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錄入時間 2004/07/12 14:46 ]
[瀏覽次數 390]
黃明達
壹、中醫藥文化的先進性
中醫藥作為中國傳統醫藥學的統稱,距今已有3500年以上的發展歷史,是在充分汲取了我國漢族及藏族、蒙族、苗族、彜族、傣族、回族、鮮族等各少數民族傳統醫藥學理論及對疾病防治經驗系統總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東方醫藥學體系,也是迄今為止世界傳統醫學理論最系統、內涵最豐富、應用最廣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
經過幾千年的醫學實踐證明,中醫藥學不僅在歷史上曾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過重大貢獻,而且在現代醫學和生命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從陰陽互動的平衡觀、臟腑經絡的整體觀、天人合壹的生態觀、以人為本的生命觀、三因治宜的辯證觀對疾病的預防控制上,還是在人類生育、健康、衰老、疾病、死亡等生命現象全過程的科學認識方面,尤其是在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延長人類生存壽命,防治慢性病和老年病,對目前現代醫學病因不清、療效不佳的各種疑難雜癥及高死亡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腎病綜合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以及新型的高致病性傳染病,如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甚至對21世紀有黑死病之稱的高致命性傳染病如艾滋病等,都顯示出了中醫藥獨特療效和顯著優勢。對於患有現代社會文明病及占世界城市人口70%-80%的亞健康人群,傳統醫藥學及中醫養生學在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尤其是在對於13億中國人民的衛生保健事業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及獨特優勢。
20世紀9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西方發達國家對東方醫學最具代表性的中醫藥產生了濃厚而廣泛的興趣,並加大了經費及人員投入,希望能從古老的傳統中醫藥學中領悟其現代生命科學的真諦,尋求解決數量在不斷增加的人類疾病的最終方案。與現代西方醫學生命科學物質還原論研究相反的方向上,傳統中醫藥學對疾病辨證、動態的宏觀認識和對生命現象整體把握,在疾病防治尤其是適應WHO提出的生理―心理―社會及環境適應能力的社會醫學模式方面更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從疾病生物醫學到生命醫學,從生命醫學到生態健康醫學,中醫藥最具有實踐應用價值和科學發展價值,是人類醫學生命科學價值體系的完整體現和先進文化的突出代表。在未來後現代醫藥學發展時代,中醫藥不但不會消亡,將繼續為13億中國人民及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重要貢獻,而且中外醫學界有識之士尤其是從事邊緣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們已基本達成***識,中醫藥所代表的先進的生命觀和科學的醫學方法論將引領世界未來醫學生命科學的發展方向並將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二、全面繼承和弘揚中醫藥優秀文化
中醫和中藥是傳統醫藥優秀文化不可分割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要繼承和弘揚中醫藥就必須首先對中醫藥有壹個正確、客觀、全面、系統的理解與認識。過去壹段時間以來自上而下過度強調了現代中藥研究、中藥現代化和中藥科技產業化的發展問題,而嚴重忽略了對現代中醫研究,中醫對中藥研究的主體指導地位以及中醫產業化開發的問題,出現了“胡子眉毛壹把抓”和“壹手硬、壹手軟”的政策導向問題。沒有在中醫與中藥的研究及發展方面實現平行互動。由於中藥西制、中藥西用、廢醫存藥傾向,並以中西結合為名而實行以西代中為實的策略,導致了如馬兜鈴酸事件、龍膽泄肝丸事件、小柴胡湯事件等所謂“問題中藥”的社會爭議,接連不斷地在國內外引起廣泛的中藥信譽危機,這不僅對中藥產業經濟發展是壹個信譽重創,而且在中國加入WTO後將為國外西藥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掃平了道路。因此,在弘揚中醫藥的口號下必須重新審視我們過去的政策導向及具體策略,必須以最大程度地滿足13億中國人民衛生保健的實際需求作為我們壹切工作的出發點,必須站在為人類醫學生命科學做出更大貢獻的歷史高度。在促進中藥現代化研究與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壹定要同時加強傳統中醫藥研究開發並推動中醫產業發展。
在發展中醫藥國際化之前首要目標應是中醫藥本土化發展的最大化。這不僅是因為中國本土是中醫藥文化的發源地,而且還因為中醫藥在中國最具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最具經濟可行性。中醫藥本土化發展應成為中醫藥國際戰略的重中之重,因為它是最大的經濟,也是最大的政治。
中醫藥現代化應在中醫藥研究與研究中醫藥兩個方面同時展開,相互促進,互為條件。中醫藥國際化不僅是技術標準的國際化更是民族文化的國際化。偏面追求唯技術論和唯成分論,只有加速中醫藥的消亡,我們這壹代人將成為歷史的千古罪人。只有在傳統醫藥與現代醫藥之間實現東西方醫藥學雙向接軌,以文化輔軌,以理論接軌,以服務為基礎,以產品為載體,才能真正體現中醫藥的價值,才能真正實現中醫藥國際合作與發展戰略。
中藥現代研究方面應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應以復方中藥制劑的方劑學研究與開發為重點,創立具有中醫藥學科特色的現代中藥復方制劑質量控制及臨床療效兩大標準體系。中醫現代研究方面應在充分保留傳統中醫基礎理論內涵的同時,以中醫現代醫學生命科學表述研究為重點,創立具有中醫藥學科特色的現代中醫生命科學理論及其標準語言體系,尤其在經絡基礎研究及應用技術開發方面是中醫最具國際化發展機會的重大領域,應創立具有中國比較優勢的現代中醫經絡文化並以此為基礎大力開發具有巨大經濟與社會價值的全球經絡養生產業。
在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方面,除以往重視國家各大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科技資源與技術力量之外,還應加強對民間中醫藥技術與人才資源的開發,尤其是對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民間驗方與治療技術及各醫院門診的內部制劑和協定處方的研究開發給予高度重視,在技術、資金以及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
中醫藥的靈魂在其獨特的先進文化,而中醫藥的活力在於其豐富的臨床醫學實踐經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療效是硬道理,尤其是中醫藥人體臨床應用的醫學實踐研究更具有科研開發的可行性和應用推廣的實用性。過去以往比較重視對中藥新資源、新成分、新機理、新標準的藥學、分子生物學研究和實驗動物藥理學研究,卻對在生命整體水平上的醫學實踐及臨床比較學研究重視不夠。而且目前所推崇的循證醫學研究又缺乏中醫藥學科特色及文化內涵,不能完整系統地體現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控制方面的技術優勢,需要在未來進壹步開展具有中醫藥特色並充分體現中醫藥比較優勢的循證醫學研究方法論的研究工作,在此之前不宜將現代西方循證醫學研究方法生搬硬套地用於中醫藥研究,否則將丟失對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的科學價值和實際意義。盡管循證醫學的初衷有利於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壹切傳統醫學、自然醫學療法及成果在疾病臨床治療規範方案中的應用推廣,但不要因為所采用和實施的具體方案有誤而影響到我們最終目標實現。
在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方面不僅要重視科技與產業化發展,而且更要努力並加快培養與未來中醫藥發展相適應的能夠真正領會中醫藥真諦,有堅實的中醫理論與實踐功底,又具有現代生命科學廣泛知識的新型人才。因此必須從加強中醫藥的傳統文化教育入手,不僅要繼續重視和加強中醫藥高等教育,而且還要努力發展傳統醫學文化的中等教育,甚至從小學開始就要將祖國醫學養生文化植入全民素質教育之中。因此,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不僅是中醫藥行業內的頭等大事,也是全民族發展的大事,應在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高度給予重新認識和政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