放兩只小羊,符合重陽(羊)的意思。有些人甚至在重陽糕上貼上紅色的紙旗,點上蠟燭。這大概是指“點燈”和“吃餅”而不是“爬”,用小紅紙旗而不是山茱萸。現在重陽糕仍然沒有固定的品種,重陽節各地吃的軟糕叫重陽糕。
攀登高峰
首先,重陽節有爬山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在這個季節,爬山遠眺,可以達到放松身心、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時期,《長安誌》就記載了人們在九月九日遊覽漢都。東晉時,有壹個著名的“帽子從龍山上掉下來”的故事
欣賞美麗的菊花
重陽賞菊飲酒下棋。
重陽節,歷來有賞菊的習俗,所以自古以來就叫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花月,逢年過節開菊花會,全城的人都去開會賞菊。自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吟詩成為時尚。在漢族的古老習俗中,菊花象征著長壽。
喝菊花酒
在重陽節,中國有喝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重陽必飲的消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在漢代就有了。魏時,曹丕曾在重陽向鐘繇獻菊花,祝其長命百歲。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河南南陽山有壹戶人家,因為喝了開滿菊花的甘谷水,所以長壽。在梁的《采菊》中有“采菊東籬下,采珠互訴,朝露濕”之說,也是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時期,菊花酒仍很流行,明代郜璉的《尊生八記》中仍有記載。這是壹種受歡迎的健身飲料。
裴山茱萸
古代流行插吳茱萸的習俗,故又稱山茱萸節。山茱萸作為壹種藥物,可以釀酒強身祛病。吳茱萸和菊花在唐代非常常見。山茱萸香氣濃郁,具有驅蟲除濕、祛風、消食化積、治療寒熱的作用。人們認為九月初九也是災難的壹天,所以人們喜歡在重陽節佩戴山茱萸辟邪,尋求好運。因此,山茱萸也被稱為“邪靈”。
當地風俗
山東省昌邑北部的人們在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句諺語:“喝了蘿蔔湯,全家不苦。”鄄城人把重陽節稱為財神的生日,家家戶戶都烤糕點祭祀財神。鄒平在重陽祭範仲淹。舊時染坊、酒廠也在9月9日祭奠坦克之神。滕州的女兒,結婚不到三年,避免回父母家過節。有句話叫“回家重陽,必殺婆婆。”
陜西省西鄉縣重陽節,親朋好友贈送菊花、菊花糕。文人鑒賞詩詞美酒。據說這壹天女人們可以從山茱萸口中得知,可以治愈她們的苦惱。
江蘇重陽節,南京人把五色紙鑿成斜面,連成旗插在庭上。在長洲縣重陽節吃壹種叫做“駱駝蹄子”的面食。巫溪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湯。
浙江紹興重陽節互訪,親友有喪事才哭拜靈。桐廬縣在九月九日準備豬羊帶祖,稱為秋祭。同時,粽子在重陽節被紮起來互相贈送,這就是所謂的重陽粽子。
在廣東連川重陽,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聚集在城外對歌,全州人民觀看。南雄府邀請茅山道士於九月九日成立太後會,所有想生孩子的年輕女子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壹只紙風箏,上面系壹個藤弓,在半空中十分響亮。臨高縣的人們在重陽節早早起床,大家齊聲高喊“抓山貓”,這是和平繁榮的好兆頭。
這壹天,四川南溪縣的學者聚集在龍騰山的岑山樓,紀念詩人岑參,被稱為岑協會。按照老民俗,重陽前後要用糯米蒸酒,做醪糟。俗話說:“重陽節蒸酒甜好喝”。
山西省晉南地區自古就有9月9日爬山的傳統習慣。賞大好河山,賞名勝古跡,已成為節日的壹大盛事。時至今日,“幹坤必勝,我們這壹代人共攀高峰”“東風留不住,冉冉從巔峰崛起”“九月新喜,三農慶秋”等名言仍在民間傳誦。
中國河南開封菊花展始於1983。開封是唯壹壹個舉辦菊花年會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