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這個大題有25個小題,每個小題2分,* * 50分。每個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壹個符合題目要求。
1.從“弱周制”到“壹統天下於秦”,這反映出
A.皇帝制度的建立b .分封制的衰落
C.實行郡縣制d .宗法制度的瓦解
2.新唐書?《禮記三書》說:“夫為夫,民之父母也”;“周易?”《家在人間》說:“家人嚴,父母也叫”;馬克思說:“正如皇帝通常被視為整個國家的君主父親壹樣,皇帝的所有官員在其管轄的地區也被視為這種父權制的代表。“這三種材料本質上揭示了
A.古代社會國與國同構的社會特征
B.妳父親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宗法作風體現了封建特權思想
D.父權關系滲透到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
3.古希臘歷史學家波利比指出:“如果人們只關註執政官的權力,那麽羅馬國家就完全是君主制國家;如果人們只關註元老院的權力,那就完全是貴族化的;而如果只關註人民的力量,那顯然是民主。”這反映了當時的羅馬。
A.人民的利益高於壹切b .權力的制約與平衡
C.貴族政治的實施d .王權和宗族勢力的結合
4.1789,在第壹任總統就職演說中,華盛頓說:“任何地方偏見或地方感情,任何分歧或黨派敵意都不能使我們偏離全周的觀點和公正的觀點,即我們必須維護這個由不同地區和不同利益組成的大聯合政權。”這句話的精髓是
A.三權分立、制約與平衡b .維護聯邦的統壹與穩定
C.保護國家利益和主權d .王權和氏族權利的結合
5.“沒有這場革命,清廷不會向西方學習,中國必然在舊軌道上緩慢行走;沒有這場革命,漢族文人就繼續沈淪,就沒有曾國藩、左、李鴻章,也就沒有後來的政局變動。”上述材料中對“這場革命”的理解凸顯
A.現代歷史觀b .全球歷史觀
C.革命歷史觀d .社會歷史觀
6.對聯的內涵往往對時事有絕妙的諷刺。在近代的壹次談判中,伊藤博文說出了結盟的艱難:“內無相,外無將,不能有自己的玉帛。”李鴻章對他說:“天難測,地難測。這是帝王的度量。”。這裏的“英制”指的是
A.b .商定的關稅
C.割讓土地的補償。駐軍允許
7.以下是民謠《火光與號角聲》的歌詞對話。這首民歌的流傳反映了這壹點
A.紅軍重視通過各種形式發動群眾。b .人民對蘇維埃政權的支持和擁護。
C.長征成了播種革命火種的播種機***抵抗外來侵略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8.“最重要的是,臨時政府沒能看清楚,二月革命後彼得格勒政壇的真正主角,不是再承認什麽人,把解決人民的燃眉之急當成穩定政局的問題,在壹系列具體問題上壹拖再拖,最後被人民拋棄。”這份材料認為二月革命後,
A.人民強烈要求反對專制。人民渴望解決生存與和平的問題。
C.臨時政府沒有實際權力。d .臨時政府的對外妥協引起人民的不滿。
9.有壹部新中國外交史的記錄,每集的標題都反映了這壹時期的外交特點。其中,反映20世紀下半葉中蘇關系特點的題目是
壹個“求同存異”,“逆境* * *”和“深情”。
B.《分道揚鑣》《對敵之路窄》《掉頭》
C.《如果要離開》《解凍》《錦上添花》
D.“迷戀”、“突變”和“和解”
10.顧在知?江南九說:“地產木棉,衣乃天下,而私稅,公私開支,亦靠二者。”這些材料主要反映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區。
A.農耕經濟包括了工業和商業等許多經濟成分。
B.商品農業和手工業在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C.稅收主要來自於棉種樹業和棉紡織業。
資本主義已經在發達的棉紡織業中萌芽了。
11.當時的長安城在唐詩中有記載:“六街鼓滿行人,九街空望月。”宋詞這樣描述當時的汴州:“九街六巷平,萬物滿。青樓串筒酒似瓶。”這壹變化反映了
A.加強君主專制b .加強城市的經濟功能
C.經濟中心逐漸南移d .不限制工商業政策的實施
12.有學者認為,創新有三種類型:突破性創新,以打破陳規、改變傳統、大步向前為特征;漸進式創新的特點是采取下壹個合乎邏輯的步驟,使事情越來越好;以應用為導向的創新,以技術為特征。
運用橫向思維,把原來的東西用新的方式去應用。以下是應用創新
A.鐵犁的應用牛耕b .羅斯福新政的實施
C.“新經濟”的出現d .第壹次工業革命的發生
13.有國外學者說,如果世界終結於1820,那麽此前300年的壹部全球經濟史的主體將是東亞;《荷花》的結尾只有短短的壹章可能提到了遙遠的大西洋海岸。此處結尾的簡短章節主要指
A.開辟新的航線b .早期在西方的殖民擴張
C.d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建立
14.有歷史學家感慨:“為什麽工業化浪潮沒有在法國之後跨過地中海,席卷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地中海太寬了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妳為什麽能跨越大西洋,在北美生根開花呢?”這主要說明
A.海洋國家比大陸國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理是壹個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因素。
