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質。有人說,中國大學生的素質不僅比發達國家差,比壹些發展中國家也差。其實中國大學生在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上的學習成績不會比發達國家差。問題可能出在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上,要在綜合素質上下功夫。
在我國“德、智、體、美”的教育方針中,美育應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其中音樂和藝術教育尤為重要。這是絕對正確的。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和藝術教育都是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和內容。
壹,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本文所要討論的“音樂欣賞”並不等同於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學生的文化素養、欣賞能力和審美情趣的綜合素質。目前,我國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大學生中普遍存在音樂知識匱乏、感受和欣賞音樂能力差等現象。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137的學生中有85%喜歡音樂,86%在城市,85%在農村。24%的學生只是偶爾上音樂課,13%的學生在中學基本不上音樂課。66.7%的城市學生知道記譜法,只有42.5%的農村學生知道記譜法,但城市學生知道記譜法的比例遠遠高於農村學生。此外,聽過音樂會的城市學生遠多於農村學生,分別占38.9%和10.5%,但絕大多數學生從未聽過音樂會,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
但在問卷的填空部分,42人能正確寫出3首以上外國音樂人作品,占30.7%,15人能正確寫出3首以上外國音樂人代表作品,僅占10.9%。能正確寫出三位以上中國音樂家的有32人,占23.4%;能正確寫出三首以上中國音樂家代表作的有16人,僅占11.7%。能寫出三首以上喜歡的音樂的只有33人,占24.6438+0%;值得註意的是,有26個人壹首曲子都不會寫。
從上面的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喜歡音樂的。由於地理、環境或學校重視程度等因素,大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前所接受的音樂教育存在相當大的差異,但總體上仍表現出非常薄弱的音樂素質,尤其是填空部分。調查結果令人擔憂。現實中的這些問題導致了音樂課程不能很好地發揮其審美功能,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素質教育的實用價值,如何讓學生在短暫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實現真正的審美價值和欣賞水平的提升;最後,提高綜合素質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
二、音樂欣賞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影響
(壹)通過音樂欣賞課培養學生認識美和發現美的能力。
音樂是壹門特殊的藝術,它不僅能細膩準確地反映人的情感,還能開啟學生的智力和大腦思維。音樂教學是全面而豐富的。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唱歌,還要教他們基本的樂理知識,讓他們在音樂的語言中欣賞和學習音樂,啟發他們積極追求和感受美。例如,在欣賞中國交響樂《梁祝》時,要求學生大膽聯想,理性思考音樂的發展。隨著音樂的發展,學生們“喜、怒、哀、樂”的表情恰恰反映了他們辨別善惡的理性思維,以及他們發現和追求美的能力。而這些對美的體驗和感知,都是通過音樂欣賞和內心體驗暴露在表達中的。
(二)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大學生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智力保障。
欣賞者要想在頭腦中創造壹個完整的音樂形象,就必須借助於想象進行再創造,而想象完全受欣賞者主觀控制。如果說作曲家創作了壹次,歌手(演奏家)創作了兩次,那麽欣賞者創作了三次。欣賞者對已有的感性材料進行重組和理性加工,在大腦中創造出新的形象。
因為每個人先天的遺傳情況不同,人的思維能力會有先天的差異,但無論如何,大腦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天的學習和訓練。如果進行音樂欣賞訓練,不僅可以提高人的樂感,而且有利於人的運動控制、記憶能力和思維發展,使大腦機能得到更大的發展。
(三)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達到德育的作用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普遍、最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壹。它是人類通過特定的聲學來表達和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壹種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音樂壹直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把這些優秀的作品展示給學生看,是通過知識傳遞、環境熏陶等教育過程,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他們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的過程。中國近現代革命歌曲激勵了幾代人,為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富強獻出了生命。通過對這些作品的欣賞,音樂的德育功能完全可以實現。
擴大學生的人文知識,加強文化傳承。
