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是由民歌發展而來的,它的來源很多,所以要仔細研究它並不容易。在19世紀期間,音樂是美國南部種植園黑人奴隸表達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從19年底開始,爵士樂以英美傳統音樂為基礎,融合了布魯斯、拉格泰姆等音樂類型,是“混血”的產物。美國黑人音樂保留了很多非洲特色,節奏特征明顯,保留了集體即興的特點。這壹傳統與新住宅的音樂(主要是聲樂)相結合,不僅產生了壹種新的聲音,而且產生了壹種全新的音樂表達方式。
最著名的非裔美國人音樂是宗教音樂。這些優美動人的歌曲白人也聽,但比農村黑人教堂唱的更時尚。今天人們所知道的福音音樂更準確地反映了早期非洲裔美國人的情感力量和旋律感,而不是20世紀頭十年Fisk Jubilee歌手音樂的宗教傳承。
其他早期的音樂形式,包括可以追溯到奴隸制時代的勞動歌曲、童謠和舞曲,都成為重要的音樂遺產,尤其是考慮到在當時的制度下,音樂活動受到嚴重限制。
爵士樂的曲調中,除了從歐洲傳統音樂、白人民歌、流行歌曲中吸收的元素外,最有特色的就是“布魯斯音階”(關於布魯斯的部分我們會介紹這個音階的結構),爵士樂和聲可以說是完全建立在傳統和聲的基礎上,但是使用各種變化和弦更加自由,主要的區別也是布魯斯和弦帶來的。
爵士樂在樂器和演奏方法上非常有特色,與傳統樂隊完全不同。自“爵士時代”以來,薩克斯已成為最暢銷的樂器之壹。長號能演奏出其他銅管樂器所不能的滑稽或怪誕的滑音,因此在爵士樂隊中引起轟動;小號也是爵士樂手最喜歡的樂器。這種樂器結合不同的靜音和最高音域的幾個音符所產生的新穎音色幾乎成為了爵士樂獨有的音色特征。鋼琴、班卓琴、吉他以及後來的電吉他以其強大的打擊樂音和彈奏和弦的能力占據了重要地位。相反,傳統樂隊中最重要的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起著相對次要的作用;法國號豐富的音色在樂團裏很有魅力,但對於爵士樂隊來說,它的氣質太溫馴了,幾乎沒人用。在管弦樂隊中,每件樂器都試圖在音調和音量控制上融入整體的聲音,但在爵士樂隊中,恰恰相反,音樂家們盡力讓每件樂器“立起來”。
樂隊的組織非常靈活,最基礎的部分是兩個部分——節奏組和旋律組。在早期的爵士樂隊中,節奏組由貝斯、班卓琴和鼓組成。後來貝司和班卓琴逐漸被貝司和吉他取代,鋼琴也加入進來。20世紀30年代,出現了壹支舞蹈樂隊,當時被稱為“大樂隊”。它由三部分組成:節奏組、銅管組和木管組。節奏組使用的樂器仍然是貝斯、吉他、鋼琴和鼓;銅管組常見的編制是三個小號和兩個長號,但這個數字是不固定的;木管樂隊通常由四五個薩克斯管組成,每個人都演奏單簧管或其他木管樂器。如果編曲是五個薩克斯,壹般是兩個中音,兩個男高音,壹個中音。還有壹個商業樂隊(有時稱為“甜蜜”和“酒店”等。),類似於“大樂隊”,但薩克斯往往全是中音,木管組會更多使用其他樂器(如長笛和雙簧管),有時會配三四把小提琴。這種樂隊的聲音經常可以在商業錄音帶中聽到。
與傳統音樂相比,爵士樂的另壹大特點是它的發音方法和音色,這足以讓人永遠不會將它們與任何傳統音樂的音色相混淆,無論是樂器還是人聲。這些特色大多來自用樂器或聲音模仿非裔美國人的民歌。如果我們有機會去聽真正的黑場歌,靈魂歌,就會發現從粗到細,從悶到響,從刺耳到柔和,從野蠻到抒情的巨大變化,是那麽的有特色,那麽的感人。在爵士樂中,更有非歌唱的怒吼、叫喊和呻吟,突出了這種感覺。此外,特殊的演奏和演唱技巧也是產生特殊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這些技巧中,顫音是最常用的,它不同於傳統的概念。我們知道,所謂顫音是由音高的規律性變化引起的(有時也可能是力度);例如,在小提琴上揉弦就利用了這種變化來產生壹種充滿活力的聲音效果。
