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和外國建築特別是西方建築的大量出現,中國建築與世界建築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交流,建築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壹般稱為中國近代建築藝術。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成熟於封建社會。是壹個歷史最悠久、分布區域最廣、風格最明顯的獨特藝術體系,以漢族木構建築為主,也包括各少數民族的優秀建築。中國古代建築對日本、朝鮮、越南古代建築有直接影響,17世紀後對歐洲也有影響。
藝術特色
與歐洲古代建築藝術相比,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有三個基本特征:
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的統壹。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建築還在維護和加強社會、政治和倫理制度以及意識形態方面發揮作用。
②植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精神。建築藝術的所有元素,如尺度、節奏、構圖、形式、人物、風格等,都是基於當代人的審美心理,能被人欣賞和理解,沒有跌宕起伏、怪異莫名的形象。
③整體全面。古代優秀的建築作品幾乎都調動了當時所有可能構成建築藝術的因素和技法,形成壹個整體形象。從整體環境到單體住宅,從外部序列到內部空間,從色彩裝飾到附屬藝術,每壹個部分都不是可有可無的,如果去掉其中壹個,整體效果就會受損。
這些基本特征如下:
重視環境的整體管理
自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對建築環境進行整體管理的概念。雖然《李周》中所有關於野、都、俗、鄉、城、山、殿的規劃體系未必都實現了,但至少說明當時已經有了系統規劃的大規模區域規劃思想。《騎馬的管子》主張“凡國為都,不在山下,而在廣川之上”,說明城市選址必須考慮環境關系。中國的風水理論起源很早,除了披著迷信的外衣,大多強調環境與建築的關系。古代城市註重城市本體與周邊環境的統壹管理。秦鹹陽,是壹個超規模的城市環境,北起北薩坎,中間貫穿渭河,南至南山,高峰時東西達200-300裏。長安(今陜西Xi)、洛陽(北魏)、建康(今江蘇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經營範圍也遠超城墻;即使是壹般的政府、州和縣城也將郊區融入整體城市環境。重要景點,如吳越五鎮、佛道、城郊園林等。,也都放了
首先是環境管理;帝陵區更註重風水地理。這些地方的建築大多是依靠環境來展現藝術魅力的。
單體圖像融入群體序列。
在中國古代,單體建築的形式比較單壹,大多是定型的。孤立的單體建築並沒有構成完整的藝術形象,建築的藝術效果主要取決於群體序列。壹座寺廟,作為序列中的陪襯,不會太大,形象可能會比較平淡,但如果是主體,可能會很高大。比如明清北京故宮的單體建築風格並不多,但通過不同的空間序列轉換,各個單體建築在整體上表現出各自獨立的性格。
結構技術和藝術形象是統壹的。中國古建築木結構體系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這個系統由四根柱子,兩根橫梁和兩根橫梁組成,它們形成了壹個基本框架,叫做隔間。隔間可以左右連接,前後連接,上下重疊,隨意組合,或修改成八角形、六邊形、圓形、扇形或其他形狀。車頂框架有兩種:提梁式和穿鬥式。無論哪種方式,房子都可以不用改變框架體系就能造出來。
表面做曲線,房屋轉角處做有上翹角的飛檐。還可以做成雙檐、掛鉤、穿插、披蓋等風格。單體建築的藝術造型主要依靠房間的靈活搭配和多樣式的弧形屋頂。此外,木結構的構件便於雕刻和繪畫,以增強建築的藝術表現力。所以中國古建築的造型美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結構美。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框架風格
標準化和多樣化是統壹的。中國的建築主要是木結構。為了便於制造、安裝和估算工作和材料,必然要使部件標準化,並促進設計的模塊化。早在春秋時期,考公基就出現了標準化和模塊化的萌芽,最遲在唐代成熟。
