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書籍: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
涵蓋了微觀經濟學初級書籍的大部分內容。
微觀經濟學-理論與應用
鏈接中級微觀經濟學和高級微觀經濟學的書,沒有數學推導,但大部分題目都和高微內容直接相關。
微觀經濟學-高級課程瓦裏安
對金融經濟學感興趣的,主要推薦閱讀《不確定性與資本市場》、《時間與壹般均衡》等章節。
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全球視角:薩克斯管
它包羅萬象,對於有宏觀經濟學基礎的同學來說,詳細列出宏觀經濟學的所有觀點會很有意思。
宏觀經濟學布蘭查德
這本書是我看過的關於總供給和總需求最清晰最詳細的書。
大衛·羅默,高級宏觀經濟學
高洪的教材,關於經濟增長的部分很壹般,但是關於波動理論的部分和關於投資消費的部分很出彩。
高級宏觀經濟學布蘭查德,斯坦利費希爾
拉姆齊模型闡述的非常詳細,同時在經濟波動方面講了很多不同於主流(真實經濟周期)的新觀點,比如混沌、黑子。但這本書包含了大量的數學,需要高度的宏觀經濟基礎和直覺。建議有所成就後再進壹步閱讀。國際宏觀經濟學
匯率與國際金融,勞倫斯·科普蘭
介紹了大量的國際宏觀經濟學和匯率決定理論,尤其對貨幣主義理論、蒙代爾模型、多恩布什超調模型和資產市場模型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並有大量的實例。
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導論》寫得很漂亮,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現象時,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甘道夫,國際經濟學
連接中級教材和高級教材,數學用的比較多,詳細講解。寫作與美國經濟學家不同,美國經濟學家知識面窄,博采眾長,同時對經濟傳統給予尊重。
國際經濟學基礎,奧普斯塔德法律,羅格夫
國際經濟學的聖經,其序言宣稱將建立統壹的國際宏觀經濟體系。以微觀基礎作為推導依據是有說服力的。有大量的數學推導,適合進階學習。
最優化理論:
數理經濟學的基本方法蔣中壹
本書對微積分、線性代數等應用於經濟學的知識進行了全面的講解,並以在經濟學中的應用為例,非常適合文科生補經濟數學。在我看來,如果妳真的理解了這本書,妳就可以滿足大部分課程的需求。
蔣中壹,動態優化基礎
高鴻第壹學期的課程壹定要寫成書,變分法和動態優化都有詳細的描述。
計量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古紮拉蒂
本科水平的教材,通過它可以進入高級計量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現代觀點伍德裏奇
本文結合中級教材和高級教材,用大量實例詳細討論了許多高級教材存在的問題。推薦閱讀。
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
金融時間序列:
金融時間序列分析
芝加哥大學金融碩士教材側重於金融計量在時間序列中的應用,但對高層次內容只做了簡要介紹,沒有進行演繹。跳的時候很難理解。
應用計量經濟學的時間序列分析
《中級計量經濟學》教材對平穩時間序列、非平穩時間序列、波動率建模都有詳細的描述,通俗易懂,不涉及詳細的證明和推導。
約翰·霍爾,風險管理和金融機構
詳細討論了VaR。
金融時間序列的計量經濟模型
金融基礎介紹
《金融》博迪,默頓
正是在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金融產生了興趣。這是壹本有趣的入門書。
投資原則
博迪,投資科學
中級教程,對現金流定價、均衡定價(CAPM)、套利定價(APT)和衍生產品定價有初步但絕不膚淺的解釋,非常適合細讀。
公司財務原理
優美流暢的文筆,大家的作品。閱讀這本書是壹種享受。
衍生產品定價理論
期權期貨和其他衍生品約翰·霍爾
被譽為華爾街聖經,全面介紹各類衍生品及其定價。但這本書稍有不足,如鞅定價方法、GARCH過程等,沒有深入講解。但是,如果把它當作進入金融衍生品的門檻,我覺得這本書是最好的。
《數學金融期權和其他主題的初步介紹》
它進壹步補充了數學的知識,而且據說課後的習題極具挑戰性。
《金融的隨機微積分》
卡內基梅隆的金融工程碩士教材。隨機微積分與金融數學的完美結合,由淺入深,略有深意,推薦給對金融數學感興趣的同學。
課程特色:
首先,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培養人為主。共有16門課程,分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課。
因此,課程設計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和專業能力,還要創造條件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公共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和適應金融環境變化的能力;使學生具備識別和分析問題、收集有關資料進行計劃、決策、監督和控制的能力;幫助學生發展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時間管理、工作安排、決策、自主、應對壓力、獨立工作等;培養學生的自信、獨立判斷和上進心的品質和能力。這些都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和面對競爭所必須的。
其次,考慮到學生學習的特點,課程設計起點低,循序漸進。教材要用合適的英文教材翻譯或改寫。為了降低學習難度,有關部門編寫了適合開放學習的教學輔導材料,並將組織相應的面授輔導。
第三,模塊化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選課。
主要學科:
經濟學主幹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財務管理、證券投資、保險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學、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