在爵士樂中,顫音變化,變化的方向壹般是由窄到寬,速度由慢到快,在壹個音符的末尾附近往往加大顫音的幅度和速度,進壹步加強了這種技法的表現力。同時,在壹個音符的開始,爵士樂手會從下往上滑到預定的音高,結束時又會從原來的音高滑下來。這些變化都是音樂無法詳細記錄的。有經驗的爵士音樂家都掌握了這種方法,尤其是這個概念,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旋律或伴奏模式來“創造”這些效果。因此,可以說爵士樂是作曲家和音樂家共同創造的,因為有即興創作的傳統和個人技巧的發揮。受過傳統教育的音樂家很難演奏爵士樂,因為他們沒有培養出這樣壹種特殊的音樂觀念。如果我們仔細比較壹下真正的民謠歌手和受過正規訓練的歌手唱同壹首民謠的區別,我們就會對這個意義有壹個更直觀的概念。
爵士樂自誕生以來,吸引了很多復員的作曲家。1920年,美國指揮家保羅·惠特曼組織了壹支著名的樂隊,並將改編的爵士樂作品帶入音樂廳。這壹新趨勢引起了許多“嚴肅”爵士樂愛好者的激烈反對。然而從那以後,爵士樂在美國和歐洲變得家喻戶曉,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懷特曼樂隊的作曲家格羅菲就是為這部作品編曲的作曲家。根據手稿中的記載,這部作品的寫作只用了三個星期,而且幾乎是在演出後立即引起了轟動。歐洲作曲家也有很多以爵士樂為基礎或受其影響的作品,如德彪西的鋼琴曲《醜黑步態舞》(1908)、《吟遊詩人》(1910)、《古怪將軍拉維娜》(1910);拉威爾小提琴奏鳴曲中的慢動作(布魯斯);斯特拉文斯基用11獨奏樂器的《Regetime》(1919)、《士兵的故事》(1918)和《布萊克伍德協奏曲》;欣德米特第壹室內樂(作品24,無調性)和鋼琴組曲(1922)。
布魯斯布魯斯音樂是為了表達歌手的個人情感而創作的。顧名思義,這種音樂聽起來很藍。這種用歌曲直接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方式,與當時白人社會的音樂完全不同。布魯斯音樂最重要的作曲家是W. C .漢迪,他是“布魯斯之父”, 1873年出生於阿拉巴馬州。他創作了許多著名的藍調音樂,如聖路易斯藍調、黃狗藍調、哈加斯阿姨藍調、孟菲斯藍調、比厄街藍調等。
拉格泰姆(Ragtime)是壹種早期的爵士音樂,采用黑人旋律,融合了切分音、循環主題和扭曲的樂句。它在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後很流行。它起源於聖路易斯和新奧爾良,後來流行於美國南部和中西部,影響了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的獨奏和即興風格。復調節拍後來發展成為流行音樂、進行曲、華爾茲等流行舞蹈的結合體,於是復調節拍的歌曲和樂器管弦樂隊編制的曲目相繼出現,不僅受到黑人音樂家和樂迷的歡迎,也為美國白人中產階級所接受。
新奧爾良的傳統爵士樂像美國壹樣復雜多樣,是壹個民族文化的大熔爐。包括布魯斯、舞曲、進行曲、流行歌曲、贊美詩、破布等調性元素,復雜節拍的計數點、切分音等主觀音樂創作是驅動力。新奧爾良的傳統爵士樂隊以小團體為主,演奏主旋律的樂器有:短號、黑笛、薩克斯和伸縮號;伴奏樂器有:大號、班卓琴、貝斯(通常以彈撥為主)、小提琴、鼓和鋼琴。他們經常同時演奏幾首曲子,營造出壹種活潑愉快的氣氛。
Odjb(原迪克西蘭爵士樂隊)這是歷史上第壹支在1917錄制爵士唱片的白人五重奏樂隊。它的五個原始成員亨利·維加斯出生在新奧爾良:尼克·拉羅卡(隊長,短號),拉裏·謝德(單簧管),埃迪·愛德華茲(伸縮號)和托尼·斯巴巴拉(鼓)。ODJB在芝加哥逐漸崛起,然後搬到了紐約,在紐約引起了轟動。然而,這種缺乏創意、只迎合大眾口味的音樂風格很快受到了新壹代天才爵士音樂家的挑戰,並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被解散,進入了爵士樂的歷史。
