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學是研究全部新聞現象的本質、揭示新聞活動的規律、解決新聞事業的普遍性和根本性的壹門社會科學。作為壹門獨立完整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三大分支問題和三大學術領域,即理論新聞學、歷史新聞學和應用新聞學(簡稱新聞理論、新聞史和新聞業務),也有人認為還需要包括管理新聞學(即媒介管理學)。新聞學不僅有被稱為新聞哲學的輿論學和新聞基礎理論構成的理論層次和中外新聞史的史學層次,而且具有其他門類的社會科學所難與齊全的技術及應用層次,尤其是廣播電視新聞以及網絡新聞的采編制作等,都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和很強的應用性質
( 個人觀點: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媒介的更新換代,媒介的更替,新聞的呈現有了更多的形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變化是不會逃離最初的目的,即是什麽,怎麽看,會怎樣這樣的問題,從受眾與媒體組織兩大角度出發,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重心的傾倒)
二、世界新聞學的發展階段
1.萌芽期
? 萌芽狀態的新聞學包孕於當時的政治運動之中,大約17世紀中期,新興資產階級向封建制度和統治者發起革命和鬥爭,他們迫切的需要向全社會大規模的傳播他們的思想和政治主張,因而極需要政治上和輿論上的自由權。(背景)
? 1644年,英國著名社會學家約翰·彌爾頓出版了《論出版自由》,最早提出新聞自由的口號和思想,其主要理論主張是“觀點的自由市場”和“自我修正過程”,彌爾頓認為,人的理性高於壹切,言論和出版自由是天賦人權的壹個重要構成,在人類社會中,任何人都可以而且應該不受限制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傳播自己的思想。而對於各種不同的意見和思想,人們依靠自己的理性辨別是非,通過意見的自由競爭,來修正錯誤,並認識真理。(代表人物)
? 新聞學的發軔地應是報紙的誕生地——德國,17世紀中葉,新聞事業有了較大發展,許多報人和學者開始進行壹些學術研究;17世紀末,德國壹些大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壹報業為研究對象撰寫學位論文(1690年德國萊比錫大學拜厄斯·波伊瑟寫的博士論文《論新聞報道》被認為是西方最早的新聞理論著作);19世紀中期,新聞學開始從“術”到“學”的研究以及轉變,新聞史學的出現是壹個重要的轉折點和裏程碑;1845年,德國學者普卡茲的《德國新聞事業史》出版,標誌著新聞學開始超越純業務研究的狹隘視野,開始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角度,總結和揭示新聞活動的普遍規律;1895年科赫教授在德國海德堡建立了第壹個新聞研究所。新聞學的研究從此逐步步入更加科學化的軌道。
2.成熟期
? 20世紀20年代,歷經300年學術孕育的新聞學開始脫胎而出。這壹時期中,更加體系化的新聞理論專著陸續出版,專門的新聞學研究的成果不斷問世,充分表明科學意義上的新聞逐步進入到了成熟的階段。(國外新聞學走向成熟的兩本代表作:1922年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沃爾特·李普曼的《輿論學》,1924年美國新聞教育學家卡斯柏·約斯特的《新聞學原理》)
? 在《輿論學》壹書中,李普曼從哲學層次研究了新聞傳播及其媒介對人們認識世界和與社會發生關系的種種理論問題。書中闡述了輿論的本質及其形成過程,第壹次揭示了新聞現象的深層本質——輿論,輿論學因此被稱為新聞學。在《新聞學原理》壹書中比較系統的闡發了新聞的起源與特征,論述了新聞的真實性、選擇性及其工作原則,第壹次對新聞理論範疇體系做了比較完整深刻的表述。
3.深化期
? 大眾傳播學的出現是國外新聞學發展的壹個飛躍性階段,使得新聞學的許多問題得到了進壹步拓展與深化。甚至有學者認為,西方的新聞學從此逐漸歸入大眾傳播學。大眾傳播學誕生於美國,形成於20世紀20-40年代,被稱為傳播學的“四大先驅”的四位學者,分別對於新聞傳播的理論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社會學家拉紮斯菲爾德提出了著名的“兩極傳播理論”,即信息首先由大眾傳媒到輿論領袖,然後由意見領袖在傳向社會公眾;政治學家拉斯韋爾提出影響深遠的“5w模式”;心理學家萊溫創立了著名的“團體動力說”,認為要改變壹個人的態度,不僅需要考慮他個人的因素,還需要考慮到團體與個人的關系;社會學家霍夫蘭提出有關態度改變和勸服藝術的理論,對新聞傳播的更深次的理論做出了更為重要的貢獻。
? 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威爾伯·施拉姆第壹個把傳播學作為獨立學科進行研究,被稱為傳播學理論的集大成者,傳播學的奠基人。代表作《報刊的四種理論》則把整個世界的不同新聞理論體制和體系進行了全面總結和系統研究,使得新聞學更具世界性的眼光和境界。20世紀60年代,歐洲崛起的傳播學批判學派,則積極主張把傳播活動和現象放在具體的社會結構中進行考察,研究如何通過傳播行為與社會關系的相互影響,實現對現存體制的批判和改造,推動了新聞傳播學的深入發展。
三、中國新聞學的發展階段
1.萌芽期
? 鴉片戰爭以後,早期的報刊開始在我國興辦。壹些著名報人在從事新聞實踐的同時,也開始探討新聞傳播中的壹些學術理論問題,出現了中國近代的萌芽狀態的新聞學觀點和思想。其中最有成就和代表性的是洪仁玕、王韜、梁啟超、孫中山等人。