到宋元三年(1100),“建築風格”完全規範,清十二年(1734)頒布的《工部行規》進壹步簡化。建築的標準化促進了建築風格的統壹,保證了每壹個建築都能達到壹定的藝術水平。規範化並沒有過多限制序列的構成,所以單體建築的規範化和群體序列的多樣化可以齊頭並進。作為壹種空間藝術,顯然是壹種成熟的進步現象。中國古代的單體建築似乎少了壹點變化,但群體組合卻多種多樣,因為標準化和多樣化的高度統壹。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框架風格
詩情畫意的自然園林
中國園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出成就,也是世界各部重要的典型園林。
中國園林以自然為基礎,吸收了自然美的精華,註入了文化素養豐富的人們的審美情趣,采用建築空間構成的方法,將自然美典型化,使之成為園林美。其中蘊含的趣味是詩情畫意的;采用的空間構成手法是自由、靈活、流暢的序列設計。中國園林講究“巧借巧體”,重視景物和景物的精妙演繹,以豐富組織。
觀賞圖片。同時還模擬自然山川,創造了疊山理水的特殊技能。無論山川相連與否,都能讓詩畫更加深刻有趣。
註重建築特征和象征意義的表達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政治和倫理內容要求它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和特定的象征意義,為此采用了許多方法。最重要的是利用環境渲染出不同的情調和氛圍,讓人從中獲得多種多樣的審美感受;其次,不同的建築檔次,包括體量、色彩、風格、裝修等。,被規定來表達社會制度和建築內容;同時,我們也盡力使用許多具象的附屬藝術,甚至牌匾和銘文的文字,來揭示和解釋建築的性格和內容。重要的建築,如宮殿、寺廟和廟宇,都有特定的象征主題。比如秦始皇建鹹陽,宮殿象征魏紫,渭水象征天漢,上林苑挖塘象征東海蓬萊。清朝康熙乾隆建圓明園,避暑山莊,承德。
外面的八座寺廟模擬了重要的國家建築和名勝古跡,象征著房子內部的團結。明堂上下共五室十二廳,象征世間萬物。壹些寺廟的構成象征著須彌山的佛教世界。
藝術形式
中國古代建築的藝術形式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元素成分:
布局的空間序列中國建築藝術主要是群體組合的藝術,群體之間的連接、過渡、轉化構成了豐富的空間序列。木結構的房屋多為低層建築(以單層為主),所以群體序列基本為水平布局。空間的基本單位是庭院,有三種形式的* * *:
①橫軸對稱,主體建築置於中心。這類院落多用於規格高、紀念性強的禮制建築和宗教建築,數量較少;
②縱軸為主軸,橫軸為輔,主體建築放在後面,形成四合院或三進院落,從宮殿到住宅都廣泛使用,數量最多;
③軸線曲折,或無明顯軸線,多用於園林空間。常規序列和自由序列是有區別的。現存正規序列中最傑出的代表是明清時期的北京故宮。
自由式序列中,有些院落融入環境,序列節奏變化緩慢,如帝王陵園、自然風景區中的建築;還有與景觀花木融為壹體的院落,序列變化節奏比較緊,比如人造園林。但無論哪種順序,都是由序曲、過渡、高潮、結局組成的,是有節奏的貫穿。
中國古建築群的組合
千篇壹律的單體造型中國古代單體建築的名稱有十幾種,但大多差別不大。有三種主要類型:
(1)神廟的基本平面是長方形的,有幾個正方形,是圓形的,很少單獨出現;
②亭,基本平面為正方形、正圓、六邊形、八邊形等。
形,可以獨立於群體;
(3)廊,主要用作單體建築之間的聯系。大廳或亭子是壹個亭子或塔。早期也有以大夯土平臺為中心的梯田,沿平臺修建多層房屋,但東漢以後不再修建。大廳的大小,正面和側面的房間數量。
按檁條(或椽子)號區分。漢代以前有奇數和偶數,後來都是奇數。到清代,正面以11最大,三者最小,側面以13檁最大,5檁最小。檁條與檁條之間有幾級間距,內部柱網也有幾種定型排列。如果正面數量相等,可以成為方形大廳,房間也可以交錯布置,呈現多種變體大廳平面。
中國古代建築的單壹類型
無論廳堂、亭臺、走廊,都是由臺座、房屋、屋頂三部分組成,它們之間有壹定的比例。高級建築的橋臺可以增加到2 ~ 3層,還有復雜的雕刻。房子由柱子、橫梁、門和窗戶組成。如果是涼亭,則設置上部水平平座(遊廊)和平座欄桿。頂層多為定型風格,主要包括硬山、懸山、歇山、仙殿、簡殿五種類型。硬山等級最低,仙殿最高,尖殿主要用於亭臺樓閣(見我國古建築屋頂構造)。郎更健