迪克西蘭爵士樂是新奧爾良和芝加哥的爵士樂專家在1917-1923時期發展起來的壹種早期爵士樂風格,也是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的壹個分支。迪克西蘭的英文原意是“迪克西的土地”,所以可想而知與進行曲等音樂有關。這種風格的素材大多來源於當時的布魯斯、進行曲、流行音樂,甚至是壹首樂曲的壹小段,都可以用來延伸和推廣,而這就是即興創作的起源。壹些爵士樂歷史學家稱由“白人”音樂家演奏的“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為迪克西蘭爵士樂。黑人演奏的“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被稱為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
大樂隊(Big Band)大樂隊時代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爵士樂風格以杜克林頓、貝西伯爵、本尼·古德曼等人為主。它不僅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搖擺時期,40年代中期的咆哮音樂,50年代的酷爵士和改進的咆哮音樂,60年代和70年代的自由爵士樂中蓬勃發展。大樂團的編制壹般在10人以上,涵蓋3個以上小音箱,2個以上伸縮音箱,4個以上薩克斯以及貝斯、吉他、鼓、鋼琴等伴奏樂器。通過這個龐大的組織,各種爵士樂風格被演奏出來。
搖擺樂起源於1930左右,在1935-1946期間達到頂峰,其中以“搖擺樂之王”本尼·古德曼塞科特為最佳代表。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爵士樂隊在美國各大城市的夜總會、舞廳等場所非常流行。許多年輕的樂迷被吸引到這裏來玩,所以需要更多適合跳舞的音樂來滿足年輕人和中產階級。搖擺樂後來隨著艾靈頓公爵大樂團的腳步演變成了歌舞表演的伴奏樂隊和音樂會音樂(比如艾靈頓公爵每年定期在卡耐基音樂廳演出);搖擺樂也叫“四拍爵士樂”,因為它適合跳舞,每個小節有四拍。
從字面上看,Bebop或bop是壹種喧鬧的爵士樂。它最初的英文名字,Bebop,bop或Rebop,都是在20世紀40年代早期使用的。Rebop可能起源於壹些拉美樂隊演奏的曲目《哭泣》,但現在已經不用了。咆哮音樂是壹種叛逆的爵士樂,它既繼承了新奧爾良爵士樂和搖擺樂的傳統音樂元素,又在創作理念上有所創新、突破和革命。它最重要的特點是強調高度變化和富有層次感的節奏。同時,咆哮的音樂人也發明新的和聲,在更加自由廣闊的空間裏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潛能和創造力。咆哮音樂的代表人物有查理·帕克、迪茲·吉萊斯皮、塞隆尼斯·蒙克等。早期小爵士樂隊是主流,後來大樂隊演出。
壹般來說,酷派爵士樂是指以專輯《酷派的誕生》為代表的音樂風格,由小號手米勒·戴維斯帶領的九重奏在1949-1950期間錄制。它的誕生讓主流爵士樂風格從咆哮的音樂風格“熱”到了另壹種。酷爵士代表了壹種內斂自省的情緒,是壹種柔和、淡然、抒情的含蓄情緒;它的音色不像普通銅管那樣明亮,而是柔和優美。如果咆哮的音樂代表熱情,那麽酷炫的爵士樂就是自省。簡而言之,酷派爵士樂是對咆哮音樂的反叛和檢討,也喚醒了美國西海岸部分白人音樂人的自覺運動,形成了壹種新的爵士樂潮流——西海岸酷派爵士樂。酷爵士最著名的作品是米勒·戴維斯五重奏的《藍調》。Hard Bop在50年代中期,當很多人厭倦了沈悶而昏昏欲睡的酷派爵士時,壹度失去動力而借機東山再起的爵士部隊正式誕生了。改進後的咆哮音樂是壹種激烈而高難度的爵士樂風格,其代表音樂家和團體有鼓手阿爾特·布萊基(Art blackie)領銜的五重奏“爵士使者”(The Jazz Messengers)和馬克斯·羅奇(MaxRoach)領銜的五重奏“克利福德·布朗”(Clifford Brown)。也有人把“硬Bop”翻譯成“硬吼”。改進後的咆哮音樂音色更加和諧,旋律更加清晰易懂,少了即興獨奏,並加入了大量的布魯斯、教堂聖歌和和聲,特別強調了鼓的節奏和脈動。50年代末,改良的咆哮音樂發展成兩派:“靈魂樂-爵士樂”結合靈魂樂和福音音樂;融合了節奏藍調、搖擺樂、靈魂樂的學校就變成了“Funk”。
