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脈”可以檢查身體的所有器官。
脈診是老師根據脈象,用手按壓人體動脈,了解內部變化的壹種診斷方法。
脈診歷史悠久,反映了科學診斷的特點和經驗。
脈象可以理解為脈象。由動脈搏動的部位(深淺)、速度(快慢)、強度(強弱)、節律(整齊與否、有無休止)和形態組成。
脈象是中醫辨證的重要依據,在辨別病因、推斷疾病變化、鑒別真假感受、判斷疾病預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因為脈是血之府,貫穿全身,所以身體內臟的病變往往在脈中有所反映,有時在癥狀完全顯現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變化。
脈象的產生直接關系到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脈的通暢和氣血的盈虧。
因此,心和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器官。氣血是脈象形成的物質基礎。
同時,血液在全身循環,除了心臟的主導作用。
還要有各器官的協調:(1)肺氣散,血可散;
脾主血,是氣血生化之源,滋養和控制脾,血液才能運行;
肝藏血,調節血流;腎藏精,能生血化氣,腎氣是各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
因此,脈象可以反映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和氣血發生病變時,必然會從脈象上顯現出來,表現為病理性的脈象,這將成為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因此,切脈是壹種正確的預測。
寸口脈是“切”的主要部分
臨床上主要采用“寸口診斷法”,即切開患者橈動脈後部。
《內經》中有“全時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現代臨床很少使用,這裏就不介紹了。
脈診有兩個理論基礎:
第壹,脈搏會太深。也就是說,人體所有的經脈都會聚集在肺,太淵穴,脈會交匯的點,就是脈會交匯的點,所以有脈會過深的說法。
二、脾胃是所有臟腑氣血的源頭,所有臟腑氣血的盛衰與脾胃功能的強弱密切相關。從中焦可以觀察胃氣的強弱。
所以全身臟腑經絡氣血的盛衰,都是從寸口脈反映出來的。
常見的疾病有哪些?
壹個人的脈搏壹次要4-5次,脈搏要輕柔有力。常見的脈病有浮脈、沈脈、晚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泛脈、細脈、弦脈。
1,浮動脈沖
輕按即可獲取,再次按下即可獲取。其特點是脈位表淺。浮脈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外感邪氣停留於表,衛氣於邪,鼓舞脈氣於外,故脈位較淺。
漂浮有力才是真材實料;浮而無勁,是表虛。長期內傷是由於陰血不足,陽虛外浮,脈浮無力所致。
2.下沈脈沖
不能輕按,要再按才能拿到。它的特點是脈搏深。主癥:裏證。脈強則內盛,脈弱則內虛。
邪氣郁於內,氣血阻陽,脈沈有力。臟腑虛弱,陽虛氣滯,脈弱氣躁,脈弱。
3.晚期脈沖
脈搏慢(脈搏每分鐘60次以下)。主癥:寒證。強脈表示實寒,弱脈表示虛寒。寒為郁,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強,為實寒之證。
楊琪不足,氣血不能運行,脈遲而弱,為虛寒證。員和繁重的體力勞動,脈搏經常晚,是壹種生理狀態。
4.脈沖計數
脈搏快(每分鐘90次以上)。其特征是脈率比正常人快。主要疾病:發熱。脈強則實熱,脈弱則虛熱。
外感發熱初起,臟腑熱盛,邪熱受激,血液循環加快,脈強為實熱。血虛,津液血虛,內生虛熱,脈弱。
5.虛脈
輕壓重壓都覺得虛,是所有弱脈的總稱。這種病的病因多為氣血兩虛,脈象難攪,故為虛。
6.真實脈搏
三條血脈都很強大。
邪氣盛而正氣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經,脈有力。
7、滑脈
應該是光滑,光滑,像壓球壹樣光滑的意思。主要病癥:痰濁、消化不良、實熱。多見於氣血充實的年輕人。
孕婦的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的現象。都是生理現象。
8.洪水脈
脈搏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湧,此起彼伏。主癥:實熱。
內熱充沛,脈道擴張,脈形寬。因為熱,邪氣燃燒,氣血充盈,才有了脈象的存在。
9.紋理
脈細如線,起伏明顯。主癥: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它也控制濕病。
陰虛血虛不能充脈,或濕邪不通脈,脈小。
10,弦脈沖
末端直而長,指向下方相當自然,如按弦。治療肝膽疾病,疼痛和痰。
氣機不利,肝失疏泄之功,脈象緊張,呈弦脈。當患者患病時,氣機紊亂或痰飲停止,就會導致氣的傳導不暢,出現弦脈。
11,結脈
脈搏緩慢而不規則。主要疾病:陰虛氣滯,寒痰血瘀。
分析:陰寒內結,脈氣不通。寒性痰瘀,氣滯,脈氣郁結,因此,若因氣虛血弱而脈遲而停,則弱。
12,代買
脈沖有壹個休止符和壹個固定的數字。主病:臟氣下降。
正是臟氣虛弱,元氣不足,使脈氣不通。
什麽影響脈象?
人體大致有28種脈象,每壹種脈象都是人體機能的反映,都有相應的疾病範圍。
脈象是壹種生物信息傳遞現象,是從外部測得的關於循環系統的信號。它的缺點是不精確和缺乏量化。例如,高血壓可以通過脈診發現,但血壓無法測量。
任何生物不僅傳遞內源性信息,也傳遞外源性信息。決定脈象的內源性因素主要是上面提到的血和脈。決定脈象的外因有地理、氣候等。
天冷的時候,血管收縮變細,血流會變慢;天熱時,血管擴張變寬,血流加快,脈象也會相應變化。
即使外界環境微不足道,脈象也可能有明顯的變化。
如果在生理調節範圍內,屬於正常脈象;超出生理範圍是壹種病理性脈象。在有幹擾的情況下,脈象有時是不準確和可靠的。
這個時候,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壹個醫術高超、脈診經驗豐富的中醫可以更準確地發現病變,而壹個普通的中醫可能診斷不明確,甚至會出錯。
溫馨提示:中醫不同於西醫,主要是通過這四點來判斷人體是否有病源,是否存在隱患。這是中國最古老的診斷方法,但往往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