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可以表現為官方意識形態或群眾(非政府)運動,並以公民、種族、文化、宗教或意識形態的形式表達。民族的自我定義被用來區分民族主義的類型。然而,這種區別並不完全相互排斥,許多民族主義運動在不同程度上結合了壹些或所有的區別因素。民族主義運動也可以通過範圍和地區來區分。
壹些政治學家認為,區分民族主義的形式是壹個偽問題。在任何形式的民族主義中,群眾都認為自己有相同的文化,文化不可能完全脫離民族性。比如美國的貨幣和效忠誓詞上都有“上帝”的字樣,並明確規定了多個法定節假日,被認為是在宣揚文化偏見。美利堅合眾國有身為美國人的種族論(即本土主義),甚至在眾議院設立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調查非美人士的各種活動。
公民民族主義
公民民族主義(又稱公民民族主義)是公民主動參與國家,產生“全民意誌”並獲得政治合法性的壹種民族主義形式。壹般認為這壹理論源於盧梭,尤其是以其著作《社會契約論》命名的社會契約論(1762)。公民民族主義來源於理性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傳統,與民族主義中的種族民族主義相矛盾,因為它認為壹個公民國家(民族)的成員資格應該來自自決。公民國家(民族)理想化了代議制民主在美法等國家發展中的影響。
種族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以種族來定義壹個國家。種族是以祖先的血緣為基礎的,也包括群體成員與祖先之間共享文化和語言的概念。
壹個國家的成員資格是自我繼承的。國民政府之所以獲得法制,是因為它是各民族的祖國,有能力保護國內各民族,促進文化和社會生活的融合。種族概念非常古老,但現代種族民族主義深受提倡人民概念的約翰·戈特利布·菲希特和約翰·戈特弗裏德·馮·赫德(德語:Volk)的影響。種族民族主義是現在民族主義的主要形式,通常直接簡化為“民族主義”。學者安東尼·史密斯將“種族民族主義”壹詞作為非西方角度的民族主義,以此與西方以地理範圍界定民族的觀點形成對比。(這裏的volk除了壹般意義上的人,還有壹個基於地理和血緣關系的意思。中英文沒有對等詞匯,日語翻譯基礎組。
浪漫的民族主義
浪漫民族主義(又稱有機民族主義和身份民族主義)是種族民族主義的壹種類型,政府因國內民族的自然(“有機”)結果和表達而獲得法制。浪漫民族主義反映浪漫理想,反對理性主義,強調符合浪漫理想的種族文化,民俗發展為浪漫民族主義觀念。受到赫德作品的啟發,格林兄弟創作了壹系列標為德國故事的理想化傳說。歷史學家朱爾斯·米凱萊把它作為法國浪漫民族主義者的先例。
文化民族主義
文化民族主義以* * * *所享受的文化來定義民族主義。成為壹個民族的成員,既不是自願的(文化無法雕琢),也不是世襲的(民族成員的子女如果在其他文化中成長,會被視為外國人)。中國民族主義是文化民族主義的壹個例子,部分原因是中國有許多少數民族(中國民族主義者包括臺灣省反對大陸政府統治、主張反攻大陸的人)。
民族主義
國家民族主義是公民民族主義的轉化,通常與種族民族主義相結合,指的是民族對國家力量的貢獻,與國家倡導者相同。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就是最好的例子,體現在墨索裏尼的口號裏:“壹切為了國家;從外部到國內;對國家沒有異議。”。與自由主義的個人自由理念和自由民主原則相悖,也就不足為奇了。雅各賓俱樂部的建立,壹個單壹的中央集權的法國政府,通常被認為是國家民族主義的起源。弗蘭西斯科·佛朗哥的西班牙語,以及現代的凱末爾主義(Kemalism;土耳其民族主義是最近的壹個例子。
然而,當民族主義發生沖突時,特別是當分離主義運動發生在壹個既定的民族國家時,通常會使用“民族民族主義”壹詞。分離主義者說,民族主義破壞了國家的合法性,因為它不太可信,也不太民主。佛蘭德分離主義組織稱比利時民族主義為國家民族主義。巴斯克分離主義組織和科西嘉分離主義組織也分別稱西班牙和法國為國家民族主義。相反,這些國家稱這些分裂組織為恐怖主義。沒有無可爭辯的標準來判斷對錯,結果通常是人民因為忠誠不同而分裂。
宗教民族主義
