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轉基因大豆是通過自然界的優勝劣汰來選擇基因變化的。從而消除轉基因食品可能對人體造成的潛在危害。長期食用安全可靠。
2013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產業危機。根據有關專家的判斷,如果不采取拯救措施,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可能會在幾年內滅絕。
市場轉型
世界上最好的大豆產地在中國東北(非轉基因),價格很高。中國把這些大豆出口到美國,錢再從美國進口。轉基因大豆因為產量大所以很便宜,出油率也很高。這樣大豆回國的數量就變成原來的3-4倍,主要做成豆油,便宜。
市場歡迎率
在英國和日本,95%以上的人不接受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要明碼標價,價格也特別便宜,但是很少有人買。
市場形勢
由於大量進口國外大豆,中國大豆產業面臨嚴重危機,黑龍江省90%的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已經虧損停產。據專家判斷,如果不采取拯救措施,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可能會在幾年內滅絕。如果大豆完全依賴進口,對我國糧油、飼料、農副產品價格的影響將不可估量。
在農民紛紛棄大豆的同時,據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統計,全省有88家油脂加工企業,日加工量在200噸以上,年加工量約654.38+04.5萬噸。但現有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90%以上已經停產,實際加工能力只有200萬噸左右。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已經到了“集體倒閉”的邊緣。
想知道什麽是非轉基因,也就是不轉基因,首先要了解轉基因。
兩者的區別:
非轉基因是中國跟隨幾千年精選的種子種植的作物!
什麽是轉基因?
轉基因作物通過生物技術從生物體內分離出壹個(或幾個)基因,然後植入另壹個生物體內,從而培育出具有新性狀的生物。比如科學家認為北極魚中的壹種基因有防凍作用,於是他們把它提取出來,植入西紅柿中,制成耐寒的西紅柿新品種,這就是轉基因生物。含有轉基因生物的食品稱為轉基因食品。
基因作物是通過生物技術從生物體內分離出壹種(或幾種)基因,然後植入另壹種生物體內,從而獲得新特性的生物。比如Bt轉基因水稻,是指將土壤中某種細菌的抗蟲基因轉移到水稻中,使水稻具有抗蟲特性。到目前為止,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長期安全性尚無定論。
轉基因生物有外來基因,對自然生態系統來說是全新的。如果釋放到環境中,會改變物種之間的競爭關系,破壞原有的自然生態平衡,導致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轉基因生物會在自然界中自我繁殖,並與其近親雜交,從而使外源基因在自然界中以不可控的方式傳播,造成不可挽回的基因汙染。
轉基因作物和食品對環境和健康影響的科學研究
2010年5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經過10多年的田間跟蹤實驗,發現轉基因棉田盲蝽介殼蟲數量日益增多,成為除棉鈴蟲之外的另壹種棉花主要害蟲。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從2008年6月5438日到2008年10月,意大利國家食品與營養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老鼠在食用轉基因玉米後,免疫系統受到影響。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上。
5438年6月至2007年10月,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環境科學家發現,大面積種植各種轉基因玉米可能會對水生生態系統產生影響。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2005年6月5438日至10月065438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壹項研究表明,壹項為期四周的實驗表明,餵食轉基因豌豆的老鼠肺部出現炎癥,老鼠出現過敏反應,對其他過敏原更加敏感。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上。
轉基因作物和食品汙染事件列表
2010綠色和平組織北京辦事處在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等地市場發現流通的非法轉基因水稻種子、大米及米制品。