C.工業化的進程主要發生在歐美。
D.制度是壹個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因素。
15.“這不是來自古典時代的商人,也不是來自買辦和洋務前輩。這些企業家和他們同時代的知識分子、政治家有著相同的精神追求,只是他們把企業作為實現社會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中的“精神追求”是指
A.工業拯救國家獨立和繁榮
C.君主立憲d .民主* * *和16。美國學者費正清在他的《劍橋中國人* * *與國家歷史》中,對建國後的某個時期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從經濟增長的數字來看,……是相當成功的,國民收入年均增長8.9%……具有決定性的加速效應”,但這壹成就。這壹時期是指
A.壹五計劃時期b .大躍進時期
C.改革開放初期d .中共十四大後
17.自冷戰結束以來,國際機構、國際組織、國際規則和國際法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明顯增加。這種現象的本質是
A.在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b .多極化時代,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紛爭減弱。
C.談判和協調取代了戰爭對抗。各國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正在逐漸趨同。
18.歐陽修說:“在京雕版印刷的文集近二十卷,稱為《聞松》。他們大多數人都在談論當前的政治形勢...他們對自己的語言了如指掌,卻無法傳播。但是刻印的人不知道的東西,又怕傳的廣,比朝廷還不方便...(拜托)以後。這反映了
A.活字印刷在宋代開始流行。圖書出版業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與契丹關系緊張。圖書出版業的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視。
19.柳宗元《論封建主義》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國,以郡縣代替封建主義,當然是來自“……他自己的私利”。
但黃宗羲批評皇帝為了滿足君主的“個人利益”,而“以我私人利益為天下公共利益”。正確理解以下對劉、黃的看法。
A.柳宗元肯定了帝制的合理性。黃宗羲繼承和發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兩種觀點的內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d .兩種觀點正好相反,後者正確。
20.針對“萬物始於水”的觀點,普羅泰戈拉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觀點。對“人”的理解是正確的。
A.所有居住在希臘的公民b .古希臘的男性公民
C.忠於城邦的雅典人d .社會階層的每個人
21.在封建割據嚴重、王權衰弱、天主教占主導地位的中世紀,人的意識有兩個方面。
內在的自省和外在的觀察壹樣直,在同壹個* * * *的面紗下,處於沈睡或半醒的狀態。要求
如果要揭開面紗,展現“人”的解放,歐洲人首先要做的是
A.*皇家規則b .提倡人道主義
C.否定宗教神權d .註重內心反思
22.“人們對基督教神學教條的質疑,源於兩大發現:壹是新大陸的發現,二是地球圍繞太陽轉。聖經甚至沒有提到這兩個事實,突然就發生了信仰危機。”這場信仰危機引發了
A.復興b .開辟新的航線
C.改革d .啟蒙
23.康有為曾說:“擬設上院和下院。如果沒什麽,就要關註時事。如果有事,由丞相衙門和各省督撫開會。在可行的情況下,酌情使用;若不可行,雖量之事在下論,能否行之權仍在上,以免太西民與民爭權之弊。”這個推論中的“上下兩院”是
A.皇帝的隨從顧問b .國家的權力中心
C.政府的執行機構
24.從洋務運動“以中學為體”到康有為的“以孔維新”,從三民主義到新文化運動,壹些激進派提出全盤西化和“孔店”的口號,導致近代以來“西學”地位的不斷提高和以儒學為主要內容的“中學”地位的不斷下降。這主要是因為
A.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步加深b .西方列強入侵,西學湧入中國。
C.d .知識分子的思想逐漸激進
25.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實現了兩次飛躍。第壹次飛躍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飛躍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對上述材料的正確理解是
道路的內容是壹樣的,領導力量是壹樣的,社會矛盾是壹樣的,依靠力量是壹樣的。
A.② B.②④
c . 134d . 124卷二(非選擇題50分* * *)
二、非選擇題:此大題為***3小題,第26題為18,第27題為16,第28題為16,***50分。