宗教民族主義用同樣的宗教來定義壹個民族。如果政府通過嚴格堅持教義來獲得法治,那麽它更像是壹個神權國家,而不是壹個民族國家。事實上,壹些種族民族主義和文化民族主義在幾個方面具有宗教特征。宗教是群體認同的標誌,而不是鼓吹民族主義的動機。愛爾蘭民族主義與天主教有關,近百年來愛爾蘭民族主義的領袖都是天主教徒,但其早期(18世紀)的民族主義者很多是基督徒。愛爾蘭民族主義從來沒有區分宗教品種,聖母瑪利亞的身份,以及作為神學上與教皇的優越地位。但是對於北愛爾蘭的壹些基督徒來說,這些宗教改革前的教義實際上是愛爾蘭文化的壹部分。同樣,盡管猶太復國主義存在,但其主流是世俗的,基於種族和文化。自英屬印度分裂以來,印度民族主義壹直與印度教有關。在現代印度,現代印度民族主義顯然有追隨者,包括印度人民黨(BJP)和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 (RSS)。
海外民族主義
散居民族主義(或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說的“遠程民族主義”)壹般指的是感覺流離失所的民族主義者,比如美國的愛爾蘭人,美國和非洲的黎巴嫩人[1]。安德森把這種類型的民族主義稱為那些想要建立民族關系但又不願意離開自己家鄉的人的“幽靈基石”。
民族主義
在民族主義積極分子實現建立民族國家的目標後,民族主義不會消失,反而會成為刺激中國政黨和政治運動的力量。通常被描述為民族主義者或民族主義政治家,民族主義這個詞更準確。在這個意義上,民族主義從事如下政治運動:
鞏固民族團結,包括危機發生時的救國運動。
強調民族認同,受文化保守主義和排外主義影響,排斥外部效應。
在族群的生存空間上限制其他族群,尤其是移民。在極端的情況下,它變成了種族清洗。
吞並它認為是祖國壹部分的土地,俗稱民族主義,起源於意大利占領區運動。
經濟民族主義,即經濟政策,特別是保護主義和反對自由貿易,促進國家利益。
民族主義政黨和政治家通常非常重視國家象征,如國旗。
民族主義這個詞還有壹個引申或隱喻的用法,用來描述壹些促進群體認同的運動,尤其是在美國,在文化上用於黑人民族主義和白人民族主義。這種用法可能與民族主義的經典含義重疊,如黑人分離主義和泛非主義。
民族主義者顯然對他們的國家有積極的看法,盡管這不是民族主義的定義。即使在壹個穩定的民族國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對民族主義的情感訴求。民族社會心理包括民族認同(個體對群體的歸屬感)和民族尊嚴(與群體成功的自我關聯)。民族尊嚴與民族文化和政治經濟力量的影響密切相關,雖然其影響可能被誇大。最重要的因素是* * *壹些情緒。在民族主義和體育運動中,如果國家隊輸了比賽,全民都會有同樣的失落感。
情緒的影響也可以是完全負面的:同樣的危機感可以鞏固民族。戲劇性的事件,比如失敗,會影響國家認同。德國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凡爾賽條約的恥辱,經濟危機和惡性通貨膨脹導致了極端的排外主義,復仇主義(壹種主要動機是收復失地的外交政策)和納粹主義的興起。1914,那些曾經視威廉二世為國父的堅實的中產階級愛國者已經無法有所作為了。
美國英語詞語
911襲擊在美國掀起了壹股民族主義浪潮。在國際上對暴行的譴責和公眾對美國的支持之後,美國的民族主義已經變得外人難以接受和理解。二戰後的西歐,尤其是法國、英國和德國,很多美國人認為炫耀國旗是過分的。
許多人認為,民族主義的影響帶來了美國國家政策的許多重大變化。《USA PATRIOT法案》於2006年10月26日簽署成為法律,該法案旨在反恐,但被許多人視為對公民自由的制度性阻礙。這種沖擊也可能有助於喬治·沃克·布什政府,導致美國入侵阿富汗和美伊戰爭。
像其他戰爭壹樣,沖突本身會在任何國家激起民族主義,不僅僅是美國。例如,包括加拿大人在內的反美民族主義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達到了戲劇性的頂峰。隨著傷亡的增加,反對繼續占領和重建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呼聲不斷高漲,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敦促美國從伊拉克撤軍的法案。2005年底的民意調查顯示,由於反戰呼聲高漲,布什總統的支持率是歷史上最低的之壹。也有人認為,這場“戰爭”已經成為戰後的占領,需要阿富汗和伊拉克長期穩定的警察管理和民主化。雙方提出的這壹主張,類似於上世紀60年代美國卷入越南戰爭時民眾的凝聚力。主要區別是美國在越南戰爭中逐漸擴大規模,但未能徹底驅逐北越反西方政府。
