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非合作論壇政策文件

中非合作論壇政策文件

中國對非洲的政策文件

2006年1月

新世紀伊始,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和平、促進發展、加強合作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同時,國際形勢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各種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和平問題尚未解決,發展問題更加突出。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奉行和平發展,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願在和平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與所有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增進友誼,加強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穩定和各國共同繁榮。

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新形勢下,中非傳統友好關系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中國對非政策文件旨在宣示中國對非政策目標和舉措,規劃今後壹個時期雙方各領域合作,推動中非關系長期穩定發展和互利合作邁上新臺階。

第壹部分:非洲的地位和作用

非洲歷史悠久,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非洲人民經過長期鬥爭,掙脫了殖民統治的枷鎖,鏟除了種族隔離制度,贏得了獨立和解放,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獨立後,非洲國家積極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聯合自強,謀求和平、穩定與發展。在非洲國家和非統組織/非盟的共同努力下,非洲政局總體穩定,地區沖突逐步解決,經濟連年增長。非洲發展新夥伴關系勾畫了非洲振興和發展的宏偉藍圖。非洲國家積極參與南南合作,推動南北對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非洲的發展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只要非洲國家堅持努力,國際社會繼續支持,非洲就壹定能夠克服困難,在新世紀實現復興。

第二部分是中國與非洲的關系。

中非友誼源遠流長,基礎堅實。中國和非洲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在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中始終相互同情和支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新中國的成立和非洲國家的獨立開創了中非關系的新時代。半個多世紀以來,雙方政治關系密切,高層互訪頻繁,人員往來頻繁,經貿關系發展迅速,其他領域合作富有成效,在國際事務中的磋商與協調日益加強。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非洲國家也給予了中國很多大力支持。

真誠友好、平等互利、團結合作、共同發展是中非交流合作的原則,也是中非關系歷久彌新的動力。

第三部分是中國的非洲政策。

加強同非洲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始終是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堅定不移地繼承和發揚中非友好傳統,從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與非洲國家建立和發展政治平等互信、經濟合作、文化交流互鑒的新型戰略夥伴關系。中國對非政策的總體原則和目標是:

——真誠友好,平等相待。堅持和平五項原則,尊重非洲國家自主選擇發展道路,支持非洲國家聯合自強。——互惠互利,* * *同繁榮。支持非洲國家發展經濟、建設國家,在經貿、社會發展等領域與非洲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加強與非洲在聯合國等多邊機制中的合作,支持彼此的正義要求和合理主張;繼續敦促國際社會重視非洲的和平與發展。

——取長補短,共謀發展。相互借鑒治國理政和發展經驗,加強科教文衛等領域交流合作,支持非洲國家加強能力建設,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壹個中國原則是中國同非洲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和發展關系的政治基礎。中國政府贊賞大多數非洲國家堅持壹個中國原則,不同臺灣省發展官方關系和往來,支持中國統壹大業。中國願意在壹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與未建交的國家建立和發展國家關系。

第四部分是加強中非全面合作

壹.政治方面

(A)高層交流

保持中非領導人互訪和對話勢頭,加強溝通,加深友誼,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

(二)立法機構交流中國全國人大與非洲議會和泛非議會在相互尊重、加深了解、發展合作的基礎上,加強了多層次、多渠道的友好交流。

(3)政黨交流

中國* * *產黨在獨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幹涉內政的原則基礎上,與非洲國家友好政黨和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交流,增進了解和友誼,尋求信任與合作。

(4)協商機制

建立和完善中國與非洲國家國家雙邊委員會、外交部政治磋商、經貿合作混(混)委會、科技混委會等機制,以靈活務實的方式推動雙方對話磋商機制化。

(五)國際事務合作:中非繼續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團結與合作,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協調立場,在涉及各自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民族尊嚴、人權等重大問題上相互支持。中國支持非洲國家平等參與國際事務,致力於加強聯合國的作用,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治化,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合法權益。(六)地方政府間的交流中國中央政府重視中非地方政府間的交流,積極支持建立友好省州或城市,促進雙方在地方發展和治理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第二,經濟方面

