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的外貿企業如何克服這些障礙?

中國的外貿企業如何克服這些障礙?

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壹種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形式,正以較快的速度在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盛行,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構成了巨大的挑戰。如果處理不好,我們的外貿利益將遭受嚴重損失。另壹方面,技術性貿易壁壘在保護資源、環境和人類健康方面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客觀上有利於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應該在了解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正負效應的基礎上,結合其對我國對外貿易交易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影響,以積極的態度進行研究,采取正確的對策來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其基本原則是:限制其不利因素,盡量減少其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損害;利用其積極的壹面,化壓力為動力,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壹)、從政府的宏觀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中國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加入世貿組織的,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世貿組織在對外貿易中給予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實際情況,WTO協定項下的許多協議都規定給予發展中締約方特殊和差別待遇。如《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第12條規定,成員方在實施該協定的過程中,應給予發展中國家成員更多的優惠待遇。例如,“應壹個發展中國家成員的請求,技術性貿易壁壘委員會可以決定免除該國履行《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項下的全部或部分義務,但同時應加以具體說明和時間限制。”考慮到長期以來,我國生產力水平和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應積極開展外交行動,爭取相關優惠待遇。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

2.根據《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第11條規定,各成員有義務向其他成員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起草技術法規、建立標準化機構和合格評定等方面的技術援助。因此,中國應加強與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技術交流,爭取他們的技術幫助,建立適合各方的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和合格評定體系。在此基礎上,建立相互認證體系,降低交易成本。

3、在現有國際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我國自己的標準體系。我們不能被動地應對他國的技術壁壘,而應該根據WTO賦予我們的權利和相關的優惠、寬松條款,主動制定能被各國認可的技術標準,建立自己的標準體系。考慮到我國資金和技術的限制,首先應該抓住重點,對家電、紡織、茶葉等關系到我國外貿命脈的行業建立標準體系。壹方面,這些商品在對外貿易中具有比較優勢,出口較多,利潤較高,資金充裕,加上技術成熟,因此具備制定標準的各種條件;這些商品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占很大比重。如果他們受到技術貿易戰的攻擊,將會給中國的出口帶來致命的打擊。以中國紡織品出口為例。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纖維加工總量達到世界的1/4,紡織服裝出口占世界的1/8以上。加入WTO後,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綠色壁壘的強烈挑戰。如果受到國際制裁,國內很多生產紡織品的企業都會倒閉。最近我國制定了JBZ 30-2000標準,相當於國際2000版的OKO-TEX100。這是中國第壹個與國際接軌的生態紡織品標準。該標準的制定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紡織品對外貿易的發展。許多企業獲得了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4.積極開展“合縱”外交。在世貿組織舉行的各種多邊協議和標準的制定中,我們應該聯合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爭取更多有利於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協議和標準。與此同時,它拒絕接受超出其能力的各種條約。

5.熟悉WTO規則和相關法律,各種國際貿易條約和國際慣例,並以此作為鬥爭的武器。進口國以環保、檢疫等為借口單方面設置的歧視性技術壁壘,或進口國在國外實施其國內相關技術法規,以隱蔽形式進行的各種技術性貿易歧視。中國應根據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通過外交途徑與進口國進行談判,或者向世貿組織的爭端機構(DSB)提起訴訟,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

6.在努力制定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挑戰的措施的同時,我們要從中國的長遠利益出發,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如生產力發展水平、科技水平、環境條件等),精心制定對內改革的政策。)和實施“以開放促改革[1]”戰略。從而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

(1),加強宣傳工作,提高“標準”意識和采用“標準”的緊迫感。公眾意識的提高離不開廣泛的宣傳教育。在國際貿易和技術壁壘的宣傳中,要特別註意WTO的有關協議和規定以及各國關於技術標準的法律法規。讓企業清楚地認識到“標準”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以及“標準”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從而采取積極措施應對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技術壁壘。

(2)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加快立法,嚴格執法,將有利於我國社會健康發展、符合人民利益的相關“標準”納入我國國內法律體系,通過國家強制力推動,迫使企業和廠商改變大量消耗資源、能源、汙染環境的傳統發展模式,實施以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綠色增長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同時,中國企業生產的產品也能逐步與國際接軌,有利於保護我們的外貿利益。據《國際貿易報》報道,中國新的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已於2002年5月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適應入世要求,履行入世談判承諾,積極應對國際技術標準挑戰,適應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實現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促進我國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3)運用宏觀調控措施,鼓勵企業和各行業采用國際標準。2002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科技部、財政部、外經貿部、國家標準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指出,截至2006年底,我國批準發布的19744項國家標準中,43.7%采用了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標準體系不完善、標準水平低是目前我國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阻礙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求各級政府和部門對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項目和產品實施激勵措施。其中,在制定行業和地方發展規劃時,盡可能優先考慮招標項目。在確定重大技術裝備引進、技術改造和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時,優先考慮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項目和產品。這壹決定有利於引導各行各業采用相關國際“標準”,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國家應進壹步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引導企業今後使用各種“標準”。從而為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奠定基礎。

(2)從企業的微觀角度,尤其是外貿型企業應抓住中國加入WTO的機遇,積極應對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1.在制定企業長期戰略規劃時,要從傳統的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僅靠數量和規模將難以在國內外市場生存。而且現在的質量標準不僅包括傳統標準,還傾向於環保、衛生、安全。因此,建立綠色生產體系,大力提高自身的環保標準和衛生標準,生產綠色產品,進行綠色營銷,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專家認為,在未來10年,綠色產品將主導世界市場。有數據顯示,2001年,全球綠色消費超過3000億美元,較1998大幅增長50%以上。在壹些發達國家,綠色生態服裝已經成為消費的首選,超過50%的人喜歡購買綠色產品。更有國際經濟專家預測,在綠色消費為消費主流的21世紀,不到50年,非綠色產品將被淘汰。所以綠色意識加強與否關系到企業的未來命運,這不是危言聳聽。面對綠色需求,中國企業應提高警惕,跟上“綠色經濟時代”。這樣,不僅有利於企業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也有利於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壹舉兩得。

2.積極參加各種標準認證,爭取壹張通往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目前國際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認證,包括國際統壹標準(如ISO9000,ISO14000,OKO-特克斯標準100 [1]等。)、地區認證(如歐盟的CE認證)以及各國自行制定的各種標準認證。企業應根據所面對的市場,盡快申請相關認證,以獲得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國際認證是自願的,由於我國很多企業對國際認證重視不夠,所以企業認證工作遠遠落後於壹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到1999年4月,中國大陸只有110多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1認證,而日本有1960家,德國有1300家,英國有800家,韓國有462家。這些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差異,更預示著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差距,直接關系到企業在國際商戰中的成敗。因此,中國企業應加快步伐,在提高企業管理和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積極爭取通過相關的國際認證。

3.積極參與國家技術標準的制定,建立保護自己的盾牌。根據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各國可以在現有國際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制定本國標準,並向國際社會公布。企業(尤其是大型骨幹企業)作為技術的直接使用者和研究者,在制定具體的技術標準時應該更有優勢。參與國家技術標準的制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技術標準在不超出自身技術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體現自身的技術狀況。從而幫助自己的產品走向市場(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

  • 上一篇:中國有名的繪本作家有哪幾位?
  • 下一篇:中國酒店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如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