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是充滿朝氣和活力的時期,是家庭開始更多地走向社會的時期,也是巨變和各種危機的時期。據專家估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在心理咨詢中,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障礙
青少年抑郁癥是青少年中最常見、最嚴重的心理問題,因為由其引發的自殺會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如果學生在壹段時間內經歷了不快樂、不幸福和厭倦;平時讓妳感興趣的事情變得無趣;思維能力下降,大腦遲鈍,註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失去動力,人變得“懶”,甚至厭學;變得對業績下滑漠不關心或者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有自殺的念頭。盡早咨詢專科醫生,防止不良後果的發生和疾病的進壹步發展。
恐懼癥也是青春期常見的心理疾病,表現為看到異性不自然的表情,臉紅,害怕與他人進行眼神交流或被他人盯著看,無法控制使用“墻角燈”看人或對方的敏感部位,感覺別人能看到她(他)的表情變化和尷尬,能洞察自己內心的想法等。,所以他們很焦慮,很痛苦的躲避別人,影響自己和別人的交流。然而,他們往往不敢就醫,因為他們的癥狀難以啟齒。通常都是出來社會上工作了,覺得無法忍受了才尋求治療。他們從發病到治療已經痛苦了很多年甚至十幾年,強迫癥也有類似的情況。
2.性困擾和困惑
性困擾是青少年性意識覺醒後,生理需求與社會行為規範之間的矛盾所導致的。性困惑的起源是青少年對自己的性發育和性成熟的生理變化有壹種好奇感和探索心理。由於社會倫理道德的制約和性教育的神秘化,青少年心理沖突時有發生。他們往往認為“性不好”、“對異性長輩有性幻想是可恥的”、“手淫對身體有害”,從而導致對性的負面評價和過度的性壓抑。通過對各種神經質的深入研究,我們有理由相信,對於錯誤的性觀念所導致的手淫和性幻想的嚴厲的自我懲罰(心理上或生理上)是導致神經質心理溫床的重要原因之壹,尤其是嚴重的自卑、恐懼癥等癥狀。男生對自慰、遺精和性夢的誤解,女生對月經、性幻想及其身體形象的負面認知和評價,觀看色情錄像、早戀和過早的性行為是青春期突出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改變對性的態度,應該是人生心理修養的重要內容。凈化社會風氣,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組織各種有益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高尚的情操,家長改變傳統觀念,早期對孩子進行健康的性教育,對中學生性心理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必要時要接受專業的心理咨詢,不要耽誤孩子。
3.學習壓力
對許多青少年來說,唯壹的任務就是閱讀。中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往往給他們帶來沈重的心理壓力。青少年因為學習壓力而陷入痛苦的情況並不少見。其中不乏重點學校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壓力往往來自於對學習現狀的不滿和不恰當的比較。他們接受不了自己的現狀,過於註重結果,卻無法實現自己的學習興趣。整個社會,整個學校都處於壹種比較的氛圍中。讓學生真正放棄攀比,接受自己,真的很不容易。考試焦慮、厭學、學習過程中的註意力和記憶力問題等。都是青少年和家長前來咨詢的常見問題。這些情況在期末、期中、中學、高考、周圍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如父母關系突變等)更為集中和突出。).壹些青少年無法承受這些心理壓力,有時會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反抗,導致家庭暴力,有的甚至會被動自殺。現在全社會都在呼籲給中小學生減壓,希望情況有所好轉。
4.人際交往的壓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獨立意識的增強,青少年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廣泛,對獨立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社會交往和親密夥伴關系的發展是青少年的精神需求。被人際壓力困擾的年輕人,通常表現出自卑、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脆弱、虛榮心強、害怕丟臉。
