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 165438+10月17—1650 65438+2月31),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海。明萬歷四十年(1612)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天命十壹年(1626),多爾袞被封為貝勒;天聰二年(1628),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服蒙古察哈爾部。因為服過兵役,被封為“摩根代青”,成為正白旗的旗主。天聰九年(1635),多爾袞等人率軍活捉並降服了蒙古力丹汗之子鄂哲,獲得了玉璽。
崇德元年(1636),因戰功被封為和碩瑞親王。次年正月,皇太極命多爾袞追擊韓王氏。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在晉松戰爭中戰功卓著。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吉爾哈朗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輔佐王,人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任命攝政王叔、攝政王叔、攝政王父。
順治七年(1650),在塞北打獵時冬天病死,被謚號為“清成宗皇帝”,委以修遠廣業建功、安民、立政、誠尊義的重任。兩個月後,順治八年(1651),多爾袞被剝奪爵位,墳墓被挖。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為他平反,恢復了瑞親王的爵位,評價他為“把國家立在基業上,成為統壹行業的最傑出的人”。
擴展數據
多爾袞的政治行動
政治
定都北京的清軍進京後,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是否將首都從沈陽遷到北京的爭論。以阿齊格為首的反對派主要反對遷都,理由是清軍入關太快,補給不足。另壹方面,多爾袞從統壹治理全中國的總體戰略出發,主張遷都北京。順治元年(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六月,多爾袞終於統壹了諸王、貝勒、大臣們的意見,決定遷都北京,並派伏國公吞奇卡等人迎接。
建立系統
在政治制度上,多爾袞接受了明朝現成的制度。中央機構中,六部仍是最重要的國家權力機關,大臣均為滿族,但入關前夕廢除了貝勒親政制度。到順治五年(1648),多爾袞已經實行六部滿漢分治制度。
多爾袞試圖更加開明,所以除了原來的都察院,還保留了六科十三道,反復鼓勵官員批評。總的來說,中央機構雖然繼承了明朝的制度,但也保留了壹些滿族特有的制度,還引進了王會議、院等機構。,其內廷權力遠小於明內閣,壓制了原明大臣增加內廷權力的努力。
重用漢族官員
清朝入關,萬事俱備,多爾袞下令官員辭官,廣納賢才,接受對城市貧民的憐憫。在湯若望的提議下,歷法被修正並命名為李世賢。並倚重漢室官員範文程、洪承疇、等人,設立大學士來行使原來明內閣的職責。它繼承了明代的“擬票”制度,即內閣擬出奏章,供皇帝審閱,在這壹章中作出決定。
消滅異己
順治初,皇太極長子蘇浩太子抱怨多爾袞不擁他為帝,有嫌隙。順治元年(1644)夏四月,戊午朔,瑞親王被語侵,受何等人之托。多爾袞在指責煉獄王子犯有仇和看假罪時,把豪格當成了“邪惡的陰謀”,剝奪了他的貴族身份,廢了豪格為庶人,他的黨、俄、木圖都死了。
大臣稱贊善良,等待奉承,坐以待斃。10月,國王被封,他的騎士身份被恢復。順治三年(1646),多爾袞派豪格為靖遠將軍,派兵入川鎮壓張的大西軍。順治五年(1648)二月,豪格凱旋回京,沒有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多爾袞與豪格有仇,豪格因窩藏下屬、套取軍功、提拔罪人楊繼位而入獄。3月,霍格死於獄中。多爾袞娶了豪格福晉為妻。
入關政治不好
