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出生於1942年。女性。浙江新昌人。擅長版畫。北京幻燈工作室的美術編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插圖與裝幀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票協會副會長。
中文名:陳
國籍:中國。
出生地:浙江新昌
出生日期:1942
職業:中國著名畫家。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主要成就:第壹個去南極的畫家。
代表作品:三個太陽
輪廓
中國著名畫家陳
第壹個去南極的畫家
浙江新昌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中國美術家協會插圖與裝幀藝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書票研究會副主席。
中國出版商協會書票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北京女美術家協會監事長
1960畢業於美院附中。
1965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
1986.11—1987.2他到中國南極長城站創作壁畫《三個太陽》,並留在南極。中國是第壹個去南極寫生進行藝術活動的畫家。
1997.11-2000.7沿著地球物理學家父親陳宗奇70年前走的路,兩次穿越生命禁區羅布泊,成為中國“第壹個垂直穿越羅布泊的畫家”。她也是藝術界公認的“環保先鋒”和“負責任的畫家”。作品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第九屆、第十屆全國版畫大展。
作品有版畫插圖、日月潭傳說、南極之旅藝術日記、穿越時空之旅——我的羅布泊之旅藝術日記、花母子、1987的企鵝島、南極雪趣圖等。他獲得了魯迅版畫獎。出版有《丫蛋作品集》、《黑白設計》、《基礎版畫設計》、《西藏旅行》、《神聖吉祥沐浴節》等。
藝術年表
1960 -1989
1960
畢業於中央美院附中,畢業創作:《開口》,中國畫“鄰裏服務處”(組畫)之壹,入選第三屆全國美展。
1965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李華木刻插畫工作室,畢業創作:年畫《毛主席和我們在壹起》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入選刊登在《兒童》雜誌封面。
1965.9——1981.5
被分配到北京幻燈片廠美術編輯室工作不久,就去山西參加了9個月的四清,後回到北京參加文革。文革後期,他被調到湖北鹹寧的中央文化部五七幹校,經過三年的改革開放,畫出了《毛主席在十三陵》、《不怕慢,就怕立》、《丁丁和小飛機》等壹批廣受好評的幻燈片。
木刻插畫《日月潭傳說》發表在美術(1981.5)及後來的日本設計年鑒。
木刻插畫《園丁與花朵》在《光明日報》、《教育花園》發表,並參加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木刻50年展”。
1981.5
調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系任版畫、插畫、書籍設計教師。
1982
從那壹年開始,他為《解放軍文藝》、《青年出版社》、《海洋出版社》、《人民中國》等書刊創作了多幅插圖。
1983
為青年出版社《時光飛逝》壹書創作壹組鋼筆插圖。
1984
年畫《鄭成功與臺灣人民》和插畫《時間與生活》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
木刻收藏票作品參加了在東德舉辦的“首屆全國收藏票展”和“國際收藏票雙年展”。
1985
創作絲網版畫《司機之歌》,入選“第九屆全國版畫大展”,獲“優秀創作獎”
3月,《春天的小女神》(遼寧收藏家收藏)等十余幅版畫作品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十位女版畫家聯展”。
版畫和圖書館門票被德國古騰堡世界印刷博物館和遼寧博物館收藏。
1986
