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mǎ),草食性動物。在4000年前被人類 馴服 。馬在古代曾是 農業生產 、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 動力 。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動力機械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馬在現實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小。馬匹主要用於 馬術運動 和生產乳肉,飼養量大為減少。但在有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馬仍以役用為主,並是役力的重要 來源 。
1.突然接近馬時,不要認為它已經看清楚妳是誰
馬眼位於頭部兩側,全景視面可達330~360度,只有 尻 部後方才超出它的視野。因此,馬能夠感覺有什麽東西接近它。但馬眼球呈扁橢圓形,由於眼軸的長度不良,物象很難在 視網膜 上形成焦點,看物體只能形成模糊的圖像。馬是認識主人的,但突然接近馬時,它分辨不清妳是誰。因此,需要以聲音向馬打招呼,不要以為它已經看清楚了。
2.馬容易受到驚嚇,就是因為它的視覺很差
馬對靜態物的視覺感受不如動態物,馬對周邊靜態的動物如蛇、兔等常常發現不了,當這些小動物突然出現時,經常引起馬的驚嚇感,特別是公馬,有時出現突然應激行為,如小躲、驚群,有時會造成人員傷害。馬因視覺不良,有時形成較強的恐怖感,致使群牧馬炸群、役馬驚車和乘馬失控。當馬在異地、地況復雜和夜間行動時,要不斷地用聲音予以安定。
3. 視覺很差也使馬的距離感比較弱
馬眼位於頭部兩側,視野在中央的重疊部分很窄,只有30度左右,不及食肉動物的三分之壹。因此,馬所見到的主要是平面影像,缺乏立體感,對距離的判斷能力較弱。在跳躍壕溝或跨越障礙常發生懼怕障礙物,出現懼跳的現象。因此,跨越障礙調教需要時間長,而且要經常重復強化。跨越障礙調教時最好騎手給予適當的其他輔助,幫助它判斷距離。優秀的障礙用馬,除了自身的素質之外,騎手及時、準確的指示也是非常重要的。馬後退時,對距離毫無判斷能力,所以使役和控制馬時,對後肢應當特別警惕。
4. 馬雖然視覺差,但夜間視覺可比人類強
馬眼底的視網膜外層有壹層 照膜 (人沒有照膜),可將透過視網膜多余的光線再返回視網膜感受器,因而視神經的感受量可大於原光的兩倍以上。在弱光情況下,由於照膜的反射,使物體清晰度明顯提高。因此,馬在夜間能清楚地辨別夜路和夜出的動物。夜間騎乘馬時馬常常打“響鼻”,表示它先發現了夜遊的動物或異物,用“響鼻”預以警示。
5. 光的色調和強度,馬是能夠感受的
強光對馬是壹種逆境刺激,經常引起馬的不安。因此,運輸過程不要有強光。馬對紅色光的刺激反應強烈,調教、使役中應註意紅色物體,防止馬驚恐;馬對毛色有壹定的好惡感,相近毛色者往往聚集壹起。馬對常見的顏色還會產生條件反射,如對身穿白衣的獸醫或采精員出現時會發生相應的反映。
總之,馬視覺感受不很發達,遠不如嗅覺和聽覺。在接近和調教馬的過程中,要註意用聲音通知馬,不能貿然接近後軀,以防發生危險,特別是蹲下工作,馬往往辨認不出人的形象而發生踢人、咬人事故。
人類在馴養馬以前,馬曾經被當做食物的來源。第壹匹現代馬出現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 古巴比倫 。在1萬5千年前古人類的洞穴壁畫中,考古學家也曾發現馬的形象。
在 地理大發現 後,來自西班牙的征服者將馬帶入北美洲;科特茲在1519年征服墨西哥時,帶去6匹馬;狄索托在1539年登陸 佛羅裏達州 時,隨行帶去200余匹馬。科羅納多在美國西南部探險時,隨行超過1000匹馬。當時,美洲的 印第安人 很懼怕馬,但很快便尋找到馬的用途,開始從殖民者的手裏奪走馬匹,並將其馴化。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馬在人類社會的進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動物馬經訓練後成為人類最好的助手之壹,也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在清朝,馬很是受用。少數民族(蒙古族)出行也主要依靠馬。
相馬名家
1、 伯樂 ,姓孫名陽,春秋時期,今山東成武人,擅於相馬。
2、 九方臯 ,春秋時期人。
馬的別稱
兒馬:公馬
騍:母馬。
駒:小馬。
騸:被閹割後,喪失生育能力的馬。
書畫《馬》
驃:黃色的馬。
騮:黑鬃黑尾的紅色馬。
骃:淺黑帶白色的馬。
驊:棗紅色的馬。
驪:黑色的馬。
騧:黑嘴的黃色馬。
騏:青黑色的馬。
騅:黑色白蹄的馬。
驄:青白相間,類似藍色的馬。
龍:純白色的馬。
駑:跑不快的馬,劣馬。
驍:強壯的馬。
駹:面、額白色的黑的馬 。
骍:赤色的馬。
郵票馬照片集錦(15張)
駿馬:走得快的好馬。
驥:老馬。
文學作品中的馬
房兵曹胡馬
(唐) 杜甫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裏可橫行
馬詩
(唐) 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馬的詞語
