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

有壹個場景普遍存在於194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國人的記憶中:

小時候家裏偶爾會有和尚敲門。我媽總會很真誠地送點饅頭或者往兜裏倒點飯,家裏人也會感謝她。這種無言的尊重給許多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近年來,由於無神論的主導,道德急劇滑坡,惡性事件頻發。而且佛教界、道教界也是壹片混亂,各大寺廟到處都是和尚貪財好色,品行不端。

曾經聽壹位信佛的朋友說,看到國內某知名僧人公然用大筐接受信眾的紅包後,心裏充滿了失望。他再也不想踏進寺廟壹步,也很難對和尚產生敬意。信佛的人還是這樣。那麽,壹方面,在“無神論”的影響下,當今社會更多的普通人不相信神佛的存在,對信徒和修行者不屑壹顧,認為是迷信;壹方面,在看到佛道諸多亂象後,我把和尚庸俗化,認為他們和普通人沒太大區別,不過是壹種賺錢的方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才能尊重修行人和出家人?

然而,中國很多人不壹定知道的是,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的傳統文化始終滲透著修煉、成仙、返本、修成正果,這是無數中國人的願望,主要途徑是修道和佛教。“道”是中國本土的信仰,“佛”在東漢時期由印度傳入中國,並很快傳播開來,為中國人所接受。

(微信搜索新傳統文化微信官方賬號查看更多好文章)

道家修行重在真,萬物皆真;佛教修行重在善,服務善,以慈悲濟世。尊道尊德是中國修煉文化的核心價值,道家是宇宙生命之源,道德是人類生存的基石。從中國的“人類始祖”黃帝開始,歷代都有很多神跡和神諭。古代的修行者,無論是和尚還是佛教徒,都受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尊敬。妳懂的,穿上和尚的衣服,尤其是那些充滿智慧,品德高尚的修行者,皇帝看到了都要雙手交叉。世人的尊重,就是尊重修行者的德行和學識,因為他們的言行是“師範”,是世人了解神佛的管道。

皇帝對修行者的態度。

中國的皇帝大多信奉佛教或道教,只有三皇五帝壹帝排斥佛教。所以歷史上留下了很多帝王和修行者的故事。

關於黃帝,歷史上有很多關於他求道的傳說。傳說廣成子是住在河南臨汝西南崆峒山山洞裏的神仙。黃帝聽說後,專程去拜訪他,向他請教修行的秘訣。廣程子對黃帝說:“我和妳這樣的人有什麽可談的呢?”

黃帝回去後三個月,不理朝政,無所作為。然後他去見廣,恭恭敬敬地跪在廣面前,連連跪拜,求教如何修身養性。廣把這次的修煉方法告訴了黃帝。黃帝得道後,管理朝政,但同時也嘗試煉丹、求鼎、打坐。據傳說,公元前2598年,黃帝白天在喬杉山腳下飛升。

◎漢武帝文帝,早年研讀《道德經》,領略道家思想精髓,走上清凈無為之路。當了皇帝之後,他還是喜歡讀《道德經》,下令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要讀。不過有些很深奧,中國皇帝和大臣都不太懂。

據《太平廣記》記載,漢文帝親自到仙人河鞏請教道德經。當時文帝說:“《詩經》上說‘天下之下,是王之地嗎?領導土地,不就是個王嗎?“老子也說過,‘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王者也是‘四大’之壹。雖然妳懂道教,但妳也是我的臣民。為什麽妳不能尊重我,卻如此傲慢?他拍了拍手,慢慢坐了起來,離地面有幾英尺高。他低頭看著漢獻帝,漢獻帝擡頭看著他說:“我不能趴在地上,也不能趴在地上,怎麽做妳的臣民?”

