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的主要特點是:歷月的長短是根據天象即月相來決定的,歷月的平均長度與王朔月大致相同。5306天等。壹年的長度只是歷月的整數倍,與回歸年無關。因此,農歷的月份與四季無關。農歷的日期表示某個月相,即初壹為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滿月,即希望;第七和第八天是上弦月;二十二和二十三是下弦月,古人通過月相判斷日期非常方便。月相的變化是最容易看到的天文現象,所以各國的歷法大多是先有陰歷再有陽歷。但由於農歷與回歸年無關,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協調,後來逐漸被淘汰。如今,除了少數* * *國家出於宗教原因仍在使用壹種叫做“回歷”的陰歷外,其他國家都放棄了。
此外,。1912中國采用公歷排列月份後,人們稱之為公歷,而與民間並存的傳統夏歷則通俗地稱為陰歷。
陽歷又稱公歷、陽歷、新歷、西歷,又稱陽歷。這是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實施的1582日歷。這壹年後,公歷取代了公元前42年的羅馬皇帝尤利烏斯。凱撒實行的“儒略歷”(舊歷)。陽歷以壹年作為地球繞太陽壹周的時間。它的長度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因為不是整數,為了長度均衡,有的年份是366天,稱為“閏年”;有些年份是365天,稱為“平均年”。這種歷法大約每壹萬年誤差三天,比舊儒略歷每四百年誤差三天。
因為這種歷法取決於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所以它的“二十四節氣”是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多在每個月的6號和21號,下半年多在每個月的8號和23號,即使相差只有壹兩天。
西歷是明朝萬歷年間(1580)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傳入中國的。利瑪竇的《太西歷》屬於“儒略歷”。太平天國實行的“歷法”革新了中國的農歷。它采用了陽歷,但也進行了修訂。“歷”包括中國原有的“枝、支”和陽歷的“拜”(周),可謂陰陽合歷。“歷法”是中國歷法中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歷法。辛亥革命後,從1912元旦開始,采用民國歷和陽歷。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年采用公元”。從那以後,中國也采用了歷法。
問題2:為什麽要分陰歷和陽歷?農歷、陽歷也叫陰歷。農歷的壹年是354天,是按照月亮繞地球轉壹個月來計算的。農歷的壹年有時是12個月,有時是13個月。閏月的年份是13個月。
陽歷也被稱為公歷。陽歷中的壹年是365天,是按照地球壹年繞太陽壹周來計算的。地球繞太陽壹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多壹點。
陽歷(壹年365天)比陰歷(壹年354天)多11天。為了防止陽歷的月份越來越大,用閏月來彌補。19有7個閏月年。壹般是在農歷春節前的立春,第二年沒有閏月。立春春節過後,釘釘今年會有壹個閏月。
在壹個陽歷年中,1、3月、5月、7月、8月、10和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二月壹般是28天。2月4日有29天。為什麽會多壹天?是因為陽歷是每年365天5小時以上,差不多四年就會多出壹天。至於當年2月,是29天。妳只需要把公元年除以4,沒有余數的壹年就是29天。比如2004年,如果除了4沒有余數,那麽今年的2月肯定是29天,2005年,2006年,2007年,除以4還有余數,這三年的2月肯定是28天。
陽歷二月為什麽是28天?這是古羅馬制定歷法的時候。壹開始假設當月奇數為31天,偶數為30天。但今年是366天,比365天多壹天,必須從12個月中取壹天。因為在古羅馬,死刑的執行是在二月,所以大家都覺得這個月不吉利,所以我們從二月中旬起取了壹天,變成了29天。當時壹個羅馬皇帝出生在8月,有30天,比最後壹個出生在7月,有31天的皇帝少壹天。他從2月中旬又取了壹天,加到8月份。從此陽歷中的二月變成了28天,本該是30天的八月變成了31天。