他開始擔任中國印刷書票研究會秘書長。
木刻插畫《日月潭傳說》參加法國馬賽舉辦的“中國現代版畫展覽”。
木刻收藏票作品參加第二屆全國收藏票展覽和荷蘭舉辦的國際收藏票雙年展。
165438+10月-1987.2去南極喬治王島中國長城站寫生,體驗生活,創作壁畫《三個太陽》並入住南極。
1987
全年籌備“陳南極巡回展”作品。
4月,《人民日報》以整版篇幅刊登了黃川輝撰寫的關於陳南極之行的報告文學《三個太陽》(此文編入2003年江蘇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七年級語文教材)。
6月至8月,《中國婦女》英文版第三期刊登了壹篇關於陳南極之行的圖文並茂的文章。
此外,《北京日報》、《中國青年報》、《深圳晚報》、《科技日報》和《北京評論》都報道了陳的南極之行。
65438年2月,“陳南極之旅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展出了《南極之旅藝術日記》、版畫、水彩畫、水墨畫等200余件佳作。
同年,他還參加了在香港舉辦的“中國現代版畫展覽”。
1988
3月,“陳南極巡回展”在“深圳美術館”舉辦,華先生為展覽作序(由“深圳美術館”等單位主辦)。
木刻書票作品參加“第三屆全國書票展”獲二等獎。作品還參加了丹麥舉辦的“國際書票雙年展”。
8月,《漫畫》出版了全套《南極之行——陳的藝術日記》
被聘為第十壹屆亞運會亞洲兒童藝術展評委。
同年,中央電視臺《七色光》、《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觀察》、《中國日報》、《羊城晚報》、《汕頭特區報》、《婦女世界》等都刊登了作品,對她的南極之旅和藝術展進行了專題報道。同年,木刻收藏票作品參加第三屆全國收藏票展覽,獲二等獎。
1989
去喀什、和田等地采風。
鋼筆畫藝術日記《我的南極之旅》和彩色編碼水印木刻《南極的冬天》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
8月,《中國婦女》英文版再次推出第壹位赴南極寫生的畫家陳,並在封面刊登陳在南極的肖像。
《中央電視臺半邊天——那壹年的》欄目,回憶了在南極對陳的專訪。
1990 -1999
1990
開始從事水墨畫的研究和創作,完成了《淘氣的女孩》、《女孩與鳥》、《我》等作品。
5438年6月+10月,去甘南藏區采風。
拼色水印木刻《留在南極的鐵錨》入選第十屆全國版畫大展。
木刻書票作為評委參加第四屆全國書票展,獲榮譽獎,參加德國舉辦的國際書票雙年展。
論文《構成主義、藝術布局與插圖》發表在《美術》、《裝飾藝術文選》上,獲“第二屆全國裝幀藝術論文及研究成果”二等獎
獲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頒發“獎狀”。
《央視撐起半邊天——闖入南極的男男女女》欄目專訪
1991
完成系列作品《花兒、媽媽和孩子》(多次參加重要畫展並在《人民日報》等地發表)、《青蘋果》(被臺灣省收藏)、《舞蹈》(多幅作品被國內外收藏)。
3月,十幅水墨畫首次出現在“七位女畫家聯展”中,受到好評(中國畫研究院畫廊)
七月,去西藏采風。
9月,《構成主義與插畫及藝術版式設計》壹文發表在《美術》第三期。
1992
完成《樹仙之舞》(日本作品集)、《甘南八月》、《紅色的天空,綠色的草地》等作品。
水墨作品獲東方水墨國畫國際大賽“東方獎”。
5438年6月+10月,彩色水墨畫展“丫蛋畫展——我的世界”在榮寶齋西畫廊舉辦(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榮寶齋共同主辦)。《舞蹈(壹)》和《我》兩件展品被三星集團美術館收藏。
木刻收藏票作品作為評委參加第五屆全國收藏票展,作品參加日本舉辦的國際收藏票雙年展。
民間故事圖畫書《藏族-聖潔吉祥的沐浴節》在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的世界名人國際知識分子被授予“獎狀”,並被聘為劍橋國際傳記中心顧問委員會研究員。
被美國傳記中心列為“1992傑出女性”、“十年最受贊賞女性”、“國際名人傳記詞典”。
《汕頭特區報》、《中國日報》和《中國電視報》刊登了陳和她的水墨畫及圖書館門票。
1993
完整水墨畫《母子》(日本收藏)《雪域聖地》
