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間裏的民工壹定經歷過這壹幕:
午休後下樓到隔壁商場地下美食城補充碳水化合物,鎖定壹家新開的麻辣燙,裝修成無印良品風格,把肉和菜裝在盤子裏按斤算。
但通常妳對“30元/斤”沒有任何概念。二三十個大盆裏飄著五顏六色的蔬菜,每樣幾片都不算多。我想吃更多的肉和蔬菜。三塊烏雞卷,兩塊裹著重香料的牛肉,還是挺克制的,兩個工業牛肉丸,聊勝於無。
兩個盤子疊放在秤上,然後笑容滿面的收銀妹子開始唱:壹個***58,火鍋,麻辣醬,芝麻醬?在小料旁邊撿起來。
當妳疑惑“這堆菜葉子怎麽可能是58”的時候,小美開始不耐煩了。“請打開二維碼扣在這裏,下壹個。”雖然妳痛苦地站在原地,卻猶豫著問“肉多少錢,菜多少錢,能不能少拿點?”但是因為時間緊,面對“這個人吃不起麻辣燙嗎?”,妳把問題吞回了肚子裏。
壹邊拿起薯片壹邊思考人生,壹邊環顧四周面無表情的食客,是我被世界拋棄了,還是世界毀了?麻辣燙為什麽能有58碗?
我連麻辣燙都吃不起。我是emo
20元以下,在北京吃壹碗普通麻辣燙的概率基本為零。以最常見的楊國福和肖恩為例。外賣平臺經典套餐打折後21.6,湯底加2元。肉丸、臘肉等工業肉類都是肉菜,所謂“50g”魚丸,實際只給1。
只有在當代麻辣燙的定價規則中,不逛菜市場的年輕人是無法理解“兩根玉米段4塊錢”有多離譜的。
麻辣燙吃的是壹鍋燉肉的豐盛。據統計,壹般麻辣燙消費者每餐都會選擇10-12的菜品,但相對最便宜的蔬菜每份也要4、5塊。計算壹頓麻辣燙的成本不是夢。
如果去店裏消費,謹慎和清醒克制是吃按斤定價的麻辣燙的基本素質。畢竟不用額外花錢買芝麻醬就可以直奔40。
被商家打了兩次後,每次從盆裏撈菜,我都要折騰三次,想把秤上的水瀝幹。經驗豐富的up師傅傳授挑菜經驗:帶點廚房紙巾,把漏網的每壹滴水都吸上來。
魔高壹尺道高壹丈,商場裏藏著包裝成“火鍋品質”的麻辣燙。小清新高大上的裝飾,說明它和普通的麻辣燙不壹樣。
雞爪蝦富含滑肉,大白菜有機。六種湯底有的是用蟲草滋補滋補,有的聲稱豬骨熬制醇香。當然,湯底很貴。
妳以為妳準備花50元吃高檔麻辣燙,直到妳的拳頭硬了壹張150元的賬單。
驀然回首,全是看不見的套路:牛肉卷按單價5元算;重量單位是3.69/ 2。如果妳對2沒有概念,妳可能會發現它相當便宜。等到結賬的時候才能看到規則,那時候再考慮就晚了。
100+買的麻辣燙,吃了真的難以忘懷,令人神往嗎?當然,煮麻辣燙的不是食神。平時不罵媽媽,也會有所克制。味道沒什麽特別的,花這麽多錢根本吃不飽,豆腐泡酸酸的,合成肥牛卷壹打開賣就身價暴漲?
來源:大眾點評
當然,既然麻辣燙錨定人均100,人們必然會好奇,門檻也很高。如果做不到天下美味或者麻辣燙本身之外的附加服務,除非送我壹個冰墩,否則在大眾點評上泄憤是必然的。
我們失去了吃麻辣燙的樂趣,麻辣燙商家卻得到了數錢的樂趣。
楊國福的自卑。
麻辣燙變得更貴了,楊國福的每壹家店都不是無辜的。
楊國福從基層做起,種地,養豬,賣羊肉串。2003年,楊國福夫婦在哈爾濱開了楊記麻辣燙,門檻低,成本低,很快就火了起來。
兩年後,開了二三十家店。受哈爾濱壹家包子連鎖店的啟發,楊國福開始加入。到2010,楊國福以加盟的方式開了1000家店,占領了東北三省。
楊老板,年收入幾千萬,不滿足於做小生意。他還想讓消費者“吃到麻辣燙的榮耀感”。毛利低,沒有雅量的“臟攤子”,實現不了楊老板的野心。楊老板發現的對手是星巴克,它傲慢地占據了CBD的中心區域,但仍然有大量40/杯的高消費粉絲。
同樣的,就算肖恩是大老板,也是滿心自卑的去做麻辣燙。“麻辣燙行業和企業沒文化,參加餐飲行業活動也挺丟人的。”
比起從100人身上賺1元,從1人身上賺100元的方式要“高級”得多。楊國福想出了很多高招,高價賣麻辣燙,顛覆形象,扭轉地位。
“按斤稱”的定價方式是楊老板首創的。壹碗3塊錢到8塊錢根本賣不出去,還不如多壹點自由稱重的空間。楊老板看到了自制食材的巨大潛力,給出了兩個理由:壹是消費者根據喜好選擇;二是給人多吃多花,少吃少花的感覺,避免漲價對客流的影響。
