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不斷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內陸地區和西部貧困落後地區交通設施建設的投入,優化國家路網布局,盡快在全國形成路網布局合理、交通設施完善、交通功能強大、運輸方式多樣互補的公路交通網絡和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在建設資金的籌措和投入上,可以考慮國家支持、地方自籌、民間集資、中外合資、BOT等多種融資形式,通過實施優惠政策,調動各方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積極性。
大力推進冷鏈技術在食品供應鏈中的應用,完善和優化冷鏈運營管理體系,不斷提高冷鏈運輸配送在食品供應鏈物流運輸中的比重。特別是在食品供應鏈體系的運輸和配送環節,增加冷藏運輸車輛和運載工具的投放和使用。同時,加快口岸冷藏設備、專用冷藏庫等倉儲設施建設,為食品供應鏈冷藏提供物質基礎。通過建立食品冷藏供應鏈,將易腐生鮮食品從產地開始的收購、加工、儲存、運輸、銷售、消費等各個環節置於適宜的低溫環境中,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防止食品變質和汙染。“十五”期間,我國對冷鏈建設的投入明顯加快。“十五”期間,中國肉類協會推動支持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發展“冷鏈”物流計劃,不間斷地滿足小包裝冷卻肉生產和流通的需要,並提出以向社會開放、市場化運作、增加配送功能為指導原則,加快冷庫的技術改造、管理和全方位服務。在運輸和銷售上,要大力提倡冷藏集裝箱運輸和按規定溫度進行產品展銷的新形式。這些措施的出臺和逐步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加快信息化進程,提高食品供應鏈信息化水平,已經成為食品行業內外的壹種學問。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物流企業都對食品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食品供應鏈成員的合作也使得食品供應鏈渠道百家爭鳴,各種代理、經銷商、直銷、寄售、酒店銷售店內銷售高端食品、快餐的加盟連鎖業務發展迅速。食品供應鏈的競爭力越來越依賴於基於各種自動識別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物流信息技術的支持。競爭的關鍵也演變為以信息化為工具,提高周轉率,加快市場反應,降低經營風險,嚴格控制成本的信息戰。沃爾瑪的全球信息管理系統和光明乳業的信息化和低成本配送的巨大成功,顯示了信息化對提升食品供應鏈整體水平的作用。以保鮮為例,即使在供應鏈中的零售階段,也很難保持其新鮮度和安全性。此外,終端銷售的食品種類繁多,沒有先進的信息系統很難有效管理產品的保質期和新鮮度。相反,如果用計算機系統來保持食品的新鮮度,可以將每種食品的主檔設置為商品的有效期和準許銷售期,在商品入庫時輸入生產年月,計算機系統就可以自動判斷各種食品是否可以入庫。對於庫存的貨物,嚴格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每天由操作人員核對貨物的日期。為了保證超過允許銷售期的商品不出現,還可以為即將接近允許銷售期的商品提供預警功能,及時提醒食品的保鮮期。
(二)改進和完善食品供應鏈的內部運行機制。
眾所周知,食品供應鏈中的配送加工環節可以提高食品保鮮功能,從而保持提供給消費者的食品新鮮。因此,必須加強對食品供應鏈中食品冷凍、農副產品分揀、食品分裝、食品精制等配送加工作業的管理,通過有效實施配送和配送加工壹體化戰略,提高食品供應鏈的配送效率和效益。所謂配送和配送加工壹體化戰略,就是在實施食品集約化配送的同時,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在中轉和配送中心對食品進行加工。比如生鮮食品需要低溫保存,對品質、新鮮度、營養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其配送策略應遵循“當天加工,當天配送”的配送原則。通過建立從采購、分割、加工、包裝、配送、運輸到零售的供應鏈,使配送加工和配送壹體化、壹體化。這種供應鏈組織形式不僅是食品分銷加工有效運作的有效組織形式,也是分銷活動改進和發展的有效組織形式。
此外,改進和完善食品供應鏈的核心是大力發展以冷凍食品和生鮮食品物流為主要內容的食品冷凍冷藏供應鏈,實現食品生產、加工流通、裝卸搬運、儲存運輸和配送消費的安全化和綠色化。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壹是打通公路、鐵路、航空、水上常年糧食運輸通道,按照區域分工、優勢互補、經濟合理的原則進行銜接,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取消不必要、不合理的關卡和收費,在全國範圍內構建高效、無汙染、低成本的綠色運輸網絡和聯動運輸體系;二是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集約化、專業化的食品生產、儲存、流通加工、物流生產和配送基地,通過規模經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汙染,如餐飲服務集中加工食品,配送中心輔助加工新鮮蔬菜等。同時,要註意集中處理食品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廢棄物,減少分散生產和消費者分散加工造成的廢棄物汙染;三是推動食品生產部門采用簡化包裝和可降解材料包裝,使整個食品供應鏈盡可能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單元包裝,食品包裝上印制的廣告和說明書盡可能規範並符合相關法規和要求,食品包裝材料盡可能回收利用,直至實現各種包裝材料回收利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