單身,基本上是連續的重復。單座建築的標準化在清代達到頂峰。《工部工作守則》規定了27種定型,每種定型的規模和比例都有嚴格的規定。從宮殿到住宅建築和花園,許多動人的藝術形象都是由壹些千篇壹律的建築構成的。
形象突出的曲面屋頂在單座建築中占很大比例,壹般能達到立面高度的壹半左右。古代木結構的梁架組合,可以自然地使坡頂形成曲線,不僅坡面是曲線,前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線,檐口也可以在檐轉的轉角處補上。巨大的體量和柔和的曲線使屋頂成為中國建築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頂的基本形式
雖然簡單,但可以有很多變化。比如屋頂可以添加華麗的接吻動物和雕刻;屋頂的瓦可以是灰色的陶土瓦,彩色的琉璃瓦,甚至是鍍金的銅瓦;曲線可陡可緩,檐可短可長,可做二層檐、三層檐。還可以通過插、鉤、搭等方式組合出多種風格;還可以加天窗,封火山墻,上下左右前後形式也可以不同。建築的檔次、性格、風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屋頂的體量、形式、色彩、裝飾、質感上。
靈活的室內空間使規格簡單的單座建築具有不同的個性,室內處理主要依靠靈活的室內空間。比如壹個普通的三五間的小廳,可以變成完全不同的建築,有不同的內容,比如大宅的大門,廟堂的正廳,官署的正廳,花園的玄關,房屋的客廳,士兵的值房等等。
室內空間處理主要靠靈活的空間分隔,即在壹個整齊的柱網中間,用隔墻、風扇(綠砂櫃)、窗簾以及各種形式的花罩、飛罩、仿古架等分隔不同大小的空間,有的房間還增設閣樓、回廊,將空間垂直分割成多個樓層。不同的裝飾和家具,使這座建築的特色更加鮮明。此外還有天花板、藻井、彩畫、匾額、佛龕、墻壁、圍欄、字畫、燈具、條幅、爐竈等。,正在創造室內空間。
它在藝術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華麗的色彩中國建築使用大膽而強烈的色彩。絢麗的色彩和多彩的繪畫,首先是建築水平和內容的表現手段。屋頂的色彩最為重要,黃色(尤其是明黃色)琉璃瓦屋頂最為尊貴,專用於皇帝和帝王特別批準的建築(如孔廟)。除了極少數特殊要求,宮內所有建築,無論大小,都是黃色琉璃瓦。宮的下面,殿、宮、廟按等級用黃綠混合。
(修剪),綠色,綠色和灰色混合;居民樓檔次最低,只能用灰陶瓦。主要建築的廟宇和墻壁都是紅色的,次要建築的木結構可以是綠色的,房屋和花園則是紅、綠、棕、黑的混搭。梁芳、龔都和拉夫特畫了許多彩色的畫,主要是藍色和綠色,中間有金色、紅色和黑色,等級是以金色和龍的數量來區分的。
在官方建築中,金龍和印章是最尊貴的,雄黃是最低等的。民居壹般不畫彩畫,或者只在梁與方交界處畫“箍頭”。風景園林在彩畫方面最自由,人物、山水、花鳥都可以畫。橋臺壹般用磚、石,重要建築用漢白玉。色彩和多彩的繪畫也反映了民族的審美標準。首先,多樣性在於統壹性。壹組建築的色彩,無論多麽復雜華麗,總有壹個基調,比如宮殿以紅黃為主,天壇以藍白為主,園林以灰綠棕為主。其次,對比在於和諧。因為色調統壹,整體效果和諧;雖然很多互補色和對比色在同壹個建築裏,對比相當強烈,但它們只是豐富了和諧的色調,並不會幹擾或取代它。最後,藝術表現在於內容要求。比如宮最重要,色彩最強烈;壇廟、陵廟依次,色彩強度遞減。人民
是最常見的,顏色也是最簡單的。
形式美規律中國古代建築是壹個非常成熟的藝術體系,所以也有壹套成熟的形式美規律,包括具有視覺心理要求的壹般規律和具有民族審美心理要求的特殊規律,但至今沒有全面系統的總結。從現象上看,壹般有以下四個方面:
①對稱與平衡。環境和大型團體(如宮城、景點等。)多為縱軸多向均衡;壹般多數組呈鏡像縱向對稱;花園結合了兩者。
②順序和節奏。使用了所有構成序列轉換的壹般規則,如過渡、進入障礙、節奏、虛實交替等。單座建築節奏統壹,群體變化大。
③對比和細微差別。非常重視造型中的對比。形、色、質都有對比,但對比在於統壹。同時也非常重視造型上的細微變化,如屋頂的曲線、房屋的側腳、升降、構件末端的切割、彩畫的褪色等。,這些都符合視覺心理的細微差異。
④比例和尺度。模塊化程度很高,形式美的比例關系也很成熟。無論是城市構成,群體序列,單體建築,甚至是壹個構件和花飾,都盡量獲得整齊統壹的比例圖形。比例和尺度相結合,規定了壹些具體的尺寸,以確保建築形式的所有部分的和諧。
要符合正常人的審美心理。
類型與風格雖然中國古代建築的類型很多,但可以歸納為四種基本風格。
(1)莊嚴的紀念風格。大多體現在具有特殊含義的禮制祭祀建築、陵墓建築和宗教建築中。那