壹方面,他們要求獨立,希望擺脫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夥伴關系;另壹方面,他們缺乏自信,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弱、自尊心強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體中感到壓抑和孤獨,籠罩在這種心理陰影中無法自拔。家長、老師或心理醫生要幫助青少年改變壹些不恰當的認知和態度,引導青少年客觀分析自己的現狀。
學會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有缺點和失敗,丟臉。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也不要對外界期望太高。在行動和實踐中增強建立信心的技能。染上不良習慣和嗜好。
青春期雖然身心發展迅速,但此時思想還不成熟,認識社會、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自控能力差;同時,青少年好奇心強,模仿性強。使得他們容易受到同齡人或者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容易養成不良習慣和習慣。目前,許多青少年沈迷於電子遊戲,電腦遊戲或上網,這嚴重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壹些青少年甚至因為結交不良朋友而走上吸毒、盜竊等違法犯罪的道路。另外,有行為問題的青少年(如反社會行為、家庭暴力、離家出走、自殺等。)通常受到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對成年人幾乎充滿敵意和不信任,往往難以糾正。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是家庭、學校、社會的責任。
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目前,我國有數億青春期少男少女,他們的性心理發育總體上是正常健康的。大多能較好地調節性欲和性沖動,表現出符合社會規範的言語和行為,正確對待性交。然而,壹些青少年在某些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有些甚至非常嚴重。
性作為壹種生理、心理和社會現象,始終伴隨著每個人,深刻地影響著每個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完整。它能給人歡樂也能給人痛苦。它可以把人引向崇高的境界,也可以誘惑人誤入歧途和深潭。
對於青少年來說,是性生理成熟,性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他們的性生理成熟度與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之間的矛盾,他們的性生理需求與性社會規範之間的沖突,構成了青春期男女心理健康的壹系列問題。這些問題處理好了,學習成績就會提高,工作就會順利,思想就會進步,生活就會幸福;否則,將直接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職業發展。而在中國,“性”的問題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都是壹個非常敏感和禁忌的話題,可謂“談性色變”。性不相容的問題也是復雜而隱蔽的,其影響更為深遠和持久。
因此,我們現在學習和研究這個問題更為迫切和重要。我們應該面對現實,打破“性”的禁區,承認性生理和性心理都是科學。特別是要向少男少女傳授青春期性健康知識,讓他們用科學知識保護自己的健康,促進他們的正常發育,引導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為此,我們必須擺脫性無知,打破性的怪圈,對青少年進行全面的性教育,實現性健康。把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通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素質,實現國民健康、家庭健康、社會健康。