多爾袞有剃發、更衣、圈地、占屋(占屋)、充能(劫漢人為奴)、逃亡(逃法)等“六惡政策”。
(1)刮胡子和換衣服
清初多爾袞頒布“剃發更衣”的命令,清廷明令所有漢人在清軍所到之處,十天之內必須廢明朝衣服,遵守滿族剃發掛辮、穿馬蹄箭袖的服飾習俗,違者處死,引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抗,許多人為此獻出了生命。
(2)占屋圈地
清軍入關後,以明末戰亂造成大量無主土地為由,強行將京畿之地無償分給八旗王公貴族,造成大量被土地包圍的民眾流離失所,社會更加動蕩。
清代以北京為首都,大量滿清官民遷入山海關,分布在北京和京畿地區。為了解決他們的生計,多爾袞下令做了兩件事:壹是將北京內城(又稱北城)的數十萬漢人強行遷到外城(南城),騰出內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漢族人搬家雖然給了壹點搬家費,但是買房子,蓋房子都不夠。許多漢人破產或流離失所。
還有就是京畿地區的賽馬。清廷派官員騎馬,拉開戶部發放的繩索,以豎馬圈圈占百姓良田,俗稱“賽馬占地”。名義上是占領無人居住的荒地,分給王公貴族和八旗官兵。其實就是無償占用農民的大量土地。
(3)逮捕逃犯
在清朝,王侯旗人的富裕並不從事農業生產。他們在圈地上建立了農場。由於缺乏勞動力,他們實行強迫人民“投資”的政策,並招募農民為其服務。很多漢人不願意背井離鄉,也不願意經濟破產,就加入了八旗當奴隸。他們的處境非常悲慘,這造成了大量的逃亡問題。
多爾袞制定了禁止奴隸逃跑的法律,規定:逃跑的,逮捕並鞭打壹百下,歸還原主;藏匿者受到懲罰,其財產被沒收;鄰居,各壹百鞭,流放遠方。這種肆意牽連,刑罰過重的做法,在社會上產生了嚴重的後果,這當然與多爾袞的“滿漢壹家”思想背道而馳。
軍事
消滅大順
清軍入京後,順治元年(1644)十月十九日,多爾袞任命英國王子阿濟格為靖遠將軍,與平西王吳三桂、順治王尚可喜等部騎三萬余人,從大同經榆林、延安,向陜西進攻大順軍。和碩太子多多被任命為大將軍,率領恭王孔有德、淮舜王耿等率部進入江南。
由於李自成壹直試圖扭轉大順軍在晉豫的頹勢,自10月12日起,反攻懷慶(今河南沁陽),甚至在白象鎮大敗清軍,殺死總兵金等人。
多爾袞聞訊,命令正在南明進攻弘光政權的多多向西轉,先解懷慶之圍,再從河南渡過黃河,與英王阿濟格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兩路清軍同時進攻大順軍。李自成親率劉宗敏、劉芳亮等精銳部隊北上,準備在陜北與阿齊茲軍隊決戰。十二月十五日,多多攻打陜州(今河南三門峽以西),在靈寶擊敗大順軍後,轉戰潼關。
李自成聞訊後趕到潼關。清軍為確保此役勝利,經山西周浦(今山西永濟市西北)補充孤山、鎮阿山、麻臘溪,協助潼關清軍,並抽調紅炮加強裝備。
順治二年正月(1645),多多率領的南路軍在潼關大敗大順軍。與此同時,英國國王阿齊格率領的北路軍也是勢如破竹,與Xi安的多多會師指日可待。南北夾擊的李自成,棄Xi安而南逃,離開藍田,取商州(今陜西商縣),轉戰湖廣地區。
二月,多爾袞命令阿齊格繼續追擊大順軍。三月,劉宗敏率領他的大順軍占領了空無壹人的武昌,清軍緊隨其後,圍攻武昌。4月23日,劉宗敏率大順軍棄城突圍,遭到清軍伏擊。劉宗敏將軍受傷被俘,清軍用弓弦勒死了他。
在此之前,李自成率領部分大順軍從漢陽經嘉魚、溥陰退守桐城。5月17日,李自成在湘鄂贛交界的通城縣九宮山宣帝寺拜神時被當地村民殺害,大順政權覆滅。
社會
減少徭役,減少稅收
順治元年(1644)五月,多爾袞入京後,宣布自順治元年起征收薄稅。命令說:“明朝實行三薪。除了三薪,還加了幾次培訓和抑薪。最近的十幾年,最遠的二十年,以至於百姓水深火熱。食物和材料多了,叫的名字也多了。各種私人派系占人民的便宜。今天和人民的約定,凡加正量的,壹律刪除。如果壹個官員不服從,他將被判有罪。”
擺脫累積的缺點
多爾袞入京後,還下令:“自明朝有難,刁鳳日競立機構告,傷財毀俗!從現在開始,他們將被改造。順治元年五月初二之前,免罪。那些違反法律的人將會犯下他們自己的罪行。田,婚姻,打鬥的細節,有壹個司告。有大案要案的,按不保密結案,不準進京申訴。如果訴訟人誣陷了壹個好公民,他就犯了訴訟人罪。”?