2009年,綠色和平組織北京辦事處發現海南省存在非法種植轉基因木瓜的情況。
2008年,比利時的油菜田被轉基因作物汙染。
2006年,拜耳未經批準的轉基因大米在全球32個國家(包括中國)被發現。據估計,此次汙染事件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高達71.2億美元(約合55-95億人民幣)。
2006年,綠色和平在廣州超市發現非法轉基因大米;在北京、廣州和香港銷售的亨氏嬰兒食品中也發現了同樣的轉基因成分。
從2006年9月到2008年,這種轉基因大米成分也在中國出口到法國、英國、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大米產品中被發現。
2005年,綠色和平組織發現湖北大面積種植非法轉基因抗蟲水稻。
2001年,《自然》發表文章報道墨西哥地方品種被轉基因玉米汙染。
2003年,墨西哥多個州都發現了汙染,包括所有的州,甚至有證據表明,壹些地方品種被4種以上的轉基因玉米汙染。
2000年,在人類的食物中發現了壹種名為“興聯”的轉基因玉米,但它只是因為可能引起過敏而被批準作為動物飼料。為了回收市場上可能含有興聯玉米的300多種食品,相關公司支付了約6543.8+0億美元。
關於轉基因
轉基因技術的理論基礎來自於進化衍生的分子生物學。基因片段的來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基因組所需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特定序列的DNA片段。將DNA片段轉入特定生物體內,與自身基因組重組,然後從重組體中人工選擇世代,從而獲得特定遺傳性狀表現穩定的個體。這項技術可以增加重組生物預期的新性狀,培育新品種。
“轉基因”,這個在全球範圍內受到無盡爭議的詞匯,成為了2014年《環球科學》雜誌十大科技熱詞之壹。爭議的關鍵在於,人類能否如其所想,代替上帝改造自然。畢竟,人類曾經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015 65438+10月13,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法令,允許歐盟成員國根據各自情況選擇批準、禁止或限制本國轉基因作物的種植。該法令還將提交給歐洲理事會,如果壹切順利,將於今年春天生效。
技術目的
(1)目的基因的提取從生物有機體的復雜基因組中分離出帶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或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或從基因庫中提取相應的基因片段,用PCR技術繁殖目的基因。
(2)在細胞外將目的基因與載體結合,將帶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連接到自我復制的載體分子(通常為質粒、T4噬菌體、動植物病毒等)上。)通過切割和結合形成重組DNA分子。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將重組DNA分子註入受體細胞(也稱宿主細胞或宿主細胞),用重組體擴增細胞,獲得大量細胞繁殖體。
(4)目的基因的篩選:從大量的細胞繁殖群體中,用相應的試劑篩選出具有重組DNA分子的重組細胞。
(5)目的基因的表達會使重組細胞增殖,獲得相應表達的功能蛋白,表現出預期的特性,符合人們的要求。
辨認法
人工轉基因技術和人工雜交技術是兩個概念。植物雜交技術是壹個自身基因重組的過程,不改變生殖特性,但有結合優質基因的可能性,基本不產生突變基因,即不存在剝奪其基本特性的作物。通過原生質體融合、細胞自身細胞重組、自身遺傳物質的自由組合和轉移以及自身染色體工程技術獲得,不改變植物的遺傳特性,可提高優質率,從而培育出高產、優質、抗病毒、抗蟲、抗寒、抗旱、耐澇、耐鹽堿等農作物新品種。
人工雜交技術可分為植物雜交和雜交畜牧。植物雜交是指相關物種之間的有性繁殖,嫁接不屬於這壹範疇。體細胞雜交技術可以實現遠緣雜交(如紫菜包菜、番茄和馬鈴薯)。
雜交畜牧業是指兩個不同的近交系有計劃的交配,雜交產生的第壹代動物具有雙親遺傳的優質特性,用於提高家畜的品質,具有正常的生長周期和正常的繁殖能力。
自從人類種植作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從未停止過對作物的基因改良。在過去的幾千年中,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選擇和利用自然突變產生的優良基因和重組體,通過隨機和自然的方法積累優良基因。在遺傳學的基礎上,近百年來的動植物育種都是采用人工雜交的方式,重組優良基因,引入外源基因,實現遺傳改良。
所以人工轉基因技術和傳統技術的目的是壹樣的,其本質是通過獲得優良基因進行遺傳改良。然而,人工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在基因轉移的範圍和效率上有兩個重要區別。
第壹,傳統技術只能在壹個物種內的個體間轉移基因,而人工轉基因技術轉移的基因不受生物間親緣關系的限制。