其特點是群體組合簡單,主體形象突出,象征意義豐富。整個建築的尺度、造型、寓意都有壹些特殊的規定。比如古代的明成殿,皇帝的陵墓,大型祭壇,還有佛教建築中的金剛寶座,環壇,大佛閣。
②典雅華麗的宮廷風格。多體現在宮殿、宅邸、衙門以及壹般的佛寺、道觀。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豐富,主次分明,群體中各建築大小組合恰當,符合人們正常的審美標準;單座建築造型比例嚴謹,尺度適宜,裝飾華麗。
③友好宜人的住宅風格。主要體現在壹般住宅中,包括大廳、商店等人們最常使用的建築。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與生活緊密結合,尺度宜人不曲折;內斂的建築,簡約的造型,精致的裝修。
④自由委婉的園林風格。主要體現在私家園林,包括壹些皇家園林和山寺。其特點是豐富的空間變化,建築的尺度和形式不拘壹格,色彩典雅,裝飾精美;更重要的是,建築與花草樹木、山川融為壹體,自然風光融入建築之中。以上四種風格往往體現在壹組建築中,如王侯府邸和部分寺廟,包括宮殿型、居住型和園林型三種,而帝王陵墓則包括紀念型和宮殿型兩種。
地方民族風格中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地區之間(尤其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和山區)緊密性很強。因此,各個地方、各個民族的建築都有壹些特殊的風格,壹般可以歸納為以下八類:
①北方風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龍江以南的廣大平原地區。群體規整,院落大,但規模適宜;建築造型不起伏,房子低平,屋頂是弧形的。
溫柔;多用磚瓦,木結構材料大,裝修比較簡單。總的風格是開朗大方。
②西北風。集中在黃河以西到甘肅寧夏的黃土高原。院子很封閉,房子很低,屋頂坡度低而平緩,相當壹部分建築采用平屋頂。難得
用磚,土坯或者夯土墻,木質裝修更簡單。在這個地區,經常有窯洞建築,包括坑窯和平券窯。總的風格是淳樸。但回族聚居區有許多清真寺,高大、屋頂陡峭、裝飾華麗、色彩濃厚,與壹般的民間建築有明顯區別。
③江南style。集中在長江中下遊的河網地區。群體密集,庭院狹窄。大中型群體(大宅、會館、店鋪、寺廟、祠堂等)較多。)在城鎮裏,還有建築物;小樓(壹般的房子和店鋪)自由靈活。屋頂坡度較陡,翼角較高,裝飾精美豐富。
李,這裏有許多雕刻和繪畫。整體風格美觀靈巧。
④嶺南風格。集中在珠江流域的山區和丘陵地帶。建築平面比較規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門窗狹窄,火山墻多,屋頂坡度較陡,翼角比較傾斜。鄉鎮建築密集,封閉。裝飾、雕刻、繪畫豐富復雜,技法精細。總的風格是清淡細膩。
⑤西南風。集中在西南山區,相當壹部分居住著壯、傣、瑤、苗等民族。多用途山
斜坡建築是帶架空地板的幹柱建築。平面和造型相當自由,很少成群出現。梁、柱等結構構件外露,僅用板壁或地墊作為維護屏障。屋頂曲線柔和,拖了很久,屋檐很遠,鋪著木瓦或稻草。不太講究裝修。總的風格是自由靈活的。其中,雲南南部的傣族佛寺空間巨大,裝飾富麗。寶塔的形狀與緬甸相似,民族風格很有特色。
6藏式。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廣大草原和山區。牧民住在棕色的長方形帳篷裏。村裏居民住的是碉堡,多是2-3層的小天井式的木質建築,外面是面包砌的石墻,上面是平頂的大墻。石墻上的門窗很窄,窗外是黑色的梯形窗套,頂檐有裝飾線條,很有表現力。□嗯
寺廟很多,都建在高地上。它們很高,顏色很濃。他們還使用厚墻和平屋頂,並在關鍵部位突出少量斜坡。整體風格紮實厚重。
⑦蒙古風情。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區。牧民住在圓形氈包(蒙古包)裏,貴族的大氈包直徑可達10米,裏面有圓柱,裝飾華麗。□馬寺體現了蒙古族建築的風格,來源於藏族□馬寺的原型,吸收了周邊地區回、漢族的建築藝術手法。它既厚重又華麗。
⑧維吾爾風格。集中在新疆維吾爾族居住區。建築外部全封閉,平屋頂,內部庭院尺度友好,平面布局自由,有綠色點綴。房前有寬敞的遊廊,室內外有細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裝飾。整體風格是外簡單單調,內靈活精致。清真寺和阿亞圖拉墓地是建築藝術最集中的地方,體量巨大,塔樓高聳,磚雕、木雕、石膏裝飾豐富精美。還采用了拱形券結構,富有曲線節奏感。
