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鎮江“三怪”“三座山”?

鎮江“三怪”“三座山”?

鎮江有三大名山,金山、焦山、北固山,都是風景名勝區。

鎮江三怪,醋還不錯,肉不是菜,鍋蓋在面鍋裏煮。

鎮江三怪

鎮江,壹座歷史悠久的江南文化名城,名勝古跡眾多,自然風光秀麗壯觀,山水壯麗,被譽為“天下第壹山”。最著名的景點是長江沿岸的三座山——險峻的顧北山、美麗的金山和雄偉的焦山,合稱為“京口三山”。

名城自古以美食聞名,鎮江“三怪”傳說古老而迷人。鎮江流傳著壹首朗朗上口的“三怪歌謠”:“醋不爛,肉不熟,蓋在面鍋裏煮”,所以說“不去長城,不嘗‘三怪’可惜”。

先說第壹怪:香醋還不錯。

俗話說,要做七樣東西:油、鹽、柴、米、醬、醋、茶。醋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之首。醋是中國傳統的酸性調味品。古人賦予醋“食神”的美譽。千百年來,人們在炒菜時,如煎、炸、拌、炒等,都要加壹些醋。,去腥增味。如果品嘗水晶豬蹄、蟹湯包,蘸上香醋,加上姜絲,會覺得鮮香。至於醋焗桂魚、糖醋排骨等。,都是江蘇名菜,風味獨特。宋代詩人、美食家蘇東坡在鎮江焦山嘗鰣魚時,曾寫詩稱贊:“姜紫醋燜銀魚,雪碗兩尺多高,桃花猶有春,其中滋味勝鱸魚。”

在中國,釀酒歷史悠久。古書《禮記》在《談公》中記載“宋襄公失妻。糖是肉醬,酰基是醋。據估計,中國釀造醋至少有2600年的歷史。鎮江香醋以“酸而不澀,甜而微甜,色濃味鮮”享譽海內外,多次在國內外獲獎。

說到做醋,鎮江流傳著壹個古老的傳說。據說醋是杜康的兒子黑塔創造的。那壹年,杜康發明釀酒後,發現鎮江長江中下遊水質好,有利於釀酒。於是他和家人來到鎮江小魚巷,開了個小酒廠,釀酒賣酒。黑塔力大無窮,憨厚勤勞,家裏所有的重活粗活都包了。起初,我不知道酒糟的用途,於是黑塔把酒糟放進壹個大桶裏,倒進長江裏的兩擔龍窩水。累了,就拿著壇子喝了八九斤自家釀的米酒,然後就睡著了。在我的夢裏,好像有個老人說,黑塔,第21天,日落的時候,妳要做調味醬。壹覺醒來,原來是夢,也沒在意。20多天後,滿屋都是香味,杜康父子百思不得其解。環顧四周,原來酒糟已經變成了酸甜可口的調味醬。杜康說叫什麽來著?黑塔說:“酒糟泡了二十壹天,只有單壹的時候,漿才這麽好喝。二十壹天加的不是“醋”字嗎?姑且叫它醋吧!”杜康釀酒制醋的故事流傳下來。直到今天,制醋還是21天。

鎮江香醋經科學測定含有17種氨基酸。主要有機酸有乙酸、乳酸、丙酮酸、甲酸、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壹氧二丙酸等。它們是由植物原料發酵產生的,是人體新陳代謝所必需的,有機酸能起到很好的促進新陳代謝、利尿和細胞內氧化還原的作用。鎮江香醋還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和少許酒精。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的來源和載體,作為代謝中間體的要素之壹,作為蛋白質水解的調節劑,在人的生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說到香醋,再來說說不當肉的第二道怪菜。

說到熟豬蹄,隨處可見。紅燒豬蹄、五香豬蹄、醬香豬蹄、清湯豬蹄各有特色。但選材嚴格,加工精細,味道鮮美,鎮江的水晶食蹄應該是最先推廣的。水晶豬蹄肉色鮮美,皮白滑晶瑩,鹵水凍透,肉香酥脆,肥而不膩,瘦而無牙。所以街坊有詩說“風光無限金焦,更愛京口肉,不膩不脆,晶菜微紅嫩。”水晶菜蹄是在古菜“煮豬”和水晶冷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風味菜肴。“水煮豬”和水晶菜蹄子壹脈相承,用料、蹄子、椒鹽基本相同,制作方法也基本相同。都是用老鹵,明礬來澄清原湯,冷凍。不同的是,“煮豬”不需要鹽水,而水晶菜和蹄子用的是鹽水。所以有人稱之為“瑤蹄”“瑤肉”,也有人稱之為“硝肉”“凍蹄”。民間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張之壹,去瑤池參加太後的蟠桃會,路過鎮江,聞到了菜蹄的香味。他趕緊下了驢,下來吃菜蹄,連蟠桃會都忘了,可見好吃。吃豬蹄配姜絲和香醋味道更好。