問題3:為什麽會有公歷和農歷,是我國的歷法?公歷是壹種西方歷法,現在世界各地都在使用。
陽歷,也就是太陽歷,以四季循環(地球繞太陽壹周)的回歸年為基本周期,與月相變化無關。陽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歷月的天數和壹年的月數是人為規定的。農歷,即陰歷(中國古代稱月亮為陰歷)是* * *國家和地區采用的歷法,也稱回歷。它以新月作為歷法的基本單位。奇數月是30日,偶數月是29日,十二個月是壹年,***354天。實際上,十二個農歷月中大約有354.38+0天。為了使月初和新年從殘月出現的那壹天開始,回歷采用了以下閏法,以月亮的全圓和短圓為基本周期。壹個日歷月的平均長度為29.5天,規定奇數月為30天,偶數月為29天,12日歷月為1年,***354天。規定30年內增加11閏日,分別放在2、5、7、10、13、16、18、21、24、26、29年。目前農歷只在* * *國家和地區使用。(註意我們擁有的農歷不是同壹個概念)公歷,公歷的簡稱。世界上現行的萬年歷,本名格雷戈裏歷(教皇頒布),是陽歷的壹種。每天用的時候不用具體說。農歷,中國的傳統歷法,屬於陰歷(我們經常簡稱陰歷,必須和前面說的陰歷相區別)。以月亮為歷月基礎,並考慮回歸年的周期,采用添加閏月的方法,使歷年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以朔日為農歷正月初壹,兩個朔日之間的時間為壹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設置12個月,設置***354或355天。為了使歷年平均接近回歸年,在19歷年上加7個閏月,有閏月的壹年有13個月***384或385天,稱為閏年。19日歷年和19回歸年的長度幾乎相等,七個閏月壹般在3、6、9、11、14、17、19年。具體的放置月份與二十四節氣的中性大氣有關。二十四節氣其實是由12節氣和12中性節氣(是不是妳的意外)組成,交替排列,每個月都有固定的中性節氣。例如,包含中性氣體和雨水的月份是第壹個月。19回歸年,有19*12=228個中性和節氣,但是太陰月有235個,顯然有7個月沒有中性,7個月沒有節氣。農歷規定沒有中性氣體的月份為今年的閏月。
問題4:為什麽農歷和陽歷的時差這麽大?農歷的全稱是陰歷或純陰歷。農歷是根據月亮變化的周期,也就是新月。因為古人把月亮稱為“農歷”,所以簡稱“陰歷”。陰歷產生的確切日期很難確定,但從甲骨文中的壹頁甲骨來看,陰歷在殷代時相當流行。
農歷的主要特點是:歷月的長短是根據天象即月相來決定的,歷月的平均長度與王朔月大致相同。5306天等。壹年的長度只是歷月的整數倍,與回歸年無關。因此,農歷的月份與四季無關。農歷的日期表示某個月相,即初壹為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滿月,即希望;第七和第八天是上弦月;二十二和二十三是下弦月,古人通過月相判斷日期非常方便。月相的變化是最容易看到的天文現象,所以各國的歷法大多是先有陰歷再有陽歷。但由於農歷與回歸年無關,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協調,後來逐漸被淘汰。如今,除了少數* * *國家出於宗教原因仍在使用壹種叫做“回歷”的陰歷外,其他國家都放棄了。
此外,。1912中國采用公歷排列月份後,人們稱之為公歷,而與民間並存的傳統夏歷則通俗地稱為陰歷。
陽歷又稱公歷、陽歷、新歷、西歷,又稱陽歷。這是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實施的1582日歷。這壹年後,公歷取代了公元前42年的羅馬皇帝尤利烏斯。凱撒實行的“儒略歷”(舊歷)。陽歷以壹年作為地球繞太陽壹周的時間。它的長度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因為不是整數,為了算出長度,有的年份是366天,稱為“閏年”;有些年份是365天,稱為“平均年”。這種歷法大約每壹萬年誤差三天,比舊儒略歷每四百年誤差三天。