文帝大驚,才明白自己觸犯了神人,立即下車跪拜河公賠禮道歉,並請河公給予指點和開導。在江上,龔把兩卷《道德經》章節和句子送給文帝,叫他好好研究。然後,他消失了。在何工的幫助下,漢文帝更好地理解了《道德經》,並運用道家思想治理國家,這體現在他的善良和節儉上。

◎東漢第二位皇帝明帝是壹位好佛祖。當他夢見自己“高十尺,頸圓,光芒萬丈,金光閃閃,在殿中飛翔”時,稱之為“佛”,並於公元68年派人到天竺(今印度)朝拜佛經和佛法。四年後,使者不僅從天竺帶回了佛經,還從天竺接回了兩個和尚。明帝看到它時感到更加神奇(與他在夢裏看到的非常相似),所以他非常重視它,並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它們。他還特意在洛陽設立了白馬寺,供他們翻譯經書,宣講法律。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多次派遣使節出使西域,尋求佛教。之後,他讀了佛經後皈依了佛教。後來,他建造了佛塔、佛寺、裝滿黃金的雕像,並使許多人出家。就連他自己也穿上袈裟,捧著金碗,講了壹堂光輝的般若經。

◎後趙明帝石勒蘇益格是五湖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在其治理下,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大的國家。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成就,與西域來的高僧佛祖土城有關。

《高僧傳》記載,佛祖土城是西晉後趙時期的壹位高僧。少年出家,能背幾百萬字經文。他還擅長念咒驅鬼。當他用香油和胭脂塗在手掌上時,千裏之外的壹切都可以出現在他的手掌中,就像面對面看到壹樣。

晉懷帝永嘉四年,佛祖土城來洛陽弘法,欲在此建寺。他用佛教教育施樂,使施樂停止殺戮,開始以德治國。他非常敬重佛祖土城,凡事必向他請教,稱之為“大和尚”。

◎隋文帝,隋朝開國皇帝,從小就有佛緣。他不止壹次跟別人說,他上輩子是個和尚,小時候喜歡聽鐘聲。他當了皇帝,不僅廢除了北周皇帝定下的滅佛令,還大力弘揚佛教,修建寺廟,成為中國皇帝中又壹位佛教皇帝。

由於隋文帝的大力倡導,不僅民間信佛者日益增多,朝中許多大臣也信佛。隋朝簡直成了地上的佛教國家。隋文帝也受戒了,每天堅持念經。也被稱為“大菩薩王”,獨孤皇後受戒後也被稱為妙善菩薩。滿清大臣都有自己的佛號。每天宮中霧氣彌漫,煙霧繚繞,設壇講學,通宵達旦聽佛樂,與寺廟無異。皇帝的後妃、嬪妃經常跟隨僧尼出巡,隨時可以開道場講學拜佛。

隋朝時期,* * *修建了五千多座寶塔,塑造了數萬尊佛像,而且沒有重修的打算;50多萬僧尼出家為僧。隋代的莫高窟也煥然壹新。隋朝重建和建造的洞穴多達94個,幾乎是過去200年莫高窟總數的兩倍。

◎唐代皇帝大多推崇道教,求道、訪道的人也很多。唐太宗有王、、李、袁天罡等著名道士輔佐,唐太宗對他們很尊重。

早在唐太宗即位之前,他和方就穿著便服去拜訪王。素未謀面的王迎之曰:“此有聖人,非秦王乎?”太宗大吃壹驚,大師果然名不虛傳,於是實話實說。王袁誌告訴他,他將來要當“太平皇帝”。

唐太宗即位後,繼續推行崇道政策,對王十分重視,想委以重任,但在王的鏗鏘有力的話語下,只得作罷。他曾公開發布聖旨,表現出對這位世俗大師的懷念。聖旨說:“我在封建王朝被問,不曾忘記睡覺。”

◎二十多歲即位的唐高宗,從小受菩薩管教,像父親唐太宗壹樣推動佛教事業,拜謁玄奘大師等高僧。經過壹番辯論,他決定僧侶們不必向君主鞠躬。

◎僧人經歷了武則天、中宗、宗瑞、玄宗時期,出現了很多神跡,受到唐朝的推崇。唐高宗末年,武則天經常發函讓萬惠入宮擔任宮人。中宗也親自召見了他。

◎唐肅宗登基之初,邀請100多名僧人在宮中日夜誦經,為國家和人民祈福。中唐時期,唐玄宗登基前出家多年。

◎明代道教崇拜始於明代,嘉靖、萬歷年間達到頂峰。明太祖朱迪不僅多次派人遊覽張三豐大道,還寫信表達了自己的心願:“我早就仰慕真仙了,我渴望向我的家人學習。”雖然我“才氣平平,卻永遠忘不了夜見他的真心。”後來,張三豐給朱迪寫了壹封短信,還寫了壹首詩,給它開的藥方是“屏欲崇德”、“誠心無欲”(心要清凈,欲要少),讓百姓富而有德為主;人長命百歲,作為主人也長命百歲,隱含著修道的意義。

