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我經歷了什麽?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我經歷了什麽?

用文字傳遞思想,先是做壹個有靈魂的現代人;然後努力做壹個有趣的靈魂。

現代都市人最離不開的生活工具是手機,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內容的包圍圈中。

說到喜歡的內容,妳喜歡看的內容是什麽樣的呢?

說起來,作為80末壹代人,我不是土生土長的互聯網原住民,恰好經歷過大眾傳媒到新媒體的時代變化。

既是壹位內容老兵又是壹位新媒體運營人,很想和大家壹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壹)大眾媒體時代,媒體=流量,寫什麽都有人看

從2005年接觸電視、廣播這兩大龍頭媒介以來,接觸的壹直是大眾傳媒。

實習在報社、電視臺,畢業後第壹份工作是大學所在城市的報社。

廣播電視新聞系畢業後,我在報社工作了近2年時間。當時報社成立了壹個新的事業條線:小記者俱樂部,這兩年時間我都在這個部門跑學校新聞、做小記者活動。

在網絡還不發達的彼時,作為當地主流媒體,報紙主宰著當地消費者的信息來源。正如在學校讀書時,大學報的發型、完讀率超高,當時的地級市報紙,也受到百萬市民的關註。

經常有讀者打電話給我:“哎呀,妳就是那個XXX(人名)呀?”;從大學在學校發表新聞,到大學畢業後,在報紙發表內容,已經習慣了自己的名字轉為鉛字。有壹份被認可、被期待,也有壹份被滿足。

(二)雙微打開了新媒體的天地,已經開始“用戶為尊”

新聞體的內容,能否“壹招鮮吃遍天”?顯然不能。

2010年微博元年,那時候喜歡織“圍脖”是最時新的行為了。2011年微信就出來了,人們發現微信竟然如此輕巧,讓溝通變成壹件隨時隨地可以發生的事情。

這時候,新媒體運營隨之誕生。我從地級市也去到了上海。不斷得到求職單位這樣的反饋:“妳有沒有關註過妳寫的內容,產生的互動效果?”

那時候除了寫文案,還開始做壹個知名奶粉品牌的微信公眾號的初創工作。那時候微信功能不斷在升級當中,我們做了幾萬個詞條,放到那個賬號的後臺,以便於消費者在對話框中輸入某幾個關鍵詞,便會攤出來相關的信息,解答用戶的疑問。這樣的布局,在2013年,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端。

在上海,遍地500強企業、500強企業的供應商,大家眼見的都是最先進的壹些技術和理念。那家公司理念很不錯,很註重內容的生命力,將內容視作和讀者直接溝通的重要方式,註重內容的反饋。

現在,那家公司已經在新三板上市了,獨創的內容營銷的方式,也在行業獨領風騷。

(三)全媒體時代,孤芳自賞已經無法走出自我的天地

作為壹個內容老兵,所有的內容形式幾乎都經歷過,做過甲方的傳媒負責人,也做過乙方公司的項目經理,依舊堅持的是筆耕不輟。

我對內容,依然有自己的執著。最開始我以為自己是喜歡寫;後來我發現,我是喜歡創作之後,來自人們的反饋。

比如看著賬號的粉絲蹭蹭蹭上去;看著微信公眾號的後臺文字,轉發、閱讀數指數級增長。

顯然,剛畢業那時候的傳播環境和現在相比,內容的social性是最大的差別。

以前我們見得最多的是正經的“新聞通稿”、再就是小說、故事會、專業書等,嚴謹、正式、充滿指導性。

再後來,內容充滿了社會性,創作者恨不得透過文字和妳對話,拉妳壹起走進視頻當中。

從內容→運營,優秀的文字功底、活動的策劃能力,原來是妥妥的加分項。

這裏,我們說的是商業社會中,供用戶消費並延長用戶停留時間、促進用戶轉化的文字、視頻、圖片,統統都可成稱為內容。

這個年代,妳喜歡看的內容是什麽樣的?我總結了壹下:

①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對自己有用的知識,這類知識以長或者短的形式出現在各類垂直領域的新媒體賬號上

②覺得有趣高效的內容:娛樂消遣,壹些搞笑博主的視頻、圖片、gif等,在各大social平臺也以可以實現病毒式傳播

③引發深度***鳴的文章:這樣壹些文章常常容易被轉發,代表轉發者個人的心理或者理念、品位等

這些內容,要持續產生作用,供用戶消費,促進用戶轉化,內容的優質程度決定了“它”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有多遠。

而是否能轉化成功,關鍵性因素在於內容轉化的路徑,是否夠快,符合人性。否則,在海量信息的時代,大家的選擇成本太低了,看了以後就走的行為太正常不過了。

作為壹個傳統媒體人,不轉換思維,很難適應自媒體時代。策劃思維、數據思維、用戶思維。這也是我壹個身體力行者的經歷,時代的進步,落在每個人身上都要改變。

加油!傳媒人。

  • 上一篇:民族傳統體育特色思想
  • 下一篇:夏季至日節氣保健食品吃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