因為這種歷法取決於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所以它的“二十四節氣”是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多在每個月的6號和21號,下半年多在每個月的8號和23號,即使相差只有壹兩天。
西歷是明朝萬歷年間(1580)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傳入中國的。利瑪竇的《太西歷》屬於“儒略歷”。太平天國實行的“歷法”革新了中國的農歷。它采用了陽歷,但也進行了修訂。“歷”包括中國原有的“枝、支”和陽歷的“拜”(周),可謂陰陽合歷。“歷法”是中國歷法中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歷法。辛亥革命後,從1912元旦開始,采用民國歷和陽歷。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年采用公元”。此後,我國也采用了公元紀年。
問題5:為什麽陽歷和陰歷有區別?壹種太陽能日歷。這是壹種基於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周期的歷法。也被稱為陽歷。陽歷的公歷年大約等於回歸年,壹年12個月。這個“月”與農歷正月無關。陽歷的月份和日期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非常吻合。根據陽歷的日期,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壹年中冷暖季節的變化。但是在每個月,妳都看不到新月,新月,新月。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公歷是壹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四年閏壹次,百年少閏壹次,然後第400年閏壹次,即每400年有97個閏年。公歷平均長度距離回歸年只有26秒,累計3300年只需要壹天。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公歷,是大家最熟悉的陽歷。這本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來創造的文明。它是古羅馬人從埃及人那裏學來的,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到世界各地。
農歷也叫太陰歷,是根據月亮的滿周期和短周期的變化而制定的歷法。
世界上現存農歷的典型代表是* * * *教的農歷,每個歷月大約等於新月,每個月的任何日期都包含月相的含義。歷年是12個月,平年是354天,閏年是355天。每30年,11年為閏年,其他19年為平年。純陰歷能準確反映月相的變化,但不能根據其月份和日期來判斷季節,因為其公歷年與回歸年無關。
從世界範圍來看,人們最早使用農歷,是因為農歷月的周期比回歸年的周期更容易確定。後來知道了南回歸線,為了農業生產的需要,我們改成了陽歷或者陰陽歷。目前只有* * *國家還在宗教事務中使用純農歷。
問題6:為什麽農歷和陽歷總是相差壹個月左右?每個月包含兩個節氣。古代勞動人民把第壹個節氣(立春、驚蟄、清明、長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稱為“節氣”。最後的節氣(雨、春分、谷雨、小滿、夏至日、大暑、初暑、秋分、初霜、小雪、冬至日、大寒)稱為“中氣”。農歷閏月怎麽安排?在我國歷史上,有過不同的處理方式。西漢把閏月放在壹年的末尾,漢初稱之為“末九月”。漢代以後,沒有中氣的月份被定為農歷正月的閏月,這種放置閏的規則壹直延續至今。