其次,傳統的雜交選擇技術壹般是在生物個體水平上進行的,操作的對象是整個基因組,轉移了大量的基因,無法對某個基因進行準確的操作和選擇,後代的表現較差。而人工轉基因技術壹般操作和轉移明確定義的基因,這些基因功能明確,可以準確預測後代的表現。
因此,人工轉基因技術是傳統技術的發展和補充。兩者緊密結合,可以相輔相成,大大提高動植物品種改良的效率。
應用領域
目前,轉基因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醫藥、工業、農業、環保、能源、新材料等領域。
藥物領域
目前有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胰島素、基因工程幹擾素。其利用基因剪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即轉基因技術),是指根據人的意願,對生物遺傳性狀進行定向改造,生產出人類需要的基因產物,從而生產出此生的醫藥原料和藥物。
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DNA重組生物技術,將天然或合成的遺傳物質定向插入細菌、酵母或哺乳動物細胞中,使其充分表達,純化後制成疫苗。基因工程技術可用於生產不含感染性物質的亞單位疫苗、穩定的減毒疫苗和可預防多種疾病的多價疫苗。
壹些已經商業化的基因工程疫苗;
乙肝疫苗、丙肝疫苗、百日咳基因工程疫苗、狂犬病基因工程滅活疫苗、腸道病毒71基因工程疫苗、產腸毒素大腸桿菌基因工程疫苗、輪狀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亞洲ⅰ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表位重組蛋白疫苗、弓形蟲基因工程疫苗、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基因工程疫苗等
基因工程胰島素
在2013年舉行的第七屆聯合國糖尿病日主題活動上,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為1.1.4億,為世界1/3”。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其生物功能受損,所以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通過註射胰島素來補充人體內的胰島素。要獲得胰島素,起初只能從牛和豬的胰腺中提取。但每100 kg動物胰腺只能提取4-5克胰島素,產量低,遠遠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壹家公司通過轉基因技術實現了人胰島素的工業化生產。其原理是將人類基因中負責表達胰島素的部分“切割”下來,轉移到大腸桿菌或酵母中,通過後者的快速增殖實現人胰島素的大量生產。世界上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獲得了良好的胰島素治療。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產業化案例:
國家衛生計生委2013年7月26日公布,全球3.5億乙肝病毒攜帶者中,中國有近65438+億人,全球每年70萬病毒性肝炎相關死亡病例中,中國占近壹半。我國乙肝報告病例連續多年居所有法定傳染病之首,約占傳染病總數的1/3。
20世紀80年代,轉基因乙肝疫苗研制成功。原理是將乙肝病毒基因中負責表達表面抗原的那壹段“切割”下來,轉移到酵母中。轉HBV基因的酵母生長時,會產生乙肝表面抗原。酵母是壹種可以快速生長繁殖的生物,所以大量產生乙肝表面抗原。這種疫苗技術是1994引進中國的,之後建了兩條生產線。1997,19月,衛生部以法(1997)57號發布《關於基因乙肝疫苗替代血源性乙肝疫苗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自6月1998+0日起停止采集陽性血漿;0998年上半年采集的陽性血漿65438+允許投產;合格的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的使用期限將於2000年結束。2001以後,將全部使用安全性高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21]?
同年,使用酵母的轉基因乙肝疫苗被正式批準生產。自此,乙肝疫苗終於批量生產,中國政府也開始為兒童免費接種甚至補種乙肝疫苗。2009年至2011年,我國開展了15歲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免費補充接種工作,累計超過6800萬人。全面免費疫苗接種的開展,使我國5歲以下兒童慢性乙肝感染率降至1%以下。中國每年新增乙肝感染人數也下降到65438+萬。衛計委數據顯示,從1992到2009年,預防了8000萬人感染乙肝病毒,減少了近2000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430萬人死於肝硬化和肝癌。?[22]?