26.(18分)近代以來,歐美國家長期處於世界政治舞臺的核心,它們的興衰承載著過去,也預示著未來。閱讀下列材料並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1
燕·《英國政治制度史》節選。
(1)根據第壹份材料,指出英國君主制以“革命與妥協”的方式發展演變。有人認為,17世紀以來,英國之所以能夠傲視世界,引領世界潮流,在於688年的革命。基於此,本文談談“光榮革命”在開啟近代英國之路中所發揮的歷史作用。(6分)
材料2美國從19世紀下半葉崛起到20世紀上半葉。以1898的美西戰爭為標誌,在之前的50年裏,美國集中精力解決國內統壹和體制問題,在經濟總量上逼近頭號強國英國;此後50年,美國越來越深地介入兩洋戰略,開始主導國際體系的構建。以二戰為標誌,美國完成了崛起,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權國家的過程。.....美國在崛起的過程中,並沒有成為英國霸權及其殖民體系的直接挑戰者,而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成為了英國的主要盟友。美國不是在推動英國的全球霸權,而是在英國霸權自然衰落的過程中逐漸取而代之。
11-黃仁偉對大國興衰的歷史比較
(2)根據第二份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權國家的國內因素。(4分)
材料3在描述二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時,人們經常使用“歐洲的衰落”這壹表述...歐洲的衰落是相對於19世紀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上占據主導地位的“黃金時代”而言的。現在的衰落並不意味著它沒有發展和進步。歐洲,或者說資本主義發達的西歐,仍然是當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據劉宗旭《歷史專題講座》
(3)總結作者對材料3中“歐洲的衰落”的看法,請用史實說明。(8分)
27.(16)瓷器是代表中國文化和國家形象的重要符號之壹。享有“東方藝術”美譽的中國瓷業見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材料-宋代是中國陶瓷藝術發展的輝煌時期,在種類、風格和燒制技術方面都達到了頂峰。從分布區域看,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廣泛需求,在以前生產落後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出現了許多世界聞名的名窯、名瓷,如泉州、同安、安溪莆田等地制造的。.....宋代也是中國瓷器出口的高峰期。以揚州為例。從唐末到宋初,三次戰爭接踵而至,揚州遭受了極大的戰爭破壞。盡管如此,由於政治、經濟、交通等方面的優勢,揚州壹直保持著對外貿易的繁榮,不僅是宋代瓷器的出口口岸,還促進了許多外銷瓷窯口的生產。
——齊夏《宋代經濟史》
(1)根據第壹份材料,總結中國宋代瓷器業的特點。(6分)
材料2從清末開始,中國瓷器手工業的生產制度開始發生變化。隨著機器在瓷器生產中的應用,光緒末年,福建包華瓷器作坊更名為福建包華瓷器公司,這是中國最早的瓷器公司。次年,江西萍鄉瓷業公司、湖南瓷業公司成立。辛亥革命前夕,宣彤第二年(1910),江西瓷器公司成立。此外,重慶、成都等地也成立了瓷器公司;辛亥革命時期,中國有100多家瓷器公司。......從清末到民國前壹二十年,在各地與制瓷業有關的地方設立瓷器學堂蔚然成風,這些學堂往往伴隨著瓷器公司。
——A彭澤壹《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
(2)根據第二份材料,總結了清末民初中國瓷業的新變化。(2分)結合時代背景,分析這些變化的必然性。(4分)
材料3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所長詹啟安認為,建國後,中國的陶瓷工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調整期(建國後?50年代中後期)和下沈期(50年代後期?60年代末)、低谷期(60年代末?70年代末)和重生期(從70年代末開始)。在重生時期,中國瓷業開始以積極、正面的姿態實現真正的轉折,從黑暗走向曙光,從沈淪走向崛起。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了中國瓷業在重生期實現轉折的有利因素。(4分)
28.(16)在歷史上,儒家思想的內容不斷豐富和發展,其地位也在不斷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物質——傳統“以德治國”理論的核心是把國家的治理寄托在統治者道德修養的個人品質上,主張“以德治國”。.....孔子曾說:“政治家是正義的。子帥是對的,他敢錯。”這裏的“正”是對統治者道德品質的要求。.....所以孔子強調要“仁者民”、“仁者政”、“賢者民”。從而“修己以保民”。.....這壹理論經過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改造,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統治性的治國理論。
