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出壹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工業化道路。?
首先,在中國極其落後的經濟文化條件下實現工業化是壹項全新而艱巨的任務。毛澤東指出,我們必須從中國是壹個農業大國的基本國情出發,不能生搬硬套。特別要註意吸取前蘇聯和東歐國家單方面發展重工業的教訓,走出壹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工業化道路。?
第二,中國要實現工業化,首先要正確處理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在處理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關系上,我們沒有犯任何原則性的錯誤。在《論十大關系》中,毛澤東強調,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下,要適當調整對重工業、農業和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和輕工業。他認為,從長遠來看,更多地發展農業和輕工業,會使重工業發展得更多更快,而且因為保證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會使重工業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壹直有壹種觀念認為,農業是重工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
第三,1957年2月,毛澤東站在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高度,論述了重工業、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關系。?
(3)以工農業為基礎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
在政治上,毛澤東強調“重工業和人民”的原則。是否重視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提到了是否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否鞏固工農聯盟的高度。1962年,中國和毛澤東中央更加明確地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思想,並將其確定為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這壹總方針體現了毛澤東對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深化探索。
1)傳統工業化的特點:新型工業化道路是相對於發達國家走過的工業化道路而言的,我們可以稱之為傳統工業化道路。所謂傳統工業化道路:①指發達國家的對外擴張和掠奪。
;②指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變,或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③過度消耗資源,嚴重破壞環境。?
(2)新型工業化的主要內容。?
黨的十六大提出,我國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壹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3)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客觀基礎。?
①總結國內外工業化的經驗教訓。?
(2)順應世界科技經濟發展大趨勢的必然選擇。?
③充分考慮我國的基本國情,得出正確的結論。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勞動力供過於求的矛盾突出,這是中國的基本國情。?
(4)新型工業化的主要特征。?
(1)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與信息化相結合。?
②以科技進步為動力,與科教興國戰略相結合的工業化。?
③強調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的協調發展,工業化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4)強調正確處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擴大就業的關系,是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5)正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處理好關系。?
①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系。?
②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
③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貫穿其中的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關系。大力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我國完成工業化任務,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
(6)新型工業化的產業格局。?
新型工業化的產業格局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7)毛澤東工業化與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區別和聯系(
1)毛澤東工業化道路的主要思想是: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先導,工農並重。?
(2)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主要內容是指:走出壹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3)上述“兩條工業化道路”有著內在的聯系:
第壹,大家都強調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依靠中國人民的力量,獨立自主,從中國自己的工業化道路出發;?
二是都強調走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依靠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加快中國工業化進程,通過工業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
第三,工業化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為了中國最大多數人民享受工業化的成果。?
(4)“兩種工業化道路”存在重大差異,發生了壹些重大甚至根本性的變化。
壹是制度基礎不同,即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單壹公有制經濟轉變為公有制為主體的混合經濟。?
二是國際條件不同,即毛澤東時代的工業化是在封鎖和封鎖的條件下進行的,新型工業化是在對外開放和經濟對比的條件下進行的。雖然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和日本,仍然對我們進行各種高科技限制,但與五六十年代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第三,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基礎不同,即毛澤東時代,工業化基礎沒有受到新工業的科技革命的影響。新時期以來的新型工業化,在科技革命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特征的“新經濟”基礎上,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為先導,以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新型企業發展方向,與“以工業為先導,以農業為基礎,工農並重”的傳統產業格局有著顯著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