據丹徒縣誌記載,鎮江水晶盤蹄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鎮江民間文藝家王翔寫了壹篇文章,講的是鎮江最早有記載的肉食。文中有這樣壹段話:明末清初學者丁的《六十回小說》中的話也可證。《金匱要略》第二十七回(上接《金瓶梅》)壹簾花影與第三世報“董玉嬌有明月帆風。過了壹會兒,酒保加了壹個新座位和八碗菜;那是壹盤鮮嫩的白魚,壹盤烤肥鵝,壹盤嫩蒸晶瑩的煮蹄,壹盤金華火腿熏肉,紅白鮮亮;壹盤豆豉炒面筋,拼著銀絲糕鮮;再來壹盤紅酒糟蒸的魚鱗鰣魚,再來壹盤鎮江烤甲魚,剝的琥珀像圍裙,軟的像肥肉壹樣好看;再來壹盤蘇州脆皮螺螄,兩大盤脆皮水晶角,每人面前壹碗。這盤香薷水晶煮蹄就是大家熟知的水晶盤蹄。再考的話,它的歷史會更早。上世紀80年代初,鎮江博物館盧九芒館長曾告訴筆者,如果中國有硝酸鹽,早就有臘肉了,但其制作方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制作方法。

制作水晶碟蹄的加工程序多達十四道:主要是選蹄(豬的前蹄最好),去毛去骨,用鐵釬不規則地在瘦肉上戳幾下(為了不刺破皮膚),然後均勻地撒上硝酸水(濃度低),用粗鹽揉搓,壹層壹層地碼放在腌制罐裏,腌制7天(隨著氣候的變化, 用鹽量和腌制天數也壹樣)開始加水、香料、蔥姜、料酒和少許鹽,大火煮好後保持在95℃左右4小時,出鍋,放入盆中,折疊壓平,用原汁沖洗油和鹵水,將清湯鹵水倒入蹄盆中,冷卻後冷凍。

有很多精致的菜和蹄子。為了滿足不同口味顧客的需求,充分體現菜肴的色、香、味、形的特點和風味。蹄的不同部位可以切成各種塊:前蹄爪以上的兩塊肉切成塊,形似眼睛,筋軟可口,稱為眼菜;前爪旁邊的肉被切割彎曲如玉帶,其肉極其鮮嫩,稱為玉帶溝菜;前爪上有肥有瘦的部分,真的好吃又香,叫三角肋菜;壹塊幹凈的瘦肉,後蹄上部有壹根細細的骨頭,叫添登棒腰,清香嫩滑,最受喜歡吃瘦肉的人歡迎。豬蹄可以作為宴席上的主菜;吃早茶時也可以用來煮蹄面;也可以切成塊放在盤子裏當早餐,所以有“蹄子不是菜”的說法。水晶豬蹄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在晶蹄禮盒中放壹份宴會醋(鎮江恒順香醋),方便攜帶,延長保存期,方便品嘗。

先說肉,再來說第三個怪:面鍋煮蓋子。

“面鍋內煮蓋”是鎮江烹飪技藝中的壹個創造。鍋蓋面,用的面是“跳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揉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操作者坐在竹竿的壹端,另壹端固定在案板上,上躥下跳,舞蹈雜技,反復擠壓成細細的面團,用刀切成面條。這種面條有氣孔,鹵汁易入味,嚼勁大,口感獨特。

至於面湯的名稱,品種很多,如果秋刀魚早春上市,新面湯應該是“秋刀魚面”;夏天有“長魚面”;秋冬有各種“蓋面”。平時經常吃的面湯就是紅面湯。據說以前鎮江人下面是不用鍋蓋的,但是壹個小面館的張嫂子不小心把鍋蓋蓋上了,把湯鍋蓋錯放進了面鍋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後來就用這個方法了。面條放入開水鍋中時,用小鍋蓋蓋住面湯,可以達到以下好處:壹是生面條分份放,煮好的面條不粘不散,規格準確;二是面湯煮沸時,容易去除浮沫,保持面湯不渾濁;第三,面條容易熟,不生不爛。按照當地的傳統,顧客來店裏吃面,壹般都會帶上各種素菜,比如豬裏脊肉、豬肝、牛肉、雞蛋、鮮筍、青椒、川芎、小青菜等。在面條鍋裏煮熟,然後和面條混合在壹起吃。為了方便顧客,壹些商店準備了“清透”。所謂青頭面,就是壹種用各種蔬菜做成的面醬,分為生的和熟的。生蒜花、蒜泥、腌菜(春季腌菜);煮熟的蔬菜有小青菜、川芎、青椒(洗凈後用開水煮熟,切成絲或段)。總之,隨著季節的變化選擇不同的蔬菜來做青頭。由於面湯中溶解了多種肉類和蔬菜風味,面條的味道更加鮮美,深受食客喜愛。難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鎮江品嘗了這種面條,對它的美味贊不絕口。

清末鎮江學者周伯宜在《揚州夢》壹書中說:“我們愛惜費用,早早坐在教場的茶館裏,幾十個夥計買好醬、醋、香油在面下幹混,說我們愛幹凈。”所謂“幹拌”,就是烹調方法比較特殊:先將面條放入面鍋內煮熟,然後用竹勺將面條挑入清水中煲湯,用竹勺曬幹,倒入碗中,拌入香油、醬油、蝦皮、蒜等調味品。吃在嘴裏很韌,清爽可口。這種面條在夏天很受歡迎。可以單獨食用,也可以在吃粥的時候作為配菜食用。

當我們閱讀“三怪歌謠”,品味“三怪歌謠”時,我們會更加體會到“三怪歌謠”的魅力。

  • 上一篇:金庸小說的主題
  • 下一篇:跌破萬元,折疊屏手機普及迎來曙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