時代風格由於中國古建築的功能和材料結構長期以來變化不大,形成不同時代風格的主要因素是審美傾向的差異;同時,由於古代社會各民族和地區之間的緊密性很強,壹旦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或者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發生了急劇的交融,也會促使藝術風格發生變化。根據這兩點,商周以後的建築藝術可以分為三種典型的時代風格:
①秦漢風格。商周時期,初步形成了中國建築的壹些重要藝術特征,如方方正正的院落、軸對稱布局、木梁框架結構體系、屋頂、屋身、基座組成的單壹造型等。屋頂在立面中占很大比重。但商周時期的建築也有地域和時間的差異。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建築風格因文化不同而不統壹。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兩種風格,即以齊晉為主的中原北方風格和以楚吳為主的江淮風格。秦統壹全國,將各國文化集中於關中,漢承秦文化,民族建築風格趨於統壹。代表秦漢時期的風格
主要是都城、宮殿、陵墓和祭祀建築。其特點是:都城的劃分有規律,住宅巷和市場用高墻封閉;宮殿、陵墓是大群體,主體是高大厚重的梯田式建築;重要單體多為十字軸對稱的紀念型,規模巨大,形象突出;屋頂很大,曲線不明顯,但屋檐已經“倒”了;雕塑的色彩和裝飾很多,題材復雜,造型誇張,色彩強烈;重要建築追求象征意義,雖然有很多宗教內容,但都是能被人理解的。秦漢建築奠定了中國建築的理性主義基礎,倫理內容清晰,布局流暢,構圖工整規整,同時表現出壹種古樸、渾厚、明朗、濃烈的藝術風格。
②隋唐體。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建築風格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中原士紳南下,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隨著民族大融合,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傳入南方,也影響了北方和西北。佛教在南北朝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傳入的佛教文化對幾乎所有的傳統文學藝術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增加了傳統藝術的種類和表現手段,改變了原有的風格。同時,文人歸隱山林的生活情趣和田園山水詩的出現,以及江南美景的開發,正式形成了中國園林的美學思想和基本風格,也延續了浪漫主義的意境。
隋唐時期民族的統壹和與西域的頻繁交流,促進了多民族間的文化藝術交流。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理性精神與佛教、西域的異域風情,以及南北朝以來的浪漫情調相交融,最終形成了理性與浪漫交織的盛唐風貌。它的特點是:都城氣勢恢宏,四四方方;宮殿、寺廟等大型群體的序列。寬廣而舒展,空間尺度很大;建築造型渾厚,輪廓參數化。
寒酸,華麗的裝飾;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規模、形式、色彩極其豐富,呈現出中外文化緊密融合的清新風貌。
③明清風格。五代至宋代,中國封建社會的城市商品經濟大發展,城市生活的內容和人們的審美傾向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也改變了藝術風格。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時期,中國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文化藝術再次交流融合。元朝對西藏、蒙古的開發和對阿拉伯文化的吸收,為傳統文化增添了新鮮血液。明朝繼元朝之後再次統壹全國,最終在清朝形成了統壹的多民族國家。中國建築最終在清朝(18世紀)的鼎盛時期形成了最後壹種成熟的風格。它的特點是,城市在規格上仍然是方形的,但城市裏封閉的小巷和市場變成了開放的街道,臨街的店鋪和熱鬧的集市;市內或周邊景點多,市民觀光的地方多;重要建築完全定型、標準化,但組序形式多樣,手法豐富;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建築和建築的質量和藝術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區、各民族的多種風格;大量私人和皇家的家林出現,造園藝術空前繁榮,造園技術最終成熟。總之,盛青建築繼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調,最終按照建築藝術的獨特規律形成了中國建築藝術的成熟典型風格——婉約大方、嚴謹典雅、機制清晰、富有人情味。