(1)貿易

中國政府將采取積極措施,為更多非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利,並認真落實部分非洲最不發達國家輸華產品的免稅待遇,以擴大和平衡雙邊貿易,優化貿易結構。我們應該通過多邊和雙邊友好協商,互諒互讓,妥善解決貿易分歧和摩擦。推動雙方工商界成立“中非聯合工商會”。中國願意在條件成熟時與非洲國家或區域組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2)投資

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並繼續為此提供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願意探索促進與非洲國家投資合作的新途徑和新方式。繼續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加強引導,註重服務,提供便利。歡迎非洲企業到中國投資。繼續與非洲國家談判落實《雙邊投資促進和保護協定》和《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營造與非洲國家良好的投資合作環境,保護雙方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3)金融合作

積極發展中非金融領域合作。中國政府支持中國金融機構加強與非洲國家和地區金融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農業合作

繼續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非農業合作與交流。重點加強在土地開發、農業種植、養殖技術、糧食安全、農業機械、農副產品加工等領域的合作。加強農業技術合作,積極開展實用農業技術培訓,在非洲建立農業技術試驗和示範項目。加快制定中非農業合作計劃。

(五)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中非在交通、通信、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中國政府積極支持中國企業參與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進壹步擴大對非承包工程業務規模,逐步建立多雙邊對非承包工程合作機制。加強技術和管理合作,重點幫助非洲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

㈥資源合作

加強中非在資源領域的信息交流與合作。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中國企業按照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與非洲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資源開發和合理利用,幫助非洲國家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促進非洲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7)旅遊合作

積極開展中國公民組團赴部分非洲國家旅遊工作,根據非洲國家的要求和實際可行性,將更多非洲國家列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中國歡迎非洲國家的公民來中國旅遊。

(8)債務減免

中國政府願繼續通過友好協商,幫助有關非洲國家解決和減少對中國的債務。繼續呼籲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在減免非洲國家債務方面采取更多實質性行動。

⑼經濟援助

中國政府將根據自身財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繼續向非洲國家提供並逐步增加力所能及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

㈩多邊合作

加強中非在多邊經貿、金融機構和體系中的磋商與協調,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壹道,更加關註發展問題,促進南南合作,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多邊貿易體制,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發言權和決策權。中國政府願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強合作,支持非洲發展,為非洲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三、教學、科學、文學、衛生和社會方面

人力資源開發和教育合作

充分發揮中國政府設立的“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在培訓非洲人才方面的作用。要根據非洲國家的實際需要,確定重點,拓展領域,加大投入,提高實效。

繼續與非洲互派留學生。中國將適當增加政府獎學金名額。繼續向非洲派遣援助教師。幫助非洲國家開展漢語教學。實施教育援助項目,促進非洲薄弱學科發展。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和遠程教育合作。鼓勵雙方教育和學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2)科技合作

本著相互尊重、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原則,推動中非在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成果轉讓方面的合作。在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農業生物技術、太陽能利用技術、地質勘探與開采技術、新藥研發等領域加強科技合作。繼續為非洲國家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開展技術援助示範項目。積極推動中國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在非洲的推廣應用。

(3)文化交流

落實與非洲國家簽署的文化合作協議及相關實施計劃,保持雙方文化主管部門定期交流,加強雙方文化、藝術、體育專業人員交流。根據雙方文化交流和市場需求,積極引導和推動民間組織和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

(4)醫療衛生合作

促進兩岸醫療衛生人員及相關信息的交流。中國將繼續向非洲國家派遣醫療隊,提供藥品和醫療物資援助,幫助非洲國家建立和改善醫療設施,培訓醫務人員。加強與非洲國家在艾滋病、瘧疾等傳染病防治、傳統醫藥研究和應用、公共衛生應急機制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5)新聞合作