來源:大眾點評
這個方法壹直被麻辣燙同事沿用,按重量收費,不自覺的把壹碗麻辣燙的點餐方法和火鍋相提並論,客單價飆升。比如給麻辣燙去掉了各種湯底,然後出現了各種高端食材,甚至演化出了上面提到的更離譜的定價方式。麻辣燙變得高貴,開始飄。
肖恩趕上了,在哈爾濱開了壹家面積65,438+0,500層的大型玻璃落地窗麻辣燙旗艦店。龍蝦當配菜,麻辣燙顧客價格過百不是夢。
來源:小紅書@VIC。
但是價值變貴了,臟攤時代“臟”的壞根依然存在。有錢並沒有讓楊老板為所欲為。這兩年麻辣燙吃各種不明物體的例子很多,還被大V內幕取件局戳中。
暗訪視頻中,食材壹夜未回收,被老鼠咬過的芝麻醬繼續使用。我用豬肺洗臉盆,用洗碗布擦鞋。早知道餐廳不會很幹凈,但沒想到所謂科學管理的麻辣燙連鎖巨頭會這麽臟。
來源:嗶哩嗶哩@知情者皮卡局
高端與衛生安全程度不成正比。畢竟,高貴的星巴克也翻了車。
客單價不低的楊國福,還是很臟的。業內分析,壹是加盟商太多,管理制度跟不上,沒有整頓衛生的意願。其次,麻辣燙還是考驗供應鏈能力的,想要支撐高昂的物流成本。如果客單價不能支撐物流成本,就容易導致質量不可控,加盟商方面的問題更明顯。
麻辣燙的尷尬局面,來自於消費者和商家對麻辣燙認知的巨大差距。
我們希望好吃又實惠,還能興奮的填飽肚子。給麻辣燙披上高貴的外衣,沒有必要,也不重要。商人想做大做強,走高端路線,開在大商圈,增加配菜品種。人工和房租成本都不低,漲價勢在必行。
我們甚至開始懷念街邊奄奄壹息的臟兮兮的小攤,懷念蒼蠅館子裏的麻辣燙。它們至少簡單又好吃?
有人說低是麻辣燙的原罪。起源於四川樂山的麻辣燙,是船工和纖夫智慧的結晶。
居無定所的工人把陶罐放在江邊的石火架上,就地取材,把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放進沸騰的河水裏。
吃鹽在當時是壹種奢侈。花椒和海椒作為替代品,成為船夫追蹤器的調味劑,以滿足飽腹、寒冷和潮濕的需要。
麻辣燙從誕生開始就和平民的消費水平掛鉤。四川的麻辣燙和東北的燉肉差不多,淘金者和黑幫的情況和追蹤者差不多。什麽都是麻辣燙,風靡全國。
曾經有人把麻辣燙的流行歸功於它的大眾性和平等性。所有食材有貴有便宜,食客沒有負擔。他們既然選擇吃麻辣燙,就不顧形象,只在乎好吃。
作為壹個東北人,10元是我麻辣燙的底線,20元是麻辣燙的上限,因為我可以加香腸和壹瓶花生醬。
大概從初中開始,我的血液裏就流淌著麻辣燙的底料。燒烤攤是大人們半夜縱欲的天堂,麻辣燙是學生用零花錢嗨壹天的神藥。
小學生通常只能吃得起縮略版的麻辣燙,壹杯麻辣燙紅油牛筋面五毛錢,俗稱“杯面”。花錢多的同學花1元買壹份蟹肉牛排作為頂配。高中的時候,我能買得起壹碗正經的麻辣燙,食材也不是按斤算的。裝蔬菜的容器是壹個20厘米深的小桶,憑力氣能往裏面塞多少菜。
麻辣燙通過塑料袋裝在碗裏,上面蓋著辣椒醬、雞精、白糖混合的調料,濃烈的味道混合後瞬間打開食欲。
然而,壹切都只能秘密進行。麻辣燙、辣條、炸雞柳是我爸媽口中的“垃圾三劍客”。小時候我媽的編造能力很嚇人:辣條是用腳踩出來的,雞柳是老鼠肉做的,麻辣燙是用塑料袋煮的。
然而卻是性價比最好的壹頓最美味的飯。自從畢業回家上班,我就要去學校旁邊吃麻辣燙。味道還是壹樣的。每碗的價格從10元漲到了13。吃完後發朋友圈,能引起各國同學的羨慕。
新餐飲連鎖創始人王鑫磊說:“有些人可能認為麻辣燙很低級,但它是那個時代的產物。現在中國社會的發展階段不同了。新興的消費者已經不滿足於這樣的環境和食材,麻辣燙的局限性凸顯,我們需要用新的方式‘重做’麻辣燙。
不過反所謂低標簽也不貴。高品質不壹定是高端食材。能滿足安全性和美味的麻辣燙才是頂配。
愛麻辣燙的人不會覺得麻辣燙低。壹碗沒有靈魂只有銅臭味的麻辣燙,貴的跟它壹樣。
封面來源:小紅書@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