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深層次因素分析
1,缺乏現代管理理念,經營風險高。
2.中小企業的規模和信用水平低,制約了其融資能力。
3.缺乏可抵押可抵押的財產,融資成本高。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並不難!
第壹,金融創新是關鍵。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焦點是很多銀行還沒有開辦中小企業貸款業務。部分銀行尚未建立壹套針對中小企業的客戶篩選和風險管理體系。在專業化隊伍和人才培養方面,仍然缺乏大量經過專業培訓和管理的人才以及有效的激勵約束考核機制。解決這壹問題,關鍵是要培育以中小企業為主要客戶的中小金融機構,壹些地方和金融部門要鼓勵發展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小企業投融資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應積極推廣票據融資、信用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循環額度貸款、小企業貸款等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的黃金渠道。
其次,政府在幫助中小企業融資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應加大公共財政支持力度,幫助中小企業渡過經濟難關,解決中小企業風險評估中的融資難題。引導企業利用民間資本,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積極設立貸款公司,規範利用民間資本。
此外,中小企業普遍信用缺失也是融資難的重要因素之壹。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要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規範管理,從融資條件上獲得各方面的資金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第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什麽?
中小企業面臨兩大融資困難:
1.內部環境因素
企業規模小,資本少,經營風險高,籌資能力低,資金來源窄,容易出現困難。缺乏資金反過來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很多中小企業資金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管理方式簡單,財務制度不完善,有的甚至沒有建立會計賬目。這些不規範行為使得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進壹步加劇了企業的資金匱乏。中小企業技術含量低,規避市場風險能力低,經營前景不確定。壹旦市場出現問題,最先倒閉的壹般都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往往高於大企業,經濟效益較差。很難在市場上與大中型企業競爭,自身的弱點導致在資金籌集上與大中型企業差距明顯。
2.外部環境因素:金融體系不完善,我國金融體系對企業提供資金的門檻較高。中小企業單筆貸款金額較小,銀行應對其信用狀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花的貸款單位成本高,管理成本高,導致風險較大,導致商業銀行普遍不願意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
商業銀行之間不存在競爭,只願意把錢貸給風險小、成本低、金額大的借款人,否則寧願降低貸款額度,也不願冒險發放貸款給中小企業。
3.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什麽?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深層次因素分析
(壹)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內在原因
1,缺乏現代管理理念,經營風險高。隨著企業的發展。創業初期使用的傳統管理方式已經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伐。壹些中小企業還存在壹些問題,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能力弱,產品技術含量低,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小企業整體債務水平高,使金融機構信用風險過高。壹般來說,中小企業沒有中長期目標,經營行為是短期的(壹般只有3-4年),因此破產或倒閉的可能性很大。工信部2009年6月5438+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按照10的得分,我國中小企業健康指數平均為6,57,處於亞健康狀態,內部管理水平也處於中下遊。中國浙江省的調查結果顯示,70%左右的小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開業後1-3年內破產。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短,經營的不確定性,壹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機構的放貸意願。
2.中小企業的規模和信用水平低,制約了其融資能力。壹般來說,企業融資應具備“5Cs”,即道德、能力、資本、擔保和營商環境。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多采用業主制和合夥制,規模較小。同時,很多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尤其是財務管理制度。許多中小企業沒有建立健全財務制度,有的甚至沒有建立會計賬目。資金管理比較混亂,大大降低了他們自身的信用,嚴重削弱了他們的融資能力。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對壹些中小企業集中的地區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超過50%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超過60%的中小企業信用等級為3B或以下。此外,由於社會征信體系和征信網絡體系建設滯後,信用信息傳遞渠道不暢,導致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的信用滿意率。
