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為什麽說傳統中華優秀文化是壹種國家戰略

為什麽說傳統中華優秀文化是壹種國家戰略

壹、安民——傳統文化是民心所向

首先,傳統文化的大旗壹豎,第壹個作用,就是“安民”。

安民這個詞語,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壹個概念,是傳統文化的壹個功能。

李世民的名字就源於這個傳統文化的理念——“濟世安民”。

為什麽說傳統文化可以安民呢?尤其在今天,傳統文化安民的作用和意義顯得尤為重大。

《易經》裏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懂了儒家的天道和天命,懂了佛家的因果和因緣,懂了道家的“知足不辱”和“知止不殆”,於是就懂了“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道理。原來貧窮,是因為自己的德行不夠,因為自己的福德不夠,那就努力去加強,去修為,去提升。別人富有,那是他自己的德行感召來的,我不羨慕,我不嫉妒,我更不恨。他炫富也好,張揚也罷,他願意糟踐,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與我無關。

當中國的人民大眾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真正懂得了“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精神。智慧隨之開發起來了,德行隨之厚重起來了,不用維穩,自然就平穩了。所以傳統文化對於今天而言,第壹個功能首先是安民。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心所向。

二、濟世——傳統文化是幸福之源

對於今天的社會,世間百態,亂象橫生。我們身臨其境,深有感觸。

第壹條,“娛樂明星偶像,毀掉青少年的誌向”。

在我青少年求學階段,老師曾詢問同學們的誌向是什麽。同學們紛紛舉手,很多同學告訴老師,長大了想做劉德華、張學友那樣的明星。當然,我們不是說做明星就不好,而是說,我們為什麽沒有更遠大壹點的理想和誌向呢?

甚至還有知名學者義憤填膺地提出來,說中國傳統裏“立誌”的教育幾千年來幾乎抹殺了中國人的人性。這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邏輯。

我曾經專門講過立誌的重要。

我說人都想做高貴的人,那麽什麽東西最高貴呢?《易經》裏就講了,“法象莫大乎天地”。

《易經》裏乾代表天。天高高在上,不可窮極,天高得只能讓人仰視和膜拜,貴不可言。代表了受人尊崇,高貴的地位。所以人要想高貴,就要像天學習,學習天的德行。

乾卦是六個陽爻,陽代表剛健有為,所以代表高天有六個德行:

做人首先是誌向要高。誌向高,才會永不止步。永不止步,就是“自強不息”;

誌向高的人,人格必定崇高。人格崇高,就必定不會做扭曲人格的齷齪事,所以第二個

高,是誌向高;

人格崇高,就必然懂得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這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能

懂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的人,就能夠明辨是非,就會集中精力做能做的事情,於是獲得飛速的成長。能夠權衡利弊,明辨是非,就是智慧。所以第三個高,叫做智慧高。

智慧高的人,就不會對世界有疑惑,沒有疑惑,就不會有煩惱,所以第四個高,叫做境界高。

境界高了,就能跳出來看待所有問題,提綱挈領、綱舉目張,把所有的問題都能夠簡單化處理,第五個高,就叫能力高、手段高。

有了這五個高,人就會越走越高,最後第六個就是地位高。

所以這六個高,全部來自於第壹個誌向高。所以諸葛亮告誡自己的子侄們,人最怕的就是沒有誌向。沒有了誌向,人就會變得庸庸碌碌。

以前我們講很多人這壹生啊,叫做“莫名其妙生,稀裏糊塗活,無可奈何死”。因為人生沒有誌向,沒有方向,所以活得很迷茫,也很糊塗,不明所以,無可奈何。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懂得了,通過樹立遠大的誌向,就能夠獲得人格、智慧、境界、能力和地位。

再談第二條,“網絡遊戲和色情傳播,坑害年輕人的意誌和意向。”

現在的青少年迷戀網絡遊戲,迷戀到不能自拔的程度。然而許多網絡遊戲,卻在教人暴力、殺人、戰爭等等,這些都是使人煩躁、暴躁的負能量。

現在的網絡壹打開,各種不堪入目的淫穢畫面就席卷而來。青少年是不能辨別又沒有自控能力的,往往會沈湎進去,這些都是使人想入非非、消磨意誌的負能量。

《論語》裏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壹個暴力遊戲,壹個色情傳播,就把血氣未定、血氣方剛的青少年拽入了“好色”和“好鬥”的漩渦之中。

再來談談第三條,“西化教育,扭轉年輕人的方向”。

我們教科書的編寫,都是按照西方的標準和模式,考試又特別重視西方的學科。英語考分的比重很重,自然就會讓大家不自覺地在外語的學科上下很大的功夫,傾註很大的精力。在這上面的精力用得多,那麽對傳統文化傾註的精力就必然會少。

