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為什麽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孝文化?什麽是孝順?

為什麽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孝文化?什麽是孝順?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萬德之孝為先”的說法,這是我們的光榮傳統。

孝的本義:全心全意贍養和服從父母)

諧音【孝順;盡職盡責]

孝順父母好。——《說文》

孝順善良。——墨子經

兒子愛他的利益,親戚稱之為孝順。——《甲子道學》

善良,愛親人,孝順父母。在協時享孝,和五宗為孝。秉德不回孝。——《周樹實發》

孝順是壹切的基礎。——《禮記·祭義》

孝是美德的基礎。而且,天道經典也是百姓之行。——《孝經》

孝是文學的基礎。——《國語周漁》

孝始於禮。——《左傳·溫柱安公二年》

中和只是壹個孝順的朋友。-“李周達樂思”

不孝就請求原諒。——《詩·松露·泛水》

孝順的意思。——《孟子·惠亮·王上》

溫柔包容,孝順父母。——《舊唐書》

再比如:孝順(孝敬父母,愛弟弟);孝順(孝順父母,慈愛柔弱);孝順(孝敬父母,贍養父母)

為什麽要繼承?原因如下:

孝是中華民族兩個基本的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壹,另壹個是忠誠。千百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分人和動物的標誌。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不是聖人提出來的。它是中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自秦漢以來,中國建立了壹個多民族統壹的大國,建設和維護它有兩個保證。壹是要保證高度集權的大國有效統治;第二,要讓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能夠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和極度分散的農民應該互相合作,減少對立。在全國統壹協調下,他們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跨地區工業建設和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敵入侵,救災防病。如果個體農民從中受益,世界將會和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做出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壹家壹戶的基本生產組織,構成了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有向國家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好了,天下就有了治,反之亦然。保證國家和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以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裏和諧。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的細胞是家庭。所以,相對於忠孝而言,孝是更基本的。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作為理所當然的最高原則。後來到了北宋,張載寫了《明希》,在《孝經》的基礎上把忠孝融為壹體,從哲學本體論的角度形成了完整的孝道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形成了* * *對民族價值觀的認識。

“五四”以來,壹些學者沒有從歷史的角度把孝道作為壹種社會現象和行為來看待。出於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是罪惡之源是錯誤的,因為不符合歷史現實。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視為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枷鎖。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視道德倫理,同情天下父母之心,所以有“父母不遠行”的古話;孝道貫穿始終,父母在世時要孝順,去世後也常常懷念父母的養育之恩。要給自己的孩子做榜樣,有壹個固有的座右銘“父在看其意,父不在看其行,父之道三年不變。”孩子壹出生,父母就日夜守護著他,努力認真的工作,懂事的時候就要對父母“早上困”。設身處地,照顧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才有“天下父母心”

進入現代社會,中國社會結構處於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為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出現了大量的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在壹個新的家庭裏,壹對夫婦要照顧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壹些孝道守則,在今天孝順的子女很難遵循。目前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無論父母還是子女,家庭仍然扮演著避風港的角色。

今天,對孝的理解和詮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千百年來以家庭為基礎培養起來的,滲透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需要從理論到實踐重新認識。這個話題關系到社會的長治久安,關系到民族的興衰。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就會有豐富的成果。

《論語·孝道》:

孟問孝。子曰:不違。樊遲告訴我,“孫萌問我關於孝順,我說,”沒有違反。樊遲說:什麽事?子曰:人生之事,禮也;死,禮葬,禮祭。孟問關於孝道的事。子曰:父母只憂其病。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謂之能養。至於狗和馬,都可以養;不敬,有何不可?夏紫問孝。子曰:色難。如果有事,弟子會處理;有酒和食物,先生;是孝順嗎?