第三,青春期心理咨詢有用嗎?
青春期是壹個特殊的時期。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的大腦功能不斷增強,社交空間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日益增多,認知能力發展迅速,也帶來了很多困惑和心理問題。如果他們有心理問題,就去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師會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分析和研究,進行咨詢和疏導工作。並且幫助教育部門或者家長對青少年進行壹些心理評估和分析,也對不同問題青少年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和診斷,制定輔導計劃和方案,所以更有用。
但需要註意的是,青少年心理咨詢行業起步較晚,從業的心理咨詢師水平參差不齊。如果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家長壹定要帶孩子去正規的心理咨詢機構,選擇具有相關資質的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
第四,青少年心理咨詢的案例分析
1,考試焦慮
【案例】“我現在壹拿到試卷,腦子壹片空白。”小麗從小成績優異,但進入初三後,成績壹降再降。因為壹心想考上重點高中,她壹直在自我壓力的重壓下緊張學習。總復習開始後,每次拿到試卷,她腦子裏都是壹片空白,數理化公式全忘了。她現在做不了以前做的題了。她說:“我覺得沒臉面對父母。我還不如去死。”
【應對】每個學生都有考試焦慮,只是程度因人而異。顯然,小麗有典型的考試焦慮癥。這時候父母和家長的耐心鼓勵就很重要了。家長首先要接納孩子的緊張和焦慮,傾聽孩子的擔心和焦慮,讓他慢慢放棄那些不利的想法,從而改善考試焦慮。孩子也可以找個知心朋友發泄各種委屈。
【心理提示】所謂“考試焦慮”,是指考試引起的身體或心理上的緊張。身體壓力,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維混亂或空白等。心理壓力大多是擔心的形式,比如擔心考試的時候不會寫很多題,擔心考砸了會被父母罵。
2、強迫癥
[案例]自從進入高中,琳琳覺得自己比以前更緊張學習,但她回家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把家裏所有的東西整理歸類。做完這些事情,妳就可以專心做作業了。有時候已經放好的東西會拿出來再放回去。這種事情總要反復幾次,最後要自己充分認識到,才終止這種行為。這花費了琳琳很多寶貴的時間,她對此非常沮喪,但她說她控制不住自己。
【應對】壹般來說,強迫癥背後都有壹個潛在的原因,比如父母對完美的追求,對孩子的高要求。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經常發呆,寫作業很慢,咬指甲,聳肩等。,他們不得不註意。這很可能是壹種強迫行為。這時候家長要註意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為什麽會這樣做,盡快帶孩子去看醫生。
【心理提示】強迫癥(OCD)是壹種通過儀式化的行為來緩解內心焦慮的心理疾病。病人會有揮之不去的想法和他們必須做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強迫性思維是指在患者頭腦中反復出現的壹些想法、沖動和情緒。患者能意識到這些是不必要的,想擺脫,但是又擺脫不了,所以很苦惱。
3.模糊的性別角色
【案例】明明是個男生,今年10歲,長得白白凈凈的。因為父親去世早,他從小就和奶奶生活在壹起。開學壹周後,他的壹些異常舉動引起了老師的註意,說話聲音很大,經常撒嬌年輕女老師。壹個月後,他不僅會擁抱女老師,還會經常擁抱女同學,有時還會親吻女生。
【應對】明明的表現明顯是性別角色的模糊。心理學家研究後發現,明明從小的社交網絡幾乎全是女性,這讓他認為自己愛玩女生,認為她們和自己壹樣。為了改變這種性別偏差,可以請他爺爺和學校裏的男老師經常和他說話、交流、玩耍,同時有意識地安排壹些男同學和他壹起做遊戲,讓他在男性榜樣的示範下肯定自己是個男人,逐漸學會勇敢堅強。
【心理學提示】所謂性別角色模糊,是指個體對其性別角色的認同錯位。壹般來說,從3歲左右,孩子開始逐漸形成性別角色的概念。如果壹個小男孩把自己當成壹個和周圍女孩壹樣的人,並試圖在穿著、表情、行為上模仿女性,他就變成了壹個女性化的男孩,反之亦然。
4、恐懼癥
