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漢泉:廣東省武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十大武術名師,今天傳播蔡李佛拳卓有成就的人物。廣東省雲浮縣人,從1936年在雲浮縣開辦“健民國術社”起,他踏上了傳授武術的道路。此後,在廣州先後創辦了“城西全義堂武術社”、 “西山武術社”。幾十年來,他培養出眾多武術人材。其中佼佼者有國家級裁判、廣東省武術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武術隊教練陳昌綿,1979年全國武術觀摩會壹 等獎獲得者彭正庭,廣東省武協秘書長董德強。第六屆全國南拳冠軍丘建國,曾在早期受過區漢泉的指導。此外,在歷屆省市賽名次獲得者中,區漢泉的學生還有: 何駒、梁華添、洪永興、麥浩然、彭誌輝、黃湛榮、蔡錦棠、梁錦炫、區偉昌、何三妹、洪少珍等。
孫劍雲,1914年生,女,北京人,祖籍河北省望都縣東任家瞳村,是孫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之女。現任北京武協副主席、北京武協孫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首屆“全國武林百傑當代武林十大名師之壹”、中國武術院特邀研究員、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中國武術段位制八段。孫劍雲7歲始父親傳授她武功,至1931年家學已有所成,隨父赴鎮江國術館任女子武術班教習。1959年全國第壹屆武術比賽中被國家體委聘為名譽國家裁判。1962年和1963年在北京市舉辦的兩屆武術表演賽中被聘為副總裁兼裁判長。1982年作為特邀代表出席全國武術工作會議,並做了關於《武術與道德》的專題發言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為使孫氏太極拳加速普及,先後編寫出版了《孫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簡化套路》、《行意劍》等專著。孫劍雲幼承庭訓,承父之絕跡,得拳中真諦,同時也繼承了其父的高貴品質和尚武精神。無論是身在順境,還是身在逆境,總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武術發展和傳藝之中。1983年她壹手成立了北京武協孫氏太極拳研究會,並以此為基礎,與海內外孫氏太極拳傳人廣泛取得聯系。多次到上海、廣州、南京等地傳藝授徒。並擔任四民武術研究社名譽副社長。1986年孫劍雲雖已73歲高齡,又應邀東渡日本講學。在她的幫助和指導下國內、國外相繼建立了孫氏太極拳組織或研究會。美國加州中華武術學院長贊許孫劍雲“燦如繁星集萬人視線,明如皎日放壹代光輝”。
李文彬,1918年生於遼寧海城,大學畢業,會計師。8歲開始練長拳,太極拳等。13歲師從形意大師尚雲祥學練形意拳械,磨礪壹生,尚德精武,精心育徒,桃李遍播海內外。通過言行及形意專著,文章的發表,確立並發展了‘尚派(氏)形意拳”,為形意拳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多次擔任全國武術賽會裁判長,仲裁工作。被聘為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國家級武術榮譽裁判,1996年被中國武術協會評為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之壹。曾被聘為中國書協會員,中 國美協黑龍江分會會員,齊齊哈爾人大三屆代表,市政協三 屆常委,於1997年逝世,終年80歲。
李天驥,武術家。直隸(今河北)安新人。1931年畢業於山東省國術館。曾任山東省國術館教員、陵縣國術館館長。後與父壹起在哈爾濱、沈陽等地創辦武術社館。建國後,歷任哈爾濱市國術聯誼會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講師、黑龍江省武術隊教練、國家體委競技指導科武術班教練、中國武術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國家級武術裁判員。擅長太極、形意、八卦、少林等拳,並將太極拳整理簡化,使之易於普及。曾赴日本傳授太極拳及太極劍。主編有《簡化太極拳》,著有《武當劍法》、《形意拳術》。
張繼修(1922~)太極拳家。山東掖縣人。16歲開始習武。曾拜李玉琳為師,學練太極拳、形意拳及刀、劍等拳械套路。自1953年起參加各種全國性武術比賽並多次獲獎,其中主要有1956年全國武術表演太極推手第壹名。1957年全國武術觀摩大會壹等獎。1959年第壹屆全運會武術比賽太極拳第二名。1960年全國武術比賽太極拳第二名。1959年以來,長期在哈爾濱市擔任武術教學工作,多次任全國太極拳比賽裁判工作。近年來參加了國家體委新編太極拳競賽套路的編寫、教學工作,為目前中國著名的太極拳活動專家,尤精於孫式太極拳。現為中國武術協會委員、中國武術國家級裁判。著有《太極拳》等書。
陳正雷,1949年5月生於太極拳發祥地——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太極拳第十壹代嫡宗傳人,溫縣陳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中國陳家溝太極拳推廣中心總教練,河南太極體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極拳總教練。現任河南省武術管理中心副主任,省武協副主席,國家武術高級教練,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國武術協會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委員,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陳正雷自八歲起,跟隨著名太極拳大師(原南京中央國術館名譽教授、國術國考評委、64年被選為全國武協委員),伯父陳照丕練習家傳太極拳術、刀、槍、劍、棍等器械及推手,並孜孜不倦地體驗和鉆研太極運動的原理及系統理論,直至1972年伯父病故。之後,又隨太極拳大師,堂叔父陳照奎繼續深造,專習叔祖陳發科傳授下來的太極拳術、推手技巧以及拳論。陳正雷跟隨兩位宗師言傳身教二十余載,並把繼承家傳技藝發揚光大太極文化做為自己終生追求的奮鬥目標。所以,能屢屢戰勝各種艱難與困苦,矢誌不移地勤學苦練,持之以恒,使自己的功夫深厚純正,理論發掘達到了壹個新高度。有“太極金剛”之美稱,享譽國內外。
七十七歲的四川老武術家趙子虬,是全國武術協會委員,四川省和重慶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擅長峨眉派武術。這位精神矍鑠、壯心猶存的武術家,從六、七歲起就跟民間武術能手學習武藝,身靈步捷,功底紮實。三十年代,趙老在華中大學出任體育教師時,三次摔倒挑戰的洋拳師,大震國威和民氣。解放後,在全國武術比賽中,趙老的峨眉派拳術和斷門槍 、青萍劍等先後獲得過壹等獎。近年來,趙老利用退休後的時間,挖掘和整理祖國寶貴的武術遺產,發表了《氣功探源》等文章,主持整理了四川南拳的套路。
郭瑞祥為當代優秀的武術家,河北滄州武林的傑出人物,其父郭長生人稱“郭燕子”,為20世紀傳奇武術家。郭瑞祥全面繼承了其父所傳武術精華,其苗刀、劈掛拳、風魔棍等獨步武林,享譽海內外。從事武術教學多年,培養了大批國際優秀武術人才,在全國及國際大賽中獲得突出成績。由於其精湛的武功和高尚武德,被評為當代十大武術名師,獲得武術最高段位九段稱號。
梁以全 1931年生,中國武術七段,國家高級武術教練,全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幼年隨父習武,深得真傳,常年不輟,曾獲國家武術貢獻獎、全國武術比賽壹等獎,撰寫有《少林拳法》、《少林武術教材》等武術名著。
蔡鴻祥,男,1931年生於上海。中國武術八段、高級教練、國家級裁判,自幼師承華拳壹代宗師蔡桂勤習武,得師真傳。擅長華拳、少林拳、刀、劍、楊式太極拳、散打、格鬥、擒拿及各種兵器,並練就脫手飛鏢、雙鞭。自1953年—1960年曾連獲三次全國武術比賽冠軍,五次獲金質獎章。1983年赴日本講授武術。著有《十二路連環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