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烹飪的優勢

中國烹飪的優勢

壹.中國烹飪的優勢

中國烹飪歷經數千年,不斷興盛,並且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形成以其為中心的東方烹飪,與其自身的優勢密切相關。這種優勢集中體現為既重科學,又重藝術。中國烹飪所註重的科學,是建立在中國特有的傳統思維模式基礎上的,這種思維模式就是從整體上看待任何壹個事物,被錢學森先生稱為整體論。因此,千百年來,中國烹飪始終以人為中心,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強調飲食對人體健康的綜合作用。

早在先秦時期,《黃帝內經》素問篇就明確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壹科學理論是對當時飲食初衷的經驗總結,同時也對後世中國烹飪的發展興盛起了極大作用。它的科學性在於充分認識人體的各種需要,綜合安排膳食結構。幾千年的實踐證明,以植物原料為主,以動物原料為輔的食物結構,對人體健康長壽具有顯著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西方學者在中國作了壹次飲食與健康調查,並與西方進行比較,最後指出:"現代營養學強調單壹營養成分的作用,忽視了諸種營養成分在人體中的整體作用。因此,在被"文明病"害苦了的西方人中,許多有識之士呼籲向中國學習,改革其膳食結構。

中國烹飪的科學性,不僅表現在飲食結構上,而且表現在食物原料的多樣化及令人眼花繚亂的組合上。對此,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有詳細評述,並且說:"中國人之飲食習尚暗合乎科學衛生,尤為各國壹般人所望塵莫及也。"為了實現飲食養生目的,中國烹飪還非常註重藝術化,使飲食烹飪沒有僅僅停留在生理滿足上,進而上升到心理滿足。

中國烹飪的藝術化,主要表現在追求創造性和個性化,忌諱千篇壹律,講究壹菜壹格,百菜百味。具體而言,就是以味為核心,追求味的無窮變化,進壹步追求味外之味。由此,中國烹飪出現了眾多的烹飪方法、味型、菜肴品種和復雜多變的菜點配搭與組合方式,同時產生了相應的飲食思想與觀念。春秋戰國時期,孔子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指出色惡、臭惡、失飪,不得其醬皆不可食,從色香味形等方面對飲食烹飪提出了要求。而《呂氏春秋》本味篇則重點闡述了調味的藝術性?quot;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誌不能喻"。到了宋代,蘇軾又明確提出了"味外之美"的觀點,認為中國烹飪不僅能讓人欣賞其形式美,享受其味覺美,還能讓人體會到與飲食相聯的多種美,如環境美、意蘊美等。正是由於中國烹飪將科學與藝術相統壹,才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如今,不少人通俗地說,吃中國菜,吃的是科學、文化與藝術,吃的是壹種境界或感覺。

烹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把可食原料加工成食品的活動。最初,人類的這壹活動在世界各地大致相同,均是用火直接烤熟動物肉,主要是滿足生理需要。隨著歷史文明的發展與進步,因地域、氣候、物產的差異,更因各種交流(人口交流、文化交融、經濟流通)的頻繁程度和對飲食的不同態度,使得人類大致相同的原始烹飪發生分化,逐漸形成了多姿多彩、難以勝數的飲食風俗、烹飪方式及饌肴品種。雖然如此,世界各地烹飪仍有壹些大致相同的***性,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烹飪按風味可劃分為三大流派、兩大類型。三大流派是以中國烹飪為中心的東方烹飪,以法國烹飪為中心的西方烹飪,以土耳其為中心的清真烹飪;兩大類型為:建立在農業經濟基礎上的農業烹飪,如東方烹飪,以及建立在畜牧業基礎上的牧業烹飪,如後兩種流派的烹飪。它們都是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經大浪淘沙後形成的飲食烹飪文明,各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臺灣《肯香》雜誌指出,在世界餐飲業的發展道路上,中國烹飪將逐漸成為主流。許多專家則預言,21世紀將是中國烹飪的世紀。我們認為,這些預言並非妄想,而是建立在對中國烹飪的本質特征有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而言的。中國烹飪的本質特征是註重性味養生和美味享受,即註重充分滿足人的生理與心理需要,講究科學化與藝術化的統壹。但是,如要我們僅停留在對中國烹飪的美好展望中,對目前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中國人民的新需求,對已有自己傳統烹飪或現代烹飪的世界各國人民的不同需求熟視無睹,唯我獨尊,固步自封,那麽中國烹飪將難以在新世紀實現騰飛。當然,客觀事物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中國烹飪也不例外。它發展到今天的繁榮興盛,並非偶然,而是由壹些歷史的必然因素促成。因此,在人類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和明天,包容性極強, 生命力極強的中國烹飪也絕不會原地踏步,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烹飪的高速發展即是證明。只是為了加快中國烹飪的發展,為了事半功倍,需要人們認清現實,統壹觀念,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國烹飪由自發地發展變為自覺地發展。

我們認為,新世紀的中國烹飪要快速騰飛,絕非簡單地繼承傳統或照搬西方或中西結合就能實現,而是要在發揚自身優勢、克服不足的同時,利用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與科技成果,將科學化與藝術化在新的更高層次上完美地結合在壹起。

  • 上一篇:中國戶外運動品牌排行榜(誰能告訴我中國有哪些運動服裝品牌,最好的有20多個,)
  • 下一篇:中國網絡名人價值排行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