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古代語文課程教學的三大問題,三大經驗,四大弊端是什麽

中國古代語文課程教學的三大問題,三大經驗,四大弊端是什麽

1、脫離語言實際。

主要是脫離口頭語言實際,不重視聽話能力和說話能力的訓練。我國古代作為書面語言的文言文,兩漢之後就基本定型了,很少變化;而口頭語言則是壹刻不停地發展著,變化著。所以二者的距離越拉越大。

2、脫離應用實際。

讀、寫大都與日常生活和實際應用無關。讀書皓首窮經,苦練八股,只為功名。這也使兒童視學舍如囹獄,視師長如寇仇。[元]虞韶編的《日紀故事》中有壹則師生矛盾的故事:許衡年七八歲,受學鄉師,書過目輒不忘。壹日,問於師曰:“讀書欲何為?”師曰:“應科第耳。”復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謂其父曰:“此兒穎悟非常,他日必有大過人者,不能為之師矣。”固辭而去。

3、忽視文學教育。

基礎教育並不是要把多數人培養成文學家,但要使人人都具有理解文學和欣賞文學的能力。當然,也不排除為具有文學天賦的學生奠定當文學家的基礎。這就要進行必要的文學知識和文學鑒賞的教育。這是語文教育的整體目標——培養聽說讀寫能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操的壹部分,在語文美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傳統語文教育在這方面也是非常欠缺的。

4、忽視知識教育。

我國有起源很早,很發達的文字學、訓詁學知識,但始終沒有建立起適宜於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例如文章教育,曾經總結出壹個“起——承——轉——合”帶有點規律性的模式,但很快就變成了僵死的八股文程式。人們反對八股,但又建立不起規範,就只能用“文無定法”來抵制規律性的知識,其實是很無力的。培養和提高讀寫能力的訓練,實際上成了壹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壹)古代語文課程與教學的三大問題

1、語文教學的性質和目的問題。

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思想的,儒家思想始終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例如《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學記》中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語文教育成了統治階級進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工具。科舉取士制度推行以後,全國士子趨向科舉,語文教育逐漸變成了科舉考試的附庸。

2、教學內容問題。

教學內容陳舊片面,主要為識字、讀古文、作古文,把古人作為學習的楷模,把古文作為學習的最高境界,窒息了青年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革新創造精神。引導人們向後看,而不是向前看。

3、教學方法問題。

教學方法死板、單壹,只重整體感知,缺乏分析認識,只強調求同思維、單向思維,忽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只尊重維護作者權威,無視讀者理解的主動性、創造性。只聽任壹條暗胡同裏摸索,缺乏系統的讀寫理論指導,等等。1、熟讀精思博覽

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十分重視熟讀文本,熟讀又以誦讀為基礎。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中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壹字,不可少壹字,不可多壹字,不可倒壹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雲:‘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通過誦讀、熟讀,不僅容易形成語感,而且有助於記憶理解。

讀和思的關系十分密切,所謂“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也談到他的體會:“讀書須將本文讀熟,字字咀嚼令有味。理會不得處,且宜深思;思之不得,然後將註腳看,始有益。”在熟讀的基礎上精思,方能有所感悟。1、熟讀精思博覽

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十分重視熟讀文本,熟讀又以誦讀為基礎。朱熹在《朱子童蒙須知》中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壹字,不可少壹字,不可多壹字,不可倒壹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雲:‘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通過誦讀、熟讀,不僅容易形成語感,而且有助於記憶理解。

讀和思的關系十分密切,所謂“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也談到他的體會:“讀書須將本文讀熟,字字咀嚼令有味。理會不得處,且宜深思;思之不得,然後將註腳看,始有益。”在熟讀的基礎上精思,方能有所感悟。

在提倡熟讀、精思的同時,古代語文教育也主張廣泛涉獵,並不僅僅局限在“三、百、千、千”和“四書”、“五經”的狹小範圍裏。很多有識之士提出要廣泛讀書、接觸社會,即“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許多人還認為廣泛涉獵即可學會作文,古人所說的“觀千劍則曉劍,讀千賦則善賦”就是這個意思。

2、評點法

對文章進行“圈點”、“評註”,是古代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圈點”是指在閱讀時給字句畫上符號。“評註”是把對內容和文字的評論寫在正文旁或行間。使用此法,對指導學生自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大有益處,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細心閱讀、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

在提倡熟讀、精思的同時,古代語文教育也主張廣泛涉獵,並不僅僅局限在“三、百、千、千”和“四書”、“五經”的狹小範圍裏。很多有識之士提出要廣泛讀書、接觸社會,即“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許多人還認為廣泛涉獵即可學會作文,古人所說的“觀千劍則曉劍,讀千賦則善賦”就是這個意思。

2、評點法

對文章進行“圈點”、“評註”,是古代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圈點”是指在閱讀時給字句畫上符號。“評註”是把對內容和文字的評論寫在正文旁或行間。使用此法,對指導學生自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大有益處,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細心閱讀、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

  • 上一篇:中國關於傳統文化的論文都與《論語》有關。..
  • 下一篇:中國畫使用什麽畫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