許多支持者把反對戰爭和/或重建進程的人視為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自以為是,虛偽。反戰者舉出人心凝聚的爭論,讓人聯想到美國在19世紀表明命運的觀點。有人指責反戰人士不愛國,甚至叛國。多名戰地評論員表示,他們覺得美國的負面新聞報道通過破壞美軍在反恐戰爭中的最終勝利,鼓勵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因為反戰的反對者對這種指責反感,所以這種政治紛爭造成了他們之間的對立不斷。
盡管這兩個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取得了完全的勝利,“持久自由行動”在改革阿富汗政治和重建伊拉克方面進展緩慢。雖然這兩個國家在2006年1月邁出了民主政治改革的第壹步,但它們朝著奠定長期和平、穩定和公正的基礎邁進了。911後美國很多意氣風發的民族主義者,支持這些未完成的改革重建程序可能帶來的長遠利益。在這個緩慢的過程中,關於產生這種國家重建的軍事行動的真正動機和倫理爭議仍在繼續,關於民族主義的爭議是關鍵。比如,美國領導的軍事行動是構成帝國主義,還是構成審慎互利的新世界主義。這些爭端的激烈程度與媒體偏見造成的撕裂或恐懼文化有關。媒體傾向於掩蓋兩國的暴力事件,尤其是反對外國占領者和“合作者”在伊拉克引發的騷亂。
許多反對美國及其盟國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人將這些軍事行動稱為帝國主義,並以“石油戰爭”的名義提醒世界石油帝國主義。支持者認為這些主張是荒謬的。他們把這些軍事行動看作是推翻阿富汗塔利班和復興黨等專制政權的國際合作。支持者甚至認為這些入侵和占領是在所謂的恐怖主義和聖戰中改革社會和政治背景的必要手段。冷戰時期,持不同反* *政策的鷹派和鴿派之間爭論激烈。爭論的中心是權衡美國及其盟友在國家認同、國家安全和國家主權方面是否比其他國家更重要。
因為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社會政治發展(選舉、法律改革等。)繼續說,歷史學家判斷對錯還為時過早。這兩個國家的戰後重建支持者引用現代西歐和日本的歷史作為國際托管在中東的可能結果的例子。盡管二戰後英美進行了幾十年的軍事占領和重建(見馬歇爾計劃),但法國、日本、德國等國還是在美國白人的占領下獨立了,今天已經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級經濟強國。
種族主義
民族主義者並不壹定有自己國家優於其他國家的信念,但事實上很多民族主義者確實是這麽想的。偶爾,人們會認為其他國家可以作為自己的榜樣。參見親英派。幾乎所有的民族主義運動都有某種種族主義的影子,通常針對鄰國和族群。
種族主義也是19年末盛行的殖民主義的壹個特征。嚴格來說,海外殖民地的建立是與民族國家原則相違背的,因為殖民地不在民族的祖國,其後裔顯然不會說同壹種語言或文化。事實上,民族主義有時是歐洲自決和亞非殖民的結合。
19年底開始流行明確的生物人種論。20世紀上半葉,民族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經常以這種方式出現。納粹可以說是歷史上與種族思想最壹致的思想,納粹德國的政策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種族思想的影響。納粹德國的戰敗及其包括大屠殺在內的種族滅絕政策,極大地敗壞了1945之後的種族理論和民族主義。
然而,種族主義繼續影響著民族主義。種族清洗通常被視為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相同特征。國家為民族而存在是民族主義的規律之壹,但並不是所有的民族國家都驅逐本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最近眾所周知的種族清洗案例發生在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期間;其他例子有1950年伏爾加德意誌人的社會主義自治和1915年奧托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