秦漢,隋唐,明清,基本上相隔的時間是壹樣的。它們是國家統壹和民族融合的三個時期,也是封建社會前、中、後三個階段的代表朝代。作為積極全面反映生活的建築藝術,這三種時代風格所包含的內容顯然遠遠超出了純藝術的範疇;建築藝術風格的典型意義及其反映功能顯然遠遠超出了建築藝術本身。
中國現代建築藝術
中國現代建築藝術是隨著封建社會的解體和西方建築的傳入而形成的。它的發展與各個階段的社會制度、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審美情趣有直接關系。主要表現為:
(1)傳統建築在數量上仍占優勢,但由於
新的審美趣味改變了建築風格和壹些藝術手法。
(2)現代工業生產和以公共活動為主導的新社會生活。
活,產生了壹種新型的建築。
(3)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也需要相應的新形式。
(4)封建等級制度的廢除和社會制度的變化,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建築藝術賴以存在的許多重要的審美價值,建築藝術的社會功能發生了變化,要求創造出能夠體現新的審美價值和適應新的社會功能的新形式。
⑤傳統審美心理、新的審美價值和新的社會價值。
會產生新的矛盾,是否以及如何在新建築中體現傳統形式已經成為現代建築美學和藝術創作的核心問題。
面對上述社會變革和建築變革的復雜背景,中國現代建築呈現出壹些新的藝術特征:
傳統建築的園林和裝飾藝術出現了新的風格。在傳統建築中,由於審美趣味的變化,園林和裝飾藝術是最敏感的部分。19世紀中葉以後,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園林,以北京為代表的北方園林,大部分都得到了改造和重建。它們的共同傾向是建築比例大大增加,空間曲折多變,裝修復雜精致,相當壹部分變得繁瑣。建築裝飾壹般都是大面積雕刻,色彩艷麗,用料昂貴,題材擴大,技法細致。西方也有壹些巴洛克、洛可可的技法,壹些作曲藝術家也受其影響。
它突出了建築的類型和風格。剛開始,近代出現的新型建築大多是直接照搬西方同類建築,西方建築大多有壹套基本定型。當時有殖民主義,古典復興,哥特復興,折衷主義等等。從哈爾濱到香港,從青島到喀什,所有的機關、銀行、商場、會館、公寓、住宅、學校等等都以基本定型的形式標註了自己的內容。但同類型的形式大同小異,很少表現出當地特有的民族特色,甚至出現了北方建築采用深騎樓百葉窗(殖民風格)、南方建築采用壁爐(古典復興風格)的現象。但經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民族形式創造,大多也采用了古代(主要是清代)某壹時期的官方建築風格,使得廣州的民族建築形式與北京並無太大區別。80年代以後才更加註重地方特色,也就是所謂的地方建築風格。
單體建築側重於外觀造型的表達。現代建築打破了封閉、內斂的傳統審美觀念,註重表達空間意境,突出了公共、開放的觀賞功能,這與西方建築重視同時表達物理造型的審美觀念是壹致的。中國現代建築的藝術形式包含兩種內容。第壹,壹些大型的、有紀念意義的建築仍然非常重視造型藝術的社會價值。
美的功能要求有很強的政治倫理內容,即以特定的形式表達某種特定的精神意義。比如,銀行和海關往往采用莊重豪華的西方古典形式,以顯示其雄厚的財力;壹些政府機構和紀念建築吸收傳統形式,以顯示繼承傳統文化和弘揚國粹的精神。第二,大部分民用建築壹般只從審美趣味出發,壹方面追求時尚新奇,同時還受到傳統審美趣味的影響。19年底到20世紀初,洋氣的店面,洋學校,洋劇院,城市的弄堂,都是所謂中西合璧的形式。未來會直接采用西方更流行的形式;20世紀80年代以後,追求鄉土氣息已經出現,這與當代大眾的審美趣味是壹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