自由爵士以創始人奧奈特·科爾曼在1960年錄制的專輯《自由爵士》命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塞西爾·泰勒和阿爾伯特·艾勒,後期的倡導者是約翰·科爾特蘭。自由爵士樂是壹種拋棄了之前爵士樂的和弦結構,重新建立自己松散自由的集體即興創作的音樂形式。它不照本宣科,不重復重復的句子和變化的速度,所以表現出來的音樂風格常常夾雜著人聲的哭喊,小號或薩克斯樂器的哀號。自由爵士樂的誕生有其政治和種族背景因素,因為它是黑人爭取人權和自我意識的戰鬥歌曲,所以它與60年代初的黑人民權運動密切相關。
搖滾爵士樂和融合爵士樂(jazz-rock & amp;60年代中期,搖滾音樂之王“四強”受到樂迷的熱烈歡迎,逐漸蠶食了爵士樂的國度。無法抵擋這股強大的新音樂潮流,拯救爵士音樂,米勒·戴維斯采取了加盟搖滾音樂的策略,發行了《In A SilentWay》和《Bitches Brew》兩張成功的專輯,融合了搖滾音樂、電子樂器和爵士的節奏,為爵士音樂打開了壹扇多彩的新大門,通過它可以融合所有的音樂素材。隨著以米勒·戴維斯為代表的搖滾爵士風格的開啟,所謂的“融合”也隨之而來。直到20世紀80年代,所有與這種風格相關的爵士樂都被稱為“爵士-搖滾-融合”。
新咆哮音樂和後現代咆哮音樂(neo-bop & amp;後現代bop)80年代,除了融合爵士和幸存的自由爵士,爵士音樂的發展似乎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地步,震動微弱的爵士失去了原來的焦點和重心。面對每壹種音樂風格都被前人探索過的局面,80年代的爵士音樂家只能回到過去,從古典爵士中尋求新的主題和創作靈感。在這股風潮中,以小號手溫頓·馬薩利斯為首的回歸規則的傳統熱潮中創造了壹種以咆哮音樂風格為基礎,具有新奧爾良爵士樂、搖擺樂和靈魂音樂色彩,高度強調演奏技巧和優雅旋律的所謂“新古典主義”或“新咆哮音樂”。新古典主義是80年代爵士樂的主流風格,但有沒有壹種新的爵士樂風格會成為90年代的爵士樂風格,也許是“後現代Bop”,還有待事實驗證。
波沙·諾瓦:說起波沙·諾瓦,就要把爵士樂的發展提前到“大搖擺樂隊”時代。“大搖擺樂隊”因經濟蕭條而難以生存,實際上成了“小搖擺樂隊”。“搖擺樂隊”融合了卡呂普索、曼波、薩爾薩、恰恰等拉丁音樂的音樂元素,誕生了“拉丁爵士”。波薩諾娃在《拉丁爵士》中壹改巴西風格的強烈節奏,用他輕快的節奏和歌聲吸引著人們。在bossa nova的含義中,bossa是特殊天賦的意思,nova在葡萄牙語中是自由的意思。波薩諾娃可以解讀為無拘無束、富有創造力的爵士樂。融合):60爵士:60年代末,全世界掀起了壹股搖滾浪潮。年輕人癡迷於搖滾樂,搖滾樂開始侵蝕爵士樂的領域。米勒·戴維斯在他的爵士舞中加入了搖滾樂,產生了“融合爵士樂”。因為融合爵士樂吸收了爵士樂和搖滾的概念,所以也被稱為“爵士搖滾”。融合爵士樂早期有兩種形式,壹種是以演唱為主,壹種是用管樂即興創作,壹種是用爵士樂風格演奏純樂器。
放克音樂:壹種將現代爵士樂與早期黑人音樂如福音音樂和布魯斯結合起來的音樂。
後現代bop:80年代爵士樂的發展又開始走下坡路,爵士樂手開始回到過去吸收創作靈感,尋找創作主題。在這種回歸的趨勢下,溫頓·馬薩利斯創造了壹種基於碧波譜的音樂風格,具有新奧爾良爵士樂、搖擺樂和靈魂音樂的色彩,並高度強調演奏技巧和優雅的旋律。這種風格被定義為“後光譜”。後譜可以說比譜和自由爵士更受歡迎。
迷幻爵士:迷幻爵士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倫敦舞廳。這是壹首動感流暢的音樂。其主要目的是將爵士樂與商業相結合,從而打開爵士樂市場,讓更多的人喜歡上爵士樂。酸爵士融合了60-70年代的放克爵士、嘻哈音樂和安魂曲,還帶點迷幻和嘻哈。
現代爵士樂:多用於描述20世紀4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的爵士樂風格,但不包括自由爵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