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民間故事
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民,是中國古代壹位有名的偉大母親,她與孟子的母親、歐陽修的母親、嶽飛的母親壹起被尊為“四大賢母”。
湛氏出生在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在十六歲那年嫁給吳國揚武將軍陶丹為妾。生下陶侃沒幾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帶著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母子倆孤苦無依,以紡織為生,湛氏小時候讀過壹點書,因此她十分重視對兒子的教育,為了讓陶侃學到更多的知識,她日夜不停地紡紗。而陶侃也深知母親的良苦用心,發奮讀書,漸漸地便精通了各種兵法,後來還被太守範遙舉薦做了壹名縣令。
在兒子即將起程赴任的時候,湛氏將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侃兒,我這個做母親的苦了壹輩子,現在總算盼到妳有了出息。我希望妳能做壹個清正廉潔的人,要為民辦事,不要誤國害民。我為妳準備了壹份禮物,妳到了官府再將它打開·"說著,湛氏遞給兒子壹個紮好的包袱。
帶著母親送的禮物,陶侃來到了縣衙。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袱,只見裏邊有壹塊土、壹只舊碗和壹塊白色的粗布。他先是壹楞,隨即便明白了母親的用意。原來那壹塊土是叫他要永遠記得家鄉的故土,那只舊碗是叫他不要貪圖榮華富貴,而那塊白色粗布則是叫他做官要廉潔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壹直將母親的囑咐牢牢記在心裏,成為了壹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2.中國民間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杭州還是壹片幹涸的海灘。周圍幾十裏內見不著壹條小河,也找不到壹條小溪。住在這裏的老百姓,每天都要擔著水桶到老遠老遠的地方去挑水。他們光為這點點水就日愁夜愁,從來沒有過上開心的日子。
老壹輩有人知道靈隱後山裏有股清泉,因為被壹道很厚很厚的石壁擋住了流不出來。多少年來,曾有好些年輕人上山去過,想把那道石壁鑿穿,可是都沒有成功。慢慢地知道的人也就少了。
後村有個小夥子名叫水兒,從小沒爹媽,是跟著他老爺爺長大起來的,從六歲起,他就跟著老爺爺壹起去挑水,至今已經整整十五年了。這壹天,是水兒二十歲的生日,老爺爺為他下了壹大鍋面,祖孫兩個快快樂樂地過了壹天。到了晚上,老爺爺將水兒叫到面前,把靈隱後山那股清泉的事壹五壹十地告訴了他。水兒聽了高興,緊緊腰帶,捋捋袖子,就去把平時幾個要好的小夥子叫攏來,大家商量著壹道上山去鑿石壁,壹定要使這股清泉流進村來。老爺爺見水兒有這麽大誌氣,高興得掉下眼淚,連夜準備幹糧,明天壹早好讓他們上山。
第二天,水兒他們壹夥十個人,帶著鐵錘、鑿子,準備上山。臨走,老爺爺對小夥子們說:“妳們去鑿石壁,要壹口氣鑿下去,如果停下來,它又長成原來的模樣,那就白費勁了。還有,當石壁鑿穿的時候,裏面的壹股石漿噴出來,噴在身上會把人凝成石頭的。妳們千萬要記住啊!”水兒他們壹邊答應,壹邊就上山去了。
他們到了山上,馬上就動手鑿石壁。鑿呀,鑿呀,從三月清明鑿到五月端陽,鑿子短了壹截,雙手都起了血泡了,那石壁還是沒有鑿通。有四個小夥子說:“也許是老爺爺記錯地方了。這裏哪會有什麽清泉!還是回去用水桶挑吧!”說著自己回去了。
剩下水兒他們六個,從五月端陽又鑿到八月中秋,鑿子又短了壹截,手上結滿了厚繭,可是石壁仍然沒有鑿通。有兩個小夥子說:“壹口氣鑿到底,誰知道要鑿到什麽時候呀,家裏也該回去看看啦!”說著說著也回去了。
秋天過去,冬天來了,山上雪落得有半人多深,西北風呼呼叫,象尖刀壹般在刺人。水兒他們四個壹口氣也沒松。鑿呀,鑿呀,壹直鑿到了第二年春天,杜鵑花開得紅艷艷的時候,那石壁已經鑿進去很深很深了。
這壹天是三月三,水兒突然聽見了石壁那邊有汩汩的響聲,他把耳朵貼近石壁壹聽,不由驚叫起來:“啊!泉水!這是泉水流動的聲音呀!”大家也都高興得跳起來了。水兒回過頭來向夥伴們說;“妳們快點走開,石漿就要噴出來啦!”眼看泉水也要跟著流出來了,誰也舍不得離開那裏。水兒見大家不肯走,急得大叫道:“妳們再不跑開,我就停下不鑿啦!”大家聽他這麽說,生怕他真的停下來,弄得前功盡棄,只得四散跑開。這時水兒打下最後壹錘,只聽得“轟隆隆”壹聲巨響,石漿噴了出來,把水兒凝成壹個三丈多高的石人!接著,壹股清清的泉水,順著山谷汩汩地流下來,流過村子,灌在海灘邊的壹塊窪地裏,窪地被灌得滿滿的——這就是現在的西湖。