【案例】青青今年8歲,剛上壹年級,原本是壹個非常活潑可愛的孩子。但這半年來,每天早上上學前,她都想盡壹切辦法找借口待在家裏不肯走,或者畏寒、腹脹、胃痛,或者昨晚沒睡好,吃不飽。但是當妳周末不用上學的時候,所有不正常的情緒都消失了。經過醫生的檢查,發現小青青患有恐懼癥。
【應對】來自家長、學校、老師的各種壓力,不當的教育方式,孩子膽小、敏感、經不起批評等性格特點,都容易導致恐懼癥。家長首先要尋找孩子拒絕上學的原因,不要用簡單的恐嚇來強迫孩子上學。壹開始讓孩子在學校呆壹個小時,如果這壹步成功,時間可以逐漸延長。
【心理小貼士】“恐學”是壹種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多見於7-12歲的小學生。因為學生害怕上學,所以產生恐懼心理,也叫學校恐懼癥。常見的表現是孩子害怕上學,甚至公然拒絕上學。上學的時候,他們覺得舍不得,不開心。該上學的時候,他們不去或者提出苛刻的條件。壹到學校,他們就找借口回家,或者在清晨或開學前壹天晚上抱怨頭痛、頭暈、腹痛、嘔吐等不適。以上癥狀在節假日是不會出現的。
5、身體形象困擾
[案例]梁肖今年上二年級。他是班裏的學習委員,但身材修長,長相不好。在《愛的種子》的年紀,他愛上了班上的壹個女孩。沒想到,表白後,女孩轉身就逃,壹邊喊:“好醜。”“我真的很醜嗎?”梁瀟不停地問自己,那天回去的時候,他照了照鏡子。鏡子裏的小眼睛和塌鼻子讓他更醜,於是產生了自卑感。他想“重塑自己”,但又沒辦法,於是經常失眠,開始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他再也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成績終於壹落千丈。
【應對】男生更擔心自己身材不夠高,女生擔心自己身材不夠美。隨著生理的變化,進入初中的學生逐漸開始註意自己的形象,很多人甚至因為外貌或身體缺陷而產生嚴重的精神負擔。可以說,在青少年的各種心理困擾中,身體形象困擾占了很高的比例。
心理專家建議告訴這類孩子,身體形象沒有完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缺點。告訴他們氣質是最重要的,學會欣賞他們的才華。例如,雖然梁瀟的眼睛很小,但她非常神聖。她雖然長相普通,但身材很好。
【心理提示】體像困擾是壹種性心理障礙,壹般出現在青春期時期。此時,面對性別差異的突然出現,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他們忍不住要和別人比較。壹旦差距大了,他們中的壹些人就會有身體形象的困擾。
6.愛情中的挫折
【案例】高瘦的小楊,從高壹開始就對同桌的女同學有好感。他總是買兩個冰淇淋,主動把新書借給別人,晚上放學還護送同桌回家。學期末,小楊激動地提出“發展戀愛關系”,同桌卻說他“歪”,要求老師調整座位。被潑了冷水後,小楊不僅沒有冷靜下來,反而有了強迫性思維:“她為什麽不喜歡我?”我太瘦了嗎?我配不上她?“整天胡思亂想讓他成績下滑。終於有壹天,他選擇了自殺。
【應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和身體發育往往不同步,所以戀愛中的挫折往往讓他們心灰意冷。此時,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出現心理疾病。所以,家長和老師要盡早發現戀愛受挫的青少年,給予正確的引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教師可以用優秀的文藝作品和偉大的事跡進行青春期性教育,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心理提示】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更敏感。這時候壹些次要的事情就容易引發心理問題,比如戀愛受挫,身體形象困擾等。
7.社交恐懼癥
[案例]“要我上臺發言,還不如殺了我。”小張是壹名性格內向的高中生。初中的時候喜歡斜眼看同排的女生,引起對方的反感。換了座位之後,還是改不了這種行為。後來連男生都不願意坐他旁邊了。從此,他認為世界上最難對付的就是人,他非常害怕與人交往。老師說每次遇到同學都要輪流上臺發言。他寧願裝病逃學,也不敢和朝夕相處的同學說話。小張明顯患有社交恐懼癥。
【應對】內向的孩子如果在青春期不註意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就會害怕與人交往,從而產生社交恐懼。所以作為家長,要及時審視自己對孩子的行為是否恰當,盡早糾正不恰當的教育行為,多給孩子表揚和鼓勵。孩子要註意訓練用大膽自信的眼神看別人,為建立自信打下基礎。
