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從百越先賢到南園諸子,「 ”南園風骨”與嶺南文化史間的二千年脈絡

從百越先賢到南園諸子,「 ”南園風骨”與嶺南文化史間的二千年脈絡

坊間五千年:來自四鄰八坊、涵蓋上下五千年的奇談史趣及文化話題 在我國古代史上,「 ”粵越壹也”,都同屬禹貢中的揚州之境,因而《百越先賢誌》(被歸為「 ”嶺南遺書”的壹部分)中就記述著北至會稽越地、南至嶺南「 ”粵地”的先賢事跡,皆因「 ”越粵”本是同壹含義。 《百越先賢誌》前序中說:「 ”兩漢興地誌,吳越之境皆會稽郡,別為丹陽、豫章,故會稽之越,夏禹苗裔也”。自越王勾踐統越地起,其後世子孫就遍及閩越、南越、駱越等地,在《禹貢》中統稱「 ”揚越”、包括了今日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越南、湖南、江西及江蘇局地。 「 ”百越先賢”中的先人多對國家統壹有大貢獻 《百越先賢誌》中的先賢自越王勾踐時期記起,分別記載了「 ”歐冶子、大夫文種、計倪、範蠡「 ”等人的事跡,在南越部分中又記載了高固(廣州五羊城始祖)、史祿(秦壹統南越的先賢),還從《史記》、《漢書》等典籍中摘錄了嚴助、朱買臣(「 ”東越歸漢”的功臣)等漢代名臣的故事。 從以上名單中我們可看出,《百越先賢誌》特別註重有關家國統壹大業的先賢事跡、對他們的褒賞之意自然溢於言表。 《百越先賢誌》撰者歐大任與廣州「 ”南園詩社” 歐大任是廣東順德人(1516-1595)、明嘉靖年間曾奪廷試第壹,被隆慶帝欽定參與《世宗實錄》的修纂。萬歷帝對歐大任尤為賞識,在萬歷年間,歐大任曾歷任國子監、大理寺、南京工部等重要機構的官職,獲得了備受後人贊譽的官聲。 「 ”南園詩社”通過詩作延傳頌歷代先賢們的愛國氣節 不過,歐大任入仕是他47歲(1563、嘉靖四十二年)後的事情,在這之前,他曾八次鄉試落第,因而與梁有譽、黎民表、吳旦等好友結詩社於廣州南園、終日以詩抒懷,是為「 ”南園後五子”。 結社期間,歐大任曾在廣東壹帶追遊名勝,廣州鎮海樓、新會三忠祠、白沙先生祠、肇慶梅庵、七星巖等地都留下過他的足跡,寫下過《鎮海樓》、《厓門吊古》等抒懷家國理想的名篇。致仕後,他依舊不忘舊好,搜集了自東漢至明代的120名百越先賢編撰成《百越先賢誌》,在歷史上留下了「 ”博涉經史,工古文辭詩賦”的高度評價。 歐大任在搜集這些百越先賢時都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主旨都為了贊頌那些具有家國風骨的先人、通過他們的事跡、再結合自己的詩作宣揚愛國情操及士人大義。 比如《舊唐書》的列傳中記錄有為唐朝壹統嶺南作出巨大貢獻的馮盎將軍,歐大任就在《百越先賢誌》中補充了馮盎的祖父馮融的事跡:「 ”新會人,世為羅州刺史,至融能以禮義威信鎮於俗”(相關史載僅見於《隋書·列女傳》裏的冼夫人記錄:及寶(馮融之子)卒,嶺表大亂)、完善了隋朝在統壹嶺南過程中的來龍去脈、同時強調了文人的「 ”禮義威信”於家國大義中所起的關鍵作用。 歐大任曾親赴各地,為史冊完善了相關先賢們的事跡記述 歐大任的如此心結,在以他為代表的「 ”南園詩社”詩集裏表現得尤為明顯,只是詩集多有淪沒、今日從《百越先賢誌》中反能更多地看到歐大任博古頌今的史觀、而歷代百越先賢也正是「 ”南園後五子”們的效仿榜樣。 「 ”南園十子”為嶺南文化史豎起了「 ”南園風骨” 「 ”南園十子”實際上分「 ”前後五子”,「 ”前五子”源於元末明初期間的南園「 ”抗風軒”,「 ”後五子”由歐大任等人重新結社而興起。 「 ”南園”位於今日廣州文明路壹帶,成立於南園抗風軒的南園詩社壹掃元末明初期間的詩壇纖弱之風,在嶺南文化上立起了壯懷豪邁的文化源流。「 ”前五子”指的是孫蕡、王佐、黃哲、李德和趙介五人,他們除了身為詩人、還是備受百姓愛戴的父母官,在人品和詩文上都受到了世人的敬重,因而後世百姓們自發在「 ”抗風軒”故址上建起了「 ”五先生祠”紀念他們。 《鎮海樓》中體現出的豪邁文風 明嘉靖年間,人們在「 ”前五子”的感召下,又在南園附近興建了與新會崖門大忠祠並立的「 ”三忠祠”,專門紀念宋末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 ”三忠”。