從此,這壹片地方再也不愁沒有水了。水兒鑿過的那座山,後來就叫做“石人嶺”。
3.中國民間故事
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後,兄弟倆分家產,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只分得壹間耳房,壹畝薄田。
壹天,老二在家中聽得壹陣麻雀叫聲,出門壹看,原來是壹幼雀從屋檐上的窩子裏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壹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後又把它放回窩裏。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後和其他麻雀壹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只麻雀含著壹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臺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了芽,長出壹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出壹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摘下抱回家,用刀壹切,竟切出壹個金娃娃。他心裏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麽發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打實地說給他聽。老大聽著,心裏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檐上尋麻雀窩,掏出壹只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後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後他把麻雀放回窩裏。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壹顆西瓜籽。春天壹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壹棵苗上,盼望著能結出個金娃娃。西瓜結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壹看,裏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壹臉的苦相。老大當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裏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妳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壹天不如壹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
4.中國民間故事
武松在離景陽岡不遠的酒店裏,喝下了十八碗酒,倒提著哨棒,腳步不穩地正想向景陽岡走去。店家追出來喊道:“走不得!走不得!最近岡上有只老虎,已經傷害了二三十條人命。”武松聽了,笑了笑說:“妳休來嚇我,便真個有,我也不怕!”
武松乘著酒興,大步走到景陽岡下,看見壹棵大樹,刮去了壹塊樹皮,上面寫著兩行字:“最近景陽岡出現了老虎,凡是來往行人,在中午時分成群結隊過岡。”武松看了,笑著說:“這準是酒店老板嚇人的玩意兒,好讓人們到他酒店住宿。我怕什麽!”於是,對告示置之不理,依舊拖著哨棒走上山岡。
走不到半裏路,看見壹座破廟。廟門上貼著壹張縣衙門的布告。武松看了這才相信有虎。他本想轉身回去,但猶豫了壹會兒,還是自言自語:“怕什麽!既然來了,倒要上去看看。”
這時候正是初冬,晝短夜長,天很快就黑了。武松壹路上並沒有發現什麽,又喃喃自語:“明明是人們自己害怕,不敢上山,哪裏有什麽老虎!”
