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康(1911-1952)出生於蒼南縣金鄉鎮西門街道。畢業於浙江省第十中學(現溫州中學)、上海東吳大學。他從十幾歲起就關心國家大事,尤其是魯迅雜文。他還不時收聽電訊,寫了許多文章發表在報紙和雜誌上。
大學畢業後,徐世康帶著壹大箱書回到家鄉,走上了新聞戰線。當時溫州有報紙,如《甌江日報》、《溫州早報》、《溫州快報》、《藝術報》、《溫州新報》等。,發行量小,影響不大。只有1930年9月創刊的《文曲民國日報》是溫州報業史上第壹份規模大、人員多、管理好的大型綜合性日報,所以徐世康就去了這家報社工作。1934年9月,《民國日報》更名為《浙歐日報》,次年秋,徐世康升任總編輯兼社長。他很有事業心,開始主持報紙16年。
為了加強交流,他在市區巷創辦了浙歐通訊社,並先後在瑞安、平陽、樂清、泰順、玉環、甬臨等地設立分社或分社。1935通過考試,招聘兩名女記者,引起社會關註。根據讀者情況,他把大報改成了四種小報,版面也很活躍,有國際新聞、國內電訊、社論、地方商情、各行各業新聞、各行各業廣告,還有《推銷國貨》、《家庭常識》、《法壇》等專版,文學副刊《紅塵世界》。由於其廣泛的覆蓋面和對公眾的熱情服務,報紙行業正在蓬勃發展。從1935到1936,壹般每天都出12版(3張)或者14版(3張半),最多的時候每天出16版,發行量也在增加。
作為主編,徐世康非常擅長寫社論,闡述編輯部對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問題的看法。那時候幾乎每天都有社論或者評論。除了請社會領導、專家學者來寫,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寫的。他寫新聞和社論時思維敏捷,表達流暢。有時候,為了緊跟時代潮流,他甚至在報紙付印前就寫好社論。
開辟專刊、畫冊宣傳抗戰救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徐世康和他在《浙江日報》的同事們投身於抗日救國工作。65438年2月,被選為永嘉縣監的徐世康到各區宣傳農村救國運動,大力報道農村抗日救國的消息。許世康的妻子許是《浙歐日報》的校對員,還以縣婦聯主任的身份在城鎮舉辦講座,宣講抗日的意義,動員婦女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39,65438+2月,舊文淑李連中學女學生梅愛文控告其父——大漢奸梅四平以叛國罪投靠日寇,並發表了“我不要做漢奸女兒,我要推翻我父親”的莊嚴宣言。浙江《歐日報》也全文刊登,做了詳細報道,轟動全國。
抗日戰爭爆發壹周年,溫州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中山公園中正紀念堂舉行陣亡將士及其同胞追悼大會,全城鳴鐘致敬,陣亡將士紀念碑舉行奠基儀式,市區舉行兩萬人火炬遊行。《浙江-甌日報》相繼發表了幾篇紀念指南。徐世康也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讀者出版過專輯。1940年4月在《永嘉青年》副刊發表《革命人生觀》專輯,鼓勵青年勇敢抗日;《永嘉女人》專輯《女人是不是要回娘家了?發表,並在副刊《展望》上廣泛邀請已故詩人馬華(摩羅)、唐坤等我市文教界和抗戰幹部撰寫文章,連載苗天華的抗敵鼓曲《新娘嘆息》、鄒伯宗的抗戰歌曲等。《浙甌日報》還主辦《浙甌兒女》周刊,以豐富的內容和生動的形式報道各地兒女抗敵的故事和逃難兒女的處境。按時發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同情。在日軍瘋狂轟炸、人員傷亡慘重、生產力急劇下降的情況下,徐世康更加註重報道經濟建設和保護民族傳統文化。《浙甌日報》專門創辦了《經濟建設》副刊,刊登了朱的《論糧食增產》和項(之子)的經濟專著等。
八年抗戰,溫州三次淪陷。幾經遷址,《浙歐日報》已經搬到瑞安高樓,每天出兩版。它主要包括國內外的簡短電報和溫州各地的新聞。還出版特別副刊《高樓》,很受讀者歡迎,內容涉及淪陷區近況和敵後山區生活,連載抗日印刷品歌曲。
8月194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浙江《歐日報》晚上8點多收到了這封電報。徐世康立即組織全社會成員及家屬上街遊行,高舉寫有“日本無條件投降”字樣的大廣場牌為龍頭,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高呼口號。遊行隊伍從南大街、五馬街壹直走到西門。市民聞訊趕來,有的加入遊行隊伍,有的在原地歡呼放鞭炮。
第二天,《浙歐日報》用了兩個版面的特別標題:“日本已宣布屈膝,接受無條件投降”。徐世康的長子、溫州中學15級初二學生徐星在《浙江歐報》發表的文章《狂歡夜》中寫道:“很多年輕人和孩子跟著我們的隊伍,大人買了幾千個鞭炮燃放。壹瞬間,所有人都沈浸在狂歡的氣氛中。”甌江小學六年級l2歲學生徐世康的次子許由也在《浙歐日報》副刊的短文中寫道:“我到家時已是午夜,街上的人更少了,但仍聽到鞭炮聲、鑼鼓聲和微弱的歡呼聲。”
吸收* * *黨員和進步人士。
《浙江歐報》在徐世康的主持下,吸引了許多黨員和進步人士參加辦報活動。
老* * *黨員吳明雲在1942被抓。取保候審,安排到浙江歐日報社工作的是徐世康。徐世康把校對的位置讓給了妻子許修慶給了吳明雲。1947年,中國民主同盟的前成員王思湘(張瑜)從臺灣回來,但他當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找到徐世康,徐讓他進了《浙江甌日報》,先當校對員,後當編輯兼主筆。王思湘等人辦的《民主》雜誌,也是在徐世康的支持下成功出版的。
新中國成立後擔任溫州市市長的地下黨員胡壹直把《浙甌日報》視為黨和進步人士之間的紐帶,有時還以筆名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徐與胡有著深厚的私人友誼。因為壹些報紙上有許多傾向於革命和進步的言論,當局曾計劃逮捕人。徐世康重視義,為義據理力爭,竭力保護作者免遭災難,保護進步人士不陷入困境。為了支持浙南地下黨辦報,經過王思祥等人的精心策劃,浙江《甌日報》曾以兩兩黃金的價格拍賣了壹臺二號印花機和壹套新鑄活字,實際上是悄悄運到瑞安革命遊擊區的鄭家順和胡手中。
馬華與徐世康關系很深,曾經對筆者說,“很多年了,我想寫壹篇關於徐世康的紀念文章。”吳明雲和王思祥認為,徐世康真是當時新聞戰線上的偉人。如果沒有他的保護,我不知道他會遭遇什麽情況,會有這麽美的晚景。正因如此,當代新版《蒼南縣誌》是人物卷中的傳記。
內容摘自蒼南新聞網,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