5月與李寶林、劉勃舒應邀訪日,作品參加在日本長野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
榮獲“中國書票全國邀請展”金獎。
《婦女世界》、《人民政協報》專題報道
1994
完整的《遐想》(北京藏家收藏)、《黃金時代》、《遙遠的記憶》、《自然》
3月赴馬來西亞進行藝術考察,應邀在馬來藝術學院和檳榔藝術學院舉辦“和陳作品鑒賞會”。
同月,《南洋周刊》兩期特刊刊登了《第壹位踏上地球凈土南極的女畫家》。
5438年6月+10月出版《丫蛋集》木刻書票(中國檔案出版社),作為評委參加第六屆全國書票展,參加意大利舉辦的國際書票雙年展。
參與組織“1994臺北國際書票展”和“1994臺北國際書票展紀念書票收藏”(原始票收藏)。
來自深圳特區報和文藝生活報的報道
1995
完成大型彩色水墨組畫《我們女人》和《南極1987》
四幅作品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著名女畫家邀請展”,作品《我們的黎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生活多美好》《我們女人——黎明》參加在香港舉辦的“亞洲女畫家展”並獲得“亞洲女畫家優秀獎”
《花、母、子》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女畫家作品展。
四幅作品參加在馬來西亞舉辦的“她的色彩空間——亞洲女性畫家展”。同年,《母子親情》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收藏,並因其在插圖方面的教育成就獲得韓國啟蒙學會頒發的感謝獎章。
65438年2月出版《基礎版式設計》(黑龍江美術出版社)、《黑白設計》(雲南美術出版社)。
作品不僅收錄在展覽畫冊中,還被《美術》、《中國書畫》、《國畫》、《當代女畫家作品選》、《裝飾》、《中外文化交流》、《光明日報》等報刊雜誌收錄。
《CCTV-書屋》、《半邊天》、《sctv-優秀中國女性》由陳·
1996
完成《我的書》和《南極雪趣圖》(北京地鐵站懸掛收藏)
當選為北京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出版家協會書票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5月,《中華兒女》發表了朱慶的文章《花時間在南極的女畫家》
木刻書票作品作為評委參加第七屆全國書票展,其作品被收入中國書票“龍書”特展紀念集(原票集),並參加捷克斯洛伐克舉辦的國際書票雙年展。
《基本版面設計》壹書獲“第三屆全國裝幀藝術論文及研究成果”、“編輯出版特別獎”,報紙廣告《真假李悝jy》獲“96’廣州日報全國優秀廣告金獎”。
1997
《母子情》《涼風》等全集
5438年6月+10月,“陳畫展”在汕頭“龍湖美術館”舉辦(龍湖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主辦)。
11年6月,在新疆朋友的幫助下,醞釀了十年的探索終於發生了。陳到新疆羅布泊荒地,沿著地球物理學家父親陳宗奇61年前走過的路,穿越羅布泊。
同月,《中國旅遊報》和《中國青年報》刊登了陳在羅布泊探險成功的消息。
65438+2月,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陳的《穿越時空之旅——羅布泊》長文圖文系列。
同年作品被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插圖卷、水粉卷。
受韓國“啟蒙社”邀請赴韓國擔任“國際插畫大賽”評委
1998
完成了《不朽的胡楊》、《丫蛋——百年孤獨》、《羅布泊的湖心》、《母子之戀》等系列作品。
5438年6月+10月,陳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舉辦(由中國畫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李可染藝術基金會、深圳美術館主辦)並出版小畫集《陳》壹冊。
同月,《人民日報》發表羅的文章《從南極到羅布泊》。
