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國人買房的平均年齡
中國買房人的平均年齡是多少歲?最近,關於中國買房人平均年齡的話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根據網上的相關報道,中國買房人的平均年齡是27歲。萬通集團創始人、裕豐集團董事長馮侖在他的新書分享會《馮侖:買房的這些事》上說:“中國買房的平均年齡是27歲,世界上幾乎沒有壹個國家的年輕人平均27歲就買得起房。在發達國家,壹般是37-40歲。”
按照這種說法,後來有人統計了壹些主要國家的買房數據,發現美國人和英國人買房的平均年齡是38歲,而德國人和日本人買房的平均年齡是41歲。所以對比來看,中國的平均買房年齡比這些富裕國家要早很多。這是為什麽呢?為什麽中國人這麽早買房?主要原因是:
1.因為中國房地產的蓬勃發展,房價壹直在不斷上漲,所以從長遠角度考慮。越早買房,對以後的生活越好。所以很多年輕人,剛工作沒多久,就開始貸款買房。以後活成自己的樣子,還是不活,是壹個很不壹樣的選擇。
2.除了擔心房價上漲,中國人這麽早買房。壹些現實因素也促使他們買房。比如:婚姻、戶籍、教育、醫療、其他社會福利。
3.在中國,有句話叫“婆婆經濟”。就是年輕人談婚論嫁,丈母娘要求男方有房。結婚後生孩子要學區房,逼著很多人買房。
總結:所以中國人買房普遍年輕化,主要是生活和房價的雙重影響。
第二,中國人買房,買漲不買跌。
中國人總是買房子不買下來。大家都覺得房價大漲的時候買房更劃算。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觀點?主要原因如下:
1,房價穩定的時候,買房的人會認為房價不會有大的變化,然後會放慢買房的步伐;當房價下降時,購房者會認為再等等可能會更低,所以還是再觀望壹段時間為好。但是,當價格上漲明顯時,購房者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它們結合了房子的價值,賦予了房子的屬性。這個時候房子不是為了滿足居住需求,而是為了實現財富的升值。
2.當有人買了房,房產增值,其他沒買房的人也會跟風買房。無論有沒有購房需求,這種非理性行為往往導致房價快速增長。
3.我們不能說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有些人從眾買房後,房產確實升值了,所以從眾買房是合理的。但在實際購房過程中,只有少部分購房者能夠保持獨立性,不受身邊朋友、市場環境和監管幹預的影響。
總結: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買房只是為了解決住哪裏的基本問題。因此,購買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不是隨大流。
第三,中國人買房的傳統觀念
1,我們中國人深受傳統文化影響,對“家”有著特殊的情結。人們把家視為代代相傳的重要資產,對家的理解當然是建立在“自己的房子”的基礎上。房子能給人帶來安全感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2.結婚買房的“習俗”在中國壹直很流行,但在國外很少有年輕人剛結婚就擁有自己的房子,大多數新婚夫婦選擇租房。而中國則形成了“沒房怎麽結婚”的局面。就算房產價格天文數字,是積蓄的幾十倍,全家也要借貸,借錢買房。
3.“男人沒有房子很難結婚;不給孩子留壹套房子,父母就不是合格的父母;某個地方沒有房子,妳在這個地方就不能算壹個人。這些觀念已經深入很多人的內心。正是因為這種傳統觀念和傳統思維,很多人想盡辦法,不惜犧牲日常消費來買房。
總結:為了壹個房子扭曲生活真的值得犧牲嗎?我以為有了房子,就有了穩定的生活,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其實不然。在買房這個問題上,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對社會的發展和家庭幸福指數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買房這件事上,要借鑒西方人的觀念。我們可以先租房,等有能力買房了再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