千裏馬 好馬配好鞍 小馬過河 路遙知馬力 馬虎 射人先射馬 馬到成功 單槍匹馬 塞翁之馬 脫韁之馬 鐵馬金戈 天馬行空 童牛角馬 土牛木馬 天粟馬角 銅圍鐵馬 千軍萬馬 心猿意馬 千軍萬馬 犬馬之勞 汗馬功勞 老馬識途 兵荒馬亂 走馬觀花 車水馬龍 招兵買馬 青梅竹馬 指鹿為馬 秣馬厲兵 馬耳東風 馬革裹屍 馬首是瞻 馬齒徒長 君子壹言 駟馬難追 龍馬精神 聲色犬馬 懸崖勒馬 原班人馬 六馬仰秣 馬不知臉長 牛驥同皂 老驥伏櫪 烏白馬角 舞刀躍馬 五花殺馬 文君司馬 萬馬奔騰 壹馬當先
馬的歇後語
壹馬不跨雙鞍。—— 壹匹馬不能駝兩個人, 暗指人不能三心二意。[6]
人有錯手,馬有失蹄。—— 人跟馬壹樣,都有可能不小心跌倒,說明人難免有犯錯誤之時。
人靠衣裳馬靠鞍。 —— 就是說衣服對人的裝飾作用很重要,就像馬鞍對馬的裝飾作用壹樣重要。
小馬兒乍行嫌路窄。—— 告誡年輕人不要“牢騷太盛防腸斷”,要踏踏實實的做事情。
千裏騾馬壹處牛。—— 牛不服水土只能在壹地使用
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饑。—— 比喻處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別人的苦衷。
人怕理,馬怕鞭,蚊子怕火煙。
馬長犄角騾下駒--怪事壹樁。 車馬炮臨門--硬將軍。
好馬遭鞭打--忍辱負重。 駿馬馱銀鞍--兩相配。
騎馬不帶鞭子--拍馬屁。偷馬賊掛佛珠--假正經。
船上跑馬--走投無路。
火燒紙馬店--遲早要歸天。 舍得買馬舍不得置鞍--大處不算小處算。
矮子騎大馬--上下為難。 冰淩上跑馬--站不住腳。
木排上跑馬--蹩腳。 半天雲中跑馬--露了馬腳。
到了懸崖不勒馬--死路壹條。 扛著口袋牽著馬--有福不會享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是說不提供事物動作的基礎,就盲目期望事物動作到理想狀態
All lay load on the willing horse.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A man may lead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he can't make him drink . (牽馬到河易,強馬飲水難。)
A man is not a horse because he was born in a stable .(人並不因為生在馬廄裏就成了馬。)
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藝術作品中的馬
畫馬名家:
《馬》剪紙(13張)唐朝: 韓幹 , 韋偃
清朝: 郎世寧
2.雕刻名作:
(1) 昭陵六駿
(2)馬是我國歷代雕刻家喜愛的雕刻題材之壹
3.音樂名作:琵琶曲《 十面埋伏 》、二胡曲《 賽馬 》。
歷史名馬
1、 赤兔馬 ,三國時期呂布的坐騎,《 曹瞞傳 》記載,時人雲:“人中 呂布 ,馬中赤兔”,在演義中呂布僅僅為了赤兔馬就背叛殺死了自己的義父 丁原 。同時,《 三國誌 》記載中呂布數十騎破 張燕 萬余精兵,赤兔同樣有著極大的功勞。
赤兔馬
2、 的盧馬 ,是劉備的坐騎。壹次 劉備 遇難,騎的盧馬逃跑,危急之時落入 檀溪 中,劉備著急地對的盧馬說:“的盧,今天遇到大難,妳壹定要幫忙呀!”於是,的盧壹躍三丈,帶劉備逃出險境。
的盧馬
3、 昭陵六駿 ,是唐太宗 李世民 當年南征北戰馳騁沙場統壹全國的六匹戰馬。它們分別是: 特勒驃 、 青騅 、 什伐赤 、 颯露紫 、 拳毛 和 白蹄烏 。李世民為紀念它們,將它們的形象雕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
相傳六駿的圖形出自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之手,工匠們把這些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甚至在人們心目中被神化了。據傳說, 安史之亂 時,在 潼關 之戰中,忽然飛沙走石,黃旗招展,殺出數百隊騎兵,致使叛軍倉皇逃竄。偃旗息鼓後,騎兵也突然消失。後來,據守護昭陵的官員說,就在潼關交戰那天,昭陵石人石馬汗濕欲滴。
4、 汗血馬 ,傳說中的良馬。它產於大宛,汗水從肩部流出,呈血色,壹日之內可以跑千裏路。
馬鐙的發明
馬鐙雖然很小,作用卻很大,它可以使 騎士 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壹起,把人和馬的力量合在壹起,發揮出最大效力。馬鐙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但準確的時間學界尚無定論。吉林市郊帽兒山墓地是20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其年代大致相當於西漢中晚期至南北朝。
裝備馬鐙的馬
1993年在帽兒山墓地18號墓中出土了壹副馬鐙,用銅片夾裹木芯,以鉚釘綴合加固。這是我國出土年代較早的馬鐙。1965年至北燕是公元四世紀初遷至遼西的漢族統治者馮氏在前燕、後燕基礎上建立的鮮卑族國家,馮素弗是北燕王馮跋的弟弟。這是壹座時代明確的北燕墓葬。墓中出土了壹副馬鐙,形狀近似三角形,角部渾圓,在木芯外面包鑲著鎏金的銅片。
馬鐙發明後,很快就由中國傳到朝鮮,在公元五世紀的朝鮮古墓中已有了馬鐙的繪畫。至於流傳到西方的馬鐙,是首先由中國傳到土耳其,然後傳到 古羅馬帝國 ,最後傳播到歐洲大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