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文化走向輝煌嗎?還是衰弱 ?

中國文化走向輝煌嗎?還是衰弱 ?

這是我在博客裏看到的壹篇文章,題目是《中國文化是走向繁榮還是走向衰退?》希望對妳會有幫助

我始終認為;中國目前的文化不是繁榮而是衰退,是壹種被金色光圈籠罩下的衰退!

以商業利潤、GDP指數衡量文化繁榮、衡量政績乃至衡量國力的中國國情,彰顯出這個容易沖動的東方文明古國再壹次陷入壹次歷史性的誤區!只是這種文化災難,因周期較長不容易顯現而被我們忽略,沒引起整個社會關註!

在這樣的社會文化大背景之下,湖南電視“火”起來因而收視率領先,就憑這點“資格”做壹個文化強省?而全國也都難免其俗,何以自封為文化大國?如今,有很多的“強”或“大”都是靠金色的外殼包裝起來的!

文化的價值和繁榮應該自有它獨特的評價體系,與銅臭無關!

下面引用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壹篇文章《警惕自我糟蹋文化》

我們必須正視;壹種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我們悠久歷史養育和積澱下來的文化精華,都在被濃妝艷抹,重新包裝,甚至拆卸重組,在描龍畫鳳,披金戴銀,擠眉弄眼,招搖於市。被世人稱作“最後的精神家園”的古村古鎮,被借名“騰籠換鳥”,遷走原居民,然後大舉招商,壹個個被改造成各類商鋪、旅店、農家樂、茶社和咖啡屋混成壹團的“遊客的天堂”。

有人說旅遊原本就是走馬觀花的快餐文化,用不著太認真。那麽,就再看看我們影視中的歷史文化吧。我們的歷史名人只要跑到銀幕和熒屏上,不論明君重臣,還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壹身好功夫,動不動就大打出手,甚至背劍上房。歷史在這裏只是借用壹下的名義,壹個空袋子,任什麽亂七八糟,炫人耳目的東西都往裏邊塞。

壹邊是真實的歷史被抽空內涵,只留下軀殼,再濫加改造;壹邊是荒誕不經和無中生有的偽造——這便是當今國人眼中的歷史文化。我們不是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掛在嘴邊嗎?如今國人從哪裏能夠感知這種博大精深?文化不精不深,怎樣可能“做大做強”?

問題是當下這種鄙俗化的潮流,這種放肆的粗制濫造,這種充滿謬誤、以假亂真的偽文化,正在使我們的文化變得粗淺、輕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虛名。壹邊有害於公眾的文化情懷和歷史觀,壹邊傷及中華文化的純正及其傳承。我相信,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壹代,很難對自己的文化心懷摯愛與虔敬。如果我們不再深愛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偉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實亡?到底什麽動機與力量使這種潮流正在變本加厲?我想應當用壹句話戳穿,即以文化謀利。為了賺錢發財,為了GDP。GDP是是衡量政績的尺度——這也是問題的關鍵與癥結之壹。

任何事物進入市場,就不免受到市場規律的制約,不免依照消費需求和商業利益調整自己。但調整是科學調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壞自己去換取經濟利益,就像自然資源的開發不能破壞生態。文化更具特殊性,因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會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響著社會文明與全民素質。不能為了暢銷、熱銷、票房、上座率和收視率成倍增長,為了市場人氣攀升,為了利潤的最大化和“瘋狂的GDP”而放棄文化固有的精神的準則,即文明的、知識的、道德的、真善美的準則。這準則也是文化的尊嚴,這尊嚴壹旦被踐踏被玷汙,文化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因為被糟蹋的文化反過來壹定還會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說,問題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賺錢,而是糟蹋文化來賺錢。還有比這樣賺錢更無知、更野蠻的嗎?當社會文明素質上升時,愈美好的東西愈有市場;當社會文明素質低下時,愈鄙俗的東西愈有市場。

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我估計,社會上還有像馮驥才這樣冷靜理性的文化精英也有類似這樣相同的看法。有朋友說,這不是妳能左右或改變的。很多人也感到無奈——那意思就是“說了也白說”!

對此,我要不客氣地說,明知道這是“經濟利益主導壹切”,卻聽憑“瘋狂的GDP”肆虐我們年輕的壹代,那仍是向媚俗文化的妥協,仍是對金錢的頂禮膜拜,仍是對真正的文化的褻瀆與背叛!

即便是為生存發展起見——

那麽,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些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發展到物質文明的今天,還不至於窩囊到要靠糟蹋自己的文化才能活下去的程度!真正的文化繁榮與經濟利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壹個二律背反的難題,我們為什麽不能走壹條在不放棄、並保持發揚精神文明的前提下也能獲得經濟利潤的道路?

只有貪得無厭的人才會對這個建議不屑壹顧!

那麽,我以為,中國的文化現狀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得到的,必將會以某種更寶貴的失去為代價!十年“文革”就是鐵證!

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 上一篇:黑玫瑰散文詩
  • 下一篇:為什麽中國居民消費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