這四章是有聯系的,所以壹起解釋。

孟問孝。子曰:不違。樊遲告訴我,“孫萌問我關於孝順,我說,”沒有違反。樊遲說:什麽事?子曰:人生之事,禮也;死了要以禮葬,以禮祭(孟問孔子什麽是孝。子曰:不可違。後來,當樊遲為孔子開車時,孔子把這件事告訴了他,說:“孫萌問我什麽是孝。我回答他:不要違反。樊遲問:這是什麽意思?孔子說:父母在世,要按禮儀侍奉;當他們死了,他們將被埋葬,並按照儀式獻祭。

本章中的“不違”,按照孔子自己的解釋,應該是指不違禮。

至於孔子為什麽要用兩段來解釋,並不違反。有學者認為,孟的父親孟諾賢惠有禮,所以孔子只要能做到不違父誌,就可以算孝順。但壹般父親的言行不壹定符合禮義。這時候子女不應該孝順到不違父,而應該孝順到不違禮。

孟問關於孝道的事。孔子說:父母只關心自己的病(孟問孔子什麽是孝。孔子說:讓父母只為孩子的病擔憂。

本章有三種解釋如下:1。父母只是擔心孩子的病,所以壹定要盡力做好每壹件事;2.父母只擔心孩子的病,孩子要照顧好自己;孩子應該只擔心父母的病,其他的不要太擔心,否則會讓父母不放心。

我覺得第壹種含義更廣,我就詳細解釋如下:

這壹章的言外之意是,疾病是人無法控制的,人在其他方面有很強的控制力,所以孩子壹定要在其他方面努力表現好,這樣父母才不會因為疾病以外的事情而擔心孩子。

其實從現在的醫學來看,還是有壹些病因或者疾病的程度是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比如有些傳染病有自己的地域特點,不能去這些地方就要盡量避開(泰伯的文章《不要進入危險的國家》還是有壹些相同的意思)。如果妳壹定要去,壹些預防措施不應該被省略。比如瘧疾,可以通過去之前吃藥來預防。另外,有些傳染病與個人行為有關,避免危險行為當然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比如性病。還有壹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而且妳也要按照醫生的指示定期用藥,因為這和病情的控制有相當的關系;適當的飲食和運動同等重要,同時也可以自己控制。還有壹些健康的行為,比如均衡飲食、保持體重等,也是和健康息息相關的,這些也要自己註意。

從這個角度來看,孔子這壹章的真正含義或許可以理解為:凡是能做好的事,孩子都要盡力去做,這樣父母才不會被孩子打擾。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謂之能養。至於狗和馬,都可以養;如果不敬,有何不可?(子遊問孔子什麽是孝。孔子說:今天的孝,就是能夠贍養和照顧父母。但是家裏的狗和馬也有人養,有人照顧!如果妳心中的尊重少了,妳怎麽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至於狗和馬,都可以養”有兩種解讀:1。狗和馬也是人養的;2.狗和馬也能為人服務;但根據第二種解釋,似乎不需要“妳”這個字。

夏紫問孝。子曰:色難。如果有事,弟子會處理;有酒和食物,先生;是孝順嗎?

夏紫問孔子什麽是孝。子曰:晚輩保持恭敬開朗是最難的事。有事,年輕人做;有豐盛的食物時,是長輩吃的;這能算是孝順嗎?

本章的“顏色難度”也有兩種解決方法:1。年輕壹代的樣子(詳見上圖);2.長輩的樣子:意思是在父母的長相還沒有改變之前,妳就能知道他們的想法。

《論語》第14章有“孝”字。其中孔子說的與孝道* * *定義相關的有六章(5+1,轉載壹章),就是在政治篇的四章中增加了學習。子曰:父在,觀其誌;父親沒有,觀察他的行動。三年不改父之道,可謂盡孝。這6(5)章屬於“兩頭四角”啟發式教學。

總結這6(5)章的意思就是:父母在世的時候,與父母相處要恭敬;保持愉快的表情;行為要與義、禮和諧;另外,壹定要盡力做好每壹件事,盡量減少父母對自己的擔心;父母去世後,喪葬儀式也要義禮結合;而且要時刻記住他們,模仿他們的言行,這樣我們都做到了,這就是孝順。

/view/476985.htm?fr=ala0_1_1

這裏是最詳細的

  • 上一篇:中秋節的起源和習俗
  • 下一篇:爭做新時期合格教師的體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