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晚期陜西公學——西北政法大學的前身

晚期陜西公學——西北政法大學的前身

從1939,11,陜北公學恢復到1941。八月,人們稱之為“後期陜西公學”。陜北公學、中華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合並成立延安大學,成為繼西北人民革命大學、中央政法幹部學校西北分校、西北政法學校之後的今天。

1939 165438+10月,為培養更多的抗戰幹部,黨中央決定重開俗稱“陜北公學”的陜北公學,在延安重新招生,校址在延安北門外。1941年9月,黨中央決定陜北公學(後期)與中華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合並,組建延安大學,吳任校長,學校設在陜北公學原址。延安大學是中國* * *產黨創辦的第壹所綜合性大學。

1943延安“陸毅”、自然科學院、民族學院、新人物幹部學校、1944行政學院依次並入延安大學。延安大學歷時8年。在艱苦的戰爭年代,培養了壹萬多名革命幹部和知識分子,培養了“立場堅定、秉公辦事、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精神,積累了創辦綜合性大學的寶貴經驗。他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為黨的教育事業和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教育方針:適應抗日戰爭和邊區建設的需要,為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培養和提高幹部。教育中國革命的歷史和現狀,以提高學生的革命理論水平;加強民主建設的思想修養,培養學生的革命立場和務實作風。學校教育要與壹切實踐部門和活動相結合,才能把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壹,學與用的統壹。

學風:自由思考,實事求是,艱苦奮鬥,遵守紀律,積極自主,團結互助

教學風格:教師有講課和研究的自由;教師與實踐密切相關;教師與學院打成壹片;教師經常自我教育。

焰炟大學的教師由兩部分組成:壹部分是兼職教師,即主管實際工作部門的幹部;其中不乏專門從事教學科研的專家學者,可謂人才濟濟。1949年,為培養適應新中國政權建設所需的各類幹部,中央西北局決定將延安大學遷至Xi安,更名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陜西省政府主席馬也是校長。1949,大學部、二部遷至高陵縣通遠坊;壹三部搬到涇陽永樂店。

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堅持黨對學校的領導,校風學風優良,學習生活充實,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她辦學4年,為西北五省區培養了11000多名建設幹部,為西北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校風:忠誠、誠信、實事求是、團結互助、艱苦樸素。1953年3月,為提高西北地區政法幹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中央西北局決定改組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成立西北政法幹部學校。1954,學校更名為中央政法幹部學校西北分校,校址由通遠坊遷至Xi安南郊。

基本任務:為西北及周邊部分省份培訓縣級民政、司法、檢察、監察幹部。

中央政法幹部學校西北分校為西北五省和內蒙古、河南、山西、四川培訓了2154名在職政法幹部,舉辦了17期民族班,培訓了305名民族幹部。1958年8月,西北大學法律系劃歸中央政法幹部學校西北分校,Xi安政法學院成立,成為西北地區第壹所高等政法學校。從此開始了學校普通高等教育的歷史。中央政法幹部學校西北分校歷史悠久,革命文化積澱深厚。西北大學法律系繼承了陜西高校母體的優良辦學傳統,兩校合並為xi政法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搭建了新的平臺。

1962陜西省委為貫徹黨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國民經濟的工作方針,將xi安政法大學和陜西財貿學院合並為Xi安政治經濟學院。2006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西北政法大學正式更名為西北政法大學。

今天,西北政法大學以現代大學的標準,深化改革,堅持創新,團結拼搏,奮發進取。具有相當的辦學規模、較強的學科實力、師資力量、學術環境、基礎設施和管理水平,形成了壹定的辦學優勢,成為以法學為主要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學科高等學府。西北政法大學將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為建設法學特色鮮明、人文、經濟、管理協調發展的開放型、高水平教學研究型政法大學而不懈努力。

  • 上一篇:東西方體育文化有哪些不同?
  • 下一篇: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表自評報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