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倉庫結構類型的選擇
倉庫結構類型的選擇,主要根據倉庫的功能和任務來確定,主要包括:
(1)倉庫的主要功能,是單純儲存還是兼有分揀、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
(2)儲存的對象,儲存貨物的性質、類型、數量、外形式尺寸;
(3)倉庫內外環境要求,主要指溫、濕度的限制以及消防、安全等要求:
(4)經濟能力,投資額的大小,對經營成本的要求等。
2、倉庫設施、設備的配置
根據倉庫的功能、存儲對象、環境要求等確定主要設施、設備的配置。如下表所示: 功能要求 設備配置 存貨、取貨 貨架、叉車、堆垛機械、起重運輸機械等 分揀、配貨 分揀機、托盤、搬運車、傳輸機械等 驗貨、養護 檢驗儀表、工具、養護設備等 防火、防盜 溫度監視器、防火報警器、監視器、防盜報警設備等 流通加工 加工作業機械、工具等 控制、管理 計算機及輔助設備等 配套設施 站臺(貨臺)、軌道、道路、場地等 3、倉儲面積及參數的確定
倉儲面積是影響倉庫規模和倉儲能力的重要因素。倉儲面積,包括庫區總面積和倉庫建築面積。
(1)倉庫建築面積及各項參數
①倉庫建築系數。是各種倉庫建築物實際占地面積與庫區總面積之比。
倉庫建築系數=倉庫建築占地面積/庫區總面積×100%
該參數反映庫房及倉庫管理的建築物在庫區內排列的疏密程度,反映總占地面積中庫房比例高低。
②倉庫建築面積。是倉庫建築結構實際占地面積,用倉庫外墻線所圍成的平面面積來計量。多層倉庫建築面積是每層的平面面積之和。
其中,除去墻、柱等無法利用的面積之後稱有效面積,有效面積從理論上來講,都是可以利用的面積。但是,可利用的面積中,有壹些是無法直接進行儲存活動的面積,如樓梯等,除去這壹部分面積的剩余面積稱使用面積。
③倉庫建築平面系數。是衡量使用面積所占比例的參數。
庫房建築平面系數=庫房使用面積/庫房建築面積×100%
(2)確定倉庫面積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物資儲備量,它決定了所需倉庫的規模;
②平均庫存量,主要決定所需倉庫的面積:
③倉庫吞吐量,反映了倉庫實際出入庫的貨物量,與倉庫面積成正比關系;
④貨物品種數,在貨物總量壹定的情況下,貨物品種數越多,所占貨位越多,收發區越大,
所需倉庫面積也越多;
⑤倉庫作業方式,機械化作業必須有相應的作業空間;
⑥倉庫經營方式,如實行配送制需要有配貨區,進行流通加工需要有作業區等。
(3)其它技術參數
①庫房高度利用率。是反映庫房空間高度被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標。
庫房高度利用率=貨垛或貨架平均高度/庫房有效高度×100%
這個參數和庫房面積利用率參數所起的作用是壹樣的,即衡量倉庫有效利用程度。倉庫中可以采取多種技術措施來提高這壹利用程度。
②倉容。倉庫中可以存放物資的最大數量。以重量單位(噸)表示。
倉容大小取決於面積大小及單位面積承載貨物重量的能力以及貨物的安全要求等。
倉容(噸)=倉庫使用面積(m2 )×單位面積儲存定額(噸/m2 )
庫容反映的是倉庫的最大能力,是流通生產力衡度的重要參數。
③倉庫有效容積。指倉庫有效面積與有效高度之乘積。傳統的倉容指標因與庫房高度關系不大,因而不能很好地反映庫房容積利用情況。隨著高平房倉庫及立體倉庫的出現,面積利用指標已不能完全反映倉庫技術經濟指標。倉庫有效容積則是指描述倉庫立體的儲存能力和利用情況。
倉庫有效容積=倉庫有效面積(m2 )×有效平均高度(m)
④倉庫周轉次數。是年入庫總量或年出庫總量與年平均庫存之比,反映倉庫動態情況,是生產性倉庫和流通性倉庫的重要指標,在年入(出)庫總量壹定情況下,提高周轉次數,則可降低靜態庫存的數量,從而減少倉庫有效容積的占用。
周轉次數=進(出)庫總量/平均庫存
4、確定倉庫主體構造
倉庫主體構造包括:基礎、地坪、框架構成、立柱、墻體、屋蓋、樓板、地面、窗、出入口、房檐、通風裝置等。
(1)倉庫框架。框架是用柱、中間柱等及墻體構成。倉庫內有立柱,會影響倉庫的容量、裝卸作業的方便性,能減少則應盡量減少。
(2)防火問題。倉庫主體構造要采用防火結構設計,外墻地板、樓板、門窗必須是防火結構,使用耐火或不燃燒材料,如混凝土、石棉類建材等。
(3)出入口尺寸。主要是由貨車是否入庫,使用的叉車種類、尺寸、技術參數、臺數、出入庫頻率,保管貨物的尺寸大小等因素決定的。
(4)站臺(貨臺)的高度。庫外道路平面停放的待裝卸貨車車廂底板高度尺寸,應與庫內地面平齊。這樣運輸車輛不進入倉庫作業,但利用叉車進行搬運作業卻十分方便。
5、倉庫附屬設施、設備
(1)保管設備
在庫內堆放要保管的貨物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地面散堆法、平托盤分層堆碼法、框架托盤分層堆放法、貨架散放法、托盤在貨架放置法等。不同的保管貨物的方法需有不同的保管設備。
(2)分揀裝置、裝卸搬運設備
在許多倉庫中有機械化、電子化的貨物分揀設置,以及進行機械化作業的各種叉車、專用設備和工具。因此,倉庫設計、布置要與分揀裝置、裝卸搬運設備的配置、安裝與作業方法及所需面積等相互協調。