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新疆“花兒”文化的傳承、培育與產業發展

新疆“花兒”文化的傳承、培育與產業發展

新疆幅員遼闊,占全國領土的六分之壹。各民族的團結進步,相互交流,融合發展,為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疆的“花”文化實際上是“河湟花”和“陶敏花”傳播的結果。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周邊地區的各民族在遷入新疆後,也在新疆這片沃土上播撒了“花兒”文化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新疆花兒文化的傳承、培育和衍生與回族人民有著深厚的淵源。在回族人口集中的地區也普遍存在。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伊犁地區等回族人口較多的地方,“花兒”的演唱和創作以及與之相伴的“花兒”文化也有所發展,呈現出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點。

壹、什麽是“花”?“花兒”的起源及其在新疆的傳播

“花”之所以叫“花”,與人們的愛情生活密切相關。生活在西北高原的青年男女經常以民歌為手段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向對方傾吐愛意。民歌中,男方親切地稱女方為“花”,女方親切地稱男方為“少年”。於是,這個用來稱呼戀人的名詞就成了這首民謠的名字。“花”的反義詞是“少年”。這是兩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在內容上也反映了“華二”的基本特征。

從“花兒”的名字和現在流行的“花兒”大多是情歌來看,這種民歌很可能是先從民間情歌開始的,後來逐漸涉及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解放前的漫長歲月裏,《花兒》的大部分內容都致力於普通男女之間的愛情。這些情歌是傳統“花兒”最重要的內容,是整個“花兒”的重要組成部分。

“華爾”的曲調叫“淩”,“淩”壹般因唱腔所用的襯字不同而不同。常見的訂單有周濤訂單,蓮花訂單,賀州訂單,青海訂單和撒拉族訂單。因為“花兒”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模仿性強,加上演唱者的習慣改變了,所以有些“花兒”也變了,也很自然,很有地方特色。

回族人民粗獷豪放,喜歡在山野之間即興創作歌曲,創造了“華二”這壹民間藝術形式,流傳於崇山峻嶺和廣袤大地。《花兒》是壹首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回族民歌,是回族民間文學藝術的寶貴遺產和精神財富,不僅為回族人民所珍視,也為其他兄弟民族所喜愛。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多個民族的歌手都會唱《徽花》。

“花兒”的故鄉在甘肅臨夏、陶敏等地。明清時期,大量回民被迫從內地遷徙到西北邊疆,而在解放前的數百年間,內地也有過幾次大規模的回民西遷活動。新疆回族自先秦以來逐漸從西北向新疆各地擴散,並已萌芽、開花。新疆“花兒”的歌者,大多是清代從渭南、河湟兩省遷徙過來的。他們與各地回民交往密切,因此不同類型的回民“花”在新疆相互傳播。所以這朵花的種子還有另壹個後代。據新疆昌吉市中山路街道辦事處苗圃村70歲的回族婦女馬永蘭介紹,20世紀50年代,壹群自己來昌的人在村裏勞動時,和他們壹起唱《花兒》:

壹對公牛在耕地,

轉頭(兒子)把頭甩來甩去(哪裏),

我想到我姐姐要回去了,

我心裏有壹把刀。

東山(拍攝梅花鹿的地方),

西山(它)打野狐貍;

妳回去告訴妳姐姐,

我要給妳當姐夫!

從這些“花”的內容來看,大多唱出了普通青年男女純潔的愛情生活,表達了他們對愛情的追求和向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也表達了對新疆這片熱土的熱愛,外地人和本地人壹樣對新疆有著深深的眷戀。

由於流行地區的不同,“花兒”的風格、結構形式、唱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兩派:壹派是以臨夏為代表的臨夏“花兒”,壹派是以臨潭(周濤)、岷縣為代表的陶敏“花兒”。另外還有賀州(也叫河湟)、青海、東鄉、寶安。新疆回族“花兒”主要是河湟“花兒”類型。

新中國成立後,飽受苦難的回族人民得到解放,“花”的內容也與時俱進。它幾乎完全從壹首情歌翻過來,變成了壹首新社會新生活的頌歌。人們用“鮮花”的形式來贊美黨和毛主席的政策以及他們的幸福生活。表達對新社會的熱愛,表達勤勞勇敢的回族人民建設家園、走向未來的高昂鬥誌和喜悅心情;歌唱日新月異的社會和各方面的巨大變化,表達了人們新的思想、感情和願望。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壹員,回族有著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勤勞勇敢,富有開拓精神。他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新生活,勤於耕耘和工作,勇於探索和發展,善於學習和創造,為家鄉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新“花”向人們展示了壹幅新生活、新思想、新面貌的畫卷。

“山花不敗,心花千年香。”在新疆旅遊,人們會經常聽到這樣壹句深情的話。心花花是發自內心的花,指的是壹種音調高亢悠揚、情感深沈凝重的地方民歌——新疆回族的“花”。

二、新疆“花兒”文化傳承與培育之我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對“花兒”文化高度重視,特別是昌吉、焉耆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傳承發展項目。為這壹民族文化瑰寶的生存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十壹五期間,昌吉市打出了五張城市名片——宜居之城、休閑之城、名吃之鄉、花鄉、觀音之鄉。“花兒”文化搭臺唱戲,經濟上為新疆“花兒”文化傳承培育發展註入了活力。伊犁、昌吉、巴州等地每年都舉辦不同形式的“花兒”文化藝術節和演出。新疆各民族都喜歡“十二木卡姆”,對“花”文化情有獨鐘。但從我多年來走訪青海、寧夏、甘肅等地,參加西北12個省(自治區)、5個省(自治區)的“花兒”會議的經歷來看,我認為新疆“花兒”文化的傳承、培育和發展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壹)註重普及和創新

“花”是民間文學藝術的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民間文化的載體。保護、傳承和創新“花兒”,對弘揚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疆這樣壹個多民族的環境中,“花”的積累充分體現了壹種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形成的向心力。所以,第壹,要把握群眾特點,做好普及、保護、傳承工作。”《花兒》在普通人的口中傳唱,在群眾的心中留香。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農牧區和回族聚居區,人們對“花兒”文化的需求十分迫切。無論如何傳承、延續、創造,都離不開那種自發的、醇厚的、樸實的語言,帶著泥土的芬芳,刻在人們心中的旋律。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去青海參加“花”會,四面八方的人都像春潮壹樣聚集在花唱會場。有壹次去青海互助縣馬丹鎮參加“花會”。更讓我驚訝的是,每壹條鄉間小路都擠滿了前往演出場地的人。他們都是自發、自覺、自願來聽唱《花》的。多美的花的海洋啊。

  • 上一篇:陜西關中地區結婚有哪些禮儀程序?
  • 下一篇:順豐速運發展簡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