妳把英語學分考得那麽高,老師壹誇獎,妳必然就會更加努力,越學越好,甚至學成了壹門本事。妳的英語越好,妳就自然會去關註英文領域的東西,比如英文著作等等。妳了解得比別人越多,妳的優越感就越強,最後妳對西方就充滿了向往,從心態上自然就會容易傾向於西方國家。這還是好聽的說法,難聽壹點,妳了解西方文化越多,對傳統的文化就了解越少。壹多壹少,到最後份量就不同了。最終必然走向“崇洋媚外”的結局。

上次有人問我,就說由於領導人的重視,教育部對高考的分數進行了改革,英語從原來的150分降到了100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降到了壹百分,但是對策也跟著來了,在同等分數下,以英語考分高者優先錄取。什麽意思?就是說我們總分都考了600分,但是妳的英語考了80分,而我只考了20分,那就意味著妳可以優先錄取。

這樣壹來,對英語的重視就比以前更加變本加厲了。為什麽呢?因為僅僅因為壹門英語,就可以決定妳的命運。

他就問我,怎麽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

我說,很簡單。壹個方面,是利益集團制造的對策。為什麽是利益集團呢?因為英語培訓,這是多大的壹份利呢?另壹方面,就是西方的敵對勢力。

首先,我們要能了解壹個當今中國的時代大背景,看懂了這個大背景,妳就會明白,今天中國,真正能從正面意義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人手、旗手,少之又少,甚至於鳳毛麟角——

因為,中國現階段的精英,基本都是吃洋墨水長大的,或者正準備去吃洋墨水的。

基於這壹點,對待上面的政策,壹般就會出現三種應對的態度:

第壹種,找不到感覺。因為他們不知道傳統文化為幾何,他們沒有敏感性,覺得可能這就是政策上的壹陣風,這陣子熱過去了,就回到老樣子。所以不關心,不過問,沒感覺。這是精英們對待“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壹種態度;

第二種,反感。因為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所學和認知領域去剖析、看待這個世界的壹切。中國的絕大多數精英由於是吃洋墨水長大的,在各個領域擁有發言權、決定權。他會認為他沒必要倡導傳統文化。因為擡高傳統文化的地位,必然就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反感,不自覺地成為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障礙;

第三種,敵對。這第三種人,純粹就是西方買辦勢力的代言人。

當然,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不是要搞民粹主義,搞狹隘的民族主義,我們要搞清楚在今天這個時代所處的國際大背景。“我們拋棄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是割斷了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命脈。”這是什麽意思?說嚴重點,失去了傳統文化,壹方面,我們要麽成為行屍走肉,要麽自覺不自覺地成為西方敵對勢力危害國家民族的幫兇而不自知。

人不能沒有憂患意識。有的人天真地把國際政治想象得很美好。要知道中國歷史上,漢朝也很強大,仍然要向周邊的國家搞聯姻,求和平,以贏得時間來搞發展。更何況地球的資源就這麽多,霸權主義強大就絕不允許中國強大,哪怕中國強大了並不稱霸。但在霸權主義國家看來,只要中國強大,都會影響到他們霸權主義國家的利益。

我素來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與時俱進的,可以歷久彌新。因為只有完善的完美的文化體系,才能夠真正做到包容、融合壹切文化。每壹次外來文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沖擊,都能被中華文化所包容和融合,給固有的中華文化註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譬如佛教文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為什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會有這樣壹種神奇的融合力量?這就不得不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第壹本寶典,也是群經之首的——《易經》。

《易經》的壹個核心思想就是“和諧”。抑或說“和諧”這個詞語就源於《易經》——“保和太和乃利貞”。

北京大學蔡元培校長給北大制訂過壹面校旗,這面校旗由三種顏色構成,分別代表了玄學、哲學和科學。

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這個說法對不對呢?既對,又不對。

首先來看什麽叫玄學。

已經究竟了的、圓滿了的學問就是玄學。玄又代表了天,是天的顏色。所以叫“玄天”,地的顏色是黃色,所以叫“天玄地黃”。

天在中華傳統文化之中,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智慧,也就是大道;又代表了圓滿。所以叫“天圓地方”。

玄是形容天的深不可測,形容海水的深不可測。所以玄字還是壹個形容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到什麽程度?深不可測的程度,所以叫做“玄”。

壹個修證圓滿了的聖人,給普通人講圓滿了的智慧和宇宙人生的真相時,作為並未圓滿的人,是聽不懂的,雖然聽不懂,但是感受到博大精深,令人敬畏和敬仰,所以尊稱為“玄”。

這樣的究竟圓滿的學說,就是玄學。

玄學也是實證到的,但是這個實證,並未向外求,而是向內求。向內求很快,向外求很慢,是壹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朱清時院士打過壹個比方,說“科學家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爬上山頂時,佛學大師已在此等候多時了。”