食品領域
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農作物中,使生物的遺傳物質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類需要的目標轉化,從而獲得轉基因農作物。從廣義上講,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以及通過飼養牲畜而獲得的衍生食品,都可以稱為轉基因食品。由於其安全性受到廣泛質疑,國際社會仍存在較大爭議。
其研究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真正商業化是近十年的事。90年代初,美國出現了市場上第壹種轉基因食品,是壹種保鮮番茄。這項研究成果原本在英國研究成功,但英國人不敢將其商業化,於是美國人成了第壹批吃螃蟹的人,這讓保守的英國人後悔不已。從那以後,轉基因食品就不被接受了。據統計,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的轉基因品種有43個。
比如普通作物轉化Bt(蘇雲金芽孢桿菌)基因和Ht基因。Bt基因編碼蘇雲金芽孢桿菌分泌的壹種蛋白質,對鱗翅目昆蟲(如小菜蛾)有毒性。攜帶Bt基因的作物在生長時也能產生這種有毒蛋白質,所以不需要使用農藥,作物本身就能殺死昆蟲。這種有毒蛋白質只對昆蟲有效,沒有證據表明它對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有毒性和過敏作用。Ht基因又稱除草劑抗性基因,可以指導蛋白質分解植物體內的除草劑物質,使植物獲得抵抗高濃度除草劑的能力。所以在田間噴灑除草劑後,雜草會因為對除草劑抗性不足而被殺死,農作物可以正常存活。與非轉基因作物相比,使用機械除草種植Ht轉基因作物更經濟。
發展前景
自1996首次工業化應用轉基因作物以來,全球轉基因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發展迅速。發達國家已將發展轉基因技術作為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重點。發展中國家也積極效仿,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壹是品種培育速度加快。隨著生命科學、基因組學、信息學等學科的發展,轉基因技術的研究日新月異,研究手段和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基因克隆技術突飛猛進,壹些新基因、新性狀、新產品不斷湧現。品種培育呈現代際特征。全球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已從抗蟲、抗除草劑等第壹代產品,轉變為提高營養品質和產量的第二代產品,以及工業、醫藥、生物反應器等第三代產品。多基因聚合的復合特性正成為轉基因技術研究和應用的焦點。
二是產業應用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09年底,全球已有25個國家批準了24種轉基因作物的商業應用。以轉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為代表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從1996年的2550萬畝增加到2009年的20億畝,增長了79倍。
美國仍是種植第壹大國,2009年種植面積9.6億畝;其次是巴西,321萬畝;阿根廷,31.95億畝;印度,1.26億畝;加拿大,1.23億畝;中國,5550萬畝;巴拉圭,3300萬畝;南非,31.5萬畝。值得壹提的是,自2000年以來,美國批準了6種抗除草劑和藥用轉基因水稻,伊朗批準了1種轉基因抗蟲水稻進行商業化種植;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和哥倫比亞已經批準進口轉基因大米,並允許食用。
三是生態經濟效益顯著。從1996到2007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累計收益高達440億美元,累計減少農藥使用量35.9萬噸。2008年,轉基因產品的全球市場價值達到75億美元。
2009年10月27日,165438+農業部批準了華恢1和Bt汕優63兩種轉基因水稻和BVLA430101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這兩種產品分別被限制在湖北省和山東省生產和應用。華中農業大學的張啟發教授和他的同事獲得了兩項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這是我國首次頒發轉基因大米安全證書,也是世界上首次頒發轉基因主食安全證書。然而,關於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的消息卻引來了部分網民的種種擔憂和強烈反對。
中國於2000年8月8日簽署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下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2005年4月27日國務院批準,中國正式成為締約方。該議定書的目標是確保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的安全,並盡量減少其對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健康的潛在損害。在缺乏足夠科學依據的情況下,可以對其他國家試圖進入本國的轉基因生物和產品采取嚴格的限制和禁止措施。
公約第23條規定,對轉基因生物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增加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在決策過程中應征求公眾意見,並將結果告知公眾。
隨著轉基因問題成為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註轉基因,但與此同時,關於轉基因的爭議也很多。
很多文章和書籍(如《生化過剩戰:轉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陰謀》)都是反對轉基因的代表作品之壹。甚至有壹些反對者說,支持轉基因人是壹種原教旨主義的歇斯底裏。在科技原則、監測和意識形態領域,支持和反對轉基因技術的聲音仍然存在很大爭議。
主要影響
生態系統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了2012轉基因作物年度發展報告。
商業化d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全球現狀:2012,指出2012年發展中國家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長首次超過發達國家,認為發展轉基因作物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ISAAA在年度報告中分析了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影響。報告指出,2011年,全球種植轉基因作物節約農藥47300公斤,高產轉基因作物節約耕地109萬公頃,效果相當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230億公斤。壹般種植轉基因作物不需要大規模田間耕作。減少耕作可以在土壤中保留更多的殘留物,從而在土壤中捕獲更多的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此外,更少的實地工作將不可避免地減少燃料消耗和由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23]?