武松走了壹陣,覺得酒力發作,渾身燥熱,便壹手把胸前的衣服敞開,直朝亂樹林子走去。他看見壹塊十分光滑的大青石,板索性把哨棒放在壹旁,正想要躺下入睡,忽然刮起了壹陣狂風,接著“撲”的壹聲,從亂石叢林後面跳出壹只吊睛白額的猛虎來。武松不由“哎呀”壹聲,連忙從青石板上翻身下來,拿起了哨棒,閃在壹旁。那老虎又饑又渴,兩只前爪在地上輕輕壹按,朝著武松縱身撲來。武松吃了壹驚,出了壹身冷汗,酒也醒了。
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老虎撲過來,只壹閃,就閃在老虎背後。老虎往背後看人是很困難的,於是便把前爪搭在地上,腰身壹掀,掀了起來。武松又壹閃,閃在壹邊。老虎沒有掀著武松,大吼壹聲,就像半空裏打了個霹靂,震得地動山搖。接著它倒豎起鐵棒似的尾巴壹掃,武松急忙又閃在另壹旁。原來老虎傷人,就是這壹撲、壹掀、壹掃;這三下子不成,氣焰也就減了大半。
那老虎沒掃著武松,又大吼壹聲,壹兜撲了過來。武松見那老虎轉回身撲來,於是雙手揮起哨棒,用盡全身力氣,從半空中劈下來。只聽見“啪”的壹聲響,竟把壹根手臂般粗大的樹枝劈了下。來原來武松打得慌了,沒打著老虎,卻打在枯樹上,那條哨棒折成了兩截,只剩半截拿在手裏。老虎更急了,咆哮著,張開大口又撲過來。武松壹跳,退了十幾步遠。那老虎兩只前爪正好落在武松跟前。武松索性把手裏的半截哨棒丟在壹邊,兩手就勢抓住老虎的頭皮使勁往地上按。老虎拼命掙紮,武松用腳朝老虎臉上、眼睛亂踢。老虎疼得吼叫著,身子底下扒起兩堆黃土,扒成了壹個坑。武松把老虎的嘴按到黃土坑裏,又亂踢了壹陣子。那老虎已沒多大氣力了。這時,武松左手緊緊地按住老虎,右手舉起鐵錘般的拳頭,用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了六七十拳,老虎眼裏、嘴裏、鼻子裏、耳朵裏都噴出鮮血來,只剩下了壹口氣,再也動彈不得了。
武松擔心老虎不死,找到那根斷了的哨棒,又打了壹陣。眼看老虎連氣都沒有了,這才扔了哨棒,過岡去了。
5.中國民間故事
曾經有壹個小和尚居住在壹座高山上的廟裏面,因為只有自己,所以經常是挑水喝的,但是後來又來了兩個和尚,那麽他們取水的任務是怎麽分配的呢?
壹座高山上有座廟,裏面住著壹個小和尚。他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挑水。夜裏,老鼠出來偷東西吃,小和尚就拿著木棍去打,經常把屋子弄的亂七八糟。
後來廟裏來了壹個瘦瘦的和尚,但是仍然是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瘦和尚就知道玩樂,只喝水不挑水。小和尚就讓瘦和尚去挑水,瘦和尚卻讓小和尚去,兩人妳推我、我推妳,誰也不讓,都不肯去挑水。最後他們決定壹同去擡水。而且要把水桶放正中間,誰也不肯吃虧。
晚上,小和尚讓瘦和尚去打老鼠,瘦和尚讓小和尚去打,兩人壹直推來推去,壹直到天亮也沒人去。
不久,又來了壹個胖和尚,他自己不想去挑水,就讓另外兩個人去,小和尚和瘦和尚都搖搖頭去念經了。
胖和尚自己去挑了兩大桶水,然後,自己“咕咚咕咚”全部都喝光了。於是,三個人都不肯去打水。日子壹天天過去,水缸裏每天都是空的。他們又渴又餓,經也不念,木魚也不敲了,每天睡得東倒西歪。廟裏越來越冷清了。
壹天夜裏,老鼠出來了,有了糧食,有的啃桌椅。壹只老鼠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的蠟燭,幔布燒著了。火苗慢慢地蔓延,眼看著就要爬上房頂了,可是三個和尚還在呼呼大睡。
小和尚被煙嗆醒了,連忙喊:“著火了,著火了,快救火!”三個和尚這才壹起奮力救火,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那以後,三個人再也不偷懶了,壹人壹天輪流挑水,再也沒有爭吵過,日子過得可快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