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代以來,中國畫的構圖和布局都遵循意形統壹的原則,最突出的特點是:(1)註重大勢。所謂大勢,就是大周,也就是大體的位置。有人把“大勢”比作下圍棋。我覺得畫的布局和下圍棋差不多。圍棋要下得松壹點。開始的時候,妳的手要寬。先著眼大局,再關註小處。繪畫也是如此。如果妳沒有管理好大勢,其他的都無從談起。(2)註意開合。所謂“開合”,也可以叫“開合”。簡單來說,“開”就是“放”,就是上升或者發芽,“收”就是收,收,整理。“開合”方式靈活多樣。下部打開,上部關閉。比如宋代畫的《長橋臥波圖》。從畫朱紅長橋開始。橋的兩端,河裏有樹,有屋,有船,以此打破長橋的剛性,把水波推開,淡去。炊煙朦朧,有著無盡的成長意義。這就是“開放”。上半部畫山、峰,以收拾局面,稱為“合”。比如宋的畫《梅賦圖》,從前半段開始,把梅樹和山雀畫好,傾向向下發展,是“開”;後半部畫壹群野鴨在溪中遊動以獲得動力,這就是“他”。如果是右開左合,先從右半部分下手,意思是向左展開,再到左半部分。左、右如宋人畫的《風雨歸舟圖》,開始畫竹、石、樹,隨著風雨向右搖擺,有意向左發展;然後畫壹片葉子逆風向左航行匯聚風雨。此外,還有壹些是開放的,但沒有關閉。如:嚴松慈平《宋·鄧晶廬》團扇,右半幅畫了壹幅水邊精致的廬舍,旁邊種著幾棵松樹,左半幅卻留白。其實這種非組合也是組合,只是把組合的位置放到了畫面之外。(3)註意主客體關系。所謂主客體關系,就是場景在畫面中布局時,不是均勻分布的,而是要有主次,有重心。畫人物,要以人為主,以物為客;畫花鳥時,應以花鳥為主,以其他物為賓。主客體之間的協調應該是和諧的,達到“多樣統壹”。就畫面而言,畫面的下半部分在透視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所以壹般的被攝主體大多安排在這個地方。(4)註意實際情況。所謂虛擬現實,是指畫面的疏密、明暗、匯聚。距離和大小是現實的形象。壹般來說,近景的形象是用更大、更細致、更厚重的筆墨畫出來的,可以稱之為現實;遠景的圖像比較小,簡單,墨色淡,可以認為是虛的。中國畫的空白是壹種獨特的空。這種空,沒有壹點筆墨和色彩,卻有壹種特殊的意境。清華林說,“這種白本是筆墨之外的,畫中的白不是紙的白,而是感覺,否則畫的就沒意思了。”但是,如果妳在壹個白色的地方要求,妳得不到。當妳落筆的時候,妳會吞下妳的夢想,讓整張紙都是我的畫。為什麽會遭遇白人不和?為什麽會患白皮書?禪宗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理講,畫中之白,是畫中之畫,也就是畫外之畫。.....並且在整個寬度上留有空白,尤其是慎重的時候。如果妳有寬廣的潛力,如果妳很狹隘,妳就會被氣短所束縛。有勢則狹,有懈怠則散。保證全身的留白不勉強,不馬虎,不零星,不孤獨,不重復,全身的留白也是完美的。(5)註意題目。中國繪畫上的題字始於宋元時期。詩詞題刻的內容往往能補充和豐富繪畫的題材。標題的字數、線長、單雙、橫寫或直寫要符合版面的實際情況,標題的字體也要符合繪畫。也就是說,工筆畫要用楷書,寫意畫要用行書或草書。大的畫,標題要用大字寫,小的畫,要配小字。山石蒼勁,書宜,樹美,字美。如畫的顏色和墨比較淡,題目的字也要用淡墨寫。碑文寫好後,下面必須加蓋印章。印與銜的關系,就像銜與畫的關系壹樣,需要相互協調統壹。所以中國國畫畫面中的題跋、印章也是畫的壹部分,形成了畫的有機統壹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