民族
蒙古
在民族關系上,多爾袞首先繼承了父兄政策,善待蒙古。科爾沁、阿巴蓋、紮魯特、鄂爾多斯、郭爾羅斯、土默特、蘇尼特、翁牛特、喀喇沁、敖漢、乃汗等前往關內幫助清軍作戰,多爾袞賞賜豐厚。後來雙方的朝貢持續了很久。
除此之外,雙方的領導人也不時來往,如科爾沁部的李卓親王吳克善、克圖,以及郡王朱希禮等達官貴人,還有多爾袞親自前來迎接宴請。多爾袞經常因事與各部落王公貴族會面,從而加深了雙方的感情。]順治四年(1647)八月,多爾袞親自娶阿巴蓋部落都司加爾子農之女為妻。
這些都是傳統婚姻政策的體現。多爾袞正是通過這種手段維護了北方的穩定。正如魏源後來感嘆的那樣:“先人草創之時,歲沖修行,中外職順理成章,這是蒙古外戚之力。”
漠北蒙古廓爾喀的紮薩克圖可汗曾稱滿語為“紅纓蒙古”,與清朝相稱。順治三年(1646)年初,蘇尼特部落的騰等人在漠北投奔了廓爾喀車臣可汗,於是多爾袞命令鐸鐸率軍反擊叛亂,直接與吐蕃吐蕃和車臣可汗發生沖突。事件平息後,雙方書信往來,並與使者交涉,圖舍圖、車臣、紮薩克圖汗相繼派出使節道歉。
表示和解。然而,當他們在噶爾丹的威脅下搬到內蒙古時,已經是四十年後了。此外,多爾袞和莫曦蒙古也開始接觸。清軍入關後,準噶爾下的許多部落前來朝貢,巴圖·亨泰吉也與清廷建立了聯系,額魯特下的壹些部落也幫助多爾袞鎮壓了甘肅等地的起義。
西藏
順治二三年間,和碩特古韓石、統治西藏的達賴五世、班禪四世進貢,多爾袞也派使節帶著禮物前來吊唁。順治五年(1648),多爾袞派人催促達賴來京,加強雙方關系。多爾袞並沒有輕視已經不占優勢的西藏帕姆珠巴家族的後代首領,還給他加了錫專利的稱號。
回新疆
吐魯番的首領派使節前來朝貢,多爾袞也表示歡迎,同意續封騎士。這樣,在多爾袞攝政時期,清廷已經與西藏、新疆的地方和宗教政權建立或恢復了聯系,為康雍乾時期進壹步確立其在這些地區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外交
清初與李氏朝鮮交往頻繁。多爾袞入關時,與許配太子在軍中。順治二年(1645),同意太子等人回國。但他卻多次讓朝鮮貢米、水果等物,讓朝鮮為他挑選美女,讓朝鮮王國人心惶惶。日本壹直敵視清朝,當時的德川幕府似乎有意扶持南明。
但在順治元年(1644)的倭寇漂流事件中,多爾袞對日本人非常優待,多次召見,“諄諄教誨”,第二年就遣送回國,傳遞出對日本友好的態度。西方傳教士自明末開始就在中國,但多爾袞並沒有以狹隘的民族偏見對待他們,這從他對湯若望的優待和信任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但葡萄牙人進入廣東進行貿易的要求仍被拒絕,這說明多爾袞對為他服務的少數外國人十分寵愛,政策開明,但對可能威脅清朝安全的大規模雙邊交往持保守態度。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清代二十四大臣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