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守舊”死於“創新
創新是國家發展與科技進步的不竭動力,創新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致勝法寶。無數事實告訴我們,生於創新、死於守舊是條亙古不變的真理。因此,當今社會已經形成了呼喚創新、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可是,最近我們小區旁的創新網吧運用這條真理去經營自己的業務時,卻栽了壹個大大的跟頭。我們所在的綜合性學習小組對此作了仔細調查和用心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引起社會對此類現象的關註。
創新網吧原名老網吧,原來倒也遵紀守法,按時營業,公平交易,無奈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面前,該店經營慘淡,入不敷出。該店老板決心改變現狀,於是決定運用創新理念著手對原來的壹切來壹番徹底改造:簡單裝修後,將原用名老網吧更名為創新網吧,可謂店名創新實行傳銷式會員制度,給介紹人提供獎勵,可謂拉客創新推出代包夜學生做作業及仿冒家長簽名的舉措,可謂留客創新。諸如此類的創新之舉,的確令人耳目壹新,但是它們違犯了法規條令,教唆了少年學生,自當為眾人唾棄,留下惡名。
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壹直是我國法律法規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在加強網吧的管理上,上級出臺了許多明確的規定。比如,我市就規定網吧不準接納未成年人,不準通宵營業,等等。這些法律法規,理應成為網吧經營業務、創新服務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創新網吧只知道要創新,卻不知在這些創新舉措中,壹次次地踩響了法規設下的地雷:吸引和容留少年學生,屬於顧客對象違規;通宵開門營業,屬於經營時間違規;代做作業,屬於經營範圍違規;等等。這樣下去,雖然能為經營者多賺取壹些銀子,但是,肯定會毀掉壹大批少年學生的未來,制造壹大批痛苦家長。這樣的創新,自然是法規嚴打的對象,結果只會是炸得創新者暈頭轉向,關門停業。試想,如果他們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大力推行創新舉措,又怎麽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很明顯,我們在這裏說的死於創新,是針對那些創違法亂紀之新的行為而言的;我們在這裏說的死於守舊,是針對那些遵規合法之舊而言的。在遵規合法的前提下創新,則生,則立,則興;在違法亂紀的前提下創新,則亡,則廢,則衰。文化經營部門如此,各行各業莫不如此!
延伸閱讀:其他優秀作文兩篇
逐夢_851字
雨後的天空即使沒有彩虹,我也壹樣可以走向天空的彼岸。題記
人生是壹場馬拉松,越到最後便越能看出壹個人的毅力和堅強。為了夢想,我們奔跑著,壹路揮灑我們的汗水;為了夢想,我們堅持著,手握著那壹份可貴的執著大步邁開雙腿;為了夢想,我們努力著,迎著初升的朝陽擁抱明天……然而,在追夢的路上,失敗、挫折不斷地阻撓著我們,身邊人們懷疑的目光處處包圍著我們,能沖破這重重阻礙到達終點的,又有多少人呢?
雖然很艱難,但我想做那其中的壹個。
我想成為壹名作家,哪怕居無定所、四處漂泊。哪怕只是壹個小小的流浪作家我也心滿意足。我想呆在世界的某壹個角落,陽光能夠照耀到的舒適的角落裏安安靜靜地寫作,用我的筆書寫壹個個寧靜卻又轟轟烈烈的青春故事,而已。
但是,雖然如此,我還是在向著那的結局不斷努力著,前進著。我想要看見成功時滿地的鮮花和人們的聲聲祝福,我會把我最美好的心願寫在藍天的臉上,我要讓在這片藍天下的所有人都看見我的願望。
做到這樣很難嗎?不,其實很簡單,只要向著壹個妳認定的方向執著地走下去,總有壹天妳會看見等待在那裏的妳想要的壹切美麗的東西。妳會看見妳的家人臉上溢滿幸福,他們以妳為自豪,以妳為驕傲!那時的妳,會面帶自信的微笑面對世界,然後大聲地說:“我做到了,我是成功者!”
追尋夢想的途中,孤單、寂寞總是無時無刻不在包圍著妳。離開了家,我們踏上征途,又有誰可以依靠呢?可以依靠的當然只有我們自己。不要覺得傷心難過,當妳有時間黯然神傷,妳的競爭對手早已在遠方給妳拋下壹個嘲笑般的背影。妳要咬著牙告訴自己:就算全世界都不能給予妳任何幫助,妳也可以堅強地壹直走下去!
是的,無論如何,最可靠的、最值得信賴的、最值得依賴的人始終是妳自己,妳要記住這壹點。
有時悲傷和挫敗就像鋪天蓋地的大雨,在妳的世界裏肆虐。風雨過後,也許並沒有美麗的七色彩虹祝妳壹臂之力,但不要為此停留,要相信妳的力量勝過壹切,我們會憑著自己的實力走向天空的彼岸!
逐夢,請不要停下妳的腳步。我是追夢者,我為自己代言。
創新的光華
壹流的人創新;二流的人模仿;三流的人盲從。
看到傳統拉面帶來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膽創新,發明了世界上第壹包方便面:發現煤油汙染能清除汙漬,法國雜工喬利大膽創造,研制出了幹洗劑。他們,讓我不禁折服於創新的美麗和智慧……
錢鐘書曾評書說:“宋人學唐詩不像唐詩,明人學唐詩像唐詩”。他以為宋人學唐詩境界高,高就高在那壹點不像上。
不禁為錢先生的見解舒眉淺笑。詩莊而詞媚,正是因為宋人打破了前人的束縛,在繼承中有所創新,才產生了美妙的宋詞。而明人完全模仿古人,“學唐詩像唐詩”,顯得毫無生趣。
將天上宮闕的唐詩引渡到人間桃花的宋詞,創新的光華熠熠生輝。
創新是壹種選擇、壹種勇氣、壹種智慧。
有這樣壹群貧苦的人。他們不甘於困頓,卻毫無造反欲望;他們感到擁擠,卻不傾軋鄉親同胞;他們不相信不勞而獲,卻不願將心血僅澆灌在身邊的壹方焦土。於是,他們漸漸將目光投向遠方。試圖以男子漢的強筋健骨踏出人生求變的第壹步,他們的步伐,沈重而響亮。
在變中求變,鑄就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創造出不同於他人的經營方式。“機智而不小心眼,厚實而不排他,不為蠅頭小利而背信棄義”。
這便是當時獨特的“大商人心態”,他們也踏出了中華歷壹頁光輝的篇章壹壹“晉商神話”。
創新不是盲目地拋棄傳統,不是壹味地標新立異,不是蠻橫,不是絕對,不是極端,而是有辨別的繼承,有遠見的求變,有理智的提升,是用頭腦,用眼光,用胸懷寫就的大氣。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達則久”。
壹場十年浩劫之後,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壹國兩制”,“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壹個古老的國度在東方悄然崛起。
是創新為古老的民族帶來生機與活力,是創新為貧苦中的人們送去希望與溫暖。
創新來源於對生活的深刻思考,當我們沈湎於那些“雷”文化時,有思索過它的本質嗎?創新需要換壹個角度看問題的勇氣,在如此嚴峻的2009年,中華民族該怎樣找到自己的出路?
創新的光華熠熠生輝,我們這壹代青年肩負著偉大復興的使命,唯有創新,才能像桃花源中的漁人那樣,穿過幽洞後,前方,豁然開朗。
歷史的煙雨湮沒在浩渺中,人們自愛歷史的索居中泯滅,蒼老,但創新的光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