悉達多太子從19歲出家修行到31歲成佛,只用了12年的時間就證得了究竟圓滿的智慧。同時向世人證明了向內求證到無上智慧的過程快。

在資訊不發達的過去,如果有人告訴妳,妳在美國說什麽我都能聽到,這在壹般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後來手機的發明,證明了此言非虛。也可以說科學的前進就是對佛經裏許多證悟現象記載的證明。

但是手機要知道電話號碼才能撥打,這叫調頻,頻率對上了接通了才能聽到彼此的聲音。而佛家有“五眼六通”的實證,則隨時隨地都可以隨意地聽取到任何壹個人的言論甚至心聲。從這壹點而言,至少當下的科學還沒有發展到那壹步。

我們可以用***振儀、測謊儀聽到妳心臟跳動的頻率,由此推理出妳的健康和情緒,但是佛家的大修行人卻能清楚地聽到或看到妳的每壹個起心動念。從這壹點而言,當前的科學顯得很薄弱。

科學是從實驗室發展起來的,這叫做向外求。向外求需要達成很多條件,甚至科學的發展就是在不斷地否定和推倒過往的認知再進行重建,所以科學是在不斷的否定和推倒中前進的。

所以壹切以“科學”為標準來評判所有的學問,這本身就不科學。因為科學本身都還不斷地在否定自己的過程中。也就是說,相對未來的科學而言,當前的科學本身就不科學,本身就站不住腳。所以拿當前站不住腳的科學理論來看待壹切學問,就是武斷和迷信。

所以科學就是敢於懷疑和否定。那麽“科學”也就不是標準,而是對待學問的壹種嚴謹態度。也就是說,妳可以拿科學的態度來懷疑別人,但是妳不能把科學作為壹種標準來否定別人。

向內求,不僅從時間上獲得終極真理快,而且跟自身息息相關,每收獲壹分,就讓自己智慧壹分,自己也完全能夠駕馭;

向外求,不但從時間上獲得終極真理慢,需要壹代壹代人不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懈的努力,而且還跟自身嚴重脫離了。譬如自來水的發明,人們逐漸不會挑水了,而在過去,挑水是本能;又如小汽車的發明,人們行走的時間少了,腿腳會逐漸退化……當科技越發達的時候,如果人的精神不能駕馭科學時,往往還沒有獲得終極真理,人類就已經毀在了科技的手上。我相信這不是危言聳聽,我敢說全世界的人,無壹例外都害怕地球爆發壹場核戰爭。壹場核戰爭,足以毀掉無數次地球。但我選擇相信這壹天永遠不會到來。

如果給妳選擇,有三樣東西,妳只能選壹樣。有最好的東西,有次壹等的東西,還有再次壹等的東西。妳會選擇哪壹個?

不用說,肯定是要最好的。

玄學、哲學和科學,在中國的祖先看來,無疑玄學是最好的東西。

西方人說哲學是科學之母。

我說玄學是哲學之父。

哲學可以指導科學。而我則認為,玄學囊括了哲學和科學。哲學指導著科學的發展,壹步壹步向玄學靠近。

《易經》裏面有“象數理占”的提法。其實就是玄學、哲學、科學、科技幾個東西。

這個“象”,既有象又無象,就是對終極真理的命名。可以說是玄學;“數”是科學,“理”是哲學,“占”是對象數理的綜合應用,就是科技。

象,必定包含了數理,必定包含了應用。

所以玄學、哲學和科學這三者的關系是有聯系且相通的。玄學是哲學和科學的終極階段;哲學是玄學的理論闡釋;科學是哲學的理論證明;科學是玄學的實踐證明。科學的高級階段就是玄學;科學的理論階段就是哲學……

所以這三者其實就是壹個東西,因為不同的層次,就看到了不同的層面。於是有了區分。這就是《易經》裏講的“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搞哲學的看《易經》,就認為《易經》是哲學;

搞科學的看《易經》,就看到了《易經》是科學;

搞心理學的看《易經》,就看到了《易經》是心理學;

搞中醫的看《易經》,就看到了《易經》是中醫學;

搞武術的看《易經》,就看到《易經》是武學;

搞兵法的看《易經》,就看到了《易經》是兵法;

搞政治的看《易經》,就看到了《易經》是政治學;

搞管理的看《易經》,就看到了《易經》是管理學;

  • 上一篇:中國商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麽?
  • 下一篇:什麽是後現代主義繪畫風格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