【心理提示】患有社交恐懼癥的人,在與不熟悉的人交談、在眾人註視下運動或與異性交往時,往往會產生明顯而持續的憂慮或恐懼,害怕自己會面臨尷尬或羞愧。患者對自己害怕的環境壹般采取逃避行為,即使堅持,也很痛苦,常出現焦慮、出汗、臉紅等癥狀。
8.學習障礙
【案例】小麗今年剛入學,父母發現孩子寫作業時很粗心,經常抄錯答案。試卷壹發,家長發現漏了很多題,小麗卻說根本沒看到。於是家長覺得孩子學習態度有問題,故意不做題,就把她打了壹頓,但是整整壹個學期,這種情況始終沒有改善。
【應對】專家指出,小麗其實有書寫障礙。壹般這類患者的眼睛似乎和別人的眼睛不壹樣,像“懶人眼”,會漏掉很多明顯的信息。他們可以在學習的時候視而不見,把整個問題丟掉,但是後來又說沒看到問題。這種孩子最容易被老師和家長誤解。其實這是壹種特殊的學習障礙。只有進行相關的視知覺訓練,才能看到效果。所以,當孩子學習成績差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學習心理存在哪些問題,存在到什麽程度,從而為孩子設計個性化的教育方案,針對孩子學習能力的特殊不足進行訓練。
【溫馨提示】學習障礙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學習能力落後而導致學習成績低下的現象。研究表明,大約5%-65%的在校學生屬於學習障礙兒童。學習障礙由幾種不同的類型組成,包括寫作障礙、閱讀障礙和數學障礙(也稱為非語言學習障礙)。
9、精神分裂癥
[案例]自從升入高三後,小王的成績每況愈下。每天回到家,他都躲在房間裏,很少和父母說話,和朋友保持聯系。起初,王媽媽以為小王是因為升學壓力暫時不適應。沒想到,小王的情況越來越詭異,整天自言自語。壹天晚飯後,小王聲稱,他看到閻羅王想要取他的命,而他的父母是牛馬,所以他拿起壹把菜刀想殺了他的父母。最後小王被送到醫院急救,診斷結果是精神分裂癥。
【應對】由於這類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有很多先兆,家長或老師要提高警惕,壹旦發現癥狀就要盡快送醫院治療,以免錯過治療時機。這類患者應對挫折的能力比正常人差,所以在面對更大的生活壓力時可能會惡化,無法承擔太多的學習任務。要盡量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不要對患者期望過高。家裏很多壓力較小的家事都可以交給病人來處理,讓病人自覺為家庭做貢獻,增強自信心。
【溫馨提示】精神分裂癥是壹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多發生在15至20歲之間。主要癥狀包括思維、情緒、行為等障礙。在發病初期,患者可能會出現成績或工作表現急劇下降、社交退縮、個人衛生習慣不良等癥狀。在潛伏期,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治療,病情會加重,出現幻覺、妄想、語無倫次、行為怪異等癥狀。
X.抑郁
【案例】高壹的小張是某校的貧困生之壹。有壹天他找到班主任,緊張而匆忙地說:“我完了。”壹個多月來,晚上幾乎失眠,白天經常嘔吐。”說著,他擡起手,遺憾地扶了扶眼鏡,右手腕上出現了壹道疤痕,那是不久前他自殺未遂割脈留下的痕跡。
【應對】經過心理醫生的疏導,發現小張有抑郁癥。專家建議,為了避免心理問題導致的抑郁,學生可以更充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避免過多幻想和偏執帶來的失落感,多參加文體活動,讓自己心情變好。另外,可以多和父母、親近的同學傾訴,向他們傾訴自己的挫折,讓自己開心。
【溫馨提示】抑郁癥是以異常抑郁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疾病,表現為厭倦、無力感、無望感、無能感和無助感。癥狀包括:極度悲傷、絕望、疲勞和身體疾病。抑郁癥患者,其抑郁程度和性質遠遠超出正常變異的界限,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煩惱,容易逐漸“撥雲見日”。
十壹、玩手機成癮
原因:生活缺乏溫暖,生活學習缺乏自信,精神空虛,缺乏教育。
對成績下降的危害,手機色情的誘惑,註意力和記憶力下降,近視,冷漠。
要用積極的興趣代替玩手機,引導他們正確上網。學校生活通常很無聊。很多學校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很少有其他課外活動,都是應試教育的結果。事實上,讓青少年多參加課外活動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