歐大任正是在這「 ”全民昭忠「 ”的氛圍下重結詩社、以詩文延續「 ”前五子「 ”的愛國風骨,於是這前後五子在嶺南文化史上就被合稱「 ”南園十子”。 明朝清初時,「 ”南園十子”豎起的「 ”南園風骨”正熊熊烈烈,為反抗清軍入粵時帶來的血腥統治,大量嶺南文人投筆從戎投入了抗清鬥爭中。這時期繼續有以陳子壯、陳子升兄弟為首的「 ”南園十二子”結社倡導愛國誌氣,還有羊城才女張喬也成了這段壯烈歷史中的壹部分。 「 ”百花冢”掀出了才女張喬與「 ”南園詩社”的嶺南愛國精神 由於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復興「 ”南明”,順治年間的廣東就成了政權爭奪戰中的煉獄之地。以尚可喜和耿精忠為首的平南王、靖南王漢軍對廣東 *** 展開了大肆屠殺,引起了以「 ”南園詩社”為代表的文人們強烈 *** 。順治四年(1647),曾為萬歷年間探花的陳子壯就率先在南海九江舉起了義旗、在高明壹帶與清軍展開了對峙,失敗後英勇就義於廣州。 陳子壯就義 然而抗清誌士們全無妥協,順治十壹年(1654),南明李定國大軍再度大規模入粵、收復了包括高明在內的大量粵地,清軍被迫退守廣州。「 ”取廣州必奪新會”,可惜由於鄭成功的失約、李定國在新會之戰中功虧壹簣,南明終究還是復興無望了。 1984年,位於廣州梅花園附近的「 ”百花冢”重現人間,「 ”百花冢”與「 ”南園詩社”有著密切關聯、所葬之人正是有「 ”羊城第壹才女”之稱的張喬。據張喬詩集《蓮香集》及相關的考證資料,張喬生前壹直都是南園詩社的活躍份子,「 ”每有宴集、喬必與”,陳子壯、陳子升兄弟對她人生的影響甚為巨大。 《蓮香集》與南園諸子的故事 張喬生於明萬歷年間、終於明崇禎六年(1633年)、年僅十九歲,「 ”百花冢”實際上在她死後十二年(1645年)才由民間士人發起而建。其時崇禎帝殉國、弘光帝被俘,於是廣州名士們每人手執壹花到梅花園的小梅坳為張喬送葬、又在墓冢四周環植百花、故稱「 ”百花冢”。 借紀念壹弱小女子來表達不滿時局的愛國精神,其實是因張喬結交的都是愛國仁人誌士,這些人在明清易幟之際無壹變節,故而後人就通過對張喬的緬懷吟詠來抒發自己對南園諸子的懷念,在文筆抒懷風聲鶴唳的清初年間,其實這也是壹無奈之舉。 張喬畫像(現存廣州市博物館) 嶺南文化史的二千年愛國脈絡,均體現在歷代先賢身上 無論是範蠡(吳越)還是史祿(秦)、無論是嚴助(漢)還是馮融家族(隋唐),歐大任所收錄的先賢典範多生活在古代王朝易幟之際。歐大任並無特意傾向是何種方式達成的統壹,但很顯然地,他反對的只是因統壹戰爭帶來的屠戮。 從吳越到明朝,這跨度二千年的歷史中賢人誌士不少,歐大任摘錄的都是自身具有愛國情懷的先賢、而非那些僅因效命於帝王而達成功勛的王朝功臣們。 清初時「 ”南園風骨”反對的是清軍的血腥統治 在歐大任眼中,嚴助朱買臣幫助東越和平歸於西漢、馮融馮盎家族幫助嶺南和平歸於隋唐,這在後世歷史看來都是有大功勛的;明末時的南園諸子奮起抗逆、反對的正是清軍的血腥屠戮,其延續的「 ”南園風骨”也不曾有所變,「 ”詞客舊多亡國恨,騷人今有禮魂篇”,說的正是明清易幟之時「 ”南園風骨”的強烈體現。南園詩社最後壹次重開是在1911年,與會者盛極壹時。 從元末到清末的五百年間,南園詩社幾度興衰,除衍生出典範性的《百越先賢誌》之外,南園諸子們還以文人的身板子擎起了壹次次歷史巨變,二千年的嶺南文化史也因此得以在歷次風雲幻變中傳續至今。 面對壓迫所體現出的不屈,才是「 ”風骨”的精神所在 在二千年間,「 ”百越”始終能與中原地區緊密聯系到壹起都因這些先賢們的努力,因為文化割裂、區域遊離在外就意味著落後。 正如歐大任在《百越先賢誌》中所說:「 ”佘聞太史公曰,越雖蠻夷,其先豈嘗有大功德於民哉?”,當所有「 ”大功德”由先賢們歷二千年壹點點壘成後,我們(所有百越後人)才有了今日「 ”坐享其成”的局面,可是這「 ”南園風骨”難道就可以因此淡忘了麽? 「 ”坊間五千年”將堅持內容100%原創(部分圖片來源網絡,若存疑義聯系即刪),持續為大家輸出選題豐富的原創文章。本號文字均親自碼出,觀點為個人見解,絕無任何映射行為,歡迎訂閱轉發及評論!

  • 上一篇:什麽是蒙古民族的特色民歌?
  • 下一篇:企業物流管理的思想模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