3.缺乏可抵押可抵押的財產,融資成本高。因為銀行更傾向於中小企業的固定資產抵押,壹般不願意接受中小企業的流動資產抵押。而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固定資產所占比重較大,無形資產所占比重較高,缺乏可作為抵押物的不動產,風險較大,難以滿足金融機構的放貸要求。中小企業向擔保機構尋求擔保,因為大部分擔保貸款的期限在半年以內,最長不超過壹年;信用擔保機構基本只提供短期流動資金貸款而不提供設備投資等長期貸款,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此外,由於擔保公司往往在自負盈虧的情況下提高擔保條件,無形中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或者通過繁雜的擔保手續和高額的擔保費用,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影響了融資效率。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外部原因
1,金融機構體系缺陷。在我國的融資格局中,銀行貸款占企業融資來源的絕對比重,而且由於近年來信貸余額增長較快,直接融資發展相對緩慢,貸款與直接融資余額的差距越來越大。截至2009年6月5438+00,我國銀行貸款和直接融資(包括公司債、首次公開發行、增發和配股)的比例分別為73%和27%。然而,中國四大國有及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在存貸款市場上處於主導地位,它們仍占據銀行貸款70%以上的市場份額。四大國有銀行的高度壟斷減少了中小金融機構可以獲得的金融資源,限制了其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而大銀行為了追求規模效益和風險平衡,不願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據統計,目前占全國企業總數0.5%的大企業貸款份額超過50%,而占88.1%的小企業貸款份額不足20%。
2.資本市場的缺陷。從直接融資渠道來看。主要有兩種方式: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較晚、不完善、緩慢,企業通過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直接融資的比例較小。從發行債券募集資金的情況來看,國家對企業發行債券募集資金的要求非常嚴格。目前只有少數經營狀況好、經濟效益好、信譽好的大型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在股票市場上,雖然已經建立了中小企業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但截至2010和1,共有346家中小板上市公司* * *家。對於大量的中小企業來說,上市融資的門檻還是很高的。據統計。中小企業的股票融資僅占國內融資總量的1%左右,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是銀行借款。
3.信用擔保環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小企業的融資。目前,雖然我國中小企業擔保機構超過3700家,擔保總額接近2000億元,累計發放中小企業貸款1.35萬億元,但仍不能有效滿足中小企業擔保需求,亟待進壹步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信用擔保體系的缺失和不完善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雖然我國壹些地方正在嘗試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但都處於初級階段。在我國企業信用較低,中小企業融資要素不完備的情況下,依靠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擔保條件,很難順利完成融資任務。
4.政府政策支持不足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不夠。我國至今沒有頒布壹部完整的中小企業法,導致各種所有制的中小企業法律和權利不平等。許多發達國家為中小企業建立了專門的融資機制。比如韓國的中小企業銀行和日本的中小企業融資銀行,壹般都是由政府設立,不同程度地依靠政府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在中國,目前大企業更受政府重視,政策傾斜,中小企業得不到金融上的便利和優惠。
希望采納~
第四,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是什麽?
壹、擔保不足
擔保不足是小微企業貸款難的第壹個原因。目前小微企業幾乎所有類型的貸款都是抵押貸款,信用貸款占比極低。信用貸款只適用於少數個人貸款,小微企業如果不能提供抵押抵押物,很難獲得銀行貸款。集體土地或租賃廠房、小微企業的主要資產(如機器設備、船舶等交通工具)不容易被銀行接受作為抵押物。銀行缺乏與交易變現平臺的對接,小微企業在初創期和成長期缺乏有效的抵押物。
第二,償付能力不夠
小微企業所處的行業和自身的經營狀況是銀行決定放貸的最重要因素。國家統計局某城市調查隊問卷調查顯示,近七成小微企業認為目前經營狀況較差或壹般,占比51.5%,沒有壹家認為經營狀況很好。換句話說,部分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決定了其不具備能夠讓銀行機構完全放心的償付能力。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回復時間:2021-07-22。請以平安銀行在官網公布的最新業務變動為準。
【我知道平安銀行】想了解更多?快來看《我知道平安銀行》~
/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