(1)結合所學知識,董仲舒在《材料壹》中是如何發展儒家的相關觀點的?這種發展反映了什麽樣的背景?(6分)
材料22宋代儒學,門半出於佛的晚年。
——全王祖《真西山集》
學佛學老,莫待深辨。簡直是浪費三綱五常,罪大惡極!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
-“齋藤優子流派”
(2)第二份材料反映了宋儒是如何對待“學佛老”的。儒家思想在宋代發生了哪些變化?(6分)
材料3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中對孔子批評最嚴厲的人。幾年後,陳獨秀把孔子和專制主義區分開來,看到了孔子反對絕對的專制主義...而陳獨秀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精神沒有改變。絕對主義和孔孟的原始儒學是有區別的。過去把孔子視為封建專制主義的代表是不恰當的。後來儒法勾結,是漢儒宋儒的活動。孔子不應該負全責。
劉冀生《重新發現歷史》節選——中國傳統文化的弱點分析。
(3)請根據妳所了解到的情況,從原始儒學與漢儒、宋儒的區別角度,指出陳獨秀認識轉變的由來。
因為。(4分)
歷史答案
壹、選擇題:
1-5 BABBA 6-10 CBBDB 11-15 BBCDB 16-20 AADCD 21-25 CDCCA
二、非選擇題:
26.(1)課程:君主專制——廢除帝制,建立* * *和恢復帝制——君主立憲制。(4分)
功能:君主立憲制的建立開啟了英國政治民主化的道路;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英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2分)
(2)政治上,內戰完成了國家統壹;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日益完善;對外戰爭,奉行霸權政策。(2分)經濟上: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成果,大力發展經濟;羅斯福新政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幹預。(2分)
(3)觀點:歐洲在衰落的同時,也有發展進步的因素,在世界格局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歐洲的下降是相對的)(2分)
描述:①歐洲衰落的表現:二戰後,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以取代以英鎊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經被兩極格局所取代。(4點,2點就夠了)
②歐洲的發展進步在世界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從歐洲到歐盟,歐洲壹體化發展迅速,成為當今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歐盟已成為當今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中的重要壹極。(2分)(註意第三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如果學生只從壹個側面或角度回答,最多只能得4分)
27.(1),輝煌,燒瓷技術和產品類型不斷更新;華南的制瓷業發展迅速;產品大量出口,促進了沿海港口城市瓷器業的發展。(6分)
(2)變革:從手工作坊到現代企業;瓷器行業培訓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出現。(2分)
必然性:工業革命的優秀成果逐漸被接受;洋務運動的影響與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現代思想和教育的影響與中國現代教育的發展。(4分,只回答兩點)
(3)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②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4)對外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適應了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了現代化進程。
(4分,只要有道理就可以得分)
28.(1)提出“天人感應”,主張“君權神授”,強調順天道,行仁政;強調君主的施政要以德為主,以刑為輔;系統地提出了以“三綱五常”為基礎的道德標準。(3分)
變化:國家統壹和中央集權的加強;小農經濟的發展;文化融合,多元趨於壹體。(3分)
(2)吸收和借鑒道教和佛教;批判“學佛老”,廢除三綱五常。(2分)
發展成為以“理”和“自然理”為核心的理學;本文從哲學的角度論證了專制統治的合理性和君臣父尊的等級秩序。適應了統治階級的需要,南宋以後發展成為官方哲學。(4分,回答任意兩點,就能說得通。)
(3)原因:原始儒家更強調“民本”,反對絕對專制;漢儒和宋儒在吸收其他學說的基礎上,更多的是為了滿足統治者加強專制統治的需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