轉基因作物是人工制造的品種,我們可以把這些品種看作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外來物種。壹般來說,外來物種會長期對環境或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或危險。有時候需要10年,或者更久。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已經5到6年了,壹些潛在的風險可能不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表現出來。然而,在實驗室水平上已經證實了壹些風險。例如,Mikkelsen等證實了抗除草劑轉基因油菜的抗除草劑基因可以通過基因流在壹次雜交和壹次回交的過程中轉移到其野生近緣中(Mikkelsen等,1996)。
農業生態系統也存在各種風險,例如:
導致農藥劑量的增加(選擇和轉移對其他相容植物的抗性)
在農田中產生新的雜草(基因流動和雜交)
轉基因植物本身變成了雜草(對插入性狀的競爭)
新病毒的產生(不同病毒基因組的病毒外殼蛋白和轉基因作物的重組)
產生新的作物害蟲
對非目標生物的損害(被食草動物攝入)
動物的影響
真相的神話來自於4月10日俄羅斯之聲(俄羅斯電臺網站)的壹篇文章:《俄羅斯科學家確認轉基因食品有害》。
本文主要介紹俄羅斯科學院生態與進化研究所研究員阿列克謝·蘇羅夫(Alexey Surov)的壹項研究成果。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坎貝爾倉鼠分為四組,並給它們餵食常規食物。不同的是,壹組食物不添加任何東西,壹組添加非轉基因大豆,另壹組添加轉基因大豆,最後壹組添加更多轉基因大豆。結果顯示,食用轉基因大豆的倉鼠的後代在生長和性成熟方面比對照組慢,部分倉鼠喪失了生育能力。此外,在第三代倉鼠身上也發現了口腔長毛的畸形現象。
那麽,這個研究結論有多靠譜呢?
首先,這項研究的結果還沒有正式發表在科學期刊上。我們搜索了大多數重要的科學數據庫(幾乎涵蓋了所有重要的科學文獻),但未能找到任何與阿列克謝·蘇羅夫博士的研究相關的論文。在著名的反轉基因專家,國際暢銷書《種子欺騙》(這是壹本關於轉基因食品的暢銷書。《生態學雜誌》的作者傑弗裏·史密斯(Jeffrey Smith)在2010年4月20日發表了壹篇在線文章,看到了對這項研究更詳細的描述。
傑弗裏·史密斯(Jeffrey Smith)的文章特別提到,阿列克謝·蘇羅夫(Alexey Surov)的研究有望在3個月後(也就是7月)發表。遺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們還沒有看到這壹研究成果的論文。我們無法猜測論文為什麽沒有發表,但可以肯定的是,論文沒有通過“同行評議”機制的結論是不可信的。同時,作為壹名科學家,在實驗結果公布之前向媒體透露所謂的“科學結論”也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阿列克謝·蘇羅夫(Alexey Surov)的另壹篇文章《壹種新的器官異位:壹些嚙齒動物口腔中的毛發》[3]於2009年發表在俄羅斯國內雜誌《多克拉迪生物科學》(Doklady Biological Sciences)上。本文敘述了在實驗室飼養的倉鼠口中發現毛發生長,並介紹了毛發的生長分布和組成。在文章的最後,作者並沒有找到確切的原因,只是推測“可能是實驗室給倉鼠吃的大豆等食物中含有轉基因成分或汙染物所致。”其實這只是壹個偶然的觀察,文章並沒有調查造成這種畸形的原因,所以無法得出轉基因食品造成這種畸形的結論。
批準的作物
截至2013年9月,我國已批準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有效期內的作物為棉花、水稻、玉米、木瓜。只有棉花和木瓜被批準用於商業種植。證書的頒發是根據開發者的申請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審查,經部長聯席會議討論通過後批準的。有效期壹般為五年。證書的審批信息已在農業部相關網站公布,各批次的審批情況均可查詢。
已經獲得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壹般只用於科研,不能馬上商業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要求,轉基因作物需要取得品種審定證書、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才能進入商業化種植。截至2013年9月,轉基因水稻、轉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種子法規定的審批,尚未商業化種植。而之前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番茄、甜椒等轉基因品種,因為沒有明顯優勢,已經被市場淘汰,證書已經過期。
綜上所述,非轉基因就是沒有轉基因,是沒有轉基因技術的個體修飾物。
同時,非轉基因也是安卓平臺的應用。轉基因技術是將人工分離和修飾的基因導入生物的基因組中,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性狀的遺傳修飾。這項技術被稱為轉基因技術。非轉基因不是轉基因或者沒有被轉基因。非轉基因網為您提供轉基因的危害、非轉基因食品指南、行業信息等。此外,這款軟件還具有周邊定位功能,讓用戶可以快速找到周圍的餐廳、超市、停車服務等信息,讓用戶更方便地體驗移動生活服務平臺。溫馨提示:應用中的“關於我們”和“服務”欄目有熱線直撥功能!使用過程中請註意!(支持固件版本1.6及以上)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轉基因、非轉基因、非轉基因大豆詞條和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