8月,在中央美院美術館(北京美協主辦)舉辦“98 '陳穿越時空之旅”展覽,展出《時空——羅布泊藝術日記》、水墨畫、裝置等壹批作品。兩件展品“1987在南極”和“帕米爾穆迪”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在研討會上,理論家們壹致認為,這次展覽反映了這位勇敢而有個性的藝術家的道德和良知,是“壹位非常有思想和負責任的畫家”。
《北京電視周刊》第13期發表文章《喧囂中的天堂贊歌——陳印象》
6月至10月,與中國北方防治荒漠化、黃河斷流和嚴重缺水問題全國研討會合作,在北京高科技中心舉辦了壹個關於環境保護的個人展覽。會前,先生與陳進行了親切交談,並仔細觀看了她的作品,特別欣賞了羅布泊《湖心》和《不朽的胡楊》兩幅作品,並以羅布泊和展覽為話題開始了會見。
同年,《旅遊》雜誌發表了陳·《踏上父親走過的羅布泊之路》。
《北京有線二頻道-風雨之美》播出陳羅布泊之行第壹、二集。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婦女英文版》、《讀者》、《北京電視周刊》、《信息市場報》均發表作品,對她的南極、羅布泊之旅進行了專題報道。
木刻書票參加第八屆全國書票展,擔任評委,參加蘇聯舉辦的國際書票雙年展。
為《北京圖書館90周年皇家郵票書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限量版)壹書設計全套書票。
1999
完成《三月》《八月》等水墨作品
赴美國、加拿大藝術考察,應雲南世博會邀請赴雲南采風。
插圖《西藏——聖浴節》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
5月,應紹興魯迅紀念館邀請,陳個展在紹興舉辦。
65438年2月,陳·《南極的夏天》等9篇散文被十六位女畫家收入《女畫家散文選》(湖南美術出版社)。
同年,陳的《穿越時空之旅》藝術日記發表在《絲路之旅》上
此外,《傳記文學》、《野草》、《紹興文學》、《山東畫報》、《回眸往事》、《旅遊》、《絲路之旅》和紹興電視臺報道了陳從南極到羅布泊的不平凡之旅及其追憶父親的文章。
湖北衛視播出《走近陳丫蛋》專訪
主編《涅槃——五四運動80周年畫冊》壹書,並參與設計書票(北京大學出版社,限量版)。
擔任《甲骨文發現壹百周年書票》壹書的藝術總監及部分書票設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限量版)。
2000年至今
2000
完成水墨畫作品《自由壹》和《自由二》
去文萊辦聯展,進行藝術考察。
訪問敘利亞和埃及,並在大馬士革舉辦聯合展覽。
3月,參與發起首都環保界交流座談會,並在會上作環保發言。
4月作品參加北京、南京十位女畫家友誼交流展,並在《江蘇美術》發表評論和作品。
同月,《民族畫家》發表了陳的中國畫作品。
6月參加“百名女畫家、百名小畫家圓夢綠色夢”展覽,展出作品《綠色行動之壹:為黃河母親種壹棵樹》。在觀眾的熱情支持下,獲得捐款10000余元,建成“婦女兒童藝術林”,同月受邀參加“赤峰沙漠當代名人植樹”活動。
因為她對環保的宣傳和貢獻,被首都女畫家譽為“環保先鋒”。
7月,受邀擔任《永遠的羅布泊》攝制組環境公益廣告顧問和主角,冒著炎炎夏日在羅布泊拍攝公益廣告,並在羅布泊進行現場藝術活動,留下作品《綠色行動2號——願羅布泊成為壹片森林》。公益廣告連續三個月在CCTV-6播出。
木刻收藏票作品參加美國舉辦的“國際收藏票雙年展”。
應邀到國家圖書館做了壹次關於圖書館門票知識的講座。
主編《敦煌交響曲——紀念藏經洞發現壹百周年暨敦煌學研究》壹書,並參與設計書票(北京大學出版社,限量版)
2001
創作了壹系列反映南極的作品,如《南極雪趣圖》(先後被南京美術館、深圳美術館、煙臺
被美術館、曹禺紀念館、紀念館、魯迅紀念館及豫粵藏家收藏)3月,中國學長發表劉的文章《陳:穿越羅布泊,把綠色的夢獻給地球家園》(此文後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
木刻書票參加第九屆全國書票展並擔任評委。
7月,《旅遊》雜誌發表《再去羅布泊》壹文。
8月出版畫集《丫蛋南極組曲》(大部分作品被安徽藏家收藏)。
5438年6月+10月,參與編輯出版《奧運之夢——紀念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的圖書門票》壹書,並親自給何寫信,請他為此書(中國書店,限量版)第壹頁題詞。
同年,《中國民航報》和《北京文學》分別發表報告文學《三個太陽三棵樹》和《三棵樹》,介紹畫家、環保誌願者陳。