古今中外的音樂寶庫浩如煙海,豐富多彩。如果學生只演奏和演唱音樂作品,是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的。音樂欣賞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和學習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其次,音樂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文化遺產和智慧的結晶。音樂藝術與文學、地理、歷史、戲劇、舞蹈、繪畫和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在欣賞中,需要增加多元化的思維和多維度的視角,識別不同風格、不同文化傳統的音樂特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形式下音樂的異同,欣賞東西方音樂文化的差異。
第三,實現高校音樂欣賞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針對大學生音樂知識薄弱的現狀,必須加強音樂素質教育,彌補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不足和城鄉學生的差距。壹方面,高校應開設音樂欣賞選修課,增加大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另壹方面,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大學生提供音樂實踐的場所,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加強引導,使大學生更多地欣賞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提高審美情趣和創造、欣賞美的能力。同時,學生也應該參與到這些經典音樂作品中,將愛國主義教育與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結合起來。
(壹)掌握音樂知識是培養音樂欣賞能力的基礎。
音樂的基礎知識是音樂的語言,掌握豐富的樂理知識對培養大學生的欣賞能力至關重要。音樂知識越豐富,音樂鑒賞能力越強,水平越高。曲目欣賞應該是從易到難,從小到大,從民族到西方,從聲樂到器樂,從標題音樂到絕對音樂,但有些學校還沒有做到這壹點。音樂不僅以理性的形式表達情感,音樂的情感內容也是藝術概括和提煉的產物。不是任何壹種自然的情感都可以成為音樂作品的內容,只有那些具有社會普遍性的情感而不是純粹的個人的、偶然的情感才能喚起人們的* * *。比如柴可夫斯基《悲愴》中的憂郁追求,中國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飄逸纏綿,劉天華《光明行》中的崇高壯闊,都表達了人們普遍的情感體驗,是具有社會文化內涵的理性情感。在這樣優秀的音樂作品的熏陶下,人的情感會得到升華。
(二)加強感性經驗的積累是培養音樂欣賞能力的關鍵。
首先,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最直接最關鍵的就是多聽,多接觸民族音樂。這樣,壹方面可以拓寬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多方面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欣賞水平,同時也可以使大學生通過比較和鑒別,提高自己的音樂欣賞能力和對音樂的興趣。其次,音樂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積澱了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甚至哲學思想。經常性的音樂欣賞可以提高直觀理解,從音樂中“品味”其深層意蘊。比如從貝多芬的矛盾交響音樂中“品味”到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時代精神;從中國民樂《老劉攽》清新悠揚的旋律中“品味”出中國普通人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簡而言之,音樂欣賞可以提高人們“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應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促進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
音樂欣賞能力是文化藝術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文化藝術又極大地影響著壹個人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水平。欣賞者的音樂欣賞水平因人而異,既受個人音樂文化知識水平的限制,又受欣賞者整體文化藝術素養,甚至生活經歷等因素的制約。因此,欣賞者應具備壹定的文化素養、知識結構和人格修養。比如欣賞柴可夫斯基的鋼琴組曲《四季》,有的人只能得到壹些畫面想象和隨著聲音節奏產生的各種情緒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悲傷的色調卻蘊含著深刻的內涵:壹個渴望自由和光明的俄羅斯知識分子的壓抑和仿徨的情緒;哀嘆時光的流逝;追問生命的意義等豐富意蘊,沒有相應的文化素養和思想境界是很難理解的。
大學生應該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文化藝術活動。
比如參加校園歌手比賽、合唱比賽、民族音樂文化節等活動,也是壹個人文化素養的積累。學校尤其應該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比如舉辦藝術歌曲欣賞、交響音樂會或音樂講座等壹系列高雅的藝術活動。音樂欣賞不僅包括通常的音樂會和講座,還包括音樂的電聲欣賞;慶功會上聽音樂作為儀式;沈迷於自己唱的“卡拉ok”;看著銀屏上的畫面,耳邊響起動人的音樂;甚至在舞池中隨著悠揚的音樂起舞,可以說是不同的音樂欣賞方式。總之,大學生要想成為高水平的音樂鑒賞家,就必須不斷充實自己,提高思想水平和生活閱歷,從而促進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四。結論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大學教育中,我們應該特別重視音樂欣賞課程的開發。同時,學校要盡力為大學生營造這種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加大對高雅音樂和優秀作品的獎勵力度,控制格調不高、思想水平不高的音樂作品,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使音樂健康發展。也讓更多的大學生接觸到優秀的音樂作品,從而促進學生審美素質和德育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學生智力的發展,知識面的拓展,創造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