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黃果樹如何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黃果樹如何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第壹,創造壹流的景區環境

白水河蜿蜒於貴州西部群山之間,蜿蜒曲折的河床起伏跌宕,斷成大小不壹、風格各異的18個瀑布,其中黃果樹瀑布景色優美。然而,孕育了這個瀑布鎮的土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巖石裸露,土地貧瘠,生態生存環境極其脆弱。

受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黃果樹景區常年面臨著“壹等資源、二等景點、三等服務”的尷尬局面。

“黃果樹景區要建設壹流景區,必須生態先行。”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林業局副局長周蘭說:“黃果樹10多年來,壹直不遺余力地打造綠色景區。我們通過山體綠化工程治理石漠化成效顯著,現在景區裏已經很難看到光禿禿的山體了。”

結合風景綠化、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珠江防護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生態建設,黃果樹近年來投入林業建設資金2.3億元,全區森林覆蓋率由1999年的30%提高到現在的50%以上。

2015年,掀起造林綠化生態建設新高潮,黃果樹景區開始實施綠色黃果樹建設行動計劃。計劃用6年時間,使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5%以上,核心景區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從核心景區居民搬遷工程到山頂綠化工程,再到迎賓大道綠化工程...如今的黃果樹可以說是壹片生態建設的熱土。

據介紹,下壹步將在黃果樹景區建設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範圍為沿河白水河大橋至陡坡塘瀑布、滴水潭瀑布壩點,投資規模約3.45億元。建設內容包括建設廣場、碼頭、觀景臺、園路、木棧道、浮橋、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公共廁所等配套設施。

“黃果樹濕地公園將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尋求生態、旅遊和生活的平衡。”景區建設規劃局規劃科科長史衛國說,“濕地公園規劃重在生態保護和聯動。以水系為中心向外圍擴展,逐步協調生態、旅遊、生活、人與動物的關系。”

人居環境建設促進大旅遊圈升級。

走進龍牧村,位於黃果樹景區天星橋景區東南,群山環繞,綠樹成蔭,鄉村美景。

村裏有46棵上百年的榕樹,其中最大的壹棵需要四個人才能抱起來。每年正月初二,村民們都會聚集在這棵樹下祭祖,商議村裏的大事。村支書李德忠告訴記者:“這兩年,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如何依托黃果樹景區,在村莊建設中發展鄉村旅遊。”

黃果樹景區旅遊火爆,而這個毗鄰天星橋景區、生態環境優越的傳統布依族村寨,因為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壹度“內室養,無人知她”。現在,村民們正從黃果樹景區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分得壹杯羹。

“要實現黃果樹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就要把黃果樹轄區內的城鎮、鄉村、景區作為壹個大的旅遊圈來規劃建設。”安順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黃果樹景區黨工委書記朱桂雲認為,保護和發展景區附近的壹些傳統村落,不僅可以提升當地人居環境建設,還可以增加黃果樹的旅遊深度,緩解核心景區的壓力。

2014以來,黃果樹利用“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大行動計劃,推進了壹批“小康村”建設,龍牧村是受益者之壹。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龍牧村硬化拓寬了通祖路,建成了幾百平方米的榕樹廣場,路燈、綠化、垃圾桶隨處可見,汙水管網設施也在加緊建設。

據朱桂雲介紹,下壹步,黃果樹將在交通格局上加大小火車系統的規劃設計,同時增加自行車道、人行車道、棧道等慢行系統。通過規劃完善、功能齊全的旅遊交通格局,將黃果樹石頭寨、滑石哨等民族村寨為代表的旅遊資源串聯起來,推動大黃果旅遊圈不斷升級發展。

創意首先創造國際影響力

“珠碎玉碎,水滴如煙湧回,威猛無比。”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考察黃果樹瀑布後如此感慨。

時至今日,白水河依舊奔騰,白練墜池,彩虹高掛,黃果樹瀑布正以其獨特的壯麗日夜綻放。

“黃果樹景區擁有世界級美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全球低碳生態景區’壹直是黃果樹追求的目標。”朱桂雲說,“通過不斷投資、轉型升級,黃果樹景區正在向‘國際知名、國內壹流’的旅遊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勝地邁進。”

生態文明,理念先行。作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5年會的分論壇之壹,27日開幕的安順黃果樹可持續旅遊與人居環境建設主題論壇,將探索旅遊可持續發展與人居環境建設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引導旅遊和人居環境建設走向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 上一篇:馬在古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為什麽現代社會沒有發揮大的作用?
  • 下一篇:中國傳統農村實景照片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