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從無到有,占中國對外貿易的半壁江山。已經成為以國外公司為主體、以進料加工為主要經營模式、以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主要出口產品、以發達國家為主要出口市場、本地采購比重不斷增加的貿易方式,為我國國民經濟、就業、國際收支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出了突出貢獻。
過去的外匯缺口、資金缺口、供給缺口已經轉變為知識缺口、競爭力缺口、需求缺口。
在單純鼓勵出口和優惠外資的導向下,國外壹些高能耗、高汙染的產業和企業轉移到中國,而中國的資源價值和環保成本沒有得到充分補償,加劇了能源、資源和環保壓力。
中國進出口的擴大不僅對國際市場的供給側產生影響,也對國際市場的需求側產生影響。例如,對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長已成為影響國際價格的重要因素。
新形勢下加工貿易發展面臨新問題。
在加工組裝流程和環節上仍處於低端,競爭優勢仍是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成熟技術,分工處於低端。
外資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加工貿易的微觀主體,其戰略和目標影響著我國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方向。
在壹些地區,勞動力在加工貿易中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漸減弱,這影響了中國加工貿易本土化的可持續發展。
加工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基礎好、發展快、規模大,中西部地區承接加工工序轉移的條件差距較大。
國內中小企業配套能力不強,有條件的大企業發展境外加工貿易還比較困難。
人民幣升值將形成外部壓力,推動中國產品和技術結構轉型升級。而中國產業鏈的前中後端支撐明顯不足。
加工貿易制度在國外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
目前與美歐的貿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我國市場化程度最高、開放程度最高、混合所有制成分比例最高、貿易互補性最強的行業和產品,如紡織服裝、彩電、家具、鞋等。這些產品對美歐本土產業不形成沖擊,只對其全球利益形成沖擊,是需求側摩擦而非供給側摩擦。
未來發展趨勢
壹是隨著加工貿易國內采購率的不斷提高,加工貿易正在從兩頭在外向采購銷售在外轉變的發展模式;
二是加工增值鏈正逐步從物理加工環節向服務環節延伸;
第三,隨著我國境外加工貿易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境外加工貿易也取得了不斷的發展;
第四,出口加工區的貿易基數小,但增長快;政策優勢將繼續顯現,與區外加工貿易的差距將加大。
五是本土企業積極參與加工貿易生產體系,形成全球化綜合經營能力。
中央政府對加工貿易未來方向的指導
1.提高加工貿易招商引資水平。在嚴格控制兩高壹資項目的基礎上,重點引進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跨國公司加工制造環節、R&D中心、運營中心、營銷中心、售後服務中心,重點引進具有創新科技能力的新興產業。
2.加拿大貿易應著眼於促進、輻射和擴散國內產業。在吸引外資、大力發展貿易的同時,要評估地方政府對本土企業發展的大力支持,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為跨國公司提供加工設施的情況,鼓勵中小民營企業參與加工貿易和全球采購體系。
3.我們要不斷提升與跨國公司的深度合作水平。使加工貿易環節從簡單的技術和工藝裝配,向附件加工制造,向通用零部件加工制造,向主要零部件加工制造,向關鍵零部件加工制造,再向高級復雜的知識技術人才密集型裝配轉變。
4.加拿大的貿易要逐步從外企向國內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轉變,包括“走出去”的戰略。加拿大貿易在空間上將不同國家的比較優勢結合到生產和貿易鏈中。誰是主體決定了資源分配權、供應鏈管理決策權、剩余控制權和市場控制權。
5.加工貿易要從嚴格監管向風險管理、貿易投資便利化和規範、高效、科學的新型監管方式轉變。雖然加工貿易星羅棋布、遍地開花是中國的特色,但監管體系的建設要逐步與國際規則接軌。
6.加拿大的貿易要有長遠的戰略,以引進(提供當地投資環境和配套能力)、紮根(允許壹定的內銷比例)、本土化(轉化為當地配套能力)、走出去(企業主導的進料加工貿易)為不同階段的目標,通過開放競爭、加速模仿、積極扶持、自主經營,打造產品和工藝升級、技術進步的機制。
7.加工貿易要從加工制造向采購、加工制造、配送服務、售後服務、研發、信息集成轉變。應該與新的發展理念相壹致,向經濟、社會、自然相協調的方向轉變。
8.加工貿易要逐步適應跨國公司受成本和市場驅動的發展需要,制定高效、靈活、切合實際的國內采購、銷售和深加工的指導和監管機制。包括對不同產品、行業和地區的加工貿易進行分類管理。
舞鋼市灣頭橋鎮泉塘村的劉,春節前夕搬進了新家,打出了“住新居,感黨恩,改舊貌,創偉業靠國策,共築中國夢”的對聯。
武岡市壹棟危房改造前的樣子(資料圖)。
麻陽縣文昌閣鄉西皮溪村已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整體安置,全村21戶已於春節前全部搬入新居。
西皮西村的村民劉鴻雁高興地說,搬到新家後,他的孩子上學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