洪仁玕:第壹個比較系統地論述新聞問題的中國政治家,在《資政新篇》中吸納了壹些西方民主主義思想,提出了設立新聞館、出版報紙和新聞論著等壹系列主張和方略。他把新聞的作用歸結到“通上下”、“以資鑒聖”這壹傳統的交往模式,而且還特別強調新聞播需真實,必須反對“偽造新聞”。
王韜:我國近代報業的開拓者之壹。1874年他在香港創辦《循環日報》,在我國的新聞報刊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地位。他在辦報實踐中總結了許多有關報業思想並提升到理論高度。他提出辦報要“指陳時事,無所忌諱”,以便形成“言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的清議之風,他反復論證“言論自由”是中國古已有之的傳統。他認為報紙能使國家的軍政大事迅速“上行下達,朝會夕頌”能反應民意,影響社會輿論,並最後達到“合壹國之人心以***為治”。
康有為:辦報思想觀點大致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匡政府之不逮”、“民隱得以上達”、“翻譯萬國近事,借鑒敵情”、內容“所載皆新政之事”、黨報觀念。
梁啟超:改良派新聞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國資產階級新聞思想的開拓者。他提出報紙“監督政府”和“導向國民”的兩大天職說,認為報紙“非政府之隸屬,而與政府立於平等之地位”;他提出“報紙喉結”說,概括報紙的重要職能;提出“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當”、“報事確而速”這四大衡量報紙好壞的標準。
孫中山:報紙是國民和輿論的代表,不僅可以反映輿論還可以影響輿論和制造輿論;他承認報紙的黨派性,強調報紙宣傳革命政黨的綱領和思想,把報紙視為政治鬥爭的銳利武器。
2.誕生期
? 新聞學誕生的標準是學術專著的出版,另外還有常規的研究機構以及學術陣地和成果平臺。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次年4月,研究會創辦了新聞學術刊物《新聞周刊》。自此,中國學科意義上的新聞學研究和新聞學教育正式開始,因而新聞學作為壹門專門的學說在中國初步形成。
? 1919年,徐寶璜的《新聞學》出版,是我國第壹部理論新聞學著作;1922年任白濤自費出版中國第壹本實用新聞學著作《應用新聞學》;1923年,邵飄萍的《實際應用新聞學》出版;1927年,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出版,是中國第壹部歷史新聞史著作。至此,中國新聞學形成了較為齊全的學科體系,從而標誌著中國新聞學達到了初步成熟的程度。
3.緩滯期
? 新聞學在我國誕生以後,有相當壹段時間,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和原因,又經歷了非常曲折的發展過程。在黨的七大前後,陸定壹發表的《我們對於新聞學的基本觀點》、毛澤東發表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劉少奇發布的《對華北記者的談話》,是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經典之作,集中解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若幹重大原則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是以下幾點:
(1)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新聞觀,認為“新聞的本質乃是物質的東西,乃是事實,就是人類在與自然界鬥爭中和在社會鬥爭中發生的事實”。強調新聞報道必須尊重事實,把真實視為新聞的生命。
(2)明確了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壹致的原則。強調黨報是黨事業的壹部分,黨報的壹言壹行必須按照黨的意誌辦事,壹切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時時堅持維護人民的利益。
(3)首創了宣傳黨的政策和檢驗黨的政策相統壹的原則。提出黨的報刊必須五條件地宣傳黨的政策,同時也通過群眾的實踐來檢驗有關的政策,為黨修訂政策提供事實依據。
(4)提出並確立了“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新聞工作路線。
? 這些新聞思想具有很強的創新意義和實踐意義,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重大發展。新中國成立後的壹段時期,我們在許多方面都向蘇聯學習,甚至壹味照搬蘇聯模式,在新聞理論方面有過失誤,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1956年7月,以《人民日報》改版標誌的新聞工作改革全面啟動,這次新聞改革的主要立足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力求突出受眾的多樣性需要,擴大新聞報道的範圍,多發新聞,發多方面的新聞;
(2)開展自由討論,可以發表不同觀點的文章,通過群眾性討論把社會見解引向正確道路;
(3)杜絕黨八股,努力改進文風。
4.繁榮期
? 自1977年以來,我國的新聞學研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首先,專門的新聞研究機構和學術交流團體相繼成立並快速發展;其次是學術研究空前活躍,學術成果收獲驚人,學術期刊成為重要的新聞學研究平臺;引進傳播學,大大拓寬了我國新聞學研究的眼界和思路;大量引進西方新聞學的研究成果,使我們的新聞學始終處於壹種開放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