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態是指零售企業為滿足不同消費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經營方式。零售業態是零售企業適應市場經濟日趨激烈的競爭產物,是物競其類、適者生存法則在商品流通領域的表現。我國的零售業態,具體包括以下九種類型:百貨店、超級市場、大型綜合超市、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購物中心、倉儲商店、家居中心。除此之外,符 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並在現實中廣泛存在和發揮重要作用的雜貨店、農貿市場、小商品市場、服裝市場等經營方式,也是多元化結構中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經濟壹體化和科技進步日益加速,零售業態呈現多元化發展的態勢,其發展的基本趨向大致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壹,主力業態顯凸,多業態並存。所謂主力業態是指在壹定時期內占有市場份額大、發展迅速的業態。從單壹企業角度看,這方面日益突出的是以連鎖方式發展的超市業態,諸如國際上的“沃爾瑪”、“家樂福”等超市連鎖企業以及國內的上海“華聯”和“聯華”超市集團企業,其所實現的銷售額與營利額都是其他業態的企業所無法比肩的。如果從業態的整體發展上,國內外連鎖超市的銷售額增幅都是最高的,特別是我國這些年以來,超市始終保持在30%以上的增幅上發展。與此同時,其他業態雖然受到超市突飛發展的市場擠壓,但並未從根本上扼殺這些業態。究其因,壹方面在於零售企業的經營活動均受有限的商圈內各種因素的制約,即使是再有競爭力的業態也難於排除其他業態的存在,這是由於非主流業態或多或少的具有自身的競爭優勢所決定的;另壹方面,消費群體的分層化,偏好的多樣性、消費行為的多元化特征都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完全依附於某壹種業態而生存。這可以從當今之世,作為最原始經營方式的“雜貨店”依然遍布城鄉市場而得到佐證。如果從連銷超市極具擴張力的原因看,它主要以低需求彈性的生活必需品為經營內容,通過大規模連鎖經營低成本擴張,這也就決定了它難以完全取代其他業態而獨步天下。 其二,經營、管理理論與技術手段的作用日益突出。傳統的商業相對於其他生產行業而言,所應用的理論與技術水平是落後的。但是,隨著買方市場的出現,市場競爭不斷呈白熱化狀態。這就迫使商業特別是零售業態不斷引進、發展新的管理理論,不斷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術手段,以提高自身素質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使零售業高科技的特征日益突出。經營與管理理論的應用,大幅度提高了零售業的市場適應和拓展能力,改善了其內部資源的配置狀況,而技術手段的日益現代化,為敏感發現市場變化,實現經營與管理的各項指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換言之,技術手段是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指導實踐的中介手段。它有力地推動零售業態的實踐深入,從而也為理論的進壹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在零售業中各企業紛紛引入與應用更為現代化的理論作為指導的基礎上,誰能爭勝於市場,技術手段是否現代、先進、應用是否切合實際,就成為決定性因素。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零售業態的競爭與發展已進入“技術決定率”的時代。在這個過程中,業態的變革與創新就成為必然的趨勢。 其三,各種零售業態相互滲透與融合。早期各種零售業態的生成與發展,主要是基於其他業態的缺陷而發揮揚我所長、擊其所短的作用。但隨著實踐的深入、競爭的加劇,各業態之間為避短,紛紛引入其他業態的優點,業態之間相互滲透與融合成為壹大特點。例如,傳統百貨店過去都采用封閉式售貨,使顧客自主選擇權大受限制,而今開架售貨已成為百貨店采用的基本經營方式。這種從自選超市學習的經驗,不僅降低了百貨店的人工成本,也提高了消費者的購物積極性。反觀超市業態,則對貴重商品和小件商品采用了櫃臺式售貨的方式,這明顯降低了商品的丟失率,也擴大了商品的經營範圍。這種各取所長、相互滲透的作法在其他業態都可以明顯地看到。各業態相互融合的趨勢更為突出,現今超市引入專賣店等如藥店、茶葉店、小吃快餐已成潮流,百貨店則更是如此,不僅有超市,還有餐飲、娛樂、健身等項目,儼然有購物中心的面貌。總之,這種相互學習,各取所長的變化,對於各零售業態提高市場競爭力,形成綜合優勢是必不可少的。 其四,通過商品結構調整形成商品經營特色的趨勢明顯。現今百貨店傳統經營的許多項目已退出百貨店的經營範圍,如大家電、自行車等,而服裝、服飾、鞋帽、箱包類商品已成為百貨店的主營商品和利潤的增長點,使百貨店的傳統含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超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諸如“生鮮加強型”超市、“食品加強型”超市,已成為超市經營重點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標誌。顯然,只有不斷適應市場變化,相應調整商品結構,形成商品經營重點與特色,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費者。這實質上是各零售業態中的企業在市場中不斷調整經營定位,更準確地與自己目標市場的需要相吻合的過程。
上一篇:2018村莊綠化實施方案下一篇:為什麽素食比肉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