出版《清華收藏票紀念清華建校九十周年》,任書票總策劃、主設計師(清華大學出版社,限量版)。
榮獲“傑出版畫家魯迅獎”
2002
完成《鳥·樹·人》《春走》《綠色世界》等作品。
海森堡、澳大利亞、新西蘭和俄羅斯藝術考察
3月,《讀者》刊登了陳的壹組羅布泊水墨畫,以及《喧囂中的天堂贊歌——陳的中國畫》壹文。
2月,他因視神經炎住院。
7月,《李寶林陳文集》出版。
9月,舉辦陳畫展(蘭州秋田會館)。
從5438年6月到10月,我開始寫《走向有水的羅布泊》這本書。
木刻書票參加丹麥舉辦的國際書票雙年展。
作品15幅被收入《中國當代畫家圖卷——人物》壹卷,《中國畫壇》報介紹陳藝術,發表薛永年文章《畫壹方凈土,寫壹片真誠》,《藝術狀態》發表專題《走進羅布泊——陳印象》。
2003
印度的藝術檢查
續寫《帶水走向羅布泊》這本書
2月,《中國畫家》欄目推出陳、的作品。
3月,《中國畫鑒賞》發表陳的水墨作品及評論文章。
木刻收藏票作品參加“第十屆全國收藏票展”並獲榮譽獎項。
《香港鳳凰衛視-美麗的起源》專訪
2004
完成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作品《血色黃昏》,並入選當年第十屆全國美展評委。
5月,舉辦“生命系列——水墨畫展”(湖北美術館),出版“遠山的呼喚,生命系列——陳作品”。
6月,《西北平原》發表《羅布泊,我父親給我的生命禮物》壹文。
7月,湖北美術學院出版《為黃河母親捐壹棵樹——陳訪談錄》等多部作品。
9月出版《標誌設計教學與應用》壹書,第壹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
5438年6月+10月,“生活系列——丫蛋水墨畫展”(大連美術館),展品《靜夜》和《極地晨光》分別被遼寧美術館和大連美術館收藏。
同月,《人民日報》發表曹文章《解讀人生——陳墨跡與經典閱讀》,並發表《血色黃昏》、《虎妞》兩部作品。
65438年2月,完成長篇紀實散文《帶水走向羅布泊》,次年由昆侖出版社出版。
《中央電視臺-夕陽紅》和《大連電視臺-非凡》欄目在演播室采訪了陳。
2005
完成《紫睡蓮》《穿越界面》《浮世》等水墨畫
俄羅斯的藝術檢查
創建“丫蛋的世界”個人網站
繼續完成《帶水走向羅布泊》壹書的校對等繁瑣的收尾工作
3月,反映南極科考生活的中國畫《萬年古兵》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2004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展”,作品發表在《美術》上。
同月,被國務院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授予“優秀人民藝術家”稱號。
11年6月,應邀參加“北京市插畫藝術發展與人才培養學術研討會暨部分藝術院校插畫作品展”並做重要講話。
同月,《穿越界面》等兩幅作品應邀參加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東方藝術家作品展”。
木刻書票參加第十壹屆全國書票展並擔任評委。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文章介紹陳的書票,書票被日本名古屋大學圖書館收藏。
《中華閱讀》、《人民日報》、《北京晚報》等多家媒體發表了《用生命記錄的羅布泊》、《神奇的科研傳奇》等書評,對《帶水走向羅布泊》壹書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6
完成了《升天》、《凝聚》、《山、樹、人》、《我們飛》等壹系列水墨畫。
5438年6月+10月,北京晚報刊發《帶水走向羅布泊——追憶我國地球物理學先驅父親陳宗奇》。
2月,擬稿《水、綠、人》發表在《人民日報——關註森林草原與和諧社會隨筆》專欄
3月,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學院邀請,去合肥做了壹場題為“創造生活之美——我和書票”的講座。
安徽商報、江淮晨報等媒體第壹時間刊登了題為《勾勒生活之美》、《極地潑墨女畫家》的整版文章和照片。
同月,《中國民族報》發表《泛舟羅布泊——陳·《與水同行羅布泊》節選。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