鼓勵雙方新聞媒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增進相互了解,全面客觀報道對方情況。加強雙方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和溝通,交流處理與境內外媒體關系的經驗,為媒體交流提供指導和便利。

㈥行政合作

在公務員制度建設、公共行政改革、政府部門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中非人事行政交流合作機制。

(7)領事合作

定期或不定期與非洲國家舉行領事磋商,就雙邊或多邊領事關系中急需解決或關註的問題進行友好討論,以增進了解,促進合作。便利雙方人員往來,保障雙方僑民安全。

(八)民間交流

鼓勵並積極引導中非民間組織之間的交流,特別是青年和婦女之間的交流,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理解、信任與合作。鼓勵和引導誌願者到非洲國家服務。

9)環境合作

加強技術交流,積極推動中非在氣候變化、水資源保護、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樣性等環保領域的合作。

㈩減災、救濟和人道主義援助

積極開展減災救災領域的人員交流、培訓和技術合作。中國將積極回應非洲國家緊急人道主義援助請求,鼓勵和支持中國紅十字會等非政府組織與非洲國家相關團體開展交流與合作。

四。和平與安全

(1)軍事合作

密切雙方高層軍事交流,積極開展軍事專業技術交流與合作。中國將繼續幫助非洲國家培訓軍事人才,支持非洲國家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自身安全。

⑵解決沖突和維持和平行動

支持非盟等地區組織和有關國家積極努力解決地區沖突,並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積極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關註和幫助解決非洲沖突,繼續支持和參與聯合國在非洲的維和行動。

⑶司法和警察合作

促進雙方司法和執法部門的交流與合作,在法制建設和司法改革方面相互學習借鑒。* * *在提高預防、發現和打擊犯罪的能力的同時,我們將共同努力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和腐敗犯罪。加強雙方在司法協助、引渡和遣返犯罪嫌疑人方面的合作。與非洲國家移民當局在懲治非法移民方面密切交流與合作,加強移民管理信息溝通,建立高效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

非傳統安全

加強信息交流,探討在打擊恐怖主義、小武器走私、販毒、跨國經濟犯罪等非傳統安全領域深化合作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提高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

第五部分中非合作論壇及其後續行動

成立於2000年的中非合作論壇已成為中非集體對話和多邊合作的有效機制,為中非建立長期穩定、平等互利的新型夥伴關系搭建了重要框架和平臺。

中方重視中非合作論壇在加強中非政治協商和務實合作方面的積極作用,將與非洲國家壹道,認真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宣言》、《中非經濟社會發展合作綱要》、《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計劃(2004-2006年)》及其後續行動,繼續在論壇框架內推出新舉措,增進中非政治互信,推動務實合作全面發展。不斷完善論壇機制,積極探索加強論壇與NEPAD合作的最佳方式方法。

第六部分是中國與非洲區域組織的關系。

中方贊賞非盟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非洲團結發展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重視與非盟在各領域的友好合作,支持非盟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中國贊賞並支持非洲次區域組織在促進各自地區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壹體化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願加強與各組織的友好合作。

截至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成員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非、乍得、贊比亞、烏幹達、突尼斯、坦桑尼亞、索馬裏、蘇丹、塞舌爾、埃及、阿爾及利亞、塞內加爾、埃塞俄比亞、塞拉利昂、安哥拉、尼日利亞、尼日爾、貝寧、南非、博茨瓦納、布隆迪、納米比亞、莫桑比克和摩洛哥。毛裏求斯、厄立特裏亞、馬裏、佛得角、馬達加斯加、盧旺達、萊索托、幾內亞、肯尼亞、幾內亞比紹、科特迪瓦、科摩羅、加納、喀麥隆、津巴布韋和加蓬。

  • 上一篇:中山有什麽特產?
  • 下一篇:為愛而戰@網易電競NeXT和奧斯卡金像獎掀起了壹波Ness創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