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壹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2、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3、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禦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壹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4、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文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太仆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5、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6、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壹。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7、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仆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8、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禦醫、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9、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擴展資料:
壹、武官的職責:
1、以本國武裝力量代表的身份與駐在國軍方保持外交聯系,辦理兩國軍隊間的交往和交涉事宜;
2、開展與駐在國軍政官員、社會人士以及外交使團(主要是外國武官)的外交和社交活動;
3、根據兩國協議和上級指示,承辦或者是協辦軍事援助、軍事訓練、軍品貿易、軍工合作和軍事技術轉讓等事宜;
4、以壹切合法的手段調查與軍事有關的情況,直接或者間接通過使館將情況報告給派遣國壹些相關的軍事部門。
二、中國傳統文官制度的特點
1、至高無上的王權是傳統文官制度存在和運行的基礎
君主集權專制是中國古代政治統治的基本形式。君主握有包括官吏在內的壹切臣民的生殺予奪大權,各級政府、大小官員都只是王權的組成部分。
而且文官隊伍層層節制,上級官員主宰著下級官員的升降任免,自上而下的授權與控權體系使權力指向單壹、人身依附嚴重,導致官員形成了亦主亦奴的雙重人格,對上曲意逢迎、對下作威作福,由此滋生出種種弊端。
2、腐敗現象嚴重
產生腐敗的根本原因是在於公***權力制約機制的缺失。在中國古代君主集權專制體制之下,盡管有諸多法令和專職監督機關,但由於監督機構的權利與政府其他部門的權利同出壹源,且監察體制單壹,其作用和效力極其有限,所以官員腐敗的現象比較嚴重。
3、缺乏行政管理的知識和技能
在中國古代分散的小農經濟狀態下,政府官員的職責十分簡單。各級官員最基本的職能為興教化、倡禮儀、維持治安和催糧征稅。
關於行政技術的問題則更多地倚重於幕僚和胥吏,且中國古代基層社會由地方鄉紳自治,極少需要國家行政權力幹預,因而官員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備整合、調控、管理社會的行政知識和技能。
4、官本位
官本位是古代官制文化的核心。官員不僅擁有權力,還擁有財富、聲譽和各種特權;做官首先是壹種身份等級,其次才是壹種職業。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官銜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武官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