為什麽有壹個農歷月不是中性的?結果發現兩種中性氣體的平均間隔時間是365.2422÷12=30.4368天,那麽30或31天。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為橢圓形,在近日點(春分和秋分)緩慢移動,兩個節氣的間隔可達31.45天。另壹方面,農歷新月平均只有29.5306天,其中第壹個農歷月有29天,第二個農歷月有30天。這樣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些月份(壹般是流產),開始的時候上壹次氣過了,結束的時候下壹次氣還沒來。例如,2001(除夕)是5月21(4月29日),下壹個農歷月的第壹天是5月23日。然而,這個農歷月在6月20日結束,夏季至日是6月21,所以這個農歷月不是“中性”的,它落在農歷的第四個月。今年的春分是3月20日(2月30日),下壹個農歷月的第壹天是3月21,4月18結束,第三天是4月20日的谷雨。這樣,不含“中性氣”的今年農歷二月後的月份就被定為閏二月。按照這樣的閏規律,2006年7月閏,2009年5月閏,2012年4月閏,2014年9月閏,2017年6月閏,2020年4月閏。
至於農歷的月份,這就涉及到節氣了。壹年有二十四節氣,只是傳統說法。詳細來說,應該說壹年有十二個節氣,十二個中氣。十二氣中的哪壹個屬於哪個月是有規律的:雨是正月的氣;春分是二月中旬;谷雨是三月之氣;小滿是四月的精神;夏季的至日是五月的半空中;酷暑是六月中旬;暑是七月之氣;秋分是八月中旬;初霜是九月之氣;小雪是十月的中性大氣;冬季的至日是11月中旬;十二月的半空中是大寒。
至於十二節氣在哪個月,那就不壹定了。農歷的壹個月平均29天半多壹點,但是壹個氣到下壹個氣的間隔平均不到30天半。這樣壹來,農歷月份每個月的氣會延遲1天。到了某個時間,氣就不在月中而是挪到月底了。如果下個月是小月,這個月很可能就沒有氣了,因為氣要挪到第三個月初。中間的月份不是中性的,即使上個月是閏月。以1998為例:陽歷6月21日為農歷5月27日,為夏季至日(5月中旬);但陽歷7月23日是農歷六月初壹,這壹天是暑(六月之氣)。公歷6月24日至7月22日(農歷五月底後壹個月),只有壹個節氣,沒有氣,這個月就是閏五月。所以閏月是人按照壹定的規律確定的,並不神秘。
在中國農歷中,有閏月的壹年被稱為閏年。壹般年份是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是13個月,383或384天。作為農歷的壹種,壹個月的天數取決於月損,壹年的時間是以12個月為基準的。為了封閉地球繞太陽的周期,也就是回歸年,每隔兩到四年加壹個月,加的壹個月就是閏月,所以農歷的閏年是13個月。
農歷沒有十三月。根據歷法規則,閏月在2月至10月後的同壹個月內重復,重復的月份為閏月。例如,四月之後的閏月被稱為閏四月。
農歷閏年閏月的計算,三年壹閏,五年兩閏,19七閏;農歷基本以19為壹個周期,對應公歷的同壹時間。如公歷2001 5月27日,1982 5月27日,1963...>;& gt
問題7:農歷等於陽歷嗎?為什麽?農歷是陰陽相合,壹年的天數是不固定的。平均壹年是354或355天,而有閏月的壹年是384天。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總是離不開時間和空間。如何記憶,如何向他人表達清楚甚至準確記錄壹個事件、壹個現象,都需要壹個固定的方法。這就是日歷年、日歷月、日歷日、日歷時的問題。人們很容易觀察到由日出、日落和晝夜循環組成的壹天。月亮越長,壹個月越長,壹年越長。經過長期觀測發現,月球的滿周期和短周期(農歷正月)約為30或29天,季節周期(回歸年)約為365或366天。年、月、日都是無盡的循環。本來是沒有開始和結束的,但為了方便,人們總是要指定壹個開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規定,於是就產生了年初和月初相互換算的問題。壹天的開始有幾種計算方法,如黎明、平旦、日落和午夜。壹個月的開始有幾種計算方法,比如從滿月開始,從新月出現開始。在壹年的開始,有許多計算方法,如冬季至日,春分,和其他跡象。最麻煩的問題是,壹個新月不是正好三十天,而是二十九天半多壹點。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把壹天分成兩半,讓它的上半部分屬於上個月,同壹天的下半部分屬於下壹個月。那太不方便了。如果把壹年的365天定義為12個月***354天,還剩下11天。月亮的29.5309天和北回歸線的365.2422天之間沒有公倍數,所以不能形成循環。我們做什麽呢正是由於處理這些問題的方式不同,世界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歷法。