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2208導彈艇的作戰方式是什麽?

中國2208導彈艇的作戰方式是什麽?

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和作戰目標,2208艇所采用的攻擊作戰方式也有所不同,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其自身性能特點所確定的,其中既有傳統導彈艇使用上的基本戰術應用,也有其較為特別的應用方式。

單艇作戰

指由1艘2208艇獨自出海完成攻擊作戰任務。由於單艇的攻擊力量有限,只能在近海海域或在特定海區對少量敵方水面艦艇進行伏擊或偷襲。而其攻擊對象也僅限於1至2艘作戰能力不強的驅護艦及少量運輸船隊所組成的小規模艦艇編隊。

在采用此種作戰方式時,由於其作戰距離較近,可以得到己方很好的作戰支援,加上其特有的隱身性及高速性,在遠距離被敵方發現的概率非常低。艇載的8枚C803反艦導彈,即使使用自身目標探測設備及制導系統對反艦導彈進行引導,也可保證在40~50千米的距離上對敵發起攻擊,而在這個距離上敵艦是不可能立即發現攻擊中的2208艇的。

8枚反艦導彈對這種小規模艦艇編隊的毀傷能力是非常巨大的,即使達不到100%的摧毀率,也可使其完全喪失戰鬥力。采用此種方式時,必須保證作戰海域的制空權要掌握在我方手中,並要對戰場中敵方艦艇的偵察、探測方面作到準確及時。

多艇協同作戰

指由多艘2208艇組成集群攻擊組,對敵水面艦艇編隊進行導彈攻擊。由於壹個攻擊組由多艘導彈艇組成,因此在整體攻擊能力上有了相當大的增強,並可借助復雜氣象條件及高海況下敵水面艦艇航行、作戰能力下降之時,利用自身優異的適航性及在惡劣海況下的極強航行性能發起攻擊。攻擊組主要的作戰對象是由4至6艘驅護艦組成的中等規模水面艦隊。

在沒有空中威脅的情況下,其作戰距離可達1000千米。由於2208艇的體積小、隱身性強,敵海上作戰編隊在較遠距離上發現2208艇攻擊組是較為困難的,即使使用艦載直升機,發現距離也不會小於60千米。

雖然編隊中所載直升機的最大作戰半徑達到200千米以上,但在戰時,艦載直升機為保證生存力是不大可能飛離母艦100千米以外執行對海搜索任務的,而60千米這樣的距離早已進入2208艇艇載反艦導彈的攻擊範圍。4艘2208艇總***有32枚反艦導彈可用,在進行導彈攻擊時,可由2艘壹組以最高航速從兩個方向對目標發起飽和攻擊,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射所有導彈後高速脫離戰場。

類似於以2艘“成功”級、2艘“康定”級及2艘“諾克斯”級所組成的艦艇編隊的防空反導能力是無法抗擊32枚C803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的,最多只能攔截下10枚左右的導彈,而剩下的20多枚導彈將會完全摧毀敵作戰編隊。

多艇與其它作戰單位協同作戰

指由多艘2208艇與大中型驅護艦***同組成海上作戰編隊,壹同在中遠海對敵海上艦艇編隊進行攻擊,此時,2208艇出色的適航能力可以滿足其遠海航行作戰的需要。作戰時,編隊中2208艇的數量可根據作戰對象的不同有所差別,如作戰對象是類似於日本“八八艦隊”的規模,只需編入6至8艘即可;

如目標是1個航母戰鬥群,其數量至少要達到10艘;如是2到3個航母戰鬥群,其數量至少應達到15艘以上。以我軍現在的裝備水平組建壹個作戰能力較強的驅護艦編隊,壹般應由2到3艘護衛艦和4艘以上的驅逐艦構成,能同時發射30~40枚反艦導彈對目標進行攻擊,如果作戰對象是類似於日本“八八艦隊”的規模,則基本可對其造成重創,如在編隊中加入8艘2208艇,整個作戰編隊壹次導彈攻擊的導彈數量將會達到100枚以上,完全可以徹底摧毀壹個完整的“八八艦隊”。

但對手要是多個航母戰鬥群時,這些反艦導彈能否突破層層反導防禦體系還尚未可知。美國壹個航母戰鬥群中至少有4艘裝有“宙斯盾”系統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它們壹次就可同時攔截48個空中目標,加上其它護航艦只的防空武器及各艦上的近防武器系統等,40多枚反艦導彈對其已不能構成太大的威脅。但如果在編隊中加入15艘以上的2208艇隨同大編隊作戰,壹次導彈齊射的數量會達到近200枚,這樣,基本可以保證壹定數量的反艦導彈突破其防禦體系,重創或摧毀壹個標準的航母戰鬥群。

在進行這種高強度反艦作戰時,基本上采用的是遠程超視距導彈攻擊,力求在最遠的距離上對敵發起攻擊,以保證自身編隊的安全,同時也增加了敵方發現來襲導彈的距離和反應時間,因此,更要強調反艦導彈壹次齊射的數量。多艇協同攻擊的實現條件應是要保證作戰海域的制空權,至少是部分制空權,這樣就可避免攻擊組在較遠的距離上被敵空中力量發現,保證攻擊作戰的隱蔽性和突然性。

同時,還要在指揮通信信息保障上做到準確及時,在偵察衛星、遠程偵察機及預警機的配合下提高對戰場瞬息萬變的復雜情況的掌控能力。為解決2208艇遠海作戰時自持力有限的問題,可在編隊中加入1到2艘綜合補給船,以對編隊中的2208艇群進行隨時的物資及彈藥補給,保證其長時間在遠海持續作戰的需求。

  • 上一篇:香港有哪些特色小吃?
  • 下一篇:中國的古建築是如何抗震的?木結構建築中的“柔與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