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的國企有哪些弊端?

中國的國企有哪些弊端?

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劣勢分析

壹:商業領袖不具備領導大企業的素質。

首先,沒有專業素質。企業領導大多是政府官員,對企業發展的基礎、業務流程、生產流程、技術流程不充分了解,導致或盲目擴大生產,賺取政治資本,以積累攀比資本;或者不主動參與企業建設,不求上進,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讓企業慢慢走上絕路。壹個典型的例子是:陜西孫淳電視機廠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壹批電視機生產企業。在日本三洋公司的技術援助下,80年代取得了年銷售額6543.8+0億元人民幣的輝煌業績,成為當時中國領先的電子制造企業,也是當時第壹個豎立霓虹燈廣告牌的中國企業。然而,企業內部的官僚主義越來越普遍。高層不去思考如何開發核心技術,開發新壹代顯像管技術,推出新產品,反而陷入權力鬥爭和勾心鬥角的政治漩渦。就這樣,僅在上世紀90年代初,四川長虹這個曾經默默無聞、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軍工企業,依靠在技術基礎上發動的價格戰,壹舉占領了中國電視市場的半壁江山。此時,由於積壓了太多的舊電視機,市場上又缺乏生產電視機的先進技術,竹筍瀕臨破產...

其次,沒有戰略家素質,目光短淺,喜歡蠅頭小利,甚至不惜犧牲原則。典型的例子是中國壹汽旗下的紅旗汽車。紅旗汽車是中國第壹汽車品牌,它的輝煌歷史我就不需要贅述了。作為壹個高端汽車品牌,其手工制造的汽車零部件,輝煌的歷史經驗和中國的驕傲可以充分利用,創造出堪比勞斯萊斯和林肯的世界頂級汽車品牌。但是,當時壹汽的領導並沒有意識到這壹點。為了擴大生產效率,壹方面實際上停止了紅旗轎車設計制造技術的自主研發,轉而開始了所謂的“市場換技術”的做法。紅旗在和壹家外國車的合作中,除了把自己的商標貼在別人的車上,最後推出了所謂的紅旗車,幾乎是該品牌某款車型的翻版。後來紅旗居然退化成了小貨車,沒有品牌效應。至此,紅旗從神壇上落下。不再是讓人敬仰和尊敬的汽車品牌,而是只能靠貼牌謀生的三流汽車品牌。

綜上所述,企業家是壹個企業的靈魂,他的壹舉壹動,他的戰略眼光,他的人文素養,都無時無刻不影響著這個企業的內部文化。企業可以容忍技術上的失誤,但不能容忍戰略上的失誤。

第二,企業不知道企業目標

企業的目標是賺錢,這無可厚非。但是國內企業幾乎把這個目標提升到了變態的程度。

說白了,這是體制問題。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給企業下達生產任務,企業照做就是了。現在國家對企業的生產沒有過多的限制,對自己的利潤負責,但是產權和利潤都是國家的。中國的企業在談企業目標的時候,都要談技術問題,比如我們的產量要達到什麽,我們要占有多大的市場份額等等。但最根本的是,沒有壹個企業願意說,企業的目標是為廣大人民群眾生產和研發性能更好、更實用的產品。在歐洲、日本、美國,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們公司的初衷是為大眾提供更好更便宜的產品,我們正在為此而奮鬥。”不用說,我們的企業動機是“壞”的!為了賺錢而賺錢,永遠只能在表面的層面上奮鬥,而懂得大眾消費心理,努力為大眾提供好產品的企業,才能受到消費者的尊重,受到市場的青睞!

中國廠商跟風國外廠商,學習管理經驗和制造技術,卻沒有學會尊重消費者。劣質偽劣產品的假貨層出不窮,根本不是偶然,是壹種蔑視消費者的行為。因為他們關心的只是賺錢,而不是別的。

第三,政府盲目的政策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制造汽車。50年後的現在,日系車已經走遍世界,韓國也有著名的汽車品牌。然而,作為壹個偉大的國家,中國仍然沒有值得驕傲的汽車品牌。壹汽、SAIC等原國有汽車制造企業仍處於引進外資、技術和中外合資的僵化模式。這種做法雖然給中國汽車工業帶來了表面的繁榮,但實際上這種政策導致了今天本土品牌的可悲處境。

幸運的是,天無絕人之路。奇瑞、華晨、吉利等車企終於在政府的“禁令”下勇敢爆發。他們做出了讓壹汽老祖宗汗顏的業績。然而,他們成立的時候是多麽的艱難。這種困難不是來自激烈的市場競爭,高不可攀的技術,或缺乏資金。可悲的是,這個困難來自政府的政策!比如吉利汽車的創始人李書福,要獲得國家頒發的乘用車制造牌照,難度很大。李書福曾說:“請允許民營企業大膽嘗試,夢想汽車。我們不想讓國家為幾十億的投資出壹分錢,也不想向銀行借壹分錢。民營企業不惜壹切代價自負,不希望國家承擔風險。請國家給我們壹個失敗的機會!”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領導機關的個別短視者對民營創新企業持有非常大的偏見!

中國的工業基礎、人力資源、資金來源、市場都比韓國好很多。為什麽韓國可以有現代、大宇、起亞(起亞現在是現代的子品牌)這樣的汽車巨頭,而中國沒有?我想起國內壹位資深汽車官員說過的壹句話“設計開發壹款新車,要投入幾百億美元,開發好幾年!還不如直接引進國外技術!”。所以,在這個領導的指示下,中國國有汽車企業紛紛投靠外國人!借用李書福的壹句話:“親近外商無異於抽鴉片!我沒有核心技術,總是要靠別人!”

第四,產權不清,責任劃分不清,既得利益分配不清

壹個經營良好的企業,被認為是企業家的功勞。如果破產了,責任該由誰來承擔?反正到目前為止,很少有廠領導承擔這個責任,他們甚至委婉地說:“學費交壹次就行了!”說這話的是不負責任的人,說得難聽的是民族敗類。他們根本不把國家和人民的財產當回事,也不把自己的責任當回事。這種不是人渣的人算什麽?

當然,客觀來說,部分企業倒閉,也有壹定的客觀原因。但是,企業的倒閉不能歸咎於客觀原因。私企倒閉,企業老板差點破產,國企倒閉。責任人沒有得到相應的處理,而是“跳槽”到了另壹家企業,繼續他愚蠢的領導。產權關系不清,所有權、經營權、處置權界定不合理;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缺乏約束機制,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只能通過上市,融入國內乃至全球資本市場來改善。

有人形容中國的企業領導三招崩企業:拍腦袋做決定,拍大腿後悔,拍屁股走人!中國國企的短板,既有體制上的,也有文化上的頹廢。沒有改革和新鮮血液,中國的國有企業將無法跳出這個深不見底的黑洞。

  • 上一篇:中國十大最好春聯
  • 下一篇:中國畫論研究的目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