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錫蘭印象

錫蘭印象

斯裏蘭卡,原名錫蘭,是壹個歷史悠久,佛教興盛的國家。2065438+2008五月底到斯裏蘭卡科倫坡。現在已經兩個多月了,從不熟悉到相對熟悉。我的印象如下:

斯裏蘭卡和印度相鄰,他們的長相基本壹樣,好像韓國人和中國人站在壹起,只要不說話,就分不出區別。但自從去年去了兩次印度,就對印度印象深刻。斯裏蘭卡和印度有很多不同之處。

首先,衛生不壹樣。眾所周知,印度是壹個家裏沒有廁所的國家。要上廁所,去戶外和路邊都方便,所以除了城市,到處都有廁所。就連城鎮的街道也不衛生,到處都感覺很臟。斯裏蘭卡是家裏有廁所的國家,不需要出去解決問題,公共場所的衛生也比較好。

其次,斯裏蘭卡人更友好。也許是因為70%的人口信奉佛教,斯裏蘭卡人普遍善良,容易相處,感覺整個社會的安全感和安全感都比較好。而印度,在印度的公共場所,如機場、火車站、公園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武警在巡邏。晚上,低種姓的人隨便睡在大街上隨處可見。試想,如果不是因為極端治安事件的可能性,警察為什麽需要如此警惕?

斯裏蘭卡人和印度人的相對壹致性是兒童偏瘦,而很多中年人肥胖,這肯定和飲食有關。

斯裏蘭卡人的主食是大米。因為潮濕,他們也喜歡吃辣。我以為他們熱帶國家的菜會很豐富,但其實他們桌上的菜很少,只有幾個菜是隨便折騰的,而且都是咖喱和辣椒,味道很重,營養很少。

食物盛在盤中,然後用手吃,不用筷子和勺子。而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麽他們的菜少,飯菜簡單。因為他們吃飯的傳統是不用任何工具用手抓,所以決定了菜壹定要做得讓他們用手抓起來容易,入口好。所以在斯裏蘭卡,他們根本發明不出火鍋這樣的飲食,所有難做的菜都會被他們的飲食傳統自然淘汰。這種基本都是咖喱飯的米飯,營養單壹不足,讓他們的孩子普遍偏瘦,到了中年卻是肥嘟嘟的。

來到斯裏蘭卡,我們最大的困難是吃不慣他們的食物。因為太辣太營養,我們只好時不時自己買菜做飯,或者出去中餐館補充營養。

斯裏蘭卡是壹個農業國,沒有工業。除了食物和水果,茶葉和寶石是他們的拳頭產品。服裝行業也是他們的重要行業,但是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天以企業補充的模式做的,基本上都是加工出口給外國人。他們的土著人穿著很樸素。估計是因為膚色比較黑,所以都喜歡穿白色的衣服,這樣白天太陽反射散熱,晚上容易被認出來。因為沒有工業,很多產品都要進口,加上運費和關稅,使得斯裏蘭卡市場上的壹些東西略貴。

斯裏蘭卡基礎設施落後,沒有立交橋。除了市內主幹道,其他道路普遍較差。如果要先修路,在目前的交通條件下,想不到他們的經濟基礎。斯裏蘭卡沒有高鐵,但有著名的山區鐵路和海邊鐵路。從觀光的角度去體驗是可以的,但是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這些鐵路太落後,效率太低。因為道路不夠寬,不夠好,斯裏蘭卡的車多是小型車。拖船在這裏很受歡迎,因為它們往返方便,票價便宜。

今天,智能手機已經在中國廣泛使用,網絡即將進入5G時代。斯裏蘭卡有些人還在用老款灰屏手機,網速很慢。街上有音像店還在賣VCD,DVD碟片,DVD播放機。這裏購物沒有微信支付,也沒有淘寶的便利。壹切都像90年代的中國。

在斯裏蘭卡,土地是私有的,教育是免費的,政治是議會選舉制。從制度上看,是西方社會制度的壹個縮影,但人口整體素質其實處於較低水平。因為是農業國,大量人的意識還停留在小國寡民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水平,沒有經過工業化、集約化的訓練,所以時間觀念不夠強,計劃性弱,目標不明確,隨意性大。此外,斯裏蘭卡北部的泰米爾人、中國的穆斯林、基督教徒,由於意識形態不同,對“斯裏蘭卡人”的認同感非常不足,制約了其社會的發展。

現在有很多中國的公司和個人來斯裏蘭卡發展,斯裏蘭卡的很多基建項目都是中國人在做。斯裏蘭卡最大的兩個港口目前由中國人經營。我很高興看到勤勞的中國人能在斯裏蘭卡有所作為。

  • 上一篇:金壇是最有趣的地方。
  • 下一篇:陳太吉傳教程視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