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代武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在:
1)開始規範,分門別類,這是武術發展到更高層次的標誌。明代以前,中國武術的主要內容是軍陣的戰鬥技術,訓練以兵器的實用技術為主,拳術比重較小。所以只是以武術的名義使用,而不是以武術運動的形式使用。比如宋代的武術並沒有統壹的名稱,而是根據活動的不同,稱之為握拳、制棍、舞砍刀、舞人牌、舞劍等等。明代以後,由軍隊武術流入民間而形成的民間武術,接受了中國儒、釋、道傳統文化的逐步滲透,促進了明代武術的形成和發展。
2)不同武術理論的出現,促進了交流,催生了新的武術流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從明朝以後,武術逐漸分為內功和外功,出現了武術思維上不同於少林武術的內功,對後來的壹些拳法影響很大。
3)各種傳統文化開始陸續滲透。比如明朝萬歷年間的易筋經,就是佛道文化中氣功入門和武術的結合。等壹下。隨著文化元素的滲透,武術在文化內涵的推動下沿著體育的發展路線不斷成長。比如很多武術家同時擅長醫術。
4)名家輩出。中國武術“明成”論的另壹個標誌是明代湧現出壹批各具特色的武術運動員和武術理論家。如《張冕》、《呂紅》、《山西劉》;擅長踢腿的“山東李阪田”和“曹聾子”;擅長打球的“張伯京”;善於執法的“王”和“唐”等人;擅長落法的“千落”。
5)武術作品豐富。除戚繼光外,還有於、、何、程宗佑等。他們編撰的《劍經》、《武變》、《戰鬥故事》、《記效新書》、《耕殘術》等武術經典,為武術運動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和理論基礎。主要表現為:
明代唐順之主編的《武編》,介紹了明代以前各種武術器械和各種拳種的練習方法,介紹了中國各種武術流派的情況,就像明代戚繼光所著的《紀小舒心》壹樣。
唐敬川先生文集,明代散文集,涉及武術的有《遊嵩山少林寺》、《楊老師槍歌》、《峨眉道拳歌》等。唐順之(1507 ~ 1560),本名英德,江蘇武進縣人,明代著名抗日軍人。
《義堂集》為明代余所作,有《余集》和《續集》,又稱《北陸禁忌》。《於吉》卷四載有戚繼光在《寄校舒心》中抄錄的《劍經》。
《江南經略》為明代鄭若曾所撰,刊於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本書第八卷《兵器通論》描述武學流派,內容與《續文書通考》幾乎相同,除了趙家全。
《寄銷舒心》為明代戚繼光所撰,刊本種類繁多,目錄內容不壹。比如《周詩璇》分冊18卷中,有關於武術的章節,如長兵、撲克牌、短兵、射擊方法、拳經等。王湘贛手稿共分14卷,武學篇包括手足篇,記述了槍、牌、葦、棍、鈀、射、拳等武學。新書包括《楊家六位壹體八女槍法》、俞劍法經典、戚繼光自編拳法經典,共有32個勢圖。該書壹直是研究武術的重要文獻,在後來出版的書籍中也有再版,如《武備誌》、《三人會》等。朝鮮在這本書的基礎上編纂了《武藝圖冊通誌》,這本書也被江戶時代的日本軍事家平山秀樹重印出版。此外,日本還以不同的書名出版了這本書,如《武術初學》、《軍法與兵誌》、《兵法奧義書》等。
《雜記五則》是明代謝所著。這本書有壹部分描寫了當時的武術情況,把少林拳稱為“少林寺拳”。這本書有萬歷為魏璇的書,中華書局再版。
《集鎮》為明代何所撰,共分四卷。其中第二冊《技》記述了射、拳、槍、葦、牌、刀、劍、短兵等武功。這本書收錄在《四庫全書》中。
《續書通考》為明代王琦所撰。在這本書的“軍事武器概述”壹章中,描述了各種武術流派,如槍、刀、弓、弩、棍和各種武器。
《三事圖》為明代王琦所作,刊於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人事處載《射圖》、《馬矢圖》、《拳圖》、《槍法圖》、《棍圖》、《邊牌勢圖》,多從紀記載。《使用部》這本書從武術的壹般原理中抄錄了許多武術器械的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