此外,明成祖為了感謝在京南會戰中保護自己的真武大帝,在北京建了壹座寺廟,在紫禁城建了壹座玉皇殿,供自己和皇宮裏的人朝拜,還大修了真武大帝升天的武當山的寺廟,以“報恩”,表達對道的誠意,“為世間萬物祈福”。根據太和山的記載,“武當”的含義來源於“非真武藝不可”,意思是武當是中國道教供奉“田璇真武大帝”(又稱真武大帝)的聖地。

唐太宗曾感嘆:“出家是君子之旅,帝王不易。”意思是出家是男人的高尚行為。就算皇帝想做,也不容易做到。

毋庸置疑,皇帝作為壹國之君,推崇信仰,尊重修行者,自然影響了朝臣和百姓。因此,中國古代社會形成了尊天尊佛、尊修行者的風氣。

古代出家的條件

既然社會有這樣的氛圍,那麽對於出家或者修行人的要求就高了。在古代社會,妳不僅僅是出家當了道士。妳必須參加考試,學習佛教和美德,通過考試後妳就可以獲得“度牒”,然後妳就可以去寺廟,在寺廟裏修行。如果沒有法令,寺廟剃度是違法的,會受到法院法律的懲罰,會要求僧人回歸世俗。

“度牒”是政府允許妳出家的文件,因為出家後,可以免除賦稅和勞役。絕對不能說要出家,要符合條件。“都爹”大概出現在唐代,由祠堂頒發。北宋時用絲綢、平紋錦、平紋麻線、紙,南宋時用絲綢。嘟嘟詳細記錄了來歷、俗名、年代、寺院、古典名師姓名等。持度度的僧尼,經祖籍部門同意,簽署日期和正式簽名。簡單來說就是身份證明,就算是正規的和尚也是有喪事的和尚。

壹般有三種途徑獲得聖旨,即“試經僧(試經)”、“交慈僧(皇帝詔書)”和“交錢物”。其中“天都僧”是皇帝在特定時期的壹種昭告天下、施舍恩情的方式,但在運作過程中,也十分註重經濟實踐的策略。“入佛出家”是解決經濟困難和財政危機的壹種方式,是以出錢為基礎的,但也重視其德行。

此外,唐朝對出家的限制也很多,主要包括十條:年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生活不能自理;老公,意誌堅強,吃苦耐勞;父母允許;沒有犯邊境罪;不是賊心和人性,出家動機純粹;堅強的意誌和明確的信念;非債務人,不負債;非官方,不是承擔社會責任的官員;身體健康;四肢完整,五官端正。

這樣看來,在古代出家絕對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看看現在中國所謂的“和尚”。他們中有多少人能通過佛德的考試?能滿足以上十個條件的有幾個?

雖然宋代開始出現都督商業化,嚴重破壞了大德高僧高道傳承下來的寺院戒律,但這壹制度對僧人德行仍有根本要求,佛道修行界也有人修煉成佛成仙。

清朝順治年間,順治皇帝認為出家是好事,值得尊重和提拔,沒有必要嚴格限制,於是廢除了官邸制。然而,直到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由於“俸祿均分壹畝”政策的普遍推行等原因,延續了數千年的官衙制度才被徹底廢除。制度的廢除顯然降低了對僧侶的要求,於是不同目的的人,甚至是缺乏德行的人,很容易就入了行。

標簽

悠久的歷史,講的都是修行、出家、神、佛、道、人的關系,也就不難理解,相信神佛和“天人合壹”的古人,對修行者是非常尊重的。受“無神論”影響的當代中國子孫,只有找到自己真正的文化,真正的道德和信仰,才能重新得到神佛的眷顧。

  • 上一篇:中華傳統的音樂器具有哪些?
  • 下一篇:中國關於龍的傳說很多,龍的來歷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