總結起來,只有三種:陰歷、陽歷、陰陽合歷。前兩個只關心壹端,第三個是兼顧兩端。先說陰歷,簡單來說就是根據月亮的圓缺周期。所謂“簡單”,就是只關心月亮,不考慮太陽和地球的關系引起的氣候變化等季節變化。月亮又叫“陰歷”,所以這種歷法叫“陰歷”,簡稱陰歷。當月亮和太陽正好位於地球的兩側時,柔和的月光整夜照耀著沈睡的地球。月亮最圓的時刻叫“滿月”,也叫“望”。因為月亮總是在運動;所以,嚴格來說,真正的“望風”只是很短暫的壹瞬間。壹瞬間,普通人無法觀察到如此微妙的變化。通常,包括真正的“望”在內的全天被稱為“望”日,或簡稱“望”,這是最容易觀測到的最顯著的天文現象。相反,當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時,人們根本看不到月球的任何影像。這壹天被稱為“新月”。天文學上是指月球黃道經度與太陽黃道經度重合的時刻。天文學家把月相變化的周期,即新月到新月或從望到望的時間長短,稱為“朔望月”,藏歷稱為tshes-zla,也可譯為“太陰月”。多年的觀測表明,王朔月亮的長度並不固定,其平均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即29.5306天,這是制作歷法非常重要的數據,必須牢牢記住。初步可以粗略記錄為29天半。?最典型的農歷是* * *歷中的“月歷”(不同於農業上使用的“宮歷”),中國古代稱之為“* * *歷”。總是以十二個月為壹年,平均每月29.5天,十二個月354天。閏年結束,355天加10天,沒有閏月。?另外,我們知道,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尤其是地球溫帶地區的人類的生活和生產,與春暖夏熱秋涼冬冷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這壹年由春、夏、秋、冬四季組成,被稱為“回歸年”即太陽從最高到最低,再從最低到最高的循環。它在天文學上的嚴格定義是:“平日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根據長期天文觀測的結果,已知回歸線壹年的長度為365.2422天,即3天>:& gt
問題8:農歷和陽歷什麽時候出現?每隔19年,陽歷和陰歷的生日就會重疊。
周曉19歲,現為吉市壹中高三學生。她告訴記者,往年她都是在陽歷過生日,但父母喜歡在陰歷過生日,所以她壹年會過兩次生日。“陽歷的人和同學朋友壹起過年,陰歷的時候再和父母壹起過。”昨天是她19的生日。她的父母告訴她,她已經訂了壹個蛋糕,讓她放學後早點回家,這讓原本打算和同學朋友出去吃飯唱K的她大吃壹驚。陽歷的生日是同壹天嗎?看著日歷,果然。
其實這種情況很正常,據專家介紹,因為主要是農歷閏的結果,可能每19年出現壹次。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農歷中每個月的天數是根據月亮的運動周期建立的,壹年只有354672天;地球繞太陽公轉壹周(回歸年和太陽年)為365.2422天。兩者對比,農歷1年實際天數比陽歷少10.875天,差不多是11天,累計19年少209天。
我國農歷設定閏月的方法是19 7閏月,即農歷19中,12為平年,每個平年為12個月;七個是閏年,每個閏年有13個月。19太陽年的天數和19太陰年的天數基本相同。所以,每當生辰星大19倍或19倍時,就有機會出現陽歷生日和陰歷生日在同壹天。
那麽,陽歷和陰歷的生日是否會每隔19年重疊壹次呢?其實不壹定。記者查詢了周曉接下來的兩次生日,相隔19年,即2028年和2047年。農歷比陽歷早壹天。因為19年農歷和陽歷的天數還是略有差異的,這些差異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就會變大,這就導致了不重合的現象。
問題9:為什麽人的生日會有陰陽歷?是因為中國原來的歷法和國際歷法不壹樣,後來歷法和國際歷法統壹了,但是民間還是用陰歷,所以就有了這兩種生日。記得收養他們。
問題10:為什麽日常生活中會有農歷和陽歷的說法?農歷是中國先民根據氣象節氣總結出來的壹套日期計算方法。
公歷是西方人總結的。